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着雷电的气息,必将与长风同行。”
这是电影中王勃在狱中见到杜镜时,对杜镜发出的感慨。
杜镜,既是王勃著名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主角,因为史书中对这位杜少府没有什么记载,所以杜镜此名实是影片的虚构。
雷电,往往代表着变革,代表着不屈服于世俗权贵的骄傲,也代表着生机。对,正是生机。王勃评价完朋友后又云,“而我,浑身却泛着腐烂的气味”。将杜镜与自身对比,一生一“死”,一个生机盎然,一个死气沉沉。而杜镜也确实给王勃带来了“生气”和生机。在狱中也好,在刑场上也好,王勃毕竟是少年人,在生死面前,在煎熬面前,他也会绝望,会恐惧。每当此时,带着“雷电气息”的杜镜便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安抚他的恐惧,拨散笼罩在王勃身上的死气。杜镜的2次安慰都令人非常惊艳,第一次是在狱中,王勃对生死和自己的才华产生迷惘和绝望时,他突然解散头发,转过身去对王勃说,“我恨不能与你同去”;第二次则是在刑场上,王勃正惊惧间,杜镜牵着一只画着美人的风筝奔上了城楼,向王勃遥遥喊道“黄泉路上,有此青春佳人陪伴,你不会寂寞的!”看着风筝飞向高空,王勃突然胸中一片开阔,大笑“知我者惟杜镜也!”
杜镜不仅带去了生气,也给王勃带来了生机。在刑场上,如果不是杜镜那一出,王勃早已身首异处,哪能等到大赦天下呢?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片子中,杜镜不仅仅代表着知己,还象征着“生”。
杜镜有一段话也很有意思,“司马迁当年为著《史记》,不惜苟且偷生,难道你就不能隐忍一时?你自己不是常常说,还没有写下足以传世的文章吗?”私以为,影片就是借杜镜之口,铺垫了王勃接下来的命运。影片最后王勃为什么蹈海而死?一是因为曹夫人的话,受到刺激有所感悟,二来也是因为这时他也已经写下了足以流芳百世的名篇《滕王阁序》。
杜镜的最后一次出镜,就是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了(笑)。在这里,影片的表现非常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宣纸被风吹走,杜镜和王勃皆付之一笑,杜镜展开了自己披风,让王勃题诗在披风的内衬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记得看过一个评论,说影片中的杜镜才有大唐男儿的气概。他不畏强权,冒着仕途受损的危险前去狱中看望朋友,还想为朋友翻案;在得知大赦后,他显得比当事人王勃还要高兴;在宴会上,高兴时便兴起作舞;他还是个热血青年,年纪轻轻便往蜀川这个“风雨欲来”之地……
《王勃之死》是部浪漫主义的影片,如果说《大明宫词》是一部莎士比亚式浪漫的电视剧的话,那《王勃之死》就完全是中国古典式的浪漫。影片尽管有很多不足,但瑕不掩瑜。而杜镜,正是影片中的一个大大的亮点。透过他,我们了解了影片中的王勃,透过他,我们感受到了导演想要我们了解的大唐。
周处是晋朝义兴县人。他在年轻的时候,脾气粗暴,好惹是生非,经常与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被当地人们视为祸害。
那时候,在义兴县境内的大河里出现了一条蛟龙,同时在义兴县山里又有只斑额吊睛猛虎,它们都时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当地人们都把周处同蚊龙、猛虎一起看作是“三个祸害”,而这“三个祸害”中又以周处更加厉害。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祸害,曾经有人劝说周处上山去***死那只斑额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斩除那条危及乡里的蛟龙。
周处听人劝说后,立即上山去***死了斑额吊睛猛虎,接着又下山来到有蛟龙作恶的河边。当蚊龙露出水面准备向他扑过来的那一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周处转眼间便跳下河去举起手中锋利的砍刀,向作恶多端的蛟龙头上砍去。那蛟龙为了躲避周处的刺***,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几十里路远。周处一直紧紧地跟着它,同样是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就这样,三天三夜过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人们都在为这“三个祸害”的灭亡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
谁知周处在***死了蛟龙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边。当他上到岸上来时,看到人们正奔走相告,都在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庆贺,这时他才晓得自己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祸害了。这是为什么呢?他扪心自问,经过一番仔细的反省之后终于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于是,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因为陆家兄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处是想请陆家兄弟开导思想,指点迷津。
周处头脑中带着疑惑来到吴郡陆家的时候,陆机不在家,正好会见了陆云,于是他就把义兴县人为什么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明自己想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请陆家兄弟指点迷津。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何况你现在还年轻,前程还是满有希望的。”陆云接着说:“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
周处听了陆云这番话后,从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后来终于成了名扬四方的忠臣孝子。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重新确立好的志向,一样可以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也就是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童话的结局通常都是完美而美好的,像是常见的“……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毕竟童话是作为儿童的启蒙教材来使用的,它的初衷是让儿童了解真善美,学会分辨是非,以童话中的好人好事为榜样。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让还是儿童的我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
但长大后,现实与童话残酷而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像童话般美好的世界,很难存在于现在这个社会中。若以现代社会的角度去看童话,许多人会对童话中的美好提出了质疑,许多故事无疑会让人发笑。但笑声中,人们还是会对童话念念不忘: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无奈,只有在童话里才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如今,时代的变迁,使童话逐渐失去了它曾拥有的.无比魅力。
童话消失了。却留下了一群不相信,又期盼童话降临的人。多么矛盾!人们对童话无法割舍的情结,使其衍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经过新潮包装的、类似于童话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那些故事还是受到童话的影响,留有童话的影子。
这微妙的一切,像是不经意的,又像是必然的结果。旧的童话在消失,新“童话”在悄然取代真正的童话。或许,多年以后,那些瑰丽美好的童话故事只能在满是灰尘的书柜中寻觅。
据传,关羽败走麦城,命丧黄泉之后,他的坐骑赤兔马被孙权赐给了擒***关羽有功的东吴偏将马忠。马忠得了赤兔马,开始感到非常荣耀,可时间不长,他就害怕了。他怕蜀国把他当作第一仇人,就悄悄地把赤兔马卖给了魏国一个贩马的客商,然后对孙权谎称赤兔马恋故主,不吃不喝,绝食而死了。孙权听了叹息一声,只得作罢。随后,马忠拿着卖马的钱偷偷离开吴军,隐姓埋名,躲起来过太平日子去了。
再说那魏国贩马客商本想把赤兔马运回魏国卖个大价钱,谁知一到魏国,就被魏军一个小头目认出来强抢了去,献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得到赤兔马倒是很喜欢,可心中却又常常犯嘀咕:吕布乘此马,风华正茂之年魂断白门楼;关羽乘此马,虽得一世英名,但最终还是落了个身首异处。此马虽说是一宝,却也是不祥之物,我不能骑此马,手下大将也不能骑。他因赤兔马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之所长,将它配给了探马细作。
几年之后,诸葛亮出祁山讨伐魏国,司马懿率军准备进攻街亭,然后攻取阳平。司马懿派出细作骑赤兔马前往阳平打探消息。这赤兔马果然不凡,细作骑着它很快到了阳平,只用半天工夫就摸清城中底细:蜀军魏延已率大军迎战魏军,城中只剩下诸葛亮领为数不多的老弱病残军士守城。这细作得知城中布防 情况后,还画了一张详细的\'城中蜀军分布图,然后立即往回赶。
这细作的家离阳平不远,连年征战,久未归乡,半路上看着往昔熟悉的河流山川,不由动了思乡之情,就想回家乡去看看。细作心想:魏军打下街亭才能攻打阳平,这赤兔马又是宝马,脚力快,自己回家看看就往回赶,也不会误事。想到这里,细作催动跨下赤兔马,改道朝家乡飞奔而去。
不到一天,细作便到了家。家人喜出望外,亲朋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席间细作炫耀地说,自己骑的这匹马就是蜀国大将关云长的赤兔马。众人看了都赞不绝口。细作心中高兴,与亲人左干一杯,右干一杯,最后喝了个酩酊大醉,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方才醒来。他深知司马懿治军甚严,一看时间不早,慌忙起身返回魏营。可他到马厩一看,赤兔马早不见了踪影,一问家人才知道是他的堂弟骑出去过马瘾去了。无奈,他只得坐下来等。谁知这一来,亲朋好友纷纷要骑赤兔马过瘾。细作抹不开情面,只得让大家轮流骑一圈赤兔马。可怜这赤兔马被累得疲惫不堪,浑身是汗,可细作再也等不及了,骑上马立刻就往魏营赶。
路上细作也顾不上马累不累,策马扬鞭,催马狂奔。谁知,到了街亭魏营一看,早已人去营空,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了。他一打听,才知魏军早已拿下街亭,直取阳平去了。这下细作慌了,忙转身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阳平。到了阳平一看,司马懿已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到百里之外,正进退两难。
细作慌忙来到中军帐,掏出图向司马懿禀报道:
“回禀大都督,阳平乃是一座空城,只有诸葛亮和少数老弱病残守城!”
司马懿一听,急令进军,可是等魏军大队人马***进阳平,诸葛亮和满城军民早已撤走了。司马懿大怒,喝问细作道:
“如此紧急军情,为何不速速回来禀报?以致错过活捉诸葛亮的大好战机,你该当何罪?”
细作吓得浑身发抖,哪敢说出实情。他情急智生,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信口胡编道:
“禀告大都督,并非小人贻误军情,乃是所乘坐骑不力!”
司马懿高声喝道:“胡说!赤兔马乃宝马良驹,何马能赶上此马脚力?”
细作可怜兮兮地说:“大都督,您有所不知。小人那日探完军情,本是立即返营,谁知赤兔马不听驱赶,竟然驮着小人直奔关羽故里。一路上,赤兔马奔走如飞,小人吆喝不住,直到关羽故里方停。此马人立嘶鸣,其声甚悲。后来,小人将马双眼蒙上,此马方听驾驭,因此耽误了军情。”
司马懿听了大惊失色,紧盯着细作问道:“果然如此?”
细作忙说:“小人如有半句假话,愿受军法处置!”
司马懿心想:人言关云长深明春秋大义,谁知赤兔马亦如此通人情,竟追至故里寻主,使自己功败垂成。想到此他不由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唉,赤兔马呀赤兔马,你果然是不祥之物呀,我也留你不得了!”言罢,高声喝道:“来人,把赤兔马斩了!”
就这样,魏军一名小小细作的巧言诡辩,不但骗过司马懿,还使一代宝马无罪被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