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宅在家里,有了比较多的时间读书、陪伴。我有幸阅读了李跃儿老师的《关键期关键帮助》。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愿意为了孩子健康幸福而不断探索的父母好好学习的书。
孩子是一颗种子,养育孩子需要学习,了解孩子的自然规律才能养好孩子。孩子啥都往嘴里塞,专踩不平的地方,撒谎,这些现象,我当时都不能理解。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都是0-7岁关键期的“症状”。
接下来,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爱的误区”的感想。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和几十个孩子的老师。我爱自己的孩子,也爱班上的孩子。但我付出的爱,有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爱,看发心,更看行动。如果行动不当,那么孩子很可能接收不到我们的爱。书中介绍了6种给孩子内心带来伤害的爱:
内心有一种爱的想法,却不知道怎样用行动来帮助孩子,只是在大脑中想象出一种爱的模式,需要用的时候就把这种模式照搬出来。这是公式化的爱。
当一个成年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冲突时,他们会感到活着非常困难和不安全。这是他们会把希望受到保护的***转化成对孩子的行为,把自己得不到的那种爱给了孩子,把自己需要孩子当成孩子需要自己。这是求助型的爱。
内心焦虑的人会将焦虑源转移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在与孩子有关的事物上寻找可焦虑的事情,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这是焦虑型的.爱。
以为孩子是至高无上的,将孩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是自己屈居于仆人的地位,是孩子失去了有力量的家长和成长的导师。这是仆人型的爱。
认为爱就意味着成天围着自己的孩子转,总是能及时出现把孩子从各种各样的困难中解救出来,使孩子基本不用面对困难。这是偏执袒护型的爱。
还有一种是过度保护型的爱。疾病的传播,意外的随时发生,危险的玩具,存在巨大隐患的饮食,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种种伤害,都在强化家长们过度保护孩子的态度。
读了这一节,我仔细回想与孩子相处的点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进入了这些“爱的误区”。
孩子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爱,正确的爱不是无条件的给予,而是无条件的接纳。正确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动,来自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有效帮助。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对孩子的爱,我们都应该懂得进退。
《关键期关键帮助》一书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了解了人类的成长规律,懂得了科学的养育方法,我们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教养之路。像牵着蜗牛散步一样,静待花开!
误区一,认为自由就是放任孩子,其实应当给孩子有边界的自由。
误区二,用严厉的方法快速建立规则,其实应当用严格而有耐心的方法帮助他构建规则。
误区三,任何时刻都想给孩子自由,其实应当在无碍孩子发展、在孩子工作和探索时,给孩子自由。
就像是一场球赛,也有分秒必争的关键时刻,不到最后一刻无法决定胜负,所以现在对我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关键时刻,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目前如火如荼的准备参加数学比赛,初试已过关,但复试迫在眉捷,又是个关键时刻,我患得患失真想平常心以对,但谈何容易,碰到难解题目时会自己缺乏信心,虽然妈妈耳提面命的说:“考前充份准备,全力以赴,至于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以平常心看待复试”;又说:“平常心来自于自信,自信来自于坚强的实力,实力又来自于平日严格的训练”,而我平时已接受严格训练,相信平常心在时可以使平日已有的.实力能充份发挥,所以说目前是我的关键时刻。
人的生命,有太多太多的关键时刻,需用努力成就,就如赛跑比赛时的枪响,所跨出的第一步;考试前夕,我不必畏惧、不必惶恐,坚定的踏出关键时刻的一步,我想一定会心想事成的。
期勉自己面对关键时刻,拿出坚定不移的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準备好的实力,将是我人生里程的另一个转折。
在为人父母之后,我们要对孩子由清晰的认识,对我们来说,孩子不是不停灌输的空罐子;不是任由家长涂鸦的白纸;不是宠物一样的玩具;不是让人厌恶的麻烦;也不是家中的小祖宗;他(为方便以男他指代男孩和女孩是一颗含有内在信息的种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父母提供必要的光照和水分即可,其他时间任其“野蛮生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