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我哼着小曲一蹦一跳地往家走。正当我要去马路对面买雪糕时,偶然一回头,发现一道可怕的目光向我射来。
一个男人,长得高大魁梧,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裤,帽子大大的盖过脸部,当我瞟了他一眼时,他立刻若无其事地把目光移开。天哪!电影里的一个个恐怖镜头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不可能的,”我对自己说,“他怎么偏偏能看上我。”雨点大的汗水从我额头上掉下来,我尽量控制住自己不回头看,想快点走出这条无人的马路,哪怕走进那家雪糕店也可以。
这时,那个男人竟大步流星的过来了,挡在了我前面。我才看清了,他是个秃头男人,满脸横肉,嘴角一抽一抽地说道:“孩子,劳动公园怎么走,带我去。”他低沉的声音让我浑身发麻,真像大喊救命,用眼角瞟向周围发现没有人,又怕他来打我。我支支吾吾的说:“嗯……应该……应该在前面,一拐弯就是,我爸爸在前面等我,我……,你自己去吧。”
终于,我拔腿就跑,耳边听见“呼呼”地风声。那个大个子男人还在追我,还一边喊:“别跑!”
我拼命跑着,看见前面两个中年男子相互交谈着,走着。“爸爸!”我急中生智冲着那两个人大叫。追我的家伙一看见我的“爸爸”,吓得立刻就跑。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两个叔叔,他们一边夸我聪明一边给我的妈妈打电话,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安全回到了家。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在成长道路中,会有好多这样的挫折、危险。只要我们沉着应对,镇静思考,总会化险为夷。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也下。他继往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发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马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 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什么?(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对音乐的渴望。)
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孩子们多数情况下读完一遍都能理解。
2.读句子,人物形象或想象人物心理。
(1)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
(2)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哥哥此时会对弟弟说:"弟弟,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永远支持你!我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这道题目考核学生是否理解人物形象,孩子可以简单的写人物特点,也可以选择写片断,想象那时巴赫在月光下抄曲谱的心理活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题型也不会扣分。
3.巴赫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理解。
这是一道考察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题目,题眼叫"屋顶上的月光",我们既要从文章内容说,先从字面理解,再联系文章内容来说,又要结合文章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提起地震,总使我不寒而栗。汶川、玉树地震使许多同胞失去宝贵的生命,家长失去心爱的孩子,老师失去可爱学生,学生失去美丽的校园……
不久发生在军训期间的“地震”风波,也使我提高防范意识。
军训的第三天晚上七点多钟,劳累了一天的我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从楼道里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恰巧这时集合的哨声也响了起来。以为是夜间集训,我急忙穿上衣服,往外跑。心想:怎么夜间还集训?正在我疑惑不解时,看见从楼上跑下很多同学,有的边跑边说:“二班寝室里的地裂了,又发生地震了。”听说地震,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不过没有惊慌失措。跟着同学赶快逃生,跑出寝室,来到操场等待命令。
教官从楼上跑下来,告诉我们说:“请同学们不必惊慌,没有发生地震。”听完教官的解释,我松了一口气。可是回到寝室,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回想着刚才发生的情景,真有点后怕。要不是昨天刚演练完地震演习,后果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是虚惊一场,但让我感受到提高防范意识,掌握自护知识是多么的重要。用知识守护生命,热爱生命,是我们的必修课。
“地震”风波让我铭记在心,这次“逃生”的让我收益匪浅。
此题主要考核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高低,第一处的"怦怦直跳",原因就在关键词的后面,简短缩句抄下来即可;第二处的"怦然一动",原因其实也在文章中,联系上下文读后稍加思考,应该可以做出来,前文中提到"十几岁的儿子弗(fú)雷迪(dí)将失去父亲。"后面的歹徒口中念道的"弗雷迪"就是他的儿子,换句话是他的儿子是歹徒之一,他打死了自己的儿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