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九十。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分别用各种符号做下标注。
(5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6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摘录:在这里,课外阅读不是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的促进和引导,从而摆脱种种禁锢和牵制,放飞学生的心灵,让阅读回归语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也同样在这里有了转变――启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大量地阅读,自由地阅读,放松地阅读,课外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他们从而真正体会到阅读过程所产生的酣畅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愉悦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把阅读过程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过程扩展为思考、创造过程,从而提高语感水平、认识思维水平,将触角延伸至比课本广阔得多、丰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组织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所激起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使内心回归平静与闲适。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
有了这个图书角,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一条有航标的书海中遨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