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这种差距的形成并非是短时期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智商与情商都有差异,所以个体之间有差距是非常正常的。老师认为,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缩小这种差距,过早地给自己下结论或贴标签。误认为起点就是终点,误把昨天当做今天,甚至把今天看做明天。事实上,你们无论在思想、品格方面还是学习基础与综合能力方面都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你们正处于美好年华,每个人的可塑性都很大,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每个人都有潜力可挖。只要努力拼搏,就有进步的希望。只要坚强自信,就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自己,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等于是进步的开始。自卑、任性、浮躁、错误比较、盲目攀比,自我放弃,急功近利等往往是造成落后的主要根源。每位同学都可以扪心自问,你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吗?你清楚自己一年后将何去何从吗?自己满意自己目前的表现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吗?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吗?
1、主观方面的原因:缺乏信心,迷失方向,主动放弃,甘于落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尚未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忽视学习常规和细节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习基础比较差和学科发展不平衡;一是确定自己的薄弱学科是什么?二是分析反思造成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是准备采取什么措施?
2、客观方面的原因:当然,学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有来自学习、考试或生活的环境影响(学习氛围、学习纪律,考纪考风也有一定的影响。
老师认为,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因为某些客观条件的缺失是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去弥补或改变的。
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家长要认识到和自己的孩子谈心的重要性。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只有38%的家长能够经常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并且具有比较多的语言交流。此项调查结果还显示,能够经常和父母谈心和沟通的孩子,心理大都比较健康,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相反,缺少和父母交流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比较差,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疾病。
家长多呆在家里,是为给孩子创造更多和家长接触、交谈、沟通的机会。绝不是在家里陪读,更不是监督。应讲究家庭民主,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有不同看法,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解决。多和孩子共进晚餐,谈论愉快的话题,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走进大自然,带孩子到户外踢踢球,散散步,听听音乐,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疲劳。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代替孩子,就在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帮助孩子,节假日、星期天、孩子放学以后,家长最好都能够呆在家里,家里客人要少些,应酬也要适当减少,把和亲朋好友打牌、聊天等暂时放一放,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也得放一放,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与孩子同甘共苦,用你的心,时时陪着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艰苦的学习之路有父母在陪伴,让孩子觉得他在我们的心中是第一位的,使孩子心情愉快地面对每一天的学习。
我在以前做调查,要高考了,“你最喜欢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和“你最喜欢家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做。”可见,孩子不欢迎我们的过度的关心。
我们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轻手轻脚走进他房间,一会送牛奶,一会送水果,借关心之名,行监督之实。我们家长朋友们,心里真是纠结呀,孩子不学习吧,你生气;孩子学习吧,一点灯熬油,你就心疼。其实对孩子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无关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你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但无论你的心里多么迫切,你必须要装出一副无关紧要、若无其事的样子来。最好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不要主动去过问,当孩子自己谈到相关话题时要认真地“察言观色”,巧妙应对。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要过多,反差不要太大,要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就行,可以让孩子在星期天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有些家长朋友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地、洗碗、洗衣服,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我们要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有效的行动,帮助孩子切实地提高成绩,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若即若离。需要你时很快就能出现在他身边,不需要时,几乎感觉不到你的存在。这就是“投其所好”,就是“顺水推舟”。这是一种学问和技巧,需要大家在实践中逐渐去摸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