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英雄人物赵尚志》这篇文章,我久久不能平静……
赵尚志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一个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他11岁时就先后当过佣人、信差和学徒工,为家庭增加生活资金,并且在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我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少爷”,很少为父母分担家务,更别提为他们挣钱了。想到这,我不知不觉地成了赵尚志的“粉丝”。
书上说,从1926年10月开始,他负责党在哈通信站的工作,但由于特务告密,他和同志们先后被捕。两年时间内,在阴冷潮湿的狱中,无论敌人如何审讯,如何严刑拷打,他都不曾喊过一声痛,革命意志分毫未动摇,真令我敬佩啊!
书上还说,赵尚志的一生,曾先后两次被开除了党籍。第一次是在没收地主的粮食分给农民的工作中,由于日伪军和地主武装的双重打击,再加上同志们内部不团结,赵的工作便以失败告终。但有人认为这次的责任完全在于赵尚志,要他作深刻的检查,他不服,竟被开除了党籍。读到这,我既气愤又难过。心想赵尚志肯定会很伤心,自己那么努力,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但他没有,而是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总结失败的教训,再次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解放事业中。
可喜的是在1935年恢复了党籍,但不幸的是命运再次和他开起了玩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因为大家的误解,他再次被开除了党籍。回顾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苦难,但他仍然满怀信心,坚持带着小分队到处活动,与敌人打游击战,正如他的誓言:“我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战场上!”多悲壮!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赵尚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万古长青。我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以无数个赵尚志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能告慰先烈们。
我想:今天一定有20~50人吧!还是有50多人吧!可是半路有两辆小客车不让我们上,后来,我们终于上了一辆小客车,可是车里的人太多了,我坐在一位阿姨身上,妈妈在拥挤的人群站着,这辆小客简直就是超载。车一路颠簸到了帽儿山脚下,可是,前面的车乱停乱放,我们的车根本过不去,我们下车走着走,到了帽儿山。
首先,看见帽儿山上有一个大老虎,大老虎下面写着“虎啸长白”。帽儿山的人真多呀,人山人海的.,在山脚下我还看到小石堆和上山爬的路,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台阶。
在爬山的过程中,妈妈有点累了,想半路就退回去,我还鼓励妈妈,因为我的鼓励,妈妈终于坚持爬到了山顶,妈妈坐在长椅上休息,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出现了,一个小朋友拿着棍子,打小石堆,那是在破坏风景。接着一个文明的现象发生了,一位叔叔把矿泉水喝完了,还剩下一口水,他把水倒入了树下,给小树喝,我要像他学习。
最后,我又在山上吃了饭,然后我们下山了,这时爸爸也来了,还带了好多美味好吃的,我到山下又美美的吃了一顿。吃完,我和妈妈坐着爸爸的摩托车回家了。
愉快的帽儿山一日游,结束了。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我想:今天一定有20~50人吧!还是有50多人吧!可是半路有两辆小客车不让我们上,后来,我们终于上了一辆小客车,可是车里的人太多了,我坐在一位阿姨身上,妈妈在拥挤的人群站着,这辆小客简直就是超载。车一路颠簸到了帽儿山脚下,可是,前面的车乱停乱放,我们的车根本过不去,我们下车走着走,到了帽儿山。 首先,看见帽儿山上有一个大老虎,大老虎下面写着“虎啸长白”。帽儿山的人真多呀,人山人海的,在山脚下我还看到小石堆和上山爬的路,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台阶。
在爬山的\'过程中,妈妈有点累了,想半路就退回去,我还鼓励妈妈,因为我的鼓励,妈妈终于坚持爬到了山顶,妈妈坐在长椅上休息,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出现了,一个小朋友拿着棍子,打小石堆,那是在破坏风景。接着一个文明的现象发生了,一位叔叔把矿泉水喝完了,还剩下一口水,他把水倒入了树下,给小树喝,我要像他学习。
最后,我又在山上吃了饭,然后我们下山了,这时爸爸也来了,还带了好多美味好吃的,我到山下又美美的吃了一顿。吃完,我和妈妈坐着爸爸的摩托车回家了。愉快的帽儿山一日游,结束了。
月3日,尚志市抗战老兵、烈士遗属、现役军人、预备役军官、民兵、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代表500余人来到尚志烈士陵园,在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前奏唱《国歌》,向革命烈士默哀,向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敬献花篮和鲜花,开展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集中纪念活动。
尚志市是全国四个以抗日民族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一,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原名珠河县。半个多世纪之前,赵尚志、赵一曼率领抗联将士与日寇在在这里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1946年珠河县更名为尚志县,1948年原苇河县并入尚志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抗联将士所体现的“百折不挠、勇为人先”的“尚志精神”,成为今天尚志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依托。
据了解,该市“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尚志精神”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还分别在市区赵尚志将军塑像、赵尚志纪念园英烈群雕、赵一曼纪念园、赵一曼牺牲地和革命烈士碑、墓等地点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入队仪式、祭扫烈士墓等纪念活动。
今天,我阅读了《英雄人物》这本书,书中有一篇故事叫《赵尚志》,文章描述了赵尚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赵尚志出生在农民家庭,11岁开始,当过佣人、信差、学徒工,尝尽了种种艰辛。17岁那年,他接触了书本,并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加入了共产党。数度被捕,还被同志们误会而开除党籍,但他从不放弃抗日,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带着他自己的小游击队进山帮共产党打仗。
看到这,我心里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啊?而我平时在学习上总是半途而费、“绕道而行”,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就要掉“金豆”,干什么事都缺乏钻的精神。心里真是惭愧。
随着故事一步步发展,我的\'心情也起起伏伏。赵尚志被捕了,敌人想从他口中知道共产党的情报,无论敌人怎样审讯,如何鞭打,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就是不肯说出一个关于我党我军的字,视死如归,最后被敌人残忍地***害了。这是书中最感人的一幕。
以前的生活很艰苦,条件很差,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这样革命志士们总是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着。而我们生活的时代,真是像掉进“蜜罐”里,平时想要什么有什么,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亲切的老师、慈爱的父母,多么幸福啊。
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做一个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人。
这就如人才不一定拥有很高的学历一样,像索尼的总裁盛田昭夫本来是一名酿酒师,可由于他从小对留声机发生了“玩”的兴趣,才有了今天的索尼,玩物并不丧志这不也是明证吗?
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发明、文化进步,其起源是由于科学家、文化大师、工匠们对某一事物“玩”的兴趣。即使生活中的许多情趣,也是玩出来的。栽花养草、吹拉弹唱,都怡情养性,使人淡泊明志,提升人的品味和志趣。
许多人注视着NBA,熟知科比的人都知道,科比爱好篮球,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篮球明星,在父亲的熏陶和指导下,科比对篮球的热爱超过了一切。于是他每天都在篮球场“玩”篮球,球技突飞猛进,最终成为NBA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他玩出了名堂,使自己进入了成功的殿堂。
网络,一个荒废了无数优秀青年的地方,也有“玩物”可“尚志”的.例子。网络文学,拥有其独有的特点,为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些色彩。这些作品多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真实生活,使活在现实中的我们更加明白了生活的残酷;也有一些作品,可以怡情的,可以令人捧腹大笑。总之,这些文学作品总归是在一成不变的沉闷了许久的文坛里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
之所以说“玩物”在某种意义上会“丧志”,是因为玩的人完全被“物”所控制,当“物”与“志”发生矛盾时,“物”完全战胜了“志”,因此才玩物丧志。
所以,要做到“玩物尚志”,必须把握“物”与“志”的平衡。人是物的主人,不能使物反过来做了人的主,来控制人。玩物尚志的境界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
玩物,使人生活充实不单调;使人心胸开阔不郁闷。玩物尚志,玩到酣然,方能成为行家里手;玩到悠然,方可成为智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