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美食文化传统,素有“美食大国”之称。仅菜肴就有宁波菜、川菜、粤菜、本帮菜等几十种菜系,点心类就更别提了,全国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点心。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城隍庙,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传统美食文化节,在那里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美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城隍庙的中心广场,人群川流不息,人们脸带笑容地品尝着各地的小吃。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有沿街叫卖的“糖粥”、“豆腐花”,有香味扑鼻的羊肉串,有朱家角特色棕子……我看着看着,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一阵风儿吹过,远远的,一股臭豆腐的味道扑鼻而来,顺着长长的排队人群望去,原来是鲁迅笔下曾描写过的绍兴油炸臭豆腐小吃。自然我也加入了排队人群之中,每当看到人们品尝着金黄色的油炸臭豆腐时,我顿时感到肚子也在咕噜噜地叫着。好不容易到我了,只见金黄色的热油在锅里跳跃着,一会儿,白色的臭豆腐身上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美丽极了。当营业员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炸臭豆腐放在我面前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吃了一口臭豆腐,感觉脆脆的,滑滑的,嫩嫩的,香气、热气随着风儿冒了出来,白皙皙的豆腐露了出来,我还蘸了一点辣酱,鲜鲜的,简直是绝配,怪不得人们到了绍兴,都愿意去尝尝这价廉物美的油炸臭豆腐,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味道好极了!
当我们离开城隍庙时,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了。望着这络绎不绝的人群时,我再次感受到了美食带给人们的享受了。我觉得:任何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用智慧去尝试改变它、丰富它,就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闻闻臭,吃吃香,油炸臭豆腐——味道好极了!”
在我的印象里,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就数家乡的山药鱼了。每次想起它那令人难忘的味道,我都会垂涎三尺。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工夫花不开。”山药鱼也是如此,做这道佳肴,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但是,有时为了一饱口福,还是要不惜代价。
今天一大清早,妈妈便起床忙碌了,好奇的我不由得问:“妈妈,你起这么早干什么呀?”谁知,妈妈还卖了个关子:“保密!”
只见妈妈把两只衣袖往上一搭,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先将土豆蒸熟打成泥,与筱面和在一起,再放人一个结实的袋子里。这要干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接着,妈妈开始用撰面杖反复敲打袋子。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分钟,妈妈将弄好的面团倒出来,一一捏成类似小鱼的形状。噢!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在做我最喜欢吃的山药鱼呀!
做完一个个“小鱼”,妈妈又将大块的猪肉切成小丁,放人各种调味料:酸菜、酱油、盐、葱、姜等,与山药鱼一起下锅蒸。与此同时,妈妈还熬出一锅骨头汤,这是为了与出锅后的作料相调拌,使山药鱼风味更浓。
对馋嘴的我来说,蒸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不时地问妈妈:“熟了没有?快了吗?还剩几分钟了?”妈妈不断地说:“别急,还早着呢!”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转眼间已是正午了,妈妈这才揭开山药鱼的“神秘面纱”——一个个山药鱼并排躺在蒸屉里,热气腾腾的,晶莹、透亮。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山药鱼夹到碗中,就着骨头汤和猪肉丁吃起来。一口咬下去,令人回味无穷:山药鱼的筋道,猪肉丁的嫩滑,骨头汤的香浓……美味至极,无与伦比。
我的筷子不断向碗里夹着,最后吃得我肚皮圆溜溜的。我的一声长长的饱嗝,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虽然已经这副模样了,但是我还意犹未尽,“此肴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呀!
山药鱼——堪称民间一绝。
节目由精彩的木偶剧《钟馗斩妖》拉开幕布。这个节目很有趣,也很新鲜,这两位表演的人,表演得惟妙惟肖,也使我觉得泉州的文化多么有魅力,多么奇妙又吸引人!
接下来的节目更精彩,我看到有一位外国来宾竟然会唱闽南歌,使我更惊奇的是黄书记,她也唱了《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唱得很好听,看见她第一眼就喜欢她,因为她看起来很和蔼。她说了:“只有爱拼才会赢。”
这句话,还举了一个好例子:面对一次金融大危机,所有企业都在裁员和减少生产规模,而其中一家公司的老板却逆势而上,加大成分,降低成本,并且开发新产品,在短时间内产能增加了一倍,收入从十个亿增加到了一百个亿。我觉得爱拼才会赢这个词说得很好,如果不去拼搏就不会有好生活。
方教授也举了一个例子:《爱拼才会赢》中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包涵了三个数字:一、三、七。一代表人的一生,三代表条件、环境,七代表人的奋斗。这是过去一种观念的挑战,还说了《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知道只有打拼才会赢,一、三、七,这几个数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永远也忘不了。
接着还讲了淳朴的惠安女,惠安女是吃苦耐劳、贤惠的人,也很出名。方教授说:“惠安女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代表,是什么代表呢?是任劳任怨、坚韧品质的代表,惠安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当代的女孩子学习。”我觉得方教授说得对,为什么呢?因为在当代,许多女孩子都娇滴滴的,连家务活也不沾手。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向惠安女学习她们优秀的品德。
还有精彩的片段是讲闽南建筑。闽南最典型的'建筑就是古大厝。古大厝中的“厝”是什么意思呢?是“房子”的意思,又称“皇宫起”。房子也有一个传说,传说非常精彩,看得我如痴如醉,到现在我们闽南的古厝几乎已经没有了,所以这些古厝很珍贵!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台湾过端午节的那部分,台湾有80%的人都是闽南人,他们过端午节有竞舟、海上泼水、捉鸭子等活动。其中最精彩的要数海上泼水,听说泼到的水越多,运气就越好,祝福也就越多,有趣吧?还有,台湾至少有一百八十个地名与我们闽南相同的,如:云林有泉州,台中有德化。有许多华侨人都心系祖国,台湾的闽南人都心系闽南所以台湾的闽南人将许多地方的地名都取我闽南同样的名字。
最后黄书记说:“闽南的特质就是有爱拼敢赢的气质。”
我觉得泉州的文化非常有魅力,含有非常多的名胜古迹,看过《海纳百川闽南韵》之后,我觉得还是故乡最美,最好玩,最有趣,泉州文化的魅力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爱泉州,我爱闽南,希望闽南文化可以流传到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
我觉得我们闽南文化非常有趣,非常有魅力,我一定会多关注有关闽南文化这类的节目!
钢琴,在一些人眼里,是一个家里的摆设;在一些人眼里,只是一个用来展示自己才华的工具;但在一个人眼里,却把它当作比自己生命还珍贵的藏品,他就是著名钢琴收藏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钢琴博物馆——厦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创办人——胡友义先生。
胡友义先生从小生活在鼓浪屿,对那里有着浓厚的.感情。长大后离开故乡到瑞士奋斗打拼,喜欢收集各种名贵的钢琴。几十年过去了,胡友义先生已经收集了七十多架钢琴。可胡友义先生知道自己老了,想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在那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可是却舍不得他想尽办法才得到的七十多架钢琴,于是就托人从瑞士穿越五大洲运到了鼓浪屿。他认为把这些名贵的钢琴摆在家里太浪费了,应该让这些钢琴让每一个到他故乡的游客欣赏。于是在鼓浪屿建造了中国第一家钢琴博物馆,完成他毕生最大的心愿。
在博物馆,胡友义先生给在场的旅客讲述了博物馆其中一架钢琴的感人故事: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收藏着一架有190年历史的钢琴,可是由于年老要去养老院,只得忍痛割爱把钢琴拿出来拍卖。胡友义知道后,连忙从瑞士专程赶到老人所在的国家参加拍卖会,最终从老人的手中购到了这架钢琴。
本以为这宗买卖已经成交了,没想到却节外生枝,当胡友义先生和搬运工正要把钢琴装上车时,那个老人突然跑来,趴在钢琴上痛哭流涕,车开了,他还在车后一边哭一边追。此时的胡友义先生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不还给他吧,显得自己太绝情;还给他吧,钢琴却会因没有人保养而损坏,真是进退两难。但是,最后还是一咬牙,狠心地把车开走了,只留下老人伤心的背影……
胡友义先生讲到这里,眼睛里已满是泪水,他动情地说:“我至今都无法忘记那位老人流着眼泪追赶着车的模样,可以想象,他当时的神情好像是在与一位至爱的亲人永别!”在座的一些旅客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我非常敬佩胡友义先生,他一生在外漂泊,年老时落叶归根,回来时坚决把自己一生收藏的钢琴运回自己的祖国,哪怕要支付天价的运费,穿越五大洲四大洋也在所不惜!他把自己最宝贵的收藏奉献给自己的祖国,他这种爱国的情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啊!胡友义先生,我为您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而感动,我更钦佩于您的执着,我认为只有拥有您这种情感和品质,才能真正算是一位闽南人!
……
不同的地方,风俗不同,吃的讲究也不同。我们宝鸡一带自古嗜好酸、辣、香等“上劲”食品。于是,面皮、臊子面、锅盔便成了宝鸡的三大地方风味特产。而其中的面皮,每逢年节,更是家家必备,深受人们喜爱。
面皮的制作并不复杂,原料只需面粉、盐、水、纱布、锣即可,制作时先用水把面和成一个软面团,然后一次次放水往外洗面筋,洗出来的面筋蒸熟,切碎。洗出的白汤是做面皮的原料,舀一勺放到锣里,在大火上蒸三分钟,取出来就是面皮,把面皮和面筋放碗里,再放一些黄瓜丝、熟豆芽,放上调料即可。
宝鸡面皮的特点是薄、筋、光、酸、辣、香。首先是薄。用筷子夹起来,像纸一样晶莹剔透,颤颤悠悠不断。其次是筋。放到嘴里有嚼头。第三是光。面皮上像抹了一层油,入口觉得滑滑的,爽爽的。
吃面皮时一定要配以特制的岐山醋。这种醋完全是用粮食做的,又酸又香,入口适中。再配上油泼辣子。这种辣子油是陕西的秘制,吃起来特别辣,但是每次还让你想着吃它。再配上味精、酱油、蒜汁等调料,一碗精美的,色泽鲜红的,香气扑鼻的面皮就调好了。看一眼就能使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尤其是夏天,吃面皮更是陕西人的最爱,吃一口那叫舒服啊!软软的、滑滑的、筋筋的、辣辣的、香香的,太醉人了。面皮也可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思乡面皮,许多原籍宝鸡的海外游子,在价值千金的家书中,想吃家乡的面皮。他们说,每当月圆之时,把酒赏月,吃上家乡寄来的面皮,细细品尝,就能更加勾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缅怀之情。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宝鸡来做客,千万不要忘了品尝着正宗的宝鸡面皮!
一谈到河南的小吃,我就想到了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
每天中午、晚上,街上大大小小的面馆都会开张,店里面烩面味香飘四溢,令人忍不住吃上一碗。当烩面上来的时候,顾客接过面,拿起筷子,把面拌匀了,“呼呼啦啦”的吃起来,不一会儿,一碗烩面被吃得干干净净。
烩面的味道好不好,取决于它的汤、面和辅料,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面则是用优质高筋白面粉,兑以温开水和成很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等要吃的时候,就把它拉成面条,这样吃起来才会有口感。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菜。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我爱吃河南的烩面,更爱河南那豪爽的味道。
台州是个依山傍海的城市,这里有许多山珍海味,也有各种民间小吃。元宵节前后,家家都会做一种特别的小吃——山粉糊。
可元宵节吃山粉糊又起源于什么时候呢?为此,我特意去问了妈妈:“妈妈,山粉糊盛于哪个朝代?”“明朝。”妈妈说,“那时戚继光带领大军在前线抗敌。农历正月十四的天气还是很冷,后方的老百姓为了让前方的战士及时吃上热乎乎的饭食,又不用太麻烦,就把米磨成糊,和各种菜拌在一起送上去,战士们吃了热乎乎的山粉糊就有力气战斗了。”
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山粉湖独特的味道,今天我特意向老师学做山粉糊。山粉糊以红红的枣子,珍珠般的汤圆,长条的葡萄干,小小的芝麻等为佐料,主料是山粉和水。先把红枣、汤圆和葡萄干放在水中煮熟,再把山粉和水混合,搅拌均匀。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了,就可以倒入奶白色的山粉糊,用文火慢慢煮,并用筷子均匀搅拌。这锅山粉糊,越搅越稠,越稠越香,最后整锅山粉糊都变得晶莹剔透,再撒上一层芝麻,真是色香味俱全。
这芳香四溢的山粉糊,早已经让我垂延三尺,接过山粉糊,也顾不得烫,直接往嘴里送。啊!真甜!那一个个如珍珠般的汤圆格外糯,长条的葡萄干格外甜,红红的枣子格外香。
今年,这一碗香甜可口,口味独特的山粉糊,让我回味无穷。
《海纳百川闽南韵》,一看到这片节目的名字,感觉很是深奥,使我有了对这节目的更大的兴趣。
什么样的木偶戏,可以秀出巧夺天工的技艺,唱出中国千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能让闽南语登上太空,在茫茫宇宙中寻觅“知音”?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何能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种种问题在我心中遨游,只有看了《海纳百川闽南韵》才能迎刃而解。那里的现场请了许多海外华人来听这次的主题“闽南文化”。
“人生可比海上的波浪,有时起,不要落。”这就是泉商的精神,永不言败、永不服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仅经商做生意要这样,人生面对所有的坎坷和不顺,都应该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
这里打动我的闽南文化,并不是提线木偶这种离我生活很远的事物,而是从小时候开始,一点一滴渗入进我的生活的,几乎传遍各地的闽南歌,那一句句歌词唱出了生活的激情与动人,闽南歌曲中往往没有什么动人的词句,但只有那些最朴实而又最直白的话语,才能够唱出心中最真切的.渴望,才能够贴近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闽南歌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押韵,朗朗上口,这样的歌曲更能被普遍接受,更能去发泄心中的感情,闽南歌的韵味,是激情,是昂扬。
闽南,自古以来是就是一个韵味十足的美丽城市。皇宫起、提线木偶、惠安女这一个个都是闽南独特的文化遗产。在闽南的许多特别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勤劳坚强、吃苦耐劳的惠安女。我认为惠安女是中国女性的典范和榜样。相信每一个见到过惠安女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们的服装。惠安女是汉族中惟一一个穿着独特的人群,有山青水绿的清秀,有天风海涛的豪放。
我们是闽南人,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闽南也是我们朝夕生活的家乡。自然而然,我们也对这片土地萌生出了特殊的感情。当闽南的文化传播到更多地方时,我们高兴;当闽南人遍布全世界时,我们自豪;当闽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时,我们也感到光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