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苏州,没有不游寒山寺的;人游寒山寺,没有不默诵张继那首诗的。我亦不能免俗。
离寒山寺还有一段路程,可是我心里就一直在默默念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幽幽古韵还在脑海飘浮,车已到了目的地。寒山寺门前,人涌熙攘。我就这样静静的站在寒山寺面前,千年古刹与我第一次亲密接触,古刹沉默,我却心潮澎湃,我在心底低低呢喃:寒山寺,寒山寺,你可知道,我早就知道你,却不知道你在哪里?我们从未见过面,我早就把你的名字刻在了心里,却一直不知道你原来在这里。我是带着虔诚、崇敬的心情来的,千里迢迢,山长水远,我寻你而来,我寻你,寻觅哪千古不散的诗魂,寻觅那声震千年的钟声。
寒山寺门前正对着一座石拱桥,石面洁白似雪,伏卧枫河碧波之上,桥下有小船往来。一打听,叫江枫桥,我轻轻问自己,这,这可是张继千年以前坐船停泊的枫桥吗?石桥无言,碧波含羞,倒影着我傻傻的痴迷摸样。
“咚——咚”一声声的钟声,悠悠传来,惊醒了红尘中痴迷的我,激起我浓厚的趣……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是此钟吗?当年,一个“做天和尚撞天钟”的和尚,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漫不经心的一撞,会撞动了远在运河小舟上一名落魄书生的心弦。落魄书生心生感慨,吟了一首伤时感怀的诗句。同样,书生也没有想到,他自己的一时感触,会使远处一个平常的梵钟声震千年!我也买了票上去敲了三下大钟,不为祈福或好奇,只是想满足一下虚荣:我和唐代的一首诗也沾了一点联系了,中的钟声,在这个时刻,我也敲响了。一边敲钟,我一边想,在这人声吵杂热闹的寒山寺里,钟声轰响不休,我敲响的钟声混杂其间,是没有谁听入耳了,我想我也不会敲动了谁的心弦吧。我问自己,我为谁敲钟祈福,谁又敲动了我的心弦?
寒山钟声声声入耳,紫儿心声深深叹息。
寒山寺外,十丈红尘,一片繁华,出售各种小工艺品的店铺很多,但最惹眼是的卖字画的。我在一家字画店里徘徊许久,写字画的是一着白褂布鞋的老者,面容清瘦,一副处事不惊的摸样,来往游客,只要花20元钱,就可请他写一副龙飞凤舞的好字,我不要字,只是看他写,看了1个小时,我亦做了一个小时书童,不亦快哉,临走,我跟写字老者鞠了一躬,感谢他给我一个小时忘却红尘惊扰的灵境时光,他亦微笑,我亦飘然而去……
走上了桥枫的台阶,临风依栏,极目四望,唐朝的客船早己不见了踪影,走下枫桥已是日落西山,枫桥岸边浪花飞溅,微凉而惬意。远处彩霞翩翩,衬映一弘碧水,蜿蜒的古运河上百舸争流,千舟竞发。此情此境,令人不禁思接千载,作千年的回想,正如,寒拾殿的楹联所说“座上有寒山拾得,仍是钟声敲佛地;庭中无杂垢嚣氛,何须月影锁禅门”,其实,只有我自己明白,其实,真正的佛不是在这里,也不远在天边,而是近在心里。一亦如我们心中的爱恨嗔痴,都在我们心里。
寒山寺,我不远千里寻你而来,原来,你一直都在我心里,在我心里。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喜欢玉兰。
从花季那年开始。
从她的花蕾开始。
初次相识,是在中药铺子里。
不大的诊室,常常是人满为患。门前拥挤的小巷,车水马龙。一个李姓的郎中在此行医问诊。
记得进得门来,第一眼就看到那个白发白须的老人被簇拥着,神情专注,面容和善,一只手轻轻搭在病患的手腕上,用中间三个手指,像弹琴一样交互着起落。一时竟看得我痴呆了。似乎,缠绕多时的苦痛也顿时随之减轻了不少。
等候的时间,似乎总是漫长。大概正处在蓬勃生长期的少年,总是闲不住的,就算生病中也还不例外。整日操劳的母亲实在是太累,加上为我的病痛担忧,难免着急上火。所以本该坐等的她,手里捏着排队号码,一边看着叫号的人,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忙不停点儿的大夫。
而我,则在满是人的屋子里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看年龄不一,服装各异的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看墙上悬挂的一个个红底白字带黄色穗边儿的锦旗。看漆成大红色,泛着油光,带有好多小方斗抽屉的中药柜子。也看柜子前面那个花容月貌,着方格子棉布旗袍,始终面带微笑,身手极为麻利的姑娘。看一个个装有各种中药材的小方抽屉,在她那纤细修长的手里飞快而优雅地开开合合。
看她将左手所持的带有金黄色明亮光泽的铜质小镫子里的药材,熟练而轻巧地分别倾倒在事先准备好的土黄色草纸上。
然后,右手指着面前的方子,与一堆儿一堆儿整齐地摆放在纸上的药材逐一核对,确认无误,方才用双手将四角依次叠起,左手四指在下,拇指在上按住固定好,抬头,一扬右手,在空中划一弧线,顺手拉下一根土色的纸绳来,左绕右绕,拉紧,打结,掐断多余的长线,只留可以一个指头手提的线头在外。
回到家,打开纸包,看着这些枝枝叶叶,花花草草,眼前还总是浮现出抓药姑娘的影子。一边想着,一边看着,忍不住一个个捡起来,用手摸着,用鼻子闻着,总也不舍得把它们丟到药锅里边去。
其中有一味药,甚是奇怪。外形如毛笔头模样,淡绿色,外被以细细密密的白色绒毛,可爱极了。乍看,甚是喜欢。情不自禁拿在手中把玩,爱不释手。心里暗想,如此可爱之物,怎么可以入锅和其他土头土脸的草药们一起闷煮呢?就算是另包共煎我也替她有点委屈。
然,尽管心里多有不情愿,但药终归是要治病用的,光看自然无济于事。当把这些小可爱依依不舍地放入药锅,眼看着小小的.白布包慢慢地随着水温不断升高而上下翻滚,心中竟掠过丝丝疼痛来。
就此,与辛夷的初遇便在心里生了根,时过境迁,星移斗转,那种喜爱却丝毫未减。
后来上班了,工作在医院,自然多了和辛夷接触的机会。案头也常常会珍藏一些从药房精挑细选出来的一粒粒上好的辛夷。每每晚间夜读时,便独自拿出来欣赏一番。
再后来,因工作调动,单位院子里种植有几株玉兰。每到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在阵阵料峭的风中闪烁着清辉的枝头,亭亭的玉兰便自由舒展,艳而不俗地一朵一朵竞相绽放。我便更是痴痴呆呆地在树下仰望良久,不肯离去。上下班之余也总会穿过错落有致地生长着各种植物的园子,径直往玉兰而去,一个人在树下呆上一段时间,静默地享受着和她相处的美妙时光。
甚至只要哪里有玉兰,哪里就有我痴心追随的影子。白色的高洁,紫色的雅致,总之那种美,总令我陶醉不已。那种喜欢,似乎已经慢慢渗透到我机体的细胞里面,和我的生命难分难解。
而这,是否与早年我与辛夷的那次神奇邂逅有关呢?
还是,在我红尘中凡俗的生命里,本该就有和玉兰的这次机缘?
偶遇辛夷,只是一个隐约的牵引,让我从她的花蕾开始,慢慢培养和她这份至深而缠绵的痴恋?
今晨上班,路过玉兰树下,看到叶子间又有朵朵紫色的玉兰,零零散散地缀在其间,正好有明亮的阳光,从叶的间隙照射过来,有些耀眼。
在树下凝神仰望,看朵朵玉兰,或初绽,或待放,或盛开,各自妖娆着,娇而不媚,鲜艳而生动地在繁茂的绿叶间抖擞着精神,张扬着韻致,散发着醇香,不由得醉在其中。
心里,开始告别荒芜的症状,告别这个因连日来的紧张忙碌产生的副作用。突然的,竟有了一种似乎久违的温暖,一点一点,慢慢涌起来。慢慢地,涨满了整个心海。
哦!此时此刻,我想真正的幸福一定来自于心安。来自于内心的自由,欢喜,淡然。
于尘世之中,于繁事之间,于得失之内,不计较,亦不放弃。不迷途,亦不懊悔。
从容应对万化千变,微笑走过万水千山。清清浅浅,简简单单。
我的小幸福,来自玉兰花开。
卫伟。2016年8月11日。于兰心阁。《玉兰花开》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并带着这种幸福感去学习与生活,迎接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在深思,创造,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努力拼搏的过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在面对社会上的压力时,我想他也能在辛苦工作中体验到生活趣味,而不会散失自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