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我心中的大丈夫作文八年级)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我心中的大丈夫作文八年级)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12-26 14:56:25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我心中的大丈夫作文八年级)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一】

20xx年1月17日星期六早上8时,我们家长和孩子按照学校的通知,一齐及时收看于丹教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电视讲座。主要是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为主题的一个讲座。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于丹老师透过讲述和举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透过“一碗米的价值”的阐述,比喻一个人、一个孩子的价值的创造。明潦又深刻。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要帮忙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并严肃的指出“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教会孩子在应对挫折,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必须要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第二:于丹老师剖析了《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我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发觉这一点。懂得,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理解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理解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作为家长,个性是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课堂上或家庭学习中加些带有孩子感兴趣而且结合学习资料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

第三: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个性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此刻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是发生“五个过分”的问题;在学校里受点委屈,家长就会找老师论说,试想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有好处吗!

第四:于丹老师讲了自己和孩子一个关于“小花篮”的故事,也让人很受启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用心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用心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齐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到达了勇敢应对一切困难,用心想办法去解决的素质和品德的目的。

第五:于丹老师还讲了几个有关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事情中,想不开就产生和发生轻生的倾向及事件的真实事例。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培养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

总之,在我认真仔细聆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进一步明潦:无论在家庭或者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给孩子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二】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三】

近日,一女校校长拒绝当全职妈妈的女学生捐款引发热议,以我之见,校长的举动不为过,而是身为师长对现今教育的责任担当之为。

校长拒绝她捐款的缘故,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全职妈妈,更是因为对其他有梦想,有事业心的学生而所应付的责任。因此,拒绝这位读书后而不去工作的学生搞款,并不是一种过激的.行为,我反而想试问那位当全职太太的学生:你读书十几年的意义何在?无论你目的是什么,是所谓的“感恩”还是“报答”,可当你不去创业或工作,去当全职太太,这份对学校的捐款又有什么导向意义?又有怎样的后果?——去告诉其他学生,不工作,嫁给有钱人也可以富足幸福?每一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与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可如果这个定义无形中强加在了别人身上,那些正通过自身努力去追求幸福的人,又是受到了怎样大的打击,尚且,她所捐的钱可是笔不小的数目,七千元。而那些学生的家庭想必都不富裕,可她们每个人都在寒窗苦读,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坚持着。可如果她们知道学校还有一位不工作,靠当全职太太的人,过上了她们或许渴望而不可得的幸福生活,她们又还有动力去在这所学校中努力学习呢?这位校长又靠什么去劝导那些辍学打工,无心学习的人呢?这份捐款,或许更多的是对那些努力学习,靠真才实干获得幸福的人的一种蔑视,一种打击。如果是为了感恩,与其豪阔地花大手笔去捐款,倒不如真正花钱去资助那些条件比她更艰苦却又努力学习渴望梦想的学生来的有意义。

我认为这份捐款,同时也是对自己与学校的不负责。这位学生苦苦读书十几年,家里长与老师都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可她依旧去选择在家当太太,也不去找一份工作,不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才干,这样一来反而让老师与学校的培养变得一文不值或大打折扣。她既不能让自己的努力发挥应有的价值,反而对老师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全职太太这个职业,对于她自己而言,则是把整个人投入到了家庭的繁琐事情之中,自己毫无工作收入,完全依赖于丈夫的钱财,反而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自己加以贬低。因此,在拒绝捐款的背后,是张校长对学生“自由”的一种阐述——你可以自由选择你的职业,选择你的未来与言行,可你也应该对那些对你投入心血的人,那些与你不同却在努力奋斗的人,甚至是你自己,付出应有的责任。

萧伯纳曾说:“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所以,我认为张校长拒绝捐款,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世界上从未有过绝对的自由,请让我们的自由,生于责任的光辉之下。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四】

再说说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之一的王志文吧。作为不专业的影迷,我无法用术语来解读演技,但是就王志文老师在《大丈夫》里的表现来看,评价其演什么像什么一点也不为过。在王志文老师塑造的诸多形象中,印象最深的还属1994年那部家喻户晓的《过把瘾》当中的方言,用现在的话来说,一个大男子主义十足,被多少有些极品的女朋友折磨的无可奈何的恋爱中的男的形象。也正是这部剧让王志文和江珊成了一对真正的\'银幕夫妻。之后两人共同演绎了《人到四十》,很好的诠释了中年夫妻的感情生活。在《大丈夫》之后江珊扮演王志文的前妻,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非常期待这一对银幕夫妻经过轰轰烈烈的青年恋爱,到温情有平淡的中年婚姻,再到现在的离异,会有怎样的表现。王志文在《大丈夫》里的表现让我真正体会到演技是什么意思。无论是《过把瘾》里的方言,还是《人到四十》里的梁国辉,无论是电视剧《手机》里的严守一,还是电影《风声》里的王田香,王志文都诠释的恰到好处。在本次《大丈夫》电视剧的参演中,王志文近乎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对什么事都摆事实、讲道理,说话贫嘴,做事有条有理的知识分子形象。

废话说到此为止,说说本文的主题,《大丈夫》中映射出的无法承受的父母之爱。

写之前看了一点贴吧里的文章,大多数人对韩童生老师塑造的顾大海这个角色还是持支持和同情态度的,同时,对于李小冉塑造的顾晓珺,多数人给出了不知好歹、白眼狼的评价。姑且撇开这其中的孰是孰非,我们来冷静分析一下《大丈夫》中这两个人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近乎“家破人亡”的结局。顾大海之前已经说过,是一个十分倔强的老头。看看在老顾家都是一群什么样性格的人。父亲顾大海,大男子主义、迂腐、古板、固执、老派、冲动、家里的绝对领导核心;同时对于自己的女儿,百般疼爱,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妈妈王慧娟对丈夫言听计从,是典型的的贤妻良母、忠厚善良。大女儿顾晓岩,一个完全没主见、天真的家庭妇女,孩子和丈夫就是他的一切,纵使决定出去找工作,但是当工作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相冲突的时候,她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后者,这对我这个观众来说多少有些不适应,特别是当他在面试的时候问时候可以不坐班,这点估计放在任何一个有一点社会经验的人身上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你可是来找工作的。但是正是在这样一个爱家、爱孩子的家庭妇女身上,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他遗传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关怀的有点,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点与顾晓岩的丈夫任大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

家庭和事业之间他衣服反顾的选择了后者(目前来看)。小女儿顾晓珺性格跟父亲顾大海多少有些像,作为家里最小的一个,任性、调皮、做事不管不顾。也正是她的任性和叛逆,加剧了处在更年期的父亲顾大海的顽固不化。当顾晓珺领着欧阳剑回家见父母之后的日子里,父亲顾大海一直不相信顾晓珺是自愿的,他固执的认为是欧阳剑用了什么蛊惑之术迷惑了单纯的顾晓珺。考虑到顾晓珺的顽皮叛逆性格,父亲顾大海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自己大龄女儿在父母逼婚状态下的反抗,是一种叛逆的表现,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爱一个老头。因此在欧阳剑这个老头出现之后,他不管不顾,破口大骂、大打出手。美句美段摘抄大全

父亲的表现给顾晓珺和欧阳剑造成极大的困扰,俩人想结婚,女方父母不同意,这真是天大的打击。通过电视剧中顾晓珺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她与欧阳剑是真心相爱,并真心实意想在一起过日子。无奈两人年龄差距竟有近20岁,这个年龄差距,放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让人无法理解的。仔细想想,就说杨振宁取个跟孙女一样大的女孩,被人们不齿絮絮叨叨说了有多少年了。拿现在主流价值观来看,我们可以义正言辞的说这是人家的私事,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外人无权干涉;私下里,谁不愿意消费这样的花边新闻呢?也许顾爸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极力反对、阻挠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影片中顾爸爸就反对小女儿顾晓珺与欧阳剑的婚事不止一次的提到两个人老去之后的问题。这是发自肺腑的,而且极有说服力。我想但凡是有点良心、讲点道理的人都不会听不明白这个道理,致使欧阳剑一度曾消极的对待顾晓珺,还好在顾晓珺的穷追不舍之下慢慢出现转机。

好,就这些看起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我们来谈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我认为道德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最好的解决道德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事情分析清楚。其实事情也不是很复杂,无非是“疼爱女儿的父亲,为了女儿能够有一个传统的、正常的婚姻,极力阻止、反对女儿嫁给深爱的怪叔叔。”

您能说父亲有错么?爱女儿是错么?他不就是担心女儿老来无依靠么,他不就是希望女儿能幸福嘛?他不就是希望等女儿老的时候,能够有个老伴在身边陪他聊聊天,能够在她生病的时候照顾她么?网名昵称

您能说女儿有错么?追求爱情有错么?居中一句话一语中的“现在性别都不是问题了,年龄还是问题么?”哪有什么天长地久的事情,我现在幸福就可以了,谁能保证人不会变心,谁能保证他日后不会出意外?

在我看来,这两种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都是一种极端的想法。一种是极端保守,另一种是极端开放。您让一身穿比基尼的性感美女跟以私塾老先生聊时尚,您这不是瞎闹么。

思想开放固然是好事,但是也得分情况,也得考虑听众的感受。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固然是天经地义,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感激、感恩父母的生育、抚养之恩,但是过分的爱,有时可能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因为这爱太沉重,沉重到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中国人是讲究孝道的,不孝被大多数认为是大逆不道,是要造天谴的。但是父母疼爱孩子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理所应当到无论父母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孩子都要无理由服从。孝顺孝顺,最终要的是“顺”。但是我们想一想,这样合理么?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大骂我一顿。我明白孝顺的道理,但是孝顺并不等于迷失自我,并不等于什么事都要听从父母的而没有一点主见。就想影片中的顾晓岩,对父母,对丈夫都言听计从,但矛盾出现后,自己完全迷失了,抑或接近精神崩溃的边缘。当然也不能完全解放的像顾晓珺一样对任何事都不管不顾,只关心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中国家庭结构的问题。每一个父母都疼爱孩子,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他始终是个孩子。父母会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是现如今,硕士生、博士生遍地是,这些人大多已经接近30岁,仍然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觉得要对孩子的衣食住行负责,就不断的爱孩子,帮孩子处理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情,洗衣服、做饭,等等。但是这正是这些人所苦恼的。几斤而立之年,一事无成,还需要老父亲、老母亲照顾自己。说起来都觉得惭愧,甚至羞耻。于是这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任性的孩子可能就会伤到父母的心。但是这是谁的错呢?实际上双方都是受害者。

我觉得,其实最好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孩子尽可能早的独立。早一点让父母知道,自己有独立的能力。其实父母之所以这么爱孩子,这么放心不下孩子,还是因为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下,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在离开自己之后,可以活的很好,活的很幸福,那父母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作文【五】

??丈夫中学生观后感

 电视剧一开始吸引我的是预告片中各种错综复杂、理不清楚的家庭关系。看了前几集,被这个处在更年期的绝强又可爱的老先生给逗乐了,第一集里那句“你什么意思!”异常愤怒,本以为是要一场狂飙垃圾话加埋怨无极限的“暴风骤雨”,谁想接下来180度转弯服软“你就不能让着我点,你不知道我更年期。”瞧瞧这讨好的话给说的,总要杂着埋怨的味道,这也直接说明了老先生在家里的绝对领导地位,纵使有错误,那也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的一时疏忽大意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韩童生老师出色的演技也把这个可爱的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近些年韩老师演了一系列的岳父,俨然已成为“岳父专业户”。我想在塑造这个角色上,应该是轻架就熟吧。

再说说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之一的王志文吧。作为不专业的影迷,我无法用术语来解读演技,但是就王志文老师在《大丈夫》里的表现来看,评价其演什么像什么一点也不为过。在王志文老师塑造的诸多形象中,印象最深的还属1994年那部家喻户晓的《过把瘾》当中的方言,用现在的话来说,一个大男子主义十足,被多少有些极品的女朋友折磨的无可奈何的恋爱中的男的形象。也正是这部剧让王志文和江珊成了一对真正的银幕夫妻。之后两人共同演绎了《人到四十》,很好的诠释了中年夫妻的感情生活。在《大丈夫》之后江珊扮演王志文的前妻,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非常期待这一对银幕夫妻经过轰轰烈烈的青年恋爱,到温情有平淡的中年婚姻,再到现在的离异,会有怎样的表现。王志文在《大丈夫》里的表现让我真正到演技是什么意思。无论是《过把瘾》里的方言,还是《人到四十》里的梁国辉,无论是电视剧《手机》里的严守一,还是电影《风声》里的王田香,王志文都诠释的恰到好处。在本次《大丈夫》电视剧的参演中,王志文近乎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对什么事都摆事实、讲道理,说话贫嘴,做事有条有理的知识分子形象。

废话说到此为止,说说本文的主题,《大丈夫》中映射出的无法承受的父母之爱。[由整理]

写之前看了一点贴吧里的文章,大多数人对韩童生老师塑造的顾大海这个角色还是持支持和同情态度的,同时,对于李小冉塑造的顾晓珺,多数人给出了不知好歹、白眼狼的评价。姑且撇开这其中的孰是孰非,我们来冷静分析一下《大丈夫》中这两个人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近乎“家破人亡”的结局。顾大海之前已经说过,是一个十分倔强的老头。看看在老顾家都是一群什么样性格的人。父亲顾大海,大男子主义、迂腐、古板、固执、老派、冲动、家里的绝对领导核心;同时对于自己的女儿,百般疼爱,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妈妈王慧娟对丈夫言听计从,是典型的的贤妻良母、忠厚善良。大女儿顾晓岩,一个完全没主见、天真的家庭妇女,孩子和丈夫就是他的一切,纵使决定出去找工作,但是当工作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相冲突的时候,她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后者,这对我这个观众来说多少有些不适应,特别是当他在面试的时候问时候可以不坐班,这点估计放在任何一个有一点社会的人身上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你可是来找工作的。但是正是在这样一个爱家、爱孩子的家庭妇女身上,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他遗传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关怀的有点,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点与顾晓岩的丈夫任大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

家庭和事业之间他衣服反顾的选择了后者(目前来看)。小女儿顾晓珺性格跟父亲顾大海多少有些像,作为家里最小的一个,任性、调皮、做事不管不顾。也正是她的任性和叛逆,加剧了处在更年期的父亲顾大海的顽固不化。当顾晓珺领着欧阳剑回家见父母之后的日子里,父亲顾大海一直不相信顾晓珺是自愿的,他固执的认为是欧阳剑用了什么蛊惑之术迷惑了单纯的顾晓珺。考虑到顾晓珺的顽皮叛逆性格,父亲顾大海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自己大龄女儿在父母逼婚状态下的反抗,是一种叛逆的表现,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爱一个老头。因此在欧阳剑这个老头出现之后,他不管不顾,破口大骂、大打出手。

父亲的表现给顾晓珺和欧阳剑造成极大的困扰,俩人想结婚,女方父母不同意,这真是天大的打击。通过电视剧中顾晓珺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她与欧阳剑是真心相爱,并真心实意想在一起过日子。无奈两人年龄差距竟有近20岁,这个年龄差距,放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让人无法理解的。仔细想想,就说杨振宁取个跟孙女一样大的女孩,被人们不齿絮絮叨叨说了有多少年了。拿现在主流价值观来看,我们可以义正言辞的说这是人家的私事,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外人无权干涉;私下里,谁不愿意消费这样的花边新闻呢?也许顾爸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极力反对、阻挠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影片中顾爸爸就反对小女儿顾晓珺与欧阳剑的婚事不止一次的提到两个人老去之后的问题。这是发自肺腑的,而且极有说服力。我想但凡是有点良心、讲点道理的人都不会听不明白这个道理,致使欧阳剑一度曾消极的对待顾晓珺,还好在顾晓珺的穷追不舍之下慢慢出现转机。

好,就这些看起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我们来谈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我认为道德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最好的解决道德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事情分析清楚。其实事情也不是很复杂,无非是“疼爱女儿的父亲,为了女儿能够有一个传统的、正常的婚姻,极力阻止、反对女儿嫁给深爱的怪叔叔。”

您能说父亲有错么?爱女儿是错么?他不就是担心女儿老来无依靠么,他不就是希望女儿能幸福嘛?他不就是希望等女儿老的时候,能够有个老伴在身边陪他聊聊天,能够在她生病的时候照顾她么?

您能说女儿有错么?追求爱情有错么?居中一句话一语中的“现在性别都不是问题了,年龄还是问题么?”哪有什么天长地久的事情,我现在幸福就可以了,谁能保证人不会变心,谁能保证他日后不会出意外?

在我看来,这两种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都是一种极端的想法。一种是极端保守,另一种是极端开放。您让一身穿比基尼的性感美女跟以私塾老先生聊时尚,您这不是瞎闹么。

思想开放固然是好事,但是也得分情况,也得考虑听众的感受。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固然是天经地义,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感激、感恩父母的生育、抚养之恩,但是过分的爱,有时可能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因为这爱太沉重,沉重到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中国人是讲究孝道的,不孝被大多数认为是大逆不道,是要造天谴的。但是父母疼爱孩子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理所应当到无论父母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孩子都要无理由服从。孝顺孝顺,最终要的是“顺”。但是我们想一想,这样合理么?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大骂我一顿。我明白孝顺的道理,但是孝顺并不等于迷失自我,并不等于什么事都要听从父母的而没有一点主见。就想影片中的顾晓岩,对父母,对丈夫都言听计从,但矛盾出现后,自己完全迷失了,抑或接近精神崩溃的边缘。当然也不能完全解放的像顾晓珺一样对任何事都不管不顾,只关心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中国家庭结构的问题。每一个父母都疼爱孩子,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他始终是个孩子。父母会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是现如今,硕士生、博士生遍地是,这些人大多已经接近30岁,仍然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觉得要对孩子的衣食住行负责,就不断的爱孩子,帮孩子处理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情,洗衣服、做饭,等等。但是这正是这些人所苦恼的。几斤而立之年,一事无成,还需要老父亲、老母亲照顾自己。说起来都觉得惭愧,甚至羞耻。于是这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任性的孩子可能就会伤到父母的心。但是这是谁的错呢?实际上双方都是受害者。

我觉得,其实最好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孩子尽可能早的独立。早一点让父母知道,自己有独立的能力。其实父母之所以这么爱孩子,这么放心不下孩子,还是因为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下,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在离开自己之后,可以活的很好,活的很幸福,那父母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