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那挺立的鼻子和红润的小嘴,显得格外端庄。她的背后是一块四四方方的黑板,她的前面是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她就像金钥匙,开启我们知识的大门!她就像一艘大船,将无知天真的我们送到成功的彼岸!她看着我们渐渐成长,她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郑老师。
上课的时候,郑老师是一本“少儿百科全书”。她带着我们阅读,浏览,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寻找知识的真谛!同学们上课有疑问都会一股脑儿提出来,即使是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也可以大声问,谁都不会笑,因为郑老师总会认真倾听和耐心解答。这就是郑老师,一个我最感谢的人。
记得那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选去参加钢笔书法比赛。郑老师怕我在家训练不够,就牺牲她的休息时间,特意叫我去她办公室指导我练习钢笔字。当老师握住我的手教我写字的时候,我心里特紧张,生怕出差错。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字迹是那么清晰,笔墨是那么均衡。等老师写完我惊奇地发现老师在纸上写着“加油”两个字。我抬头望着老师,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对我微微一笑。哦!老师是在给我鼓励,当时我心里乐开了花。我学着老师一笔一笔地写着,而老师坐在旁边陪着我。当我把字写完时,只见老师拿着两个剥好的桔子亲切地说:“梦婷,辛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感激万分,老师就像是妈妈一样,顿时,我感到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我接过桔子,高高兴兴地吃起来。啊!真甜,这是我吃过最甜的桔子。老师的爱就像桔子那甜甜的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你们的进步,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这是郑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将更加努力,把这最好的礼物送给郑老师。感谢您,老师!感谢您鼓励的目光,感谢您慈母般的爱!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郑老师!
作文写作指导:
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纵览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谓层出不穷。有“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般百折不挠的任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潇洒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般坚毅如钢的任性。可见,任性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是一抹不同寻常的亮彩。
可是当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当任性也有了前提。自我勉励变成了冷嘲热讽,彰显独特竟转化为彰显优越。而这种优越并非后天修养却是与生俱来,有钱有貌,有闲,“任性”二字渐渐成为常人的不可企及。如此一来,变了味道的任性只消得表达羡慕,表达卑微的不满,甚至是对自身的消解与自嘲。
加了前提的任性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了一种限制。“有钱就是任性”在更多人的眼中表示的是“没钱就无法任性。”于是困厄竟变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任性有了前提,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现实生活中温润透彻的人心,笔墨间纵情的挥洒,甚至是追求美的权利与自由,都被“无才无貌”挡在了门外,令人无福消受了。
任性不需要前提,任性更不需要枷锁。任性是无拘无束的做自己,鉴定执着的追求想要的`生活。它或许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曾说“人生僻如一场滑稽剧,又是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一个温和慈祥的老者形象在我眼前赫然展现,人生如戏,我偏要静观微笑。这样的任性少了卑微无力,却多了些庄严持重,并且,不论怎么看,都是可亲又可爱的。它或许也是一种逆流而行的勇气与尊严。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女作家萧红的愿望不是去记录平型关大捷,也不是同仇敌忾民族危亡的悲伤,她只想寻一隅角落,写童年的趣事,写慈祥的祖父,写家乡的山河,但这温润笔峰中却暗藏着人性的悲凉,对人性回归的感念,世道人心的无知与慈祥。萧红的笔峰转而又转,任性的写下了时代的逆流,而这逆流,却是一个时代最最真实的写照。如此一来,任性也可能成为一种伟大。
任性不需要前提不代表任性可以为所欲为。任性应从人性出发,应以尊严为保障。任性更多地代表成为真实的自己,而非在他人是非面前指指点点,无理取闹。网络的世界和其宽广,有透透彻彻的善意也有恶意诽谤和谣言中伤,若是把一切为所欲为都归结于任性驱使,那么自由将变成不自由,上而观之,社会规则,人性尊严更将变淡。
希望有一天,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站在讲台上,口中流露不再是打拼与机遇这样的套话,他会说,我的成功归结于我不需要前提,坚定执着的任性。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也会自信而坚定地说,我的任性不在于有钱,有才,有貌,我的任性在于安于平凡,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每个个体的价值都得以在不需前提的任性之下,回归自我,回归自由
相关阅读:
一.直接引论法【议论文如何入题1】
例1:《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总领下文,过渡自然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胜者在对往昔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例2:《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排比,列举四种具有审美意义的典型意向,并紧扣中心观点
找准位置,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二.设问引用法【议论文如何入题2】
例1:《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已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回答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例2:《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面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涵。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实效性。
……
三.抒情议论入题【议论文如何入题3】
议论中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议论入题,打破议论文板起面孔说教的束缚,语言清新灵秀,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1:《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观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