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人径直地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所谓“主义”(-ism,就是一种学说或信念;所谓“实践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学说和对于实践的理论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度自称他们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在今天,“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当中的一个特定流派的称谓。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人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思辨哲学上,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决不是象黑格尔那样,把主体感性束缚在思想和观念所决定的范围,而是把主体的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对象性的活动。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这个广义的实践与“社会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但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
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
为此,我们需要以高远的视野把宇宙浓缩,把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现实中去,这个活动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海量的信息,直接的方式指亲身实践,尝尝梨子的滋味,前者主要是“读万卷书”,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止是是读书了,后者主要是“行万里路”,自然也不仅指行路一途,通过两种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可以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全面、灵活、精深,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合乎科学,更具革命性。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实践是革命的。而最后一条纲要引起了我最大的共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即“实践”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作纯学理的逻辑推演,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任何无助于现实生活向前、向上的改变不应看作有效的实践,比如“永动机”只是天才的幼稚的火花,终于会在现实面前破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偷窃大王坐着车子到伯爵的家里去。伯爵以为他是一个阔人,客客气气地接待他。客人说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又说:“我和普通的贼不一样,我只是拿有钱人的东西,再把它们送给穷人。还有,那些不费力气,不用计谋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不动。”伯爵的脸色苍白起来,许久没有做声,最后他说:“你自称是偷窃大王,我倒要试试你的本领,如果你不及格,就只有请你上绞架了。”偷窃大王说:“伯爵先生,请你想好三件最难办到的事,如果我不能办到,随便你怎么处理我。”伯爵想了一会儿说:“好吧,第一件,你把我的马从马棚里偷走;第二件,在我和我的夫人睡觉的时候,你把我们的褥单拿走,再把我夫人的结婚戒指也拿去;最后一件,你必须从教堂里给我把教士和司事偷走。”
偷窃大王来到附近的城里,从一个老农妇那里买了一身衣服穿上,又把脸涂成棕色,还画了一些皱纹。最后他装了一小桶匈牙利陈酒,加了些强烈的安眠药在里面。天黑的时候,他来到了伯爵的家,看马棚的一个士兵看见他问:“老婆婆,你的桶里装的是什么呀?”偷窃大王说:“是一点好酒,你要是肯出钱,我很高兴卖一杯给你喝。”那个士兵说:“拿来吧。”他尝了一杯连声称赞说:“好酒,好酒!我再喝一杯。”其他的士兵也都围上来,你一杯他一杯地喝着。一个士兵又对马棚里的三个伙伴喊:“喂,这儿有好酒,你们也来喝一杯吧!”那三个士兵没过来。“老太婆”背着酒桶走进了马棚,他看见一个士兵骑在马背上,另一个士兵手里拿着马缰绳,第三个士兵紧紧地抓着马尾巴。“老太婆”为他们斟酒。这三个士兵每人都喝了许多杯。不一会儿,骑在马背上的士兵发出了鼾声,手里握着缰绳的士兵倒在地上也睡着了,那个负责抓住马尾巴的士兵也瘫成了一堆泥,他的呼吸像风箱一样响。“老太婆”扔掉了酒桶,翻身上马一溜烟跑去了。
天亮了,偷窃大王骑着偷来的马跑进伯爵的家,伯爵刚刚起来。偷窃大王笑着对伯爵大声说:“先生,早安!”伯爵一看那匹马,不得不说:“第一回你成功了,可是第二回你就不容易成功了。如果你被我抓住,我还是要把你当贼办了。”
这天晚上,偷窃大王在黑暗里走到绞架前,把挂在绞架上的一个可怜的犯人从绳子上割下来,背着他进了伯爵的家。伯爵的卧室很高,偷窃大王把一架梯子放在卧室的窗下,把死人固定在自己的肩上,向上爬去。不久,死人的头越出了窗口,伯爵坐在床上,正在等着偷窃大王的.到来,他以为是偷窃大王爬上来了,连忙用手枪射击。偷窃大王马上把死人扔了下去,自己跳下梯子,藏到一个角落里。这天晚上的月光非常明亮,偷窃大王清清楚楚地看见伯爵从窗口爬到了梯子上,又小心翼翼地爬下来,然后把死人背到了园子里去。伯爵在园子里开始挖坑,要把死人埋掉。偷窃大王悄悄地从角落里走出来,上了梯子,轻松地爬进了伯爵的卧室。他装出伯爵的声音说:“亲爱的太太,贼死了,我准备在天亮之前,亲自把他埋在园子里,免得被人知道,请你把褥单给我,我要把他的尸体包起来,别像埋一条狗似的。”伯爵夫人把褥单给了他。偷窃大王又说:“我要宽大为怀,你把戒指给我;这个不幸的人就是为了你的戒指送了命的,让他把戒指带到坟墓里去吧。”伯爵夫人很不情愿这样,可是她又不敢违背伯爵的意图,就从手指上退下戒指给偷窃大王了。偷窃大王带着两件东西走了,这时伯爵在园子里还没把那个可怜的犯人埋好呢。
第二天早晨,偷窃大王带着褥单和戒指来见伯爵,伯爵的表情十分凄惨。
他问偷窃大王:“你会魔术吗?我亲自把你埋进了坟墓,你怎么又复活了?”
偷窃大王说:“你埋的并不是我,而是绞架上的那个可怜的犯人。”伯爵说:“不过,你还有第三件工作没有做,如果你不能成功,依旧会前功尽弃。”偷窃大王微笑着并不答话。
天黑以后,偷窃大王背着一条长口袋,胳膊下面夹着一个包裹,手里提一个灯笼,来到了教堂。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螃蟹,又从包裹里取出一支短蜡烛,然后点燃蜡烛把它固定在螃蟹壳上,让螃蟹在地上爬。当他把带来的螃蟹和短蜡烛都用完之后,便穿上一件黑色长衣服,好像修士的衣服似的,把一部花白胡子粘在下巴上。他拿起装过螃蟹的口袋,迈步跨进教堂,走上讲道台。钟楼上的钟正在打点,十二下响过之后,他高声喊道:“有罪的人,你们听着,你们听着。谁要到天国去,就爬到口袋里来。我是专管开天门的彼得。你们看,外面的墓地上已经有死了的人在行走,在收集他们的骨骼。来吧,快来吧,爬到口袋里来吧,世界要毁灭了!”他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教士和司事住的地方离教堂最近,他们最先醒来,看见墓地上乱走的灯光,知道发生了不平常的事,于是跑进教堂里,不顾一切地钻进了口袋。偷窃大王把口袋系好,推进了大鸽子笼里。
第二天早晨,偷窃大王对伯爵说:“我已经做完了第三件工作,教士和司事被我偷到手了。”伯爵问:“你把他们放在哪里了呢?”偷窃大王说:
“他们现在躲在教堂里的大鸽子笼里面,可他们还以为是在天堂呢。”伯爵在大鸽子笼里找到了他们,便对偷窃大王说:“你赢了!你不愧是偷窃大王。”
小老鼠们住在一个小山脚下,它们每天都到小山坡上去玩。那儿有一片碧绿的草地,开满了红的、黄的、紫色的花。
这一天,它们正在玩着,突然看到地上有个蛋。“多大的蛋呀,我们可以做个大蛋糕!”它们就想把蛋给弄回家去。
可是,怎么把蛋拿回家去呢?蛋太大了,它们抬得满头大汗,才挪动了几步。一只小老鼠说:“我们把它滚回去吧!”大家刚滚了一会儿,突然看见山坡下全是大石头,“哎呀,不行!碰到石头会撞碎的。”
它们在山坡上喘着气,边擦汗边动脑筋。突然,其中一只小老鼠说:“有办法了,我们把锅拿来,就在这儿做蛋糕。”“对!对!”别的老鼠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去了。它们回家拿出最大的锅,还拿出面粉、牛奶、白糖、饭碗和围裙。锅太大拉不动,它们就用绳子把锅拖上了山坡。“打蛋了!”一只小老鼠挥起拳头,对准蛋壳用力一砸。没想到,蛋壳真硬,竟把手砸疼了,痛得它哇哇直叫。另一只小老鼠说:“还是用石头敲吧!”
蛋壳砸开了,它们把蛋黄倒在碗里,加上白糖、牛奶和面粉,又搭起炉子,捡来一堆柴,大家忙得乐呵呵的。
蛋糕做好了,香喷喷的味道真好闻。小动物闻到香味都跑来了。小老鼠们请大家一起吃蛋糕。小兔、小松鼠,还有小猫,大家吃得真开心啊!
蛋糕吃完了。大家四下望望,看到了剩下的大蛋壳。小老鼠要把它扔掉,小兔子说:“别扔,用它做辆车。”小动物们一起拍手赞成。
大家一块动手,用两个半圆的蛋壳做了两节车厢,还装上了轮子。小老鼠把东西都装进了车子,锅太大,只好用绳子拴在车厢后面。小动物们坐上了车子。嘀嘀——开回家去了。
一只猫认识了一只老鼠,猫一再花言巧语地说自己非常喜欢老鼠,愿意同它交朋友。老鼠终于同意和猫住一间屋子,一起过日子。
猫说:我们必须准备一些过冬的食物,不然我们就会挨饿。亲爱的老鼠,你可不能到处乱跑啊,我真担心你最终会闯到捕鼠器里去的。
老鼠听从了猫好心的劝告,和它买了一小罐猪油。但是它们不知道把罐子放在什么地方好;考虑了很久,猫说:我看什么地方也不如教堂,谁也不敢从那里拿东西。我们就把罐子放在祭坛下面,不到必要的时候,谁也不许去动。
于是罐子被放到了最安全的地方。可是没过多久,猫就想吃猪油了。它对老鼠说:亲爱的老鼠,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我表姐请我去做教父,它生了一只小公猫,白毛带褐斑,要我抱着去受洗礼呢。我今天要出去一趟,你自个照管家吧。
老鼠回答说:好的,你就放心去吧。如果你吃了什么好东西,可别忘了我啊。产妇喝的红甜酒我也喜欢喝一点呢。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真的,猫没有表姐,也没有人请它去做教父。它径直走到教堂里,悄悄地溜到罐子跟前去舐油吃,把上面的一层油皮全舐吃光了。
然后它在城里的屋顶上散了一会儿步,找到一个好地方,躺在太阳底下伸懒腰,一想到那罐猪油,就用舌头舐舐胡须。直到天黑以后,它才回到家里。
阿,你可回来了,老鼠说,今天你一定过得很快活吧。
还可以。猫回答说。
那孩子起了个什么名字?老鼠问。
‘去了皮’。猫干巴巴地说。
‘去了皮’,老鼠叫道,这可是个奇怪而少见的名字,你们猫常用这个名字吗?
这有什么稀奇的,猫说,这名字也不比你的教父们叫‘偷面包渣的`’坏呀。
没过多久,猫的嘴又犯馋了。它对老鼠说:你还得帮帮我的忙,再单独照管一次家,人家又请我去做教父,因为这个孩子脖子上有一道白圈,所以我也不好推辞。
好心的老鼠同意了。猫又从城墙后面溜到教堂里,把罐里的猪油吃了一半。它说:独自吃东西,味道再好不过了。它对自己的做法很满意。
回到家里,老鼠问:这个孩子起了个什么名字?
‘去一半’。猫回答说。
‘去一半’!你说什么!这个名字我这一辈子还没听说过呢。我敢打赌,历书上肯定没这个名字。
没过多久,猫想到好吃的猪油,又流起口水来了。它对老鼠说:好事成三,人家又请我去做教父,这个孩子除了四只爪子是白的外,全身一片黑,没有一根白毛。这可是几年才有一次的事情,你让我去吗?
老鼠回答说:‘去了皮’!‘去一半’!尽是稀奇古怪的名字,真是叫人费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