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好莱坞压轴高分灾难巨制电影《深海浩劫》在北美一经上映便成为“年度黑马”,口碑横扫同期影片,烂番茄83%的`极高评价与IMDb的7.7优秀评分充分证明了影片的绝对品质。这部取材于6年前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爆炸事件的电影,在上映前就让众多观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加上逼真的特效、宏大的场景和走心不做作的情节,使得影片才刚刚上映,依然在各大进口片夹击之下取得佳绩,收获无数观众地极力点赞。
电影中从灾难发生到最终众人逃生的整个过程,令许多观众都看得汗毛立了起来,众人顽强的抗争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有观众甚至激动的说道:“终于在国内大银幕上又看到一部能激动竖拇指的电影。前半段沉稳老练的叙事铺排,后半段华丽的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音效,奥斯卡最佳音效编辑奖若少了你还有什么投票的意义。”
最近几年好莱坞越来越喜欢拍现实题材灾难片,去年有讲述全球关注的“智利矿难”的《地心营救》,今年则有这部讲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深海浩劫》,以及“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纽约哈德逊河”的《萨利机长》,明年还有两部重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影片等待上映,仿佛“重大热点事件”已经成为好莱坞争抢的大IP,而《深海浩劫》的写实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好莱坞虚构类灾难片那种常见的“套路”,而是以近乎纪实的方式展现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因为“真实”已经足够火爆、刺激与震撼。
《深海浩劫》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虽然这是一场持续将近三个月的灾难,电视新闻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连续剧式的播报,每个人应该有意无意都看到过,而本片聚焦的则是海上钻井平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详细讲述这一重大灾难背后的技术成因和人为疏忽,以及灾难发生时的英雄壮举。
好莱坞的灾难片往往都爱加入家庭片元素来强化情感色彩、拉近同观众的距离,本片就从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技术工程师的家庭展开故事,展现他所拥有的甜美妻子和可爱女儿组成的幸福家庭。他用可乐饮料来给小女儿讲解石油钻探原理的那场戏,也算是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在对观众进行讲解。此外,影片充斥着大量有关海洋石油钻探的操作规程、技术细节、专业机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专有名词,以及钻探工人团队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般的灾难片往往用前半个小时来做铺垫,而本片的铺垫戏份用得更多,很显然,导演是真正想让观众将灾难成因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这么事无巨细地加以展现。此外,大量的文戏也用在了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钻井工人身上,同时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管理层,影片也并未进行脸谱化的反派形象刻画,而是揭示出他们同钻井工人基于不同的利益与立场所产生的必然矛盾。而且暗示英国石油公司重利益不重安全的公司文化,才是灾难发生的罪魁祸首,而钻井平台上的美国管理层,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之下,做出符合自身职位利益的决定罢了。
影片展现的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燃爆的大灾难,也是此前灾难片从未表现过的,看起来比较有新鲜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某种陌生感,比如说影片反复用特效画面表现的石油是如何经过钻探管道从海底喷出的过程,恐怕没几个观众能真正看懂。但是,石油在钻井平台上喷溅泄露并引发大爆炸的壮观场面,无疑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灾难戏和特效大场面。尤其是爆炸那一下的冲击波破坏力格外强劲,仿佛一枚炸弹在每个人身边爆炸一样,大部分人无论身在钻井平台的何处,都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出去,整个钻井平台也瞬间变成一颗火树,让观众对于海上钻井工作的危险以及石油泄露的恐怖都有了更为深刻鲜明的认识。
由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没有像常见的灾难片那样,过于戏剧化地营造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灾难逃生动作戏,而是较为写实地展现了钻井工人们自救和逃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在大爆炸之后其实都安然无恙,也能够迅速乘坐救生艇逃生。影片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了以马克·沃尔伯格为代表的少数工人身上,有一场戏马克·沃尔伯格穿过火场去接通电源,一路躲过各种爆炸和倒塌物,还有一场戏是一位工人去爬上吊塔驾驶室,挪开即将倒塌砸向幸存工人的吊塔,可惜他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幸牺牲。最后,马克·沃尔伯格和一个黑人女工人因为没有赶上救生艇,还上演了一场飞跃火海、跳进大海的逃生戏,没有谁是常见灾难片中那种具有超凡体能、无敌运气的“光环主角”,有的只是基于责任与勇气的平凡英雄!
在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红色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影片讲述了九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其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帮助马石山的乡亲们突出重围的故事。七名战士先后身亡,三名战士被逼至尽头,但他们视死如归,藐视敌人,纵身跳下悬崖。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味道。同时也为十位勇士的牺牲感到难过。
影片中有一人虽不时十位勇士之一,镜头也不过几个,但我记住他了。他叫冯源书,只是一个被鬼子强迫做翻译的马石山的青年人而已。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情报告诉了王殿元。面对村里人的愤怒与不解,甚至还要打死这个“汉奸”。冯源书跪下来由衷地说道:“乡亲们,俺不想看到你们受到伤害,俺也是中国人哪!”最后,冯源书为了帮助王殿元而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冯源书的爱国精神,说不定我们这些后生也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看完此片,我也为自己而感到羞耻,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而我,却是如此不争气,整天贪婪地“吃”着前人给我的“苹果”,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或许我该为祖国做点什么”我这样想着。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灾难电影的`集邮控,我觉得《萨利机长》拍得罕见的高级。
导演有想法,演员有演技,片名有深意,编剧超聪明,角度太别致,结尾很点睛。
一个耳熟能详的旧闻事件,竟被拍出让人心悬一线的波澜壮阔感。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起飞,因遭遇鸟击致两边引擎损坏,萨利机长根据多年飞行和临场直觉,没听塔台迫降到附近机场的指令,千钧一发之际选择水上迫降,全机人员得以奇迹获救。
影片抛出一个质疑:萨利机长水上迫降的必要性是否成立。与电影名呼应,“sully”的另一层意思是:污点。
没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绚丽夺目的特效、咬牙切齿的反派,但却给我的余震很持久。
《萨利机长》,重新定义美式英雄。看着救援高效有序地进行,质疑严谨合理地解开,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深感脚踏实地的各司其职是灾后幸存的有力保障。
既然连电影都别出心裁了,我的观后感也可以别出心裁:萨利机长在救完世界后如何救自己。
我觉得,比起营救世界,萨利机长的自我营救显得更加艰难且意义重大。
飞机升空时遇到鸟击,萨利机长全程高能且冷静利落,把河道当成跑道,完成水上迫降界史无前例且无人伤亡的壮举。
这场壮举只花了208秒,但要证明这是一场壮举则更令人揪心。
我腹黑地想,如果根据调查组的预测,计算机的模拟,其中一个引擎仍有推力,飞机完全能够迫降到附近机场,或者证物没有找到,在听证会上他干得好但说不好,那萨利机长会面对什么?
他那些遇到意外时的泰然自若,疏散乘客时的来回排查,从行李架上拿衣服给乘客御寒的周到,最后撤离前穿上制服的体面,以及最后得知155人全部获救时难以自持的欣慰,可能功不抵过。
他一生运送过上百万的乘客,最后的208秒却将他盖棺定论,假设调查不利于他,40多年职业生涯晚节不保,提前退休且拿不到退休金,可能瞬间从一个英雄瞬间沦为骗子。
如果他内心不强大,可能重大事故后的噩梦会把他压垮;如果失踪的引擎没找到,他可能会面临肖申克那种含冤的遭遇;如果他不积极自救,可能一个冒失鬼的定罪会葬送他的声誉。
很多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可抗力,像是大雁撞坏飞机引擎那样,突发,混乱、失控,后果严重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萨利机长沉稳的自救之路是最大亮点
整个昆虫王国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敢踏出家门一步。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于是昆虫国王去警局报了警,小猴探长负责调查这宗失踪案。接到报警后,小猴探长马上展开了深入的取证调查。他沿着它们的足迹去找线索,突然发现一丛长得像喝水“瓶子”的植物,“瓶子”上面还有一个盖。小猴探长觉得非常奇怪,难道昆虫的失踪跟它有关。他把一片叶子放在“瓶口”,只见上面的瓶盖一下子盖了下来,叶子被滑进了“瓶子”里。小猴探长一惊,自由自言地道:“真的是这丛植物搞的鬼!”于是他马上回家翻阅了许多资料,原来那是一棵猪笼草,是一种“吃”小昆虫的植物。这下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了。 小猴探长在猪笼草的旁边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此处危险!
从此,昆虫王国再也没有小昆虫失踪了。
由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空难大片《萨利机长》即将于12月9日登陆全国IMAX影院。12月6日,IMAX在上海举办提前观影会。银幕中逼真震撼的迫降过程令人窒息,然而不少观众认为伊斯特伍德对人物、情感、故事的把控更让人着迷,并惊叹于年近九旬的东木这次如此温情脉脉。
和许多好莱坞顶尖导演热衷尝试新技术一样,年近9旬的“东木大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早在筹备拍摄《萨利机长》之初,就被全新的IMAX 65毫米摄影机“圈粉”,最终几乎整部电影都采用了这台摄影机进行拍摄。当天在影院观看该片时,银幕中平时常见的上下黑边消失不见,观众能在全画幅的呈现中体验到多出26%的画面细节。成千上万的飞鸟群潮水般撞向驾驶舱窗户、引擎熄火后飞机与纽约密集的高楼大厦擦身而过等众多关键镜头延展铺满整个银幕,完整的空间纵深感将当时千钧一发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更加饱满,令观众仿佛置身机舱中,也经历了一场惊人的空难生还奇迹。
当天出席观影的还有来自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的成员,这些承担一线飞行任务的航空公司机长和机组人员也盛赞导演拍摄极具专业性和现场感。不少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也通过微博分享了观后感。“看电影阿郎”认为影片最好的一点就是回到电影本源,“ 导演对人物、情感和故事更着迷,虽然剪辑等技术都堪称鬼魅,但它并未大于电影的基本层面,规规矩矩但处处闪烁着耀眼的才华。对人的凝视大于对英雄的仰望,情感与审视剂量精准。这也只能是这个年龄的伊斯特伍德,才能拍出的电影,简洁的复杂,轻盈的厚重。”账号“航空物语 ”在微博写道:“纵观全片,紧急降落的过程并不是重点(但依旧扣人心弦,而萨利机长在事故调查方有充分证据指控水上迫降是错误决定的情况下,如何艰难地自我救赎,才是更大泪点。” “艾米爱电影”则 惊叹于年近九旬的东木如此温情脉脉,“没想到CE到了老年以后,执导的电影竟是如此的温情脉脉,不再那么破马张飞式的张扬,平凡的人在危机时刻,也有能力做出超凡卓绝的事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