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说话会零散、混乱,所以我们在倾听幼儿讲话时,更要注意去倾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和表达。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听孩子在说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有什么经验?什么感受?”,要“会听”。
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的悠悠路径。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是我们老师洞悉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心灵的有效途径;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前提,是幼儿汲取知识的必经之路。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特别是倾听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地影响。读《老师,你在听吗?》,通过生动简要的实例,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手中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就是一个个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家长们认为,只要是正常的人,其听力是先天具备的,不必刻意去培养,读后感《《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但滑稽的是大人在乎听孩子的要求,孩子们却不重视孩子是否在听大人的要求,而一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话时,总是大声训斥孩子使幼儿失去倾听的***、兴趣,变得不听、不爱听甚至不会听。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很多幼儿具有不良的倾听习惯。表现为:幼儿不能安静的倾听、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爱插嘴;教师在上课提问时,有的幼儿只顾自己举手,想着自己的答案,没有听同伴回答;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表现自己而打断别人的话;还有的环顾四处或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等。因此,“学会倾听”成为了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与“倾听”的,对话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学习的潜力。我们老师要重视与儿童的对话,倾听儿童的想法,注意对话的技巧。
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是为了拓宽儿童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考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师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儿童对话之间的区别,也是“封闭式”谈话和“开放式”谈话的区别。与儿童对话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带给儿童什么?对话之后想想我们进行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另外除了师幼对话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当儿童拥有机会和同伴交谈的时候,他们会发生非常丰富的社会性学习。有时可听孩子们一本正经的聊着天感觉非常有趣,他们有的是是从大人的谈话中得到的消息,也可能是在电视、电脑里听到的。
在对话中,孩子们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引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乐意在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倾听自己,他们的想法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这也是另一种培养孩子倾听的好方法,我们在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倾听习惯的养成。
本书向我们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我们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提到了“倾听”,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倾听是幼儿学习与他人交谈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为能力,它是幼儿学会谈话的第一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提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话时,提醒过后还是不听往往就是大声训斥,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失去了倾听的兴趣,变得不听、不爱听甚至不会听。在教学活动中变现为:不能安静的倾听、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的话、环顾四处或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
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让我对“倾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解读,让我们改掉对孩子大声呵斥的坏习惯,抓住最佳时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利用“传话法”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让妈妈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爸爸或老师,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让我共同行动起来,让孩子们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今天,50岁的景海鹏第三次开始了自己的太空之旅。这一次,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的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今天,50岁的景海鹏第三次开始了自己的太空之旅。这一次,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的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中国加油!海鹏加油!”17日一早,在景海鹏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家中,随着点火指令下达,数百名当地民众与景海鹏的亲友一起挥舞手中国旗,激动呐喊。许多人不由自主起身站立,场面令人振奋。
事实上,从16日景海鹏将再次执行航天任务的消息传来时,运城市也随之进入“航天状态”。在街头,每逢问起景海鹏,都有人自豪表示“他是我们运城人!”
在景海鹏的家中,从16日起便有亲朋好友从各地赶来祝贺,左邻右舍也纷纷前来帮忙,挂灯笼、铺红毯、插国旗,一片火热氛围。而景海鹏的历次航天经历也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
“希望景海鹏能够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他是我们运城人的骄傲。”景海鹏的邻居王先生早早就过来帮忙,一脸自豪。
景海鹏的表妹郭朝娟在得到消息后,更是第一时间从外地来到景海鹏家中。
“三次了,每次都是家人们一起观看火箭发射全过程。点火那一刻,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非常激动。而等发射成功后,则成了开心的泪水。”郭朝娟说。“在村里,一提我是景海鹏的亲戚,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景海鹏的母校解州中学,全校师生也一起观看了火箭发射全过程。期间,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大男孩,已然成为全校学生的偶像。
作为中国第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此次出征再次激发了家乡民众的航天热情和爱国情怀。
“他是这座城市的英雄。”现场,一名中年男士不禁感慨。“运城市是关公故里,而如今,这里又多了一个让市民为之骄傲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