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很多美食。像道口烧鸡,孟津黄河鲤鱼,洛阳小吃胡辣汤……真的是舌尖上的河南。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平顶山的牛肉拉面。在我的感觉里,那是天下最美的美食了。
我家门前有一家拉面馆,门面不大。但是从早到晚,总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在店里吃,有的带回家去吃。很多时候还会排起长队。这拉面馆的门口,放了两口大锅,一口锅里炖的是牛骨头汤,一口锅里煮拉面。那大师傅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戴着白色的帽子,系着白色的围裙,显得干净利索。只见他双手用力拉面,那胳膊撑得像拉弓一样,于是那面团在他的手里渐渐就成了细细的面条了,这时,他还会把那面条在案板上啪啪地摔几下,于是,一大堆拉面就下到了锅里了。这时,锅下的\'红蓝相间的火苗,忽忽地舔着锅底,像多情的舞蹈。面条呢,在锅里上下翻腾着,就像胖娃娃扭动的腰肢。锅里的拉面,还不时吐出一缕缕白烟一样的雾气。不一会儿,一股面条的清香就扑鼻而来了。
这时,大师傅把面条捞在碗里,又放了好多骨头汤,再放些葱花香菜和牛肉片。哇,桌子上一放,那面的香气,肉的香气和汤的香气,弥漫开来,再看那碗里有雪白的面条,粉红色的肉块儿,嫩绿的葱和鲜红的辣椒油,真的让人觉得色彩缤纷,食欲大增啊。
我夹起些面条放入口中,只觉得是又滑又嫩又香,这时我旁边的小朋友一边吃还一边赞不绝口说真好吃,说是还想再吃一碗。是的,牛肉拉面那种香气,在我离开面馆时还久久不肯散去。
我喜欢这牛肉拉面,它不仅有着我们平顶山的地方特色,还是我们心中的一方风情。
红烧肉,顾名思义,做法便是红烧,而红烧则非用酱油不可,酱油,奠定了它的基本色调。且说我心目中上等的红烧肉吧,外表一定要具有肥肉剔透、瘦肉色浓、整体酱色之特点,妈妈的红烧肉,乍一眼望过去看见的便是那类似绍兴酱菜的.酱红,细看却又能分出许多层次,从深红至浅红,从厚重到晶莹,从浓妆到淡抹。一盘家常小菜,就这样被母亲赋予了最初的躯壳---------形与色。
光有身体固然不够,更重要的是灵魂。
此菜做法可繁可简。繁琐,可加几十种香料文火慢炖几小时成为进阶---------东坡肉;简单,只需放入浓油赤酱红烧便可出锅。妈妈的做法,恰于这两种极端之间。
菜市上买来的新鲜五花肉,一定要带皮且肥瘦相间风味最佳。洗净,放入小碗加入一些佐料腌制做打底,制造出略咸的底味。入锅倒酱油小火慢炖熟至七八分,在这个时候,经验告诉妈妈,加入少许冰糖进一步着色,几瓣陈皮提升口感清甜所得风味最佳。继续盖上锅盖炖到如巧克力般入口即化方可出锅。虽可以开高火速熟,但因火候难控,妈妈并不会采用。
出锅装盘,肉块已然褪去那份生涩,转而变得如果冻般诱人,且具有了果冻不具备的迷人酱香。托着盘子稍一颤,它们便左右摇摆。这道菜不仅考验端盘者技术,也挑战食者的筷子,因略不注意,肥嫩的肉块便滑下了。我总是把它们扒拉到盘边啃食。入口,肉皮略带韧性,软糯且弹牙,肥肉肥而不腻,转眼便化为满口咸甜充溢口腔的各个角落;瘦肉而不柴,被佐料染了浓郁醇香,上鄂稍用力就变成丝丝纤维平铺舌尖。我细细回味这红烧肉,仍觉余香绕舌口齿生香。纵然狼吞虎咽也难掩那独特的风味。
每次吃红烧烤肉,我总会想:为什么红烧肉这道小菜在历史流传中有无数人钟情于它?或许,人们钟情它便是因为那千变万化却不离其宗,如同乡味,可人之味。相信长大后,不管我走到哪,走多远,妈妈菜的滋味总能勾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在一条偏僻的小道旁,新开了一家面馆——答家牛肉面。牛肉面可是我们襄阳的特色美食。久仰“答家”大名,却一直未食其味,兴致勃勃的我拜托妈妈改日给我来一碗。
我的愿望在一个周六的清晨得到了满足,我和妈妈一起来到答家牛肉面馆。只见深绿的招牌和鲜红的“襄阳十佳面馆”横幅引人注目。来到跟前,一股牛油和碱面的香味直入心脾。
进入面馆,人们的大排长龙令我咋舌,但要吃正宗牛肉面的信念让我坚持了下去。大约十分钟后,我来到了取牌处,这里还保留着取牌的习惯?我诧异了一会儿,随后也拿着牛肉面的牌子向前走。终于,我来到了取面处,把牌子交给了一位师傅,她高喊道:“二两牛肉面。”另一位师傅麻利地一手拿碗,一手拿装着碱面的铁网勺,飞快地放下水,焯了一会儿,把面放进碗里,再飞快地把面通过一个特殊的“滑道”交到接牌子的师傅手上。
这位师傅也是个熟手,她接过面后,立马就开始了工作。我对她说:“少放一点辣椒。”她点着头回应我,把舀汤的勺子轻轻地在牛骨汤上拨了几下,立马拨云见日:火红的辣椒油见到了天敌一样,自动的就让开了身体,露出了白花花的骨汤。舀上两勺子浓浓的牛骨汤和答家秘制的牛肉,再淋上少许香气扑鼻的牛油,加上葱段和香菜,一群“顽皮的小孩”就这样跳进碗里,这动作一气呵成,一碗面好了!
我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艺术品”:金黄的碱面,暗红的牛肉,香浓四溢的骨汤,配上红彤彤的牛油,嫩绿的葱段和香菜,让人垂涎欲滴。我吃了一口,那滋味,有种说不出的美妙。面一进入口中,汤汁便顺着口腔流入了舌根,烫的我舌头直往回缩,但正好把那鲜美的味道送入了深处的味蕾,面吃起来也是滑利爽口。我又尝了一块牛肉,口感厚实,既劲道又易嚼,即使年过八旬的老奶奶都咬得动,真是色香味俱佳。我再也忍不住了,便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一碗面。
牛肉面,咱襄阳人的味道,经久不衰的记忆!
改写是改变原文表现形式的一种写法。相对于其他表现形式(扩写、缩写、续写)来说,在写法和表现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可以对作品的体裁、结构、人称、描述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写。
改写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认真阅读原文,准确地掌握原文的内容
只有在熟练掌握原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合理地对原文进行改写。如《小马过河》故事是同学们
再熟悉不过的了,文中的小马替妈妈到磨坊去磨面,在被小河拦住去路的时候,小马犹豫了。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水很深,弄得小马没有了主义,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虽然后来过了河,毕竟浪费了时间。若是你,你会怎样写《小马过河》呢?你可能会写:小马没听任何人的劝告,自己试探着过了河,完成了妈妈交给自己的任务。还可能会写其他的内容,这完全由同学们自己支配,但要合乎情理。
二、对照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一般来说,改写后的文章,或许比原文更有趣;或许比原文更有新意这样,被改写的文章读者看了才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文中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到了秋天,一个葫芦都没收到,这样的结果多令人惋惜呀?如果是你,你将怎样改变种葫芦人的命运呢?要么依旧,要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越符合人们的意愿越好!
三、认真构思,注意结构的完整,反复修改加工。
为使所写的文章,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达到人人乐读的地步,除保留原文的韵味外,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内容和结构一定要不拘泥与原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还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修改,使改写后的文章更完美。虽然是改写,也要注意讲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的照应,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此外,改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注意改写文与原文的联系,明确改写文是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千万不要割裂开来,两者是相辅相成。
B、改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围绕原文的中心增加必要的情节、细节和语句。但要注意详略安排要得当。
C、改写不能大段大段地抄写原文,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写。
〖学生例文1
《小马过河》改编
从前,在一个马棚里曾经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随着时光的流逝,小马慢慢地长大了,老马对小马说:好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帮妈妈做一些事了。小马兴奋地说:太好了,我正闲着没事干呢!老马说:那好哇!如今我老了,行动不便,驮不动这半口袋麦子了,你帮我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回来后我给你烙大饼吃。小马听了,飞快地跑着,想早点儿吃到香喷喷的大饼。
但是他刚走了一半的路,就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可把小马急坏了,正当小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他看见老牛在草地上吃草,就急忙跑到老牛身旁问:牛伯伯,这水很浅吗?老牛说:水很浅,才没小腿。小马听了,正要下河,一只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大叫:小马,不要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老牛跟松鼠争论起来了,老牛说:你凭什么说水很深?我刚才从那边过来才没小腿。你有什么理由说水浅?小松鼠也说了自己的理由,就这样,他们俩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小马说:你们别吵了,我自己下水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说着,小马就小心翼翼地下了河,开始小马还有些担心被河水淹没,走着,走着,水已经碰到小马的肚子了。可小马仍旧继续往前走,见没什么问题,就一口气趟过河。老牛说:小马真勇敢!松鼠松了一口气,说:唉!小马可真了不起,看起来它很小,可它早已长大了。
小马顺利地过了河,到了磨坊,把麦子磨成了面,小马把这半袋子面驮回家,老马给小马做了一顿香喷喷儿的大饼。小马想:我下次还要替妈妈去磨面,好让妈妈给我烙更好吃的大饼。
〖教师点评
改写后的文章要给读者带来乐趣,写出新意尤为重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合理地发挥你的想象定能谱写新篇章。本文的小作者能够在读熟、读透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较成功地改写了《小马过河》。尤其是对小马仗着胆量过河的描写十分贴切(
说着,小马就小心翼翼地下了河,开始小马还有些担心被河水淹没,走着,走着,水已经碰到小马的肚子了。可小马仍旧继续往前走,见没什么问题,就一口气趟过河),更值得一提的是,对老牛和松鼠争论河水的深浅时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老牛说:小马真勇敢!松鼠松了一口气,说:唉!小马可真了不起,看起来它很小,可它早已长大了。),写的很有意思。结尾饶有兴趣,符合儿童的特点。
〖学生例文2
《我要的是葫芦》新编
从前,有一个人种了几棵葫芦。过了些日子,葫芦长出了细长的葫芦藤,藤上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给葫芦浇水、松土、施肥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葫芦藤的叶子上有些蚜虫在爬,心想:蚜虫要是把我的小葫芦给吃了,那可怎么办啊?想到这,他立刻去农贸市场买来了专治蚜虫的***虫药。他急忙把药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好,装进喷雾器里,立刻拿着药赶到葫芦藤下,仔细地寻找蚜虫最多的地方,对准蚜虫,把***虫剂喷在葫芦叶和葫芦藤上。
正在这时,一个邻居从这里路过看见了说:你要的是葫芦,***这些蚜虫干嘛?种葫芦的人解释说:不把虫子***死,万一它吃光了叶子,那小葫芦怎么能长大呢?种葫芦人仍在专心致志地***虫子,那个邻居看了一会儿就扫兴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葫芦藤上的蚜虫都死了,葫芦藤的叶子更绿了,长得郁郁葱葱的,简直像一个绿色的凉棚,小葫芦也越来越绿了,越长越大了。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喜滋滋的。
到了秋天,种葫芦的人收了许多大葫芦。除了送给邻居们一些,剩下的运到集市上去卖,挣了许多钱,他把挣来的钱捐给了村里的希望小学,使所有的穷孩子都进学堂读书去了,他可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呀!长大了,我也要像那位勤劳肯动脑筋的种葫芦人那样,热心地为人们服务!
〖教师点评
改写相当于你的再次创作,但不是你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读懂原文为前提,内容创新最重要,想象合理使得内容更精彩。怎么样,试一试吧?
本文的小作者能够在读懂、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文中原来愚昧无知的种葫芦人变得聪明、头脑灵活,挽救了被蚜虫侵害的葫芦。文中对种葫芦人买药治虫的段落写得很细致,尤其是与邻居的对话更能看出小作者想象极为丰富。本文的结局更是让人感到惊喜,达到了作者所希望的效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从宴会的正餐大会,到桥头村边的风味小吃,我还是比较喜欢兰州牛肉面。味道美与不美都是自己的感受,所以不必选择大家公认的东西,自己感觉好就可以了。
在国庆期间,我去吃了兰州牛肉面,来到面馆,我点了一碗拉面,只见拉面师傅从一大堆的面中,取出一块轻柔有弹性的面快,面块在他们面前是那么听话。拉面师傅左手一挤右手向外拉,用力把长条向上甩,再继续挤,来回的抹,几个来回,面块就变成了长条。他两手拎起长条的两端,用力的甩,甩在桌上发出很响的啪啪声,然后轻轻对折,再甩……五六下子,他就迅速拎起对折后的两端,一拧一转,动作是那么灵活,他又随手撒点面粉,两手用力拉,用力的卷,很快长条变成又细又长的面条,最后,一个潇洒的动作把面条抛进滚水的大锅中……
在等几分钟面条出锅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端了上来。白白的面,黄黄的咖喱汤,绿绿的香菜,香喷喷的牛肉,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食欲。我端起面就狼吞虎咽吃了起来。果然是名不虚传,光滑的面从牙尖穿过,麻辣滚烫,牛肉“刺”的舌头直发麻,新鲜的香菜有激起舌头一股清爽的感觉,再喝一口汤,咬一口肉,又有了不同的感觉,我越来越觉的自己的心仿佛在燃烧,血在沸腾似的。吃完了,那牛肉拉面的味道还在口中回味着,整个口腔想玩了一个刺激游戏,嘴巴,牙齿,舌头还是麻麻的。
你们一定馋了吧,那快去和家人一起吃吃美味的兰州牛肉面吧,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今天爸爸要烧了红烧肉,要知道,我是特别喜欢吃肉的,除了咸肉,酱油肉……
开始,谁知爸爸耍无赖,罢工了,只有我自己烧了。
开始行动了,我先把肉洗干净,再把肉切成块,菜切成小段。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加工了。我先炒青菜,在锅了倒入些油,加热后再小心翼翼地把肉倒进锅里翻炒,最后加入盐、味精、白糖拌匀出锅,(其实,我真得不会烧,平时只吃过爸爸烧的红烧肉,看了的做法,请别见笑。)这样这盘“红烧肉”也出锅了。情不自禁夹起一块全是瘦肉的红烧肉,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嚼起来,真的太香了!
红烧肉的主材是五花肉,而且还得是连皮带肉、肥瘦掺杂的那种,因为正宗的红烧肉味道好就好在猪皮和肥肉的浓而不腻。外公的红烧肉入口一块,乍觉甜爽,牙齿嚼下时,肉的芳香顿时在口腔中爆破,而且肥肉决不腻。
我吃到现在从来没吃过烧的比爸爸烧的更好吃的红烧肉,也不曾见过比爸爸烧的更吸引人的红烧肉。或许这是一种情结吧!情是真情,爱是真爱,只有加入了真情真爱的红烧肉才能让我驻留在这充满了爱的红烧肉之中吧。
要说兰州牛肉面,那在全国可是大名鼎鼎。面筋道,汤鲜美,谁吃了都叫好,就连那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都叫绝。今天,我不是要说哪家的牛肉面馆怎么着,我要说说这牛肉面馆里不知名的拉面人。
拉面人把兰州汉子的特点全都表现出来了:他粗犷但不野蛮,精干而且热情。穿一身白衣,站在大锅前,锅里冒着蒸气,一双有力的大手在白茫茫的蒸气里游走,在面粉与水之间调和。不一会儿,面粉变成了面团,再不停地揉搓揉搓,把面团揉成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这面团在拉面人的手里异常听话,任由他摆布。拉面人抓一把白白的面粉轻轻撒在面团上。面粉如同雪花飘落下来,如同早春时节漫天飞舞的白色柳絮,又像那轻盈的白色蝴蝶,不停地落在面上。
突然,这双大手握住面团两端使劲拉,一下又一下,面团越来越细。这双手灵活地穿梭来去,有节奏地拉着、挥舞着。面团开始疯狂地舞蹈,而此时的拉面人也变得激情迸发。他的手再大也不显得笨拙,灵敏的手指将面拉成细丝。速度越来越快,如疾风,如急雨,如闪电……一瞬间,所有的动作都戛然而止,一根根细如头发丝的面条从他的手中滑落下来,从他的指缝间无声息地泻落下来。整个过程都使人惊叹,惊叹拉面人炉火纯青的技艺,像一出戏一样吸引人。
为何兰州牛肉面如此响当当,当当响?因为有拉面人高超精湛的技艺。拉面人技艺高,拉出来的面自然筋道,从拉面人身上,我看到了兰州人的亮豁、真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