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注高考作文,是因为我们相信文章是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水平。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高考作文命题,却忽视作文的写法。要知道,即便题目很开放,如果评卷标准死板,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没有点魄力的话,即便自己对这类话题胸有成竹,也还是不敢下笔。
作文有字数限制,这其实是最操蛋的要求之一,我相信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为了凑字数,一定要扩写出十句话,多出的九句话,那纯粹就是画蛇添足、脱裤子放屁。可是,由于应试作文的字数限制,有时候又不得不脱裤子放屁,阅卷老师或许会觉得这屁着实太臭,但既然批卷有要求,那么再臭的屁,闻到鼻子里也必须是香的。
语文老师们教作文时可能会说作文必须要有格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举例说明,最后总结。说白了就是一套作文模板,骨骼怎么长,长成什么样,你别管,老师说长成什么样,那就长成什么样。电影《无极》里红花盔甲的主人问奴隶:你为什么要跟着我。奴隶想了想,说:跟着你,有肉吃。道理都是想通的,听老师的话,有分拿。最后造出来的应试作文多数变成了八股文章,可偏偏八股文才受欢迎。
八股文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很少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如果讲出自己真实想法,很可能得不偿失。想想看,党化教育之下,谁能真正具有言论自由呢?即便我觉得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多么做作,可写在试卷上的还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此之前,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我们诚实守信,可当我们真的做了诚实的好孩子,我们却被说成是思想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篇佳作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为了凑字数,必然要举例子,好人好事光荣事迹爱党爱国爱家感动天感动地必须感动你,为了追求效果,本来无感的`事也必须想的惊天地泣鬼神,默默挤出一两滴眼泪,趁着泪水还热乎,抓紧时间写下几个句子,然后自觉大功告成,当试卷发下来,发现那分数和当时自己的感情不成正比时,默默唠叨一句:妈的,白恶心自己了。
应试作文和一切文章一样,不该虚假造作,不该被强迫有感,当面对一段材料,为什么非要揣测出题人心理呢?如果出题人是男人,那有什么好揣测的。如果出题人是女人,那可谓女人心海底针,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女人的心思你别猜。为了奉承一个人而写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遣词造句再好,又有什么价值呢?——当然,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培养能写出“花样美文”的吹捧性人才,舔脚趾,吃得香,活得长。
应试作文的问题不在于作文要求写什么,而在于作出的文章能被宽容到什么程度。这不是老师的问题,不是出题者的问题,而是这个制度的问题、言论自由的问题,而说到最根本,其实是一个政治权利的问题。
奉劝体制下辛勤耕耘却很快面临徒劳无果的体制下的人们:这是信息时代,也是聪明人泛滥的时代,当你欣喜于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时,其实……
批判性思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任何正常思维的人都有或多或少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因为人类具有自我中心、群体中心、自相矛盾的天性,必须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批判性思考,人类是可以进行理性思维的,即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和掌握,任何人或事情自有一套内在逻辑,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只不过他的成熟度不同罢了。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资料,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许多人生活在他人的看法中,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便对自己也无法认同,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要时常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拥有理性的自我原创性,不依赖于他人思想上的指引和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一个终生不倦的学习者,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与众不同,就会更为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信念,从而个人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从《批判性思维》一书中,我学到了许多,不仅了解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意识到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
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层次高低,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决定的,“处处有个我在”,“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其所处的时代的局限,即任何人都受到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的约束,思想难免受到限制,不可能超越时代,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另外,任何人的思想观点,都带有价值判断,都从一定的利益出发,当然这个“利益”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某一团体、阶层的,也可以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知识较少、各方面需要完善的初中生,一定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以上的观点,只有让他们明白了这些,才能使他们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从而不盲目相信、盲目否定某些观点,才会尽可能全面的看问题。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为什么我们的某些研究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受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到上大学时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吗?而历史学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阵地,在美国历史学科之所以最受重视就是因为它对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批判性思维更加重要,因为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这个国家就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意识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小猪明明准备去公园玩它早早的就起了床,匆匆的收拾完了,叫妈妈做的早饭都没吃,就拿了两根香蕉走出了家门。
小猪走到了马路旁,把香蕉扔的满地都是。这被散步的大象伯伯看见了,它对小猪说:小猪,你怎么能把香蕉皮扔到地上呢?你知道吗?你把香蕉皮扔到地上会有横很多虫子在上面,还会把一些人绊倒的!而小猪却不以为然的对大象伯伯说:你烦不烦呀,死老头,多管闲事!说完小猪得意的走了。大象伯伯边叹气边把地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小猪正得意的走着,突然听见一声惨叫。小猪赶紧跑了过去,它看见自己的好朋友达达不小心被一块西瓜皮绊倒了裤子都被刮烂了,小熊猫达达坐在地上直哭,明明赶紧扶起了达达。让它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休息,它把地上的西瓜皮捡到垃圾桶里。过了一会,终于捡完了。它对达达说:你没事吧!你看我都变成这样子了,还没事?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弄的。小猪知只好说出了实话:对不起,是我扔的。……在小猪的连连到歉下,小熊猫原谅了小猪。
从此以后,小猪在再也不乱扔垃圾,成了一个清洁工,天天为动物们打扫卫生。
定理二主要阐述了幸福原则。虽然幸福原则不是康德所认为的普遍适用于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实践法则,但是康德看不否认幸福的作用,并且认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本性。康德花了大篇幅论述幸福原则、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
1、幸福原则:一切质料的实践原则本身皆为同一种类,并且从属于自爱或个人幸福的普遍原则。即一切物质的、主观的实践原则都是从属于对幸福的欲求这股基本的原则。出自一个事物实存的表象的快乐,在它应当是对这个事物的欲求的决定根据范围内,是以主体的接受性为基础的,因为它依赖于一个对象的此在。即人们的快乐(幸福它是由人对所希望得到的对象而确定的它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观感觉决定的,是依赖于人的愿望的那个对象而存在的,倘若人们想要的那个东西没有得到,那么这种幸福便不复存在了。从而它属于感觉(情感,而不属于知性,后者依照概念表达表象与一个客体的关系,而不依照情感表达表象与主体的关系。即幸福是之于主体(人的一种感觉,它不是依赖客观实在而是依赖主体的感觉。
于是,只有在主题期待于对象现实性的那种愉悦感觉决定欲求能力的范围之内,这种快乐才是实践的。但是,想在一个理性存在者有关贯穿他整个此在的人生整个此生的人生愉悦的意识就是幸福,而使幸福成为意志的最高决定依据的那个原则,正是自爱原则。于是,一切质料得原则既然将意愿的决定依据置于从任何一个对象的现实性那里感受到的快乐与不快乐之中,便在它们一并属于自爱原则或个人幸福的范围以内。即这种原则就人们的行动是以是否获得了幸福快乐为依据的。
2、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尽管康德把德行看做人之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尽管他把先天理性和感性经验对立起来,但他并不排斥幸福原则。
相反,他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善的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幸福虽然和德行相关联,但它既不是德行的附属品,也不是德行的派生物,如斯多亚派所主张的那样:幸福就是对德行的认识。在康德看来,一个有德行的人,还不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道德虽然是最高的善,但不是唯一的善也不是完全的善。一个有德行的人还应该得到幸福,最理想的情况是所得的幸福和他所有的德行在程度上相一致。不应得的幸福是无价值的,得不到报偿的德行本身虽然可贵。而伴随着应得幸福的德行却最为理想。德行是幸福的条件,其本身必须是无条件得善。所以,康德的德行论并不否认幸福为完满的道德生活所必须。他所着重的不是幸福,而是去研究怎样才值得幸福才配得上去享受幸福,研究幸福的条件是什么,以及这种条件是从哪里来的。
3、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由对幸福原则的论述可知,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只有自己期待的对象得到了,才算的上幸福,而每个人的对幸福的欲求是不同的,因此,幸福是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遍法则。
整体来说,康德对于幸福的阐述是基于道德法则基础上的,是辩证论述的,因此,很有说服力。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冷静而理性,极具生活智慧,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正确判断所面临的处境,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针见血,讲话有理有据,而且轻易不会受到个人和他人情绪、社会舆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我把这样的人称作是聪明人。
仔细观察这些人,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运用理性对所接收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不断对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验证,不断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评估、评价以及修正。用一句较为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是成为一个聪明人的基本功。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按照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和理查德·帕克所合著的《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中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是指“对我们面临的断言进行评估”,其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和我想当然的理解不同,这种思维不是要自己如何做出断言,而是讲如何对自己的断言进行审视和反思,即是依靠个人的理性对所接收的信息和自己的断言进行再考量和再思考。其前提是要有一种对凡事质疑的态度和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其基础是要具备一种进行逻辑推理的基本能力,其关键是要养成一种凡事质疑和对个人进行反思的习惯。
我们每个人每天可能要接收海量的信息,每时每刻都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以作为自己言语行止的依据。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总是能够排除情绪、好恶、舆论以及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对来自周遭世界的信息冷静看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他们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勇气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判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验证。他们不轻信、不盲从、不排斥,也不情绪化做决定,他们不会受广告蛊惑去买一大堆包治百病的药品,他们不会听了别人一句话就暴跳如雷,他们不会道听途说,相信并传播别人毫无来由的谣言,他们不会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看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其实,我自己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擅长批判性思维,不但非常感性,情绪极易冲动,老是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而且看问题总是简单化、简单化,也容易受惯性思维误导——信息与我的知识背景是否契合常常左右我的判断——喜欢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做出断言,想当然、我以为是我的口头禅。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这方面我的惨痛教训可谓不胜枚举。所以,我也在寻找一种途径,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那么,如何练好基本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聪明人呢?读一本这方面的书算是一条捷径。手头这本《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正是这样一本专业书籍。它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性的阐述,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概括指出了生活中常犯的诸如稻草人、仓促概括、诉诸人身、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等思维谬误,以及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走出思维的误区。特别是这本书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讲解枯燥的逻辑学内容,写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以致于我看了一半的时候还没发现这竟是一本教材(后半部分还是太过专业了)!这大概是它作为一本教材能够连续出到第九版的原因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