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中考落榜回家务农的我,伙同邻村的俩个小青年去江西捞世界,却事不如愿落空而回。后经村组领导推荐,我担任生产队农作物的植保员。
白天我不是在生产队配制农药为农作物防病治虫,就是和六旬的父亲走乡串户,做起编织竹器的“小篾匠”;晚上爱好文艺小奋青的我,不是在专注收听县广播站的《青年之声》,《每周一歌》或《广播小说》等节目,就是和邻近小青年们,换看或交谈电影画报、小说杂志。
记得在1979年7月的初夏,我不顾白天的劳累,独自骑着家中仅有那辆旧自行车,到县文化馆参加由县文化馆、广播站和县音乐舞蹈协会联办的“音乐基础知识培训班”;通过半个多月的实习,我才知道:要想有所成就,单凭仅仅的爱好全然不够;还得有正规专业基础,还要将它灵活发挥得更好,才能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开始思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含义,虽仅有初中学历的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多寻找机会,弥补自己学历低不会有作为的缺憾。
那年8月中旬当我收听到县广播站,招聘通讯员的消息后,立即赶往乡政府报名登记,在乡文化站李站长的关照提议和县广播站者的热心帮助下,我业余采写一年多的如皋城乡致富能人、科技创新的典型介绍稿件,被县广播站录用稿件11篇;另外,南通电视台新闻部和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听众信箱》节目,分别录用我采写的科技新闻稿《张国华科技授粉效益高》和《是国正不孝,还是父母重男轻女思想过分?》大众话题稿;1980年7月和81年5月,我被县广播站和《南通日报社》聘为通讯员。当时县广播站编辑室的祝主任和吴编辑,都热情的鼓励我:“小伙子不错呀,好好努力把现在坚持的精神保持下去,以后就会有更好的成绩出来!”
可当时我的家中,是儿多母受苦的家庭。当看到白发的父母时常因生活开支愁眉不展,经过三思的我,才明白古人“忠孝两难全”的含义。自己只有忍痛割爱,暂时放弃文艺写作梦想,先解家中燃眉之急。
爱是一门艺术,有了爱,万物都可变得美好;爱是一份感动,永远以最真挚的情感让每一个人催然泪下;爱永远会延续,只有有了爱,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当我看了《爱的延续》这一电影后,心中不免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但当自己深入其中,又有一种莫名的惭愧。回味那精彩的一幕幕,剧情是那么的跌宕起伏。电影中的张川伟是一名在汶川地震中幸免的少年,他被一名李老师收留,而与此同时,其丈夫却又是因救他而牺牲的,但为何,从这位老师的眼里,却看不到一丝的恨意,反而把他当作是亲生儿子来看待。作为母亲,她居然一直隐瞒这个事实那么多时候;作为丈夫的妻子,她们的爱是根深蒂固的,是刻苦铭心的`,而她却没有在自己的女儿前表现出一丝的伤感。并且,她还要照顾张川伟……难以想象,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她是怎么熬过来的。而在此电影的高潮,她告诉了我一个最真切的答案:因为爱要一直延续。
生命会一直延续,而爱也会一直延续。当泪水跌落眼角,当生命就在此刻停止;当天灾降临后;当人正处在险境,无法自拔时……如果你也身在其中,你会哭泣吗?你会放弃对生命的渴求吗?我想,只要坚强,就能挺过去……
因为只要有爱,只要爱能延续,一切都将会过去,一切都将会被爱心所缠绕,最终会留下美满、幸福的明天。
一个人的爱心是渺小的,但试问: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爱心,是渺小的吗?一个人或许不能延续所有人的爱,但试问: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延续所有的爱,办不到吗?其实爱可以很简单,可以很平淡,母女间只要有平凡的爱,就能觉得很幸福,生命里只要有爱的点滴,日积月累就可以“铸成”爱的海洋,只要心中有爱,爱就可以延续,直到生命的尽头……
而在剧情的最后,剧中的李奶奶揭露了这位救与张川伟的警察也是她在抗洪中救助的非其亲子的时候,我不受己欲地再一次被感化了。我想,作为一名警察,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舍惜自己旺盛的生命来换取双脚已残的他人的生命时,这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爱,至高网无尚的爱,无法超越的爱。这是爱的接力。警察倒下了,他的妻子李老师又延续他的爱,毅然挑起照顾张川伟的重担。与此同时,她的女儿何茵茵也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去关爱张川伟,他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姐弟,就这样一直把爱不断延续着。最终张川伟在众人的关心帮助下勇敢地站起来了。这时,我又再一次坚定了爱的重要。我想这依靠的不是其他的,而是爱的力量……
爱是世界必备之物,就让爱一直延续,永远延续吧!生命有开始结束,而爱却没有,爱会一直存在,永远延续……
如果每一个人都把爱心当作是生命来延续,那么世界将没有“哭泣”的角落。我相信,这一天就在每一个人心里。
坚信:爱会永远延续!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的热潮,1988年8月我经乡劳动服务公司介绍,我由始初的无锡第四橡胶厂,转进无锡市自行车零件厂打工;带着进城闯一番事业的美梦,我总是上班认真仔细地操作,不到半年厂里就把从无锡技校分配来的实习生,安排我和一些技术精***师傅带领;在分厂操作竞赛中我荣获三等奖,老乡都为我感到自豪,由此我开心地对老乡们说:“我相信今后在无锡,会有好的兆头……”
当年国庆期间,我和老乡胡映泉业余写稿,已是湖南省《锑都文学》社的社友;于是我们又联系上爱好文学的苏北老乡,并约定厂休晚上七点聚会,组建“无锡东林文学分社”;首次聚会那天晚上,位于无锡市东门广场,在迷虹灯四射的公交走廊旁,那绿化中心休闲亭内。通过之前相互了解,民主选举在无锡振奋螺丝厂上班,文学写作水平高,又有音乐专长建湖县的王佳为分社长;有组织人脉关系,爱好广泛的我为分社组委兼责编;在无锡第四橡胶厂上班,擅长写诗如东县的桑圣泉为分社编委等。接着我们聚会娱乐活动开始了,此时,王佳激情地弹着吉他,和胡映泉一起唱响《心愿》的歌曲;稍后我和桑圣泉一起研讨,分社社友们的近期作品;徐相平和刘国庆开心地畅谈,来无锡后学习创作的过程;夜行的人们中,也有外地来打工的爱好者即兴参与;也有清闲散步的人们前来观赏助威;他们开心地称赞道:“好一群乐天派的土文豪,能有如此雅兴的欢畅聚会!”
1990年元旦,应泰兴县一个意欲出书的社友邀请,身为《锑都文学》总社的社长和主编的谢老夫妇,从湖南省冷水江乘火车到无锡转车,他们在无锡火车站买好去泰兴的车票后,前往无锡自行车零件厂,和我面见并了解分社人员写作情况;通过坦率真诚相互交谈,谢老鼓励我身处困境,不懈不弃的文艺抱负;我也为曾是大学教授的谢老夫妇,以“做文必先做人;以文养德、以德育人”文人理念,二老克服困难怀着老有所为的精神,自费创建了,在当地享有盛誉的《锑都文学》社,如此终身不变酷爱文学艺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话别后深感对谢老夫妇尤为敬佩!
当年在无锡打工期中,我们“无锡东林文学分社”的社友习作,先后被《锑都文学》总社和联办《新疆民族作家协会报》所采用。其中,我的散文诗《汽筒》等作品,及分社长王佳的微型小说,在总社和联办《新疆民族作家报》上连续发表,想起进城打工的重温旧梦,时常心中来还挺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