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
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不知这是我人生中的第几场雪,但绝对是所经历的最大一场。雪花漫天飞舞狂风将它们变成各种姿态在天地之间。我望着窗外的狂风暴雪,使人想起,“天山飞雪打入七”的诗句。
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上课铃声一响过了许久,但也许是这节课只能在室内上了。也许是因为前面语,数,外三节课进行了一次高难度的考试,大家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谁也没想上体育课的样了……
党参落满雪花的体育*老师走进教室,见到眼前情景也不禁一怔,见到有的同学趴在桌上酣然入睡,梦遇周公,口中还喃喃讲着梦话:考考考,我都“考糊了……×××老师看着我们这样疲兵败将,突然大声叫到:“起立,我们这节课仍在室外上,大家站队在操场上集合……”
全班同学一下子都把眼睛瞪得溜圆,耳朵竖了起来,生怕自己听错了,一位在后排的男生问道:“×××老师,今天这么大的雪,是不是组织大家打雪仗?”可以呀!“×××老是笑眯眯地说。
当大家极不甘愿地来到白雪皑皑的操场站成四列纵队,个个冻得像缩头缩脑的老鼠。收腹挺胸,站好。“刘老师说。
“冻死我了!”站在我身旁的×××说,“老天爷今天发疯,XXX老师今天也发神经。”我也心想。浑身都似乎要冻僵的我抬头一看,只见X老师更像一名仪仗队员,昂首挺立在风雪之中,雪花纷纷落在他身上,他却一动不动。也许是受到他的感染吧,我们自觉将身子挺直。……
在风雪中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好像很漫长,又好像很短暂……终于听老师说道:“行,可以了。“这名话仿佛特赦权,大家开始拼命地搓手,跺脚。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我知道大家在毕业一年学业艰辛,困难重重,但你们不要怕。再大的困难也像这场风雪一样不过如此,世上无难事,只要登攀,在某种角度上讲:信心是最重要的。好了,大家自由活动吧!”
“大志有了绿色,便迎来了春天,心中有了信念便能走出困境……”当我脑海下闪现出这首抒情诗之时,一个雪球打在我的头上。抬头一看原来是××,见他一边拿着雪团与别人互掷,边高喊到:“让暴风雪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此时间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风雪中变成一群生龙活虎的健儿。
在我的人生小船中,发生过无数的事情,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后悔的,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阳光明媚,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林帅一起去他们家玩电脑、打游戏,不知不觉就玩到了四点多钟,突然想起作业还没做,赶紧往家里跑,刚回到家,看见妹妹正在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兔年顶呱呱。这是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忍不住在沙发上看起电视来。这一看,就看到妈妈下班回家了。直到妈妈叫我拿作业出来检查时,才想起作业还没做完。
以前,作业没做完妈妈只是说说我而已,可这次,是把妈妈气坏了,她顺手拿起家里的木棍狠狠的往我身上打来,只觉得浑身疼痛,眼冒金星,我不停的向妈妈告饶,妈妈似乎没听见,直到打累了才住手。我害怕极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晚上睡觉的时候全身都在痛。通过这件事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了才能玩。
“上课!”“漫长”的眼保健操之后,响起了彭老师清脆又响亮的声音。同学们配合地站了起来:“起立!”那声音,是那么坚定。原来,我们班的同学正在阶梯教室上课呢!
同学们似乎表现的不错。我悄悄回头看了看听课的老师:只见她们频频点头,还时不时地低下头去做笔记;有的老师还两个三个凑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我笑了笑,转过身去继续专心听课。
突然,身后传来何明瑶熟悉的的叫声:“张心如。”刚开始我并没有理她。可过了一会儿,她又叫了起来:“张心如,张心如!”
我开始不耐烦了,淡淡地问:“干嘛!”
“我的笔掉了,帮我捡一下。”
我低头一看,果然,在我的脚底下躺着一只中性笔。我心想:如果马上去捡的话可能会破坏老师对我们班的印象,还是见机行事吧。于是,我回答:“等一下。”
我时不时转过头看看听课的老师,总是找不到机会去捡笔。此时此刻,那支笔好像是在考验我该怎么办,我仿佛正面对着一个天大的难题。
终于,机会来了。趁着老师叫一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我赶紧用脚勾起那支笔,好不容易才把它拿上来。
我把它放进了抽屉里,静静地等候时机……
老师叫到了林一。太好了,林一是坐在我后一排的。我匆忙地拿起笔,故意转过身去看林一。其实谁也没注意,我已经悄悄地把那支笔放在了何明瑶的桌子上。
“谢谢。”身后传来了何明瑶的声音。
不经意间,我的嘴角向上扬了扬……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令人十分难忘。因为家长要来学校听课。
上课了,我怀着一颗紧张的心来到会议室,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我转过头,四处寻找妈妈,哦,原来妈妈就在我后面坐着。老师开始上课,电脑里放出一首熟悉的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原来,是《生日快乐歌》啊!老师问:“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你来”。老师点名,那个同学迫不及待的说:“自己的生日。”老师又连着抽了几个同学,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美味的蛋糕。”有的说:“父母的祝福。”也有的说:“生日聚会。”很可惜,老师没抽到我,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回答的同学越来越少,有的问题只有三四个人举手,一大半的同学都成了缩头乌龟。我却还有举手,当老师问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我回答:“看他(她)哪天高兴,就说明生日快到了。”在场的家长都被逗笑了,老师说:“天天开心就是天天生日。”最后,老师叫我们拿出自己做的爱心卡,写上自己相对父母说的话。我写下想说的话,把卡送给妈妈,她满意地点点头,笑了。
这一节课真让我难忘,它让我明白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受家人的爱,也让我们要关爱家人。
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音乐课、思品课、体育课……顾名思义,这些都是小学课程。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课(除语、数两科外)?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然课。要问我最难忘的一课是哪一课,我会说:是这学期的`第4节自然课。为什么?别急,代我慢慢告诉你……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走进教室。这是一节自然课,桌子上早已摆好了一本本深蓝色封面的自然书。
正当我悠然自得地做着眼保健操的时候,老师说:“陈露,过来一下。”自然老师叫我?什么事呀?我边想着这个问题,边走到讲台桌前。“帮我发一下这些凸透镜,每块桌子一把。”说完,老师做在椅子上接着备课。哦,原来就这事儿啊,轻而易举。
趁老师不备,许多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做着眼保健操,一边小声地喊着:“哎,拿一把过来。”望着同学们那好奇的眼睛,我说:“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都不怕分不够,你们还要怕分不到吗?”
做完眼保健操,就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凸透镜。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你们桌子上的凸透镜,看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大家好奇地拿起来摆弄。有的用眼睛看来看去,有的用手摸一摸。一会儿,同学们便各抒己见——
“中间很厚”
“是透明的。”
“边缘很薄。”
……
“谁能总结一下?”老师发问。
大家踊跃地据守,老师不好叫谁,让全班一起回答:“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对了,那好,谁能来举例说明?”
“我!”班里的“开心果”自告奋勇:“放大镜。”
“不错,还有吗?”老师笑着又问。
大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老师叫我们回去观察观察,下节课来再回答。
“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先把概念画出来;再思考书本上的几个问题。需要用你们手中的凸透镜实验的,一定要拿起来做,也可以小组讨论。”老师笑眯眯地说。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原先寂静的教师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畅所欲言,珍惜这少有的亲自实验课。
约15分钟后,老师又发问,同学们都对答如流。
在离下课剩下10来分钟时,老师还让我们拿凸透镜做游戏。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老师问大家:“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讲的知识要点你们都掌握了吗?”“掌握了!”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拿来凸透镜吗?”
班里的“哲学家”站起来说:“因为老师想让我们亲自动手实验,好让我们对凸透镜的理解更加深刻。”
“不错,老师不过是想让你们对凸透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好了,下课。”老师满意地说。
“谢谢老师。”
这节课,让我难以忘怀,这节课,成了我最难忘的一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