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桂阳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汇聚交融之地。由于蜀汉移民、东南移民的迁入,这里成为多种文化交汇之地,形成了桂阳独特的地域文化,享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的美誉,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昆"的发祥地,也是三国经典故事"赵子龙计取桂阳"的发生地。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就是根据《三国演义》52回"赵子龙计取桂阳"和《三国志·赵云传》及在桂阳广为流传的赵子龙有关民间传说创作编写的。讲述赵云奉命征讨桂阳,在面对天灾干旱、缺水无粮、百姓遭殃、生存困难和桂阳太守赵范为守城池百般诡计、设置层层障碍的困境时,赵云心怀仁爱,以民生为计,不兴***戮从而获得民心,巧妙化解各种危机,最终挖井修渠引水赈灾,大情大义受到百姓爱戴,也让赵范心悦诚服,成功取得桂阳的曲折故事。
清代戏曲作家李渔曾经说过:"时势迁移,人心非旧",因而"一代有一代之传奇".面对一个流传了千年,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何写出新意,写出时代感和地域感?如何写出具有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戏剧?二位本土剧作家龚孝雄、许贤志相互商量、思谋良久定下剧本基调:首先是回归戏剧本源,立足剧种特色。衡阳湘剧的表演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种表演风格,一是昆腔戏动作细腻、舞蹈性强。二是高腔戏动作古朴,泥土气息浓,唱、念多。三是弹腔戏动作规范化程度高,多用程式,大段板式变化的唱腔刻划人物。
艺术本体特征是剧种生存、发展的核心和优势。剧本从创作之初就坚持和充分发挥剧种的独特优势,凸显剧种的本体特征,处处体现出对传统艺术的敬畏,尊重艺术规律,围绕演员写戏,把舞台充分地留给演员。如:在赵子龙和刘大宇上场时作者就惜墨如金地写下"赵云和刘大宇趟马上",虽是几个简简单单的字却给演员展示做功留足了空间;而在表现赵云找水和军营被焚时,高腔、弹腔间唱,唱做并重,浓墨重彩地写下数十句唱段,演员唱的时候一气呵成,行腔走板,犹如高山流水,响遏行云,演员唱的痛快,观众听得过瘾;樊氏偶遇赵子龙,芳心暗许时有效继承并合理运用了昆曲古典、优雅、细腻的表演特征,用委婉曲折的腔调、浪漫写意的表现形式,含蓄地反映着丰富的感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乡音的.不同,民风民俗的不同,寄寓了一方人的精气神,也给了本地戏曲艺术丰厚的土壤。
桂阳湘剧源自衡阳湘剧,心口相传,结合本地音乐,小调和语言。其传承至今,历久弥新,本地观众争相观看,不仅仅因为他是一门供人观赏的表演技艺,更因为在观赏之中感受到湘剧艺术所传达出的深厚人文内涵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含量,感受到戏曲艺术所传递出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精神、民众意志以及艺术审美的趣味追求。因此剧本在有效传承剧种艺术特色的同时,还有意书写了桂阳独特的山水美景、风土人情、瑶族歌舞、矿冶文化和桂阳人火辣辣的情感、当地传说。
其次是把握时代意识,致敬古典情怀:题材可以是历史的,但创作理念和立意必须是现代的。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再现经典,适当取舍,挖掘经典中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让厚重的经典成为现代人源源不断的心灵慰藉。因此戏中的赵子龙,既不是历史上的赵子龙,也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而是桂阳百姓千年来口耳相传的神,是一个百姓喜爱的"接地气"的赵子龙。于是书中的白袍小将也变成了白袍将军,书中未曾展示的赵子龙的情怀,赵子龙的仁爱,赵子龙的情感在剧中得以展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拉近了古人和现代人的距离。
剧本除了重塑了赵子龙的形象,还重塑了书中原本着墨不多的樊氏、鲍龙,增加了老祖母的形象。樊氏、鲍龙、老祖母就好似桂阳人的群体画像:火辣、直爽、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英勇彪悍。丰富了赵范的原有形象: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贪生怕死。五个个性丰满,形象鲜明的人纠葛在一起,观众爱看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二度创作中,依然让戏曲回归本源。"导演贺希娟说,整部剧的特点是完全继承了传统戏曲的程式,保留了戏曲的根和精华。在这部戏里,戏曲的四功五法在戏里样样俱全,是一台原汁原味的古典戏曲,但在舞美、音乐、灯光的手法上面,又运用了创新的手法,贴近现代观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发展。"剧本是很有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的,用将近600年历史的湘剧这样一个古老的剧种演绎是非常合适的。全体演职人员和编剧都是尊重戏曲的规律演绎和创作这台戏。"贺希娟说,在当下艺术风格越来越趋同的环境下,能坚持传统理念,保留传统文化和戏曲的传统程式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此段转自新网)
值得推崇的还有桂阳县湘剧传承保护中心的办团理念:排戏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演员。早在剧本没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担心县级剧团演员不行,建议外请名人主演。团长谢能娇一口拒绝,她说我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演员。
一个行当不太齐全的县级剧团惊艳省艺术节,主演全是本团演员,演员的辛苦可想而知。主演曹腾飞,工花脸,在《一天太守》中改老生,这次再转武生,他为了锻炼形体,在加大练功的同时还拼命减肥。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一上台,一举手,一投足,一亮嗓,让台下看戏的湘剧名家贺小汉老师直呼:湘剧之星。
其他演员如李谋香、胡建雄、肖风波、刘军、邓余利、谢忠义等均有出色表现,彰显了桂阳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整体实力。
剧作家刘锦云曾说过:一个戏能不能流传下去在作者,好不好看在导演,叫不叫座在演员。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在编导演三方面都能出彩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我们期待此剧能走的更远,也相信能走的更远。
一个星期日的傍晚,我们全家吃过晚饭后,到户外去散了散步。
刚走出不远,迎面碰上赵阿姨和她的女儿茵茵,爸爸妈妈和赵阿姨热情地打着招呼。我怕发现赵阿姨今天穿的可漂亮了,身着紫红色丝绒裙子,上面闪烁着亮晶晶的小花。脚穿一双闪亮的高跟皮鞋,头发还盘着鬟呢!
正当我欣赏着她漂亮的样子时,突然一阵风吹来,靠在楼房边上的一棵大树的枝干剧烈地晃动着,挂在枝头的垃圾像天女散花般地全洒在了赵阿姨的身上,她的裙子立刻脏了一大块。
赵阿姨可是我们这小区有名的“赵辣子”,我想:这下有好戏看了。果然,只见赵阿姨拉长了脸,瞪圆了小眼睛,气势汹汹地破口大骂起来:“是那个缺德鬼***好事,真不要脸!我非把他揪出来陪我的新衣服不可!”
过路的人纷纷跑过来,欣赏赵阿姨的“骂街功”。大家都说:“这人也真是的,乱扔垃圾。”赵阿姨也气急败坏地说:“真讨厌,怎么不敢承认?一定得赔偿,是谁?出来!”
骂得正起劲时,茵茵轻轻地说:妈妈,你看看垃圾袋里的东西。”赵阿姨看了看,“刷”地脸红了,刚才那股神气荡然无存,慌忙钻入人群中,脚底下抹油——溜了。
我们凑上前一看,呀!原来,垃圾袋里装着的是茵茵用完的作业本呢!
赵阿姨乱扔垃圾,她的行为,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让自己深受其害,真是自食其果……
读了《英雄人物赵尚志》这篇文章,我久久不能平静……
赵尚志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一个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他11岁时就先后当过佣人、信差和学徒工,为家庭增加生活资金,并且在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我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少爷”,很少为父母分担家务,更别提为他们挣钱了。想到这,我不知不觉地成了赵尚志的“粉丝”。
书上说,从1926年10月开始,他负责党在哈通信站的工作,但由于特务告密,他和同志们先后被捕。两年时间内,在阴冷潮湿的狱中,无论敌人如何审讯,如何严刑拷打,他都不曾喊过一声痛,革命意志分毫未动摇,真令我敬佩啊!
书上还说,赵尚志的一生,曾先后两次被开除了党籍。第一次是在没收地主的粮食分给农民的工作中,由于日伪军和地主武装的双重打击,再加上同志们内部不团结,赵的工作便以失败告终。但有人认为这次的责任完全在于赵尚志,要他作深刻的检查,他不服,竟被开除了党籍。读到这,我既气愤又难过。心想赵尚志肯定会很伤心,自己那么努力,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但他没有,而是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总结失败的教训,再次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解放事业中。
可喜的是在1935年恢复了党籍,但不幸的是命运再次和他开起了玩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因为大家的误解,他再次被开除了党籍。回顾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苦难,但他仍然满怀信心,坚持带着小分队到处活动,与敌人打游击战,正如他的誓言:“我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战场上!”多悲壮!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赵尚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万古长青。我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以无数个赵尚志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能告慰先烈们。
1927年,从事地下革命的赵尚志不幸被捕。皮鞭、老虎凳已是常规刑罚,最残忍的是“披麻戴孝”先往伤口撒盐,接着缠纱布,几天后再扯下沾在肉上的纱布。又有一次,敌人要枪毙3个土匪,把赵尚志提出来,一道押赴刑场。虽然感到死亡即将来临,但他仍十分镇静、坦然。“跪下!” “老子不跪,要死也得站着死。”面对敌人淫威,赵尚志昂首挺立。枪响后,3个土匪应声而倒赵尚志却依然站着。 “原来,敌人是让他"陪决"。生死一线间,"陪决"几乎能瞬间摧毁一般人的意志,但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没有让赵尚志倒下。”赵俊清说。
历尽折磨的赵尚志最终被无罪释放。“回到家中,掀开三哥的上衣,看着一片血肉模糊的样子,我们都哭了。但他却笑着说,共产党员怎能被轻易打倒?”赵尚志的妹妹、90岁的赵尚文回忆说。
赵尚志研究会秘书长、朝阳市尚志乡党委书记雷凤祥说,赵尚志一生曾多次入狱,但他从来没有叛党。相反,他还坚持斗争,甚至策反前来劝降的人。据雷凤祥介绍,1928年初,一位叫刘树屏的教悔师,给狱中的赵尚志等人上教悔课,赵尚志见他有正义感,就悄悄向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讲述革命道理,刘树屏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在敌人监狱里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1940年夏,赵尚志被当时的北满省委以反王明、康生为由错误地开除党籍。这是赵尚志在1933年被以执行右倾路线为由开除党籍后,又一次被开除党籍。这让刚刚离开苏联看守所回到东北筹建新的抗日武装的赵尚志震惊不已。他在写给当时北满省委的《请求书》中写道,“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恢复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
“不管遇到挫折还是打击,赵尚志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中纪委原常务书记、曾任东北抗联第一军政治部代主任的韩光生前回忆,赵尚志多次告诉战友:“我生是共产党的人,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赵俊清说,虽然再次被开除党籍,但赵尚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不变,他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也随时等待着组织上为他洗刷冤情。198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撤销1940年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赵俊清说:“证明虽迟来了40年,却总算告慰了英雄的在天之灵。”
这位1925年入伍的中共党员,1933年1月,第一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他对战友韩光说,开不开除,是组织的事,干不干革命,是个人自己的事。苦思了几天几夜,最后也想开了:自己找门路,打进一支伪军,本想改造这支队伍,但未获成功,只拉出7个人来。赵尚志以这7个人为骨干,继续抗日,直到恢复党籍,重返抗联。
1940年1月,赵尚志第二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这次先是将他“永远开除党籍”,后来改为“开除党籍”。赵尚志,一个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当得知自己被“永远开除党籍”后,竟然放下坚硬的身段,“柔软”地给党写了一份“请求书”:
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党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
1985年恢复赵尚志的党籍,距他蒙难之日已过去43年。在生命的最后8小时,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个没有党籍的战士,高尚于斯,赵尚志依然践行加入共产党时的誓言: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解放全人类,奋斗终生!
我们把8小时再向前延伸一段,赵尚志被开除党籍这两年零一个月是这样生活的:
继北满(第三路军开除了他,第二路军又不要他了。赵尚志对于保合说:“谁也不要,我一个人革命!”
他利用这段时间思索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教训及今后如何深入开展东北抗日运动,写了两篇文章:《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第一篇是写给党在重庆办的《新华日报》;第二篇是写给苏方代表,为可能召开的第二次伯力会议进行的思考。
赵尚志在撰写上述两篇文章期间,思绪万千,诗兴勃发,挥笔写下《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歌词分5段,40节。下面辑录其中第三段与最后一段:
凶残的敌人污遍了屠刀,斗争惨史永远不能抹掉,我们以身作则拼命号召,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冻饿困苦更使我革命活跃,敌人的内部已经腐烂糟糕,最后五分钟是战胜绝着,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分裂中伤是瓦解的祸苗,暗害破坏是奸细的毒药,叛徒贼子个个将他***掉,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携手一致革命者才是知交,用大家精诚的鲜血将旗染好,庆凯歌看红旗到处飘飘,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写罢词,他又给词谱了曲。
赵尚志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他的歌,他的歌写照了他的一生。在信仰面前,人啊,轻易不要举起你的右臂,一旦举起来了,你就不可以放下!
今天,我阅读了《英雄人物》这本书,书中有一篇故事叫《赵尚志》,文章描述了赵尚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赵尚志出生在农民家庭,11岁开始,当过佣人、信差、学徒工,尝尽了种种艰辛。17岁那年,他接触了书本,并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加入了共产党。数度被捕,还被同志们误会而开除党籍,但他从不放弃抗日,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带着他自己的小游击队进山帮共产党打仗。
看到这,我心里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啊?而我平时在学习上总是半途而费、“绕道而行”,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就要掉“金豆”,干什么事都缺乏钻的精神。心里真是惭愧。
随着故事一步步发展,我的'心情也起起伏伏。赵尚志被捕了,敌人想从他口中知道共产党的情报,无论敌人怎样审讯,如何鞭打,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就是不肯说出一个关于我党我军的字,视死如归,最后被敌人残忍地***害了。这是书中最感人的一幕。
以前的生活很艰苦,条件很差,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这样革命志士们总是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着。而我们生活的时代,真是像掉进“蜜罐”里,平时想要什么有什么,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亲切的老师、慈爱的父母,多么幸福啊。
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做一个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人。
月3日,尚志市抗战老兵、烈士遗属、现役军人、预备役军官、民兵、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代表500余人来到尚志烈士陵园,在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前奏唱《国歌》,向革命烈士默哀,向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敬献花篮和鲜花,开展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集中纪念活动。
尚志市是全国四个以抗日民族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一,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原名珠河县。半个多世纪之前,赵尚志、赵一曼率领抗联将士与日寇在在这里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1946年珠河县更名为尚志县,1948年原苇河县并入尚志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抗联将士所体现的“百折不挠、勇为人先”的“尚志精神”,成为今天尚志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依托。
据了解,该市“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尚志精神”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还分别在市区赵尚志将军塑像、赵尚志纪念园英烈群雕、赵一曼纪念园、赵一曼牺牲地和革命烈士碑、墓等地点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入队仪式、祭扫烈士墓等纪念活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