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家乡过节时的哪些习俗作文)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家乡过节时的哪些习俗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23 11:38:01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家乡过节时的哪些习俗作文)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一】

生活就像大海,欢笑时就像浪花跳跃,哀伤时就像皱波涌动,愤怒时就像波涛滚滚……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大年三十放鞭炮,它像一朵浪花在我的眼前闪现。

去年春节,我央求爸爸:“我和哥哥一起出去玩好吗?”爸爸点头同意。我和哥哥一起高高兴兴地奔下楼去。我们俩买了许多炮竹。我说:“哥哥,你会放大炮吗?”哥哥说;“试试吧。”这时哥哥拿了一个大炮,一下子点着了,炮从地上窜到了天上,我一看,便一下子愣住了,哥哥真会放炮!不一会儿,哥哥又准备放炮了,不幸把别人的裤子炸了个小洞。然后哥哥一下子跑回了家。过了一会儿,那个人走了,哥哥才跑了下来。

哥哥又放炮了,这次放大鱼雷。哥哥先把大鱼雷放到了地上,用火机一点,“砰”的一声,“哗啦啦——”不好,把别人的玻璃炸碎了。“是哪个小家伙把我家的玻璃炸碎了?”说着,一个人拿着扫把生气地走过来。哥哥吓得赶紧藏了起来。那个人气愤地说:“是谁?”“他藏起来了。”我们应答。他去那边找了,我们一下子跑回家了。

你说这是不是节日里的有趣的事情?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二】

提起我的家乡,是一个大省,那就是齐鲁大地山东。家乡的风俗还真不少。

这里只说说过年时的习俗吧,从腊月23开始就算过年了,到没出正月还是年的说法。到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辞灶”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过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们开始贴春联,请福字。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到了初一早晨,孩子们都在忙着数着给谁拜年,能得到多少押岁钱。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临沂则初一忌扫地,忌动针钱,忌吃荤,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鸡、鱼。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鲤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等形式多样。柳琴、大鼓、评书等地方戏表演,有卖木璇玩具、卖花炮、卖花鼓、捏泥人、卖泥哨的,卖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芦、芝麻棒的等诸种摊贩。

我爱家乡的习俗,更爱我的家乡以及勤劳纯朴的父老乡亲。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三】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还有很多习俗,比如:中秋节吃月饼,看月亮;元宵节包汤圆、包饺子;清明节扫墓、踏青……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

那是去年的元宵节,元宵节那天,外婆突然宣布要教我包汤圆,她说:“元宵节,元宵节,就是要吃汤圆嘛!外面买的,还不如自己做的有意义。”“太好了!太好了!”我高兴的叫道。

外婆先去超市买回来了一些汤圆皮、红豆。外婆说:“先把红豆泡软了再捣碎。”我想:这么简单,谁不会呀!用热水泡了大约三小时,红豆就软了,我开始捣起来,刚刚开始我还很有劲,可到后来,我就渐渐的体力不支了。我把捣好的红豆沙拿给外婆看,我自以为捣的很好,谁知外婆却说:“哎呀呀!你都没有捣烂,我演示给你看看。”只见外婆很熟练的捣起来,不一会儿,红豆泥就捣好了。我看的目瞪口呆,我想:我可不能输给外婆。于是我把剩下的红豆像外婆那样捣好了。

“然后,我们要把红豆泥包进汤圆皮里面,看着是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难多了。”外婆先在手上涂了一些面粉,接着用一根筷子夹起一些红豆泥,迅速的搓成一个球,然后放进皮里面,再把皮捏合。看着外婆熟练的动作,我也想来试试,于是我提议,和外婆比赛谁做的多。我把手上涂满面粉,再用筷子夹一些豆沙,我想把它们捏成圆形时,却总也捏不好。要不就是捏的不圆,就是捏圆了,也散架了。我见外婆那里已经有一大推了,心里十分焦急。我想:怎么办呀?要输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乱弄一气。后来,皮没了,我们开始数,我做的汤圆比外婆的多,但都包的没外婆好。外婆说:“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羞愧的低下了头,甘愿服输,我把我包的都拆开来再包。第二次我包的很仔细,明显比第一次好。下了锅,没几分钟,热气腾腾的汤圆就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

我吃过超市里卖的汤圆,虽然我包的没它的好,但毕竟是自己包的,其中包含了自己的劳动,更有意义。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四】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母亲叫你吃腊八”说的是腊八这天,嫁出去的姑娘无论是十里八里、无论是忙还是闲,都要赶回娘家吃上一顿母亲做的腊八面。这天,在乡间的道路上,你会不时地看见穿着一新的姑娘、媳妇们高高兴兴地回娘家。腊月天寒地冻,为了迎接女儿回来,往往是做一大锅腊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这天全家人端着一大碗腊八面边吃边唠着闲话,围坐在热炕头或是灶火前,温暖而惬意。

吃完面后,母亲还叮咛儿女们给猪儿、猫儿、狗儿留下一碗,给树上、粮仓等地方挂上面,据说,这样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树木快长,人的身体也会更健康,这也寄托了家乡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乡的腊八面啊!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五】

转眼间,月圆之日又到了,我不禁想起了先哲们咏月的诗篇,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望着窗外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焦急地等待着哥哥的归来。哥哥在外地的公司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我的印象里哥哥是最可爱的人,对我永远关怀备至,是那么的和善,那么的`质朴,那么的诚恳。可今晚,就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时刻,我的哥哥却因为一些公事,而无法和家人团聚。

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时针已经指向6点半,妈妈等不及了,对爸爸说:“你再去打个电话,怎么还没到家,路上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爸爸说:“你别多想,这才刚几点啊,在等等看吧!”

这时,一旁的姥姥说了话:“XX,这不是多不多想的事儿,这大过节的,外面车水马龙,人员混杂,要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呸、呸、呸”,姥姥的话还没说完,老爷就打断了,说:“这大过年的,尽说些晦气话,没事儿,再等等看。”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过,转眼间,已经到了7点半妈妈用焦急的目光看了一眼爸爸,此时,眉头紧缩的爸爸,终于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焦虑了,拿起电话拨通了哥哥的手机号码:“喂,是小军吗?你现在在哪儿,姥姥姥爷和大家都在等你啊!”

“什么,回来的车上有位老人与家人走失了,你正在帮助他寻找亲人。”

“好、好、好,别着急,大家等着你,一定把老人送到家。”

妈妈这才放下悬着的心,脸上重又挂上了一如往常的和蔼笑容,姥姥和姥爷也长舒了一口气,爸爸和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心想,哎,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哥哥了。

……

时间已近9点,妈妈开口说道:“这么晚了,爸妈,不如咱们先吃吧?”

“再等等吧,说不定一会儿就回来了呢?”姥姥说道。

“对,小军这孩子在外奔波不容易,忙了一年回家吃个团圆饭,就再等一下吧。”老爷说道。

……

时钟滴答作响,此时,已近11点,姥姥老爷已面露倦容,妈妈见状,说:“爸妈不如咱们先吃吧,都这么晚了。”

体谅的姥姥只是说:“再等等。”

……

终于,咚咚的扣门声响起,“哥哥,一定是哥哥!”我兴奋地喊道,抢着去开门,果不其然……

我想,这也许就像是那首歌里唱的:心中有家就会团圆吧。

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作文【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王安石之作。每当读到它,我就会不由地想到春节。它可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今年我来到了我的家乡——浙江丽水港口村过年。

在瓯江边,座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绿得发青,像一块块碧玉。对了,还有一座大桥耸立在大江之上。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港口村!

腊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回老家过年。一推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一看,啊,原来是爷爷奶奶,正在做我最爱的美食——冻米糖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帮忙了!首先我们把糖浆倒入大锅中,等到糖浆变得粘稠时,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条、熟芝麻等食材放进糖浆里,继续翻炒,等到一锅的东西都融为一体时,就把火关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撒满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滚轮把糖浆滚平,再静等一些时间,等到糖浆变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状。冻米糖制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两只小馋猫一口气吃了四、五块,停都停不下来。“别吃了,要不,年夜饭该吃不下了!”爷爷笑着说。

吃完了冻米糖,已经快六点了。只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个个喜笑颜开,一边干杯,一边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年夜饭过后,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节目依旧那么的丰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动人心的歌曲,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随着春晚主持人一声呐喊,一声声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该去放鞭炮了。这里不比杭州,放烟花是允许的。我们兴奋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会飞的火箭鞭炮,有会转的转盘鞭炮,还有惊天动地的“红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还是“黄金万两”鞭炮了。一开始,它喷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没力气”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发雷霆”,每一点火花突然爆发成了好几点,“劈劈啪啪”的声音好像再说:“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烟花直冲夜空,带走了我们的烦恼,寄托着我们对20xx年无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习俗。那你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赶快告诉我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