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曼德拉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曼德拉有着人性的喜怒哀乐,会彷徨,会孤独,但最难能可贵都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信念的支持,是他在监狱中可以忍辱27年。27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磨灭曼德拉的志向,反而是他的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成熟,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毫无疑问,曼德拉属于这一类人。
读曼德拉,了解曼德拉的人生,敬佩曼德拉的品质,感悟自我人生,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此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回忆自我的经历,没有曼德拉儿时的艰辛与苦难,没有曼德拉人生的辉煌,高堂依在,长辈仍存,无生存之艰难,无财务之困扰,可以说是十分安逸,如同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看小说是我最大的人生乐趣,常常为了多看一点而烟雾吃饭的时间引来外婆的不满。爷爷曾告诫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整天看小说会吸光你的精力,你更应该把劲头花在学习上。事实也正是如此,整天看小说的确很耗精力,为此,我曾多次借小说,但每次都失败了,想要找到小说与生活的平衡点,依旧很难把握。仔细想想,我的人生还不算真正开始,那曼德拉不也是到大学之后才励志为改变黑人现状而奋斗吗!
借用曼德拉的名言,我若无法将小说与烦恼抛到身后,让自己静一静,就无法真正看清前进的方向。
新华社电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大会10日在约翰内斯堡的FNB体育场隆重举行,近百名各国元首、政府***以及约10万名南非民众冒雨参加。
主持追悼大会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副主席拉马福萨发表讲话说,曼德拉“追求自由的漫漫征途已经停止,但我们的道路刚刚开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非盟委员会主席德拉米尼·祖马、前美国总统发表讲话,高度评价曼德拉的一生。
追悼大会结束后,曼德拉的遗体将运往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总统府,11日至13日,将举行曼德拉遗体告别仪式;14日,曼德拉遗体将运往曼德拉家乡东开普省的古努村;15日将按传统仪式为曼德拉举行安葬仪式。
曼德拉改变了一个国家
本报讯对于出生于南非的2013年诺奖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来说,曼德拉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曼德拉的去世感到很悲伤,但他相信后继者将追随他的道路。
在莱维特15岁那年,曼德拉当上了南非的总统。“在南非最艰难的一个阶段,曼德拉改变了一个国家。他用自己的个人力量让人们看到,争执和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他使南非有了很大的改变。”
“让一个国家没有战争,是一件很伟大的事。”莱维特说,“他比马丁·路德金更伟大。”
201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说,他没有跟曼德拉接触过,也跟其研究领域不同。但曼德拉是一个伟大的人。
“在美国,我们有像马丁·路德金这样的民主斗士,但我认为在当代,曼德拉比马丁·路德金更伟大。”
看完曼德拉的传奇人生,便了解了南非黑人艰难的人权之路。
不禁感叹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必有过人之处。书中有一句话这么写到:“当不义被写进法律,正义则不复存在。”充斥着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大概有太多的不义被当做法律执行。都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一个政府中都是不义之人,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是不义之文,想要推翻这种不义的难度可想而知。曼德拉的过人之处在于其坚定的信念和为之不懈的努力。28年的牢狱生活,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已万念俱灰。读完曼德拉的一生,我认为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去讲,他的一生是充满痛苦的,基本上是处于妻离子散的状态。自己身陷囹圄,妻子温妮也是受尽禁足与流放,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在动荡中长大。最终温妮也性情大变,酗酒成性,甚至犯罪。曼德拉也不得不选择和她分居。
人只有一辈子,谁又不想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呢?对于曼德拉来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放弃斗争,便是坦途人生。可是在那样的年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从南非共产党组织的罢工,到非洲人国民大会和印度人大会联合组织的全国性大罢工;从“蔑视运动”到沙佩维尔惨案;从“民族之矛”到索韦托……寻求自由的路上,洒满了具有良知的热血。正如裴多菲·山陀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者皆可抛”的诗句中描述的一样。所以在看到种族制度最终在南非消亡时,感到非常欣慰,一切付出换来了回报。从这个角度讲曼德拉是幸运的,最起码他看到了阳光普照。不管是迫于国外制裁的压力,还是国内民众意识的高涨,我相信人性本善,多数人都是有良知明大义的。正义最终都会被伸张,即使道路曲折。
读完这本书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当今社会存不存在歧视?我认为是有的。“你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以后只能扫大街”,“你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这些话想必大家都听过。独立宣言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其实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最起码现阶段无法实现。社会总有它的三教九流,人们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生下来就进入了人生的easy模式,有的人则是hard,更有人是hell。一个人现在的处境不好可能并非是自己不努力,就像高考一样,偏远山村走出的大学生,其付出的努力可能会是城市里孩子的数倍。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混得好,有的人混得差,这也很正常。如果你是个强者,我希望你能多向弱者施以援手,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即使我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最起码应该尽自己所能,充满善意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弱者,让他们多感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
从以武力捍卫争取权益,到铁窗面壁27年,从阶下囚徒,到南非国父,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的“漫漫自由路”,其实是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累积转换。于影片开始,儿童在辽阔草原上的奔跑,那种理想化的自由精神具象,才是人类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景。
并非任何时代,都会有人为“自由”振臂高呼,教科书里自古至今听到最多,无非是改旗易帜的口号,却无关自由,所以历遍更迭,今日仍旧如昨,即使日常生活,亦频频受限受制。
然而被指定为王朝继任者的曼德拉却开始了自己的反抗之路。在这部据其自传改编的影片中,全景式的展现了曼德拉终其一生为之斗争的过程,从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非国大,到转入地下武装斗争,曼德拉的每一步,在影片中,都有着异常清晰的轨迹。随处可见的'暴力侵袭与暴力反抗,到监狱生活中坦然承受各种虐待,每一步都很艰难,但每一步拒不改变初心——对权益的积极争取。
当然,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将一个人从茅屋出生到登上总统之位,确实需要填充庞杂的历史资料,更需要确立影片对人物的解读立场,毕竟,这不是一段虚构的历史。而影片从历史中汲取片段,让这个世界上堪称“伟人”的著名人物走进大众视线,依然需要完成其“成长”历程,只为一人歌唱的《光辉岁月》,需要经过无数铺垫。
尽管影片并未过多展现曼德拉早年创立物装抗争组织进行反抗,但是影片的发展,或者说曼德拉终其一生抗争的过程,就是其放下武器的过程,放下手里的武器,以及心中的暴戾。这个转变,发生在被判终身监禁时,法律给了被判“叛国罪”的曼德拉一条生路,他则用此换来更多人的自由。有时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有时候,放下枪反而成就更伟大功绩。
影片以三段式的结构,将曼德拉一生分为三个部分——年轻时热血奋进的阶段;面对牢狱之灾,遭受虐待却自我成长的阶段;以及出狱之后,放下仇恨,用“真相与和解”拯救南非的阶段。而串联起他这一生的除了“自由”的伟大愿景,更有令人唏嘘感叹的爱情。枪炮和玫瑰,热血和爱情,都是让“伟人”更具人性化的元素。
现实生活中,曼德拉的生命中留下了三个女人的痕迹。她们分别是:初恋情人伊夫琳、“黑人母亲”温妮和“晚年知己”格拉萨。影片尽管未涉及到格拉萨,但并不避讳曼德拉前两段爱情婚姻的坎坷和变化,被劈腿或不得不无奈选择分手,都一一呈现,让人有更真实的理解和记忆。
xx年的艰苦斗争,风雨中抱紧的自由,当生命消逝,传奇却永远留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