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时,我就会想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的四句话:“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是的,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要肃立行礼,以表示对主权国家应有的尊重。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了,我们一定要让文明之花继续怒放。今天我们在这里向国旗敬礼,向国旗宣誓,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道德是石块,能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明灯,能引导人们走向光明之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有序地排队上公交车;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俯身拣起地上一张废纸;搀扶一位盲人过马路;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为妈妈洗上一次衣服;在校园里甜甜的问候“老师好”;过马路时红灯前耐心的等候……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完全可以做到的小事。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你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成为一位有道德的人。
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自己身边的文明好事,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养我们的父母,感谢教导我们的老师,感谢他人对我们的帮助,热爱自己的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建设祖国而贡献聪明才智!
在日本留学时,他学了医学,也读过外国文化作品。他既读文学书,读社会科学论著,又读自然科学的书,还抄录古碑,翻阅西方美术作品。曾经有人问他:“文章应该怎么做?”鲁迅说:“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不心得和方法。”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要写好文章,用心观察、留意生活、跟老师学习写作方法当然都不可忽视,但重要的是阅读。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开阔思路,引起文思;读书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读书还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总之,读书能为你的写作插上翅膀。你所读的'书当然不能都背诵的出来,看过了就好像和它分手,彼此好像都忘掉,但是当你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它自己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驰骋于你的笔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于写作的作用就是这样神奇。同学们,试试看吧,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和收获!
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记述了这一情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唐时重阳节登高茱萸插头习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庸人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诗云:“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后,插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终盖过厂“辟邪翁”(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