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要求及人们常用的“凤头、猪肚、豹尾”来赞誉文章好的开头,中间及结尾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这种结尾的特点就是把文章的内容加以简要的归结,通过必要的强调和点拨,帮助读者巩固对文章中心的把握。如课文《连升三级》结尾只用“一群混蛋”四字,就将封建统治者的本质概括得一清二楚,入木三分;再看《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结尾:“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弟兄沐浴着党的光辉吗?不,六亿五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一段概括式的议论,高度概括了“平陆事件”的深刻意义,突出了文章中心,使读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如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结尾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如课文《藤野先生》的'结尾:“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文章借幻像使虚实错位,把实有的感受抽象化,从而提升作品的格调,这就是使用虚实错位法的结尾。
也可借梦境使虚实错位,如杨朔的《荔枝蜜》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者通过写梦,将文章的寓意推到更高层次,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意境。
那天早上,我带着游泳用具,高兴的来到游泳馆。到游泳馆一看水清澈极了,一眼就能望到底。这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游泳学好。教练过来,教我们做热身运动,做完之后,就准备下水了,我怕水很冷,我在发抖,下了水,果然很冷,过了一会,就不冷了,教练对我们说:“先把头放进水里,止住呼吸。”我就把头放了进去,我看到了水底,啊!真清呀!憋不住了,我便抬起头了,我们学会了。教练又教我们了一个“漂浮”的游泳基本动作。教练先推我们的脚,让我们游。
然后,教练给我们做了一个蛙泳的示范,我认真的模仿的他的样子,蹬腿,收回,做的一点也不规范,教练耐心地教我们怎么做,直到我们做好为止。我拿着打水板,下水做动作,原来水里比岸上难十倍,岸上很轻松,到了水里,感觉腿上挂了许多东西。紧接着又要学手的动作,手的动作很简单,我一会就会了。后来,我游了很久,不小心碰到了头,我小心翼翼的游。我按照岸上的动作,一步一步向前游,虽然我慢了一些,但是我学会了游泳。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第一次在水里游来游去。以后我会更厉害的。
学游泳真不容易,看来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我学会了包饺子,是奶奶教我的,我感觉那面粉黏糊糊的,所以奶奶要教我的时候我还不愿意学。奶奶非拉我进厨房,我拿她没办法。
奶奶先告诉我包饺子的过程,然后帮我擀好面,我再用勺子把馅舀到擀好的面皮上,再把面皮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饺子圆鼓鼓,挺着肚子,很威风,像个将军一样。看到我自己包的“将军”,齐齐的排成一行一列,心里可美了。
奶奶把我包的饺子都放进锅里,本想煮完大吃一顿,结果有趣的事发生了,饺子全都被煮烂了,“将军们”丢盔卸甲,成了拖泥带水一锅粥了。我奇怪地问:“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呀?”奶奶笑着说:“你的饺子皮没捏紧,光注意肚子饱不饱,但都露馅了!”
我才明白,包子再好不在褶上。包饺子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不能光看它们是不是膀大腰圆,是不是圆鼓鼓、威凛凛挺着将军肚。与其注重外表,不如培养质朴的内心。
我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放馅适当,不图外表,然后再把饺子皮捏得紧紧的。我想这次应该不会露馅了吧?煮完以后,果真一个个军容完整。
奶奶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学会包饺子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