与诚信相对的是谎言﹑欺骗。可有的时候,谎言与欺骗的前面有被冠上了善意二字。不可否认,善意的谎言有时正体现了人心的善良与高尚的品格。那么,当今世上,还有多少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值得我们感动呢?或者,亲爱的朋友,如何让我相信你?
诚,也就是诚实。捡个最简单的反面教材:明明没做作业,硬是装出一副无辜﹑无奈的表情说自己没带,我相信全班包括老师没多少人会相信。当然,前提是我们早已领教过他的缺作业才能。在多少日子前,许多眼里不清楚的同学一再地相信,因为他表演得太好了,现在想想,不去演奥楚蔑洛夫实在太可惜了。
这个反面教材直接反映他以及和他一样的同学缺少诚信的美德。
不过我认为,他不诚是因为他怕,怕老师责骂。他怕是因为他惰,没做作业,他惰,恰恰说明了他不把学习当回事。作为一名学生,不愿学,厌学,怎能奢望他拥有诚实?在社会上也是如此。
所以,我想拥有诚实这一品德的人,他一定不是弱者,因为他没有说谎的理由。他是强者,或即将成为强者。
信,也就是守信,直白的讲,你说出的话要与你的行动会未来的行动相符。
守信要比诚实复杂得多。因为我们无法预料一些其他因素的突然出现。这才有了牵绊一类的词不是吗?
所以,如果抛开所有客观因素,那个人却失信于你的话,只有一个原因,那人和你约定时就是在撒谎。这是又牵扯到诚实,也是这就是诚信着词的来由,诚实和守信密不可分,它们互相连接。
对我自己来说,我宁愿傻瓜死似的去相信别人,也不想疑神疑鬼地猜忌。相信别人是美好,我很享受这份美好,至于相信别人的结果,大可不必在意,最后选愤怒或者原谅的选择权在于我们自己。
诚信,乃大智慧。想让它变简单,那就做到问心无愧吧!
古人云:“宽则得众,宽厚得福。”宽容包含了理解、体贴、善待他人的精神。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或冲突,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不愉快,甚至会发生极端的现象。要想使自己生活得快乐,宽容就是正确的方法。
小时候,我常常眨着天真无邪的眼睛,撒娇着抱着妈妈的胳膊问:“你告诉我什么是快乐,好吗?”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宠溺地摸着我的头发,微笑着对我说:“快乐啊,就是宽容待人。”,我挠了挠我的头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那什么又是宽容呢?”妈妈耐心地向我解释:“宽容,就是要原谅那些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的人。比如说在路上他人不小心撞了你,,而你却不生气,还告诉他没关系,这就是宽容,明白了吗?”我眨了眨眼睛,还是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对宽容的认识也渐渐的更清晰了,宽容不仅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美德。记的那一年,我从外婆家回来,发现了小我两岁的表妹把我最喜欢的宝贝——巴比娃娃给“扼***”了。顿时,我火冒三丈,气打一处来,直想上前揍表妹一顿。可我并没有这么做,还是忍住了,因为我脑子里仍记着妈妈对我所说的宽容。于是,我放弃了对表妹动粗的念头,默默地走上前去,把头骨分离的芭比娃娃给重新接好,然后看了看表妹,发现她正低着头,嘴里小声地说着:“表姐,对不起,我只是想看看芭比娃娃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所以才弄成这样……真的对不起。”她越说越小声,只差没有哭出来。而我笑了笑对她说:“以后可不要再拆了啊,芭比娃娃可怕疼的哦!”表妹看我不生气了,也高兴回答:“好,以后我再也不拆芭比娃娃了,我就知道表姐最好了,呵呵!”,看着一脸灿烂笑容的表妹,我的怒气也烟消云散了。
宽容不仅可以让他人感到快乐,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难免与他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是仇恨。大多数人都以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其实,倒霉的人是我们:一肚子的窝囊气,甚至连觉也睡不着。下次觉得怨恨一个人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的感受,你会发现:让他人自觉有罪,你也不会快乐。只有对他人不苛求,自己才会快乐。
那么我们要学会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容人之过,容人之短。记住他人的好处,忘掉他人的错误,原谅他人的缺点,就能够获得心灵宁静和适意
学会宽容,就是学会尊重他人,也就是学会尊重自己。学会了宽容,你也就拥有真话、真知、真情、同时也拥有快乐。
当一个人意外的降临在这个世间,啼哭,也许是无奈,但你离去的时候,又会有人为你流泪。
人生如此,一切都无法那么完美,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一颗宽容的心是必不可少的。
曾几何时,孤傲亦伴我左右,不理会别人的观点,容不得他人半点错误。
带着这种狂妄的思想,我开始涉足纷乱的校园,乏味的封闭式生活,使每一日都好似阴天。
从那时起,周围的一切仿佛那么的陌生,老师,学生……徘徊在我心灵之外。
想着他们冰冷的目光,泪水流过脸庞,来到这个新的环境,才将过去的种种化作忧伤。
与同学擦肩而过,没有语言,那敌视的眼神,早已将真心冻结,我想过为什么,却没有结果。
当仇视的目光碰撞出恨的火花,我选择了逃避,避开每双有毒的眼睛。
那一刻世界变了,变的好可怕。在漫天飞雪的早晨,我走在空荡的操场,身边的树枝吱吱作响,好象随时可以折断似的。
背靠在干枯的柳树,看着这白雪,也许就是我的心情,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寒风已将我心刺透,身体已不在灵活。
忘记了怎样拖着快要冻僵的身体回到寝室,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憔悴不勘。
终于鼓起勇气,将内心的苦闷向老师倾诉,从老师惋惜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
也许是我评析别人的标准过高,本身狂妄自大,才使同学仿如陌路人,寻求了许久,我们缺少的是一份待人的宽容。
余下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过,一起在中考时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是宽容,让那个冰冷的集体充满了欢歌笑语。
人生贵在宽容。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在与别人的交流互动中,宽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宽容就洋溢在我们周围:容颜和服饰可以有欠缺,但宽容一定要有。
唐代诗人孟郊曾经说过:“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一个人的胸怀是不可估量的:毕竟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连宽广的胸怀都没有,那他终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和同学玩玩闹闹是不可避免的,发生点儿矛盾也是正常的。有一次在宿舍和室友在练舞蹈基本功,刚开始还一起练得很高兴,很开心。当室友在给我踩胯的时候,一不小心我左腿抽筋了,我立刻站了起来,对她大吼道:“你踩的时候不能慢点儿吗?你都把我脚踩抽筋儿了。”她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站起来洗漱上床睡觉了。我那时候一肚子的怨气,也悻悻然地上床睡觉了。在躺着的同时,我想到了刚才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确实有些过分。等到第二天的时候,那个室友还是没有跟我说话。我当时就在想:假如时间能回到那天晚上,往事重演:她给我踩跨,我腿抽筋了。就不愠不火地对她说:“不行了,我腿抽筋了,恐怕得休息一会儿。”“好的,你先练吧!”练了一会儿,我们一起洗漱……回到现实中的我诚恳地向她道歉,她欣然接受了我的道歉。我们俩现在经常在一起,虽然有时候会有一些小矛盾,但是我们互相宽容一点,矛盾就没有了。宽容他人,可以让我们重新获得友谊,失而复得的友谊会显得更深。
宽容可以使同学情变得更融洽。现在进入冬天,我们都喜欢用热水杯接点儿水暖手,有的人喜欢边喝边暖,可是这样容易忘记拧水瓶盖儿。今天我后桌刚扫好卫生,手都快将冷江了,我便接了一杯热水暖手,可是望寄了拧水瓶盖儿,就放在了桌子旁边。我从那儿过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小心别撞到我的水杯了,水杯翻了就不好了。我过去回到座位上说没事儿,不知道是谁推了她一下,她的水杯一下子洒到我同桌的棉袄上,满脸羞愧的她连忙道歉给我同桌擦,我同桌善意地笑了,回答说没关系,幸亏我今天穿的厚,一会儿就会干。这时候他俩对视笑了一下,宽容使我们现在的同学情更好。假如当时他们吵了一架,可能以后就不经常说话,甚至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说话,所以,宽容也是一种美德。
学会宽容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学会宽容会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学会宽容,会让我们学会很多东西,所以说宽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宽容,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仁厚与谦恭的素养。宽容是一杯凉茶,镇静彼此暴躁的心情;宽容是一束玫瑰,展现气度手留余香;宽容是一湾清泉,化解争执滋润心田。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曾告诉我们什么是豁达的宽容。廉颇与蔺相如的误会化解后,廉颇赤裸上身负荆请罪,却依旧获得蔺相如的宽容相待。劫波过后的君子,以豁达的胸襟化解了曾发生的不快,只在相逢一笑间,一笑泯恩仇,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大度征服”,斯宾诺认为宽容的让步才是走进人心的最好方式,而不是武力。清朝时期的“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争执、挑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是那“各退三尺”的宽容化解了两家根深蒂固的矛盾;西周的周武王正是凭借宅心仁厚,打败了对人民步步紧逼的纣王,获得人心,取得天下。
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无不传递着这样一个处世哲学,那就是宽容。宽容符合道家的“无为”,坐看风起云涌,这种“无为”不是比所谓的有些“有为”高明的多吗?少了些火药味儿,少了些巧言令色,少了拳头相向,而是多了尊重、微笑与合作。
当然,宽容并不是一种无原则的妥协与纵容,而是运用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用美德感化人心,用真理引导行为,是一种变相的据理力争。
尽管宽容的好处多多,但古往今来依旧存在着宽容的反例。因为缺乏宽容的气度,国与国为了争夺资源、领土而兵戎相见;汉武帝毁灭了司马迁,曹操***掉了杨修;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朋友不惜拳头相向,不惜刀剑相见。在这些血的教训下,我们不得不反思狭隘带给我们的后果,并能想象到没有宽容的世界是多么可怕。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退”、“一让”之间展现的是怎样的修为和气度。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学会宽容,共同构建我们身边的美好。
舒适并不必然是好事,一个人长时间处在“舒适地带”,会形成惯性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定势,即便得到了安静、稳定、闲适,失去的东西却多得多。心理学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每个人都乐于在自己有限的最适区里展开常规活动,把压力降至最低,把焦虑拒之门外。离开心理上的“安乐窝”,总会有接纳新事物的'不适感。可如果不去打破舒适区的枷锁,怎能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舒适地带”于为官从政者也不例外。从前,一些干部“一杯茶、一张报、一天会、一台车、一席宴”的标配,如同温室一般将自己笼罩在安逸中,当官甚至被人视作“天底下最容易的事”。但凡需要加班熬夜或者下基层蹲点,一些“娇气”官员在心态上和身体上都难以适应。不仅工作环境,做事方式上同样存在“舒适倾向”:习惯被周围人捧着、惯着、宠着,却不愿在群众的监督下做事;习惯在鲜花和掌声中争取功名,却不愿到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奉献付出;习惯在顺风顺水中打“顺风球”,却不愿在山重水复时开山辟路……
过于讲求“舒适地带”,创业劲头可能会被磨平,改革动力可能会被耗光。群众中有声音说,“日子过得舒服,是官员缺少改革动力的重要原因”,可谓切中要害。更关键的是,由舒适安逸走向奢靡享乐,可能只有一杯酒、一根烟的距离。包下酒店常住,出入高档会所宴饮游乐,不遵守工作时间外出打高尔夫,这些做法固然让身心舒服,可作风之患也因之而起。古人云,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安于“舒适地带”,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贫困。把自己关在“城堡”里太久,精神上必然缺乏追求和闯劲,陷入一种简单层次上的自我重复,很难有进步和改观,这就是“内卷化效应”。克服“内卷化”,避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需要靠外界的纪律规矩约束,也要靠自我严格要求。就像组织“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一样,干部自身也要有走出温室、打破安逸的自觉,才能走出精神和追求上的洼地。多一些本领恐慌,不畏难不避险,越是硬骨头越要啃,党员才有党员的样子,公仆才有公仆的本色。
人毕竟不是仅仅为自我舒适而生,党员干部更应在个体冷暖安危之外,有更高的理想追求、更大的自我期许。“牧民省长”尕布龙,哪里工作最苦最累就会出现在哪里,从副部级岗位卸任后投身山林绿化。独龙族干部高德荣“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风餐露宿,倾尽全力带领老乡致富。放弃了优渥待遇,他们却都收获了不平凡的人生,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
民之所望,施政之所向。群众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远比干部自身的舒适度更值得付出心血。***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懂得了这个辩证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还有什么好为难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