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师是一位农村教师,初为师者,他每天都是微笑着给学生上课,他努力地把参与式教学方法用在教学中,把若干个学生分成N个小组,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交流,极力营造民主的、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下课了,他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或是教孩子做游戏,或是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帮学生做卫生。孩子们都喜欢和他亲近,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告诉他,一点也不怕他。看着这些孩子们率真、可爱、活泼的样子,他的内心总涌动着一种愉悦的幸福感觉。教学,对年轻的某师来说是一件快乐而富有诗意的事情。他见人就说:做教师其实很幸福。然而,一周一评比的优胜班级总与他的班失之交臂,总评的分数也总是落在其他班级的后面。值周老师委婉的点出了他所带的班级评比分数低的主要原因是课堂太活跃,其实就是班级纪律有点差。看到充满朝气的班级,看到快乐成长的孩子,面对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他坚信,他的做法没有错。
他的自信没有坚持多久,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的改变了他。期中后,他所带的班级理所当然的成绩不理想,离学校的指标有些差距,绩效考核自然受到了影响,一时之间非议之声不绝于耳,连对他的管班持赞同态度的部分家长也纷纷倒戈一击。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学生不努力?他一度陷入迷茫,但有一点很清楚,试卷上有几道试题超出了教材的范围,而他的学生却唯一例外的做对了,年级前三名也在他的班级里,这或许就是对他的一丝安慰。事后,校长因他所带班级的合格率较低找他正式谈了一次话。校长严厉地说,课堂乱哄哄的,学生抢着回答问题,有的还不举手,一点规矩都没有,这样的课堂如何有效率,这样的学生如何能考好?整天和学生嘻嘻哈哈,哪有老师的样子。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不怕老师,学生能学好吗?校长告诫他说,以后要改改,老师就是老师,得让学生怕你。校长的话是严厉的,好像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以后的日子,他变了。课堂上,讲得多了,教室里喧闹少了;下课了,他要么回到办公室,要么看着几个学困生做练习,学生再也不缠着他做游戏了,一见到他就跑进教室,自觉的拿起笔做练习;他很少对孩子笑,话语也严厉。他变得像个老师了,班级的纪律也好了,期末考试成绩也上去了。在他获得全镇期末统考年纪数学第一名时,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明显的感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在渐渐消失,见了他只有敬畏,一脸的低眉顺眼。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有时会凝神静气,有时禁不住自言自语,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同样需要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充分的辩论。我一直在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级纪律?对待课堂中学生的“喧闹”我们该做怎样评价?某师因为课堂的特别活跃受到指责,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受到批评,使得他从一个满怀博爱和充满教育梦想的师者,到一个冷漠、世故、古板的老师,他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他拒绝了教育的智慧,他放弃了对教育真理的实践和追求。
年轻不是过错,但从年轻教师的成长看,许多年轻教师从踏上岗位的那一刻起,无不例外地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而在评优、晋职时又从来都是先等等。他们必须像其他老师一样,等到中年,或是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晋升职称的机会。在漫长等待中,激情燃烧的梦想和信念渐行渐远,更可怕的是在青年教师迷茫困顿的时候,在需要帮助激励的时候,我们的管理者却没有积极引导他们走出困惑,以呵护他们身上残余的激情和梦想。年轻教师创新的火花被牢牢地禁锢在狭隘的,充满功力色彩的教育界。
是谁在改变教师。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源远流长的师道尊严;是培养有创造意识的先进生产力的需要,还是单纯的应试成绩。我在想,假如学校客观的评价某师的班级纪律,尊重教师在教学上地有益尝试;假如我们的考试不如此重视而频繁,加入我们的考试不再是以偏概全的追求分数;假如学校管理者能给予某师科学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不屑和指责。可以肯定,幸福、快乐的一定还有孩子,孩子们受到了尊重,他们的生命成长才会与欢乐相伴,他们的学习经历才会充满创造和多彩。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不断强化的今天,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必须与时俱进。尊重生命快乐成长,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尊重教师的创造性,科学评价教师的劳动。
倚靠斜枝低吟“朱颜辞镜花辞树”,毅立江边感慨“古来万事东流水”,回眸历史长叹“江山不老人易老”。
时间在流逝,它冲洗历史;时间在流逝,它改变人生;时间在流逝,它决定不了当下,改变不了未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人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在人生面前,时间面前,李白与我们一样,他无法改变时间,无法让时间停止,可是李白面对时间匆匆,面对困难重重,他选择直面当下选择当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大的志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大的决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好大的豪气。李白用自己的旷达与豪放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既然改变不了事实,那就改变自己,名垂青史,让时间永远无法消磨。
他没有李白的那份豪气,但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坚毅。在时间面的,他没有低头,他的那种坚毅让时间记住他,让后人也记住他。他惨遭宫刑,痛不欲生,但完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他面对时间的流逝,面对人生的苦难,选择跌倒后站起来,选择与时间搏斗。他成功了,没有被时间的潮水所冲走,没有被时间的海洋所淹没。他站起来是一尊雕塑,他倒下去是一座丰碑,让我们铭记他的名字一司马迁。
宋文骢,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是我国歼1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当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无人知晓,他心存斗志,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他不甘为时间所掩没,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熔人战机,五十载春花秋月,二十年丹心铸剑,长剑出鞘,直指苍天,震惊寰宇。宋文骢将自己的心血与灵魂都熔人祖国的蓝天卫士。在时间流逝中,他把握当下,战胜困难,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自己迎风搏击的画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面对历史,面对时间,发出感慨。过去的早已过去,时间仍在流逝,把握当下,永不低头,当可成为时间浪头上的弄潮儿。
回首过去,时间流逝千年,但那些事永驻历史。泪罗江畔的兰蕙比配屈原的忠贞,南山东篱下的菊花芬芳着陶渊明的清高,滚滚东流的黄河映衬着李白的豪放与旷达。
时间在流逝,我们只有把握自己,方可把握人生,才可以像前辈们一样,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份价值。
俞敏洪
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明的,比苹果早很多,但为什么智能手机没从诺基亚出来?因为这与原来的团队基因相抵触,当整个团队已熟悉原有的运作系统,并且可以靠原来那一套拿着很多钱过得很舒服时,你让他们改变非常难。
改变有两点:第一,让人重新动脑子。动脑子不是想吃什么饭,穿什么衣,而是变革自己和变革正在做的事情,想出新的做法,革自己的命。试问,有多少人在重新动脑子?人的惯性思维是非常严重的。第二,就算意识到要重新动脑子后,行为上能不能改变?这也不太容易。就算个人行为能改过来,当你还有一个团队时,你能不能把整个团队的思维改过来,这依然是件难事。整体的改革必须被绝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够成功。
在改变的过程中,你可能失去了很多机会,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过去。诺基亚就是这样被超过去的,苹果将来也会这样。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这个世界不断在变,但有些东西你不能变。做一件事时,你必须要考虑是否热爱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只是为了赚钱,最后还能够做得特别成功的。你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有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太会轻易放弃。
商业背后是一切人类愿意接受的原则。不要一想到商业,就想到互相欺诈、互相骗钱,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只有创业家、企业家越来越多时,中国社会才能真正转型。
我建议大家有几个心态:
第一,不要怕生生死死,做任何事情只要命不丢就行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赤裸裸的`,你怕什么?
第二,缺什么东西就去要,就像看见喜欢的女孩就去追,追不上是你运气不够,但是不追会一辈子后悔。当年,我最不起眼的学生跟我要资源,第一次时,我不回信。可到第五次时,我必须回信,要不然良心过不去。这个世界上95%的事情,只要有勇气和胆量,加上“死不要脸”的韧劲就能成功。
第三,紧跟时代,否则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牛,多么好,都有可能失败。比如开书店是一个理想,但书店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它们跟不上这个时代对于新商业模式和新需求的呼应,跟不上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我现在最担心我跟不上时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最后,变革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能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问一个五年级小孩,“你觉得时间过得慢吗?”他愁容满面:“太慢了,什么时候才能到暑假啊?”同样的问题问给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他脸上有复杂的神情:“一个月我感觉就像一年那么漫长……”
记忆深处的一个夜晚,突然醒来,难以入眠。厨房的水龙头每隔三五秒滴上一滴,落在水池,亦落在一个少年容易感怀的心头。那瞬间,我感觉到时间的速度和重量。在等待的过程里,三五秒变得像三五分钟甚至三五十分钟那样漫长,轻盈的水滴穿过耳膜到达心头,犹如锤击。
漫长的时间让人绝望,它如同午夜悄然覆盖沙滩的黑色海水,而你却如一条体力尽失的弱小之鱼,在被淹没之前,只求能够小小地呼吸一口氧气。当时间如此缓慢的时候,确实有生命被吞噬之感;但反过来看,何尝不是时间送给生命的礼物?它在每一颗灵魂上都留下烙痕。以天为单位,印上均等的刻度,在刻度之间,你可以从容书写每一分每一秒。当你的灵魂被飞扬的***所牵引、被沉重的生活所压迫时,你会怀念灵魂被放养的那段简单岁月。
时间是从什么时候突然快起来的?25岁?30岁?抑或40岁、50岁?没人能找到那个节点,只是突然觉得,那头永远在山坡上悠然自得的食草动物,突然化身为动作迅捷、贪得无厌的食肉动物,它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争夺、撕扯,对此有人恐慌、有人无奈,也有人愤怒、抗争。
时间把人的生命分为两半,如同诗人所写:“一半是光亮,一半是黑暗”。也像歌者所唱:“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我们的生命质量,把时间用来做什么,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
时间,求求你,停下来——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情感给冰冷的时间赋予热度。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人掌握了“留住时间”的秘密和诀窍,他们是那些把生命当“相册”的人,在这部“相册”里,理想、追求、人生、情感……
《平凡的世界》里关于“时间”的一个精辟论断对我影响很大,原话没记住,大意很清楚:一切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交付给时间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履历的增加,越发认同这句话。时间不仅可以解决一切,时间还可以改变一切。前些日,我的手机记忆卡突然“失忆”,这么多年存在卡上的手机号码全部丢失。只剩下几个有意在话机上备过份的号码。刚开始有一丝恐慌,后来仔细一想,那些丢失的号码,存着似乎就是节假日例行问候,平常也极少有主动联系,再说如果真有事总能联系上的,马上释然,守株待兔就好。可是,问题很快出现了。上周突然收到一条信息,向我们全家问好,尤其询问女儿的学习,还在自我检讨并对我提出要求一定要多联系,多汇报境况。看号码,知道是老家的,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读着有点像长辈语气,对我们又那么熟悉和关切,更不敢鲁莽询问对方是谁,只婉言说自己手机卡坏了换了新的,失去了联系方式。对方继续关心,全然不觉得我连她的号就记不住,我只好含糊作答。事后,我把号码发给妹妹,让她帮我查找。结果让我脸红。是一位多年的朋友,同事,邻居,同时还是亲戚。过去多年共处的.一幕幕温馨画面出现在脑海。我汗颜自己怎么连她的号码都忘得一干二净。
回想一下,分开的这些年,除了节日问候,几乎没有联系,也似乎没有什么需要联系。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过去共处的情形,分开后对方的一切全是空白。想想,突然有点后怕,虽然也感觉正常。一个曾经那么亲近的朋友、邻居,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的变迁,一切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可能遗忘。时间之流永远向前,我们谁都无法回到过去。在每一段新的征途上行走,意味着与另一段旧的征程告别。还记得一句话:维系感情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联系,一旦失去了联系,再深的友谊,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渐渐淡化,这是规律,也是宿命。每个人都在遗忘或被遗忘着,无须感伤,更不是背叛。是时间改变了一切。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能够始终保持相通与相融,一定是存在着深层情感沟通和共同的话题交流。少了情感沟通,哪怕只是断了一截,情感的链条就因为一段短缺而断开;缺少共同志趣,即使天天嘘寒问暖,心灵的距离也会越拉越远。茫茫人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不难,难得的是灵魂的相遇。时间似乎是万能的,它可以改变一切,实际上,改变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我依然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可以不变的。但凡不能超越宿命,不能超越时间利刃的,都在灵魂之外。
时间的脚步总是那样地匆匆,谁也无法将它挽留。——题记
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破旧的相册,钻进泛黄的相堆里,我细细寻觅童年的足迹,品味美好的回忆。一个个特写镜头捕捉了童年那幼稚的我,从四岁时的一脸无助,到五岁时的天真浪漫,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表情,都充分地显露出了小孩儿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与无忧无虑的内心世界再翻翻十二、三岁时的照片,显而易见,那时的我已收敛了灿烂的笑容,剩下的多半是那浅浅的微笑与莫名的淡淡忧伤、无奈。
是啊,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个成天无所牵挂,悠闲自在的童年时光何时再回来?“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匆匆的时光,匆匆的脚印,带我飞快地度过了十四年短暂的时光,尽管未来的路还长,但光阴像那调皮的孩子,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从你手指缝间溜走,从你的脚底下滑过,那样残酷地悄然而去。
也许正当你还在为“未来的路还长”而得意洋洋时,它已无声无息地从你身旁掠过了。我感慨,因为时间的脚步总是迈得太快:当我正沉醉于书中的美文佳作时,它便轻悄悄地从字里行间溜走当我正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时,它便随着那飞快地滚动着的足球一闪而过当我正惬意地挪着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它则迈着更快的步伐超越了我。
时间就是这样,来去匆匆。山珍海味无法使它驻足,黄金珠宝也同样不能挽留它的脚步。时间的脚步总是那样地匆匆。倘若人生是一张空白的考卷,那我们是否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这张考卷作出最满意的答复呢?尽管我们无法取得满分,但我们是否应该尽量让自己那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接近于完美,接近于满分呢?“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时再少年”?我坐在窗前,静静聆听时间永恒的脚步声——“滴答,滴答……”
刘墉
到北大去演讲,走在校园里。
“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我说。
“你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过话,“大树底下全睡了人,老头儿、老太太全有。都是从全国各地陪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
“能躺几天呢?下大雨怎么办?”我说。
“是啊,”学生一笑,“而且孩子也不会让他们躺,多丢人哪。说是老的陪小的,但小的能放心吗?总得从宿舍里跑出来看老的,到后来,哪里是他们陪孩子?根本是孩子在陪他们。”
是谁陪谁呢?是我们在牵孩子,还是渐渐地我们老了,不知不觉地把手搭在了孩子的肩上?我们说自己是在陪孩子,也自认为在陪他们,岂不知孩子长大了,早已不是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他们。
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正是北京奥运筹办的关键时候,不少人担心抗震救灾是不是会影响奥运,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那年的8月8日,一场精彩绝伦的奥运盛会准时在北京举办。此时距离“5.12”还不足百天。显然,国家以绝对的组织办大事能力,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巨大能力。正是这场盛会,让我们从近百天的压抑中长舒一口气。是的,巨大的灾难不能永久压着人们的心,大家需要一个振奋精神的契机。而奥运会恰好给了中国这样的机会。
这年的9月底,中国的神舟飞船再一次载人飞行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那天晚饭后,我陪着白天一直嚷着要回家的母亲到南环路观看点上看发射。我和母亲说着话,调整好望远镜让母亲看发射架上被灯光照耀得如同白雪公主般的火箭飞船,介绍里边已经坐进3个人,一会儿就上天了。母亲带着疑惑的神情问,天这么黑,他们上去往那儿走啊?我跟母亲说,到天上就亮了。再说,他们就在飞船里,不会随便走出去的。那是母亲头一次看发射,没想到也是母亲最后一次看发射。过了两天,在母亲一再坚持下,我打车把母亲送回老家,陪母亲过了国庆节。节后因为上班,让母亲住在乡下二妹家里休养,弟弟说要抽空陪着到医院检查,说好过一阵再回去看她。未曾想到,就此一别,竟成永诀。母亲为我送行时站在夕阳下挥手的身影,成了母亲留给我最后的印象。
10月31日下午接到二妹电话说母亲已经昏睡半天,于是搭车回去赶到母亲身边。这时看到的母亲已经昏迷不醒。当即抱着把母亲送进县医院,维持到小妹妹回来的2号凌晨,母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母亲就这么走了,除了那个身影,除了生前跟我在一起讲到过死后归宿的事情,其他什么也没留下。之前父亲离开的时候,虽然伤痛,但还有母亲;而此次母亲离开,终于让我尝到了什么叫没有父母没有家的感觉。安葬完母亲,我们几姊妹坐在父母离开的那个大炕上讨论完关于母亲丧事费用等一切问题之后,一个念头油然而升:从此,我们环绕的中心消失了,除了这座房子外,再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挂念的标志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弟弟弟媳一再说要把房子买了而我坚持没有同意的原因。
一晃8年就过去了。时间已经把8年前大地震的民族之殇遮掩,时间已经把8年前母亲离丧的悲伤化作无形,时间已经把8年前奥运盛会的欢歌、神舟飞船一跃升空的欢乐幻化成风中的碎片,时间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
儿子毕业后已经落户成都,先后在两个企业工作至今。现在的他,跟过去完全不同。过去我担心他,现在我已经不再担心。他用事实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有责任与担当,不靠父母一样能够生存。
我呢,只能是愈加老态。想想也是不老不行。在一个单位都工作40年了,还能说年轻?今年来过一位老领导,一见面他就说,没想到你怎么变黑了。我说都五十多岁了还能白吗?我知道他是以我当年在他手下当科长时候的样貌来审视的。他或许一时忽略,当年我才30出头,风华正茂;倏忽过去二十多年,守候在戈壁滩上,与干燥风沙做伴,怎么能保持得了那时的容颜!尤其最近的10年间,丧父失母,在我生命的各个环节上造成重大创伤,加速了生理机能退化速度。环境的、精神的双重压力面前,能走出来,已经不错了。
通过网络朋友,也了解以灾区人民是怎样从灾难中走出来的。失去亲人的,掩埋了亲人的遗体,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失去家园的,在政府安顿的新田园里重新种出生活的希望。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走出困境,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时间为8年前被打乱的次序重新排序,人们在新的道路上不断适应、不断改变、不断前行。
时间像个巨大的机器,把过往粉碎的一干二净,把曾经抛得远远。人们剩下的只有瞭望,从残存的空隙里看到一些难免钩起伤感或者愉悦的东西来回味一路留下的印痕。时间像一只硕大的探照灯,只在生命的前方打出一道金色光芒,让我们看清方向。对于过往,我们只有从记忆中探望,用回忆填补,靠偶尔可见的几个标志来定位,找到一些温暖记忆。
此时此刻,应当感谢时间,让我勇立潮头,站在生活的此岸,有空闲打量波涌波卷的浪花。至于彼岸留下的遗存,就让时光的风把它们刮走吧,因为储存空间有限,我不想让曾经占有现在,不想让痛苦的回忆成为明天快乐生活的羁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