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定要有梦想。没了梦想就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动力。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当建筑师。
我之所以喜欢建筑师,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受姨妈的影响。以前不像现在这样忙,我经常去上海见姨妈,姨妈也经常来我们这边。她很爱建筑师这个职业,老是跟我说建筑师的好。我呢,天生就对形形色色的建筑很感兴趣。在姨妈的引导下,我很快就具备了把一件物品看成一个建筑的本领。第二个原因是画蓝图。班上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的画画技术比较好,早在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上画画课的高老师就发现了我这个异于常人的天赋。我现在还在跟高老师学习画画,因为建筑师一定要画画技术好,画出来的蓝图别人才看得懂。最后一个原因是房屋的结构。我很喜欢用乐高搭建房屋,我也先后报过许多乐高搭建的兴趣班,让我学习到一些房屋结构的原理。
我也想好了怎么去实现这个梦想。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把学校的东西学好,再去加强美术与建筑知识的研究,可能还要学习外语。无论我以后能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都会感谢曾经帮助过我去实现梦想的人。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巴尔扎克说:“小说的首要前提就是引发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读者产生幻觉,乃至相信他所听说的故事真的发生了。”
黄蓓佳说:“如果读者认为我只是写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我要说,这是我作品的失败。”
小说描绘了当代乡村的生活,细腻又真实。对少年的细致描摹和对生活的深入刻画,黄蓓佳早已驾轻就熟。
小说塑造了很多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善良的岱二牛、仗义的光头旺、能***邵丽妹、精明的李金田、智慧的芮先生……书中没有绝对的正面和负面形象,主人公也并非完美高尚,有时表现的甚至令人“着急”,反而更凸显了真实可信。
岱二牛的形象比较单纯,他符合我们平常所认识的乡村少年:懵懂、羞怯、善良却有原则。他优柔寡断,碰到需要选择时得靠“点兵点将”来决定,但当他一贯崇拜的哥哥试图顺走他的手机,他却执拗地拉着哥哥的包死不丢手;他不会撒谎,但面对芮先生强势的妈妈,急中生智竟然也瞒过了商海沉浮多年的女强人。
而笔者觉得,全书中人物形象最丰满真实立体的,却是岱二牛的爸爸岱成材。
岱二牛的爸爸有梦想,他执着于研究“滑草板”,却屡屡失败,他的理论方向是对的,不能把農家乐仅仅局限于吃和住,还要有更高级的精神追求。
现实的是,作为一个已经有两个儿子的成年男人,这些年没给家里的经济做贡献,全家都靠邵丽妹起早贪黑养家糊口,节衣缩食供两个儿子读书,所以当他偷偷取了邵丽妹存折上的钱去买设备时,邵丽妹大发雷霆完全可以理解,“能***妈妈,赖皮的爸爸”,这种家庭组合在现在社会并不少见。
很多巨婴型的男人不负家庭责任,常拿李安做比较,可惜没几个有李安的'才气、专注和成就,以梦想为由逃避责任的,更多的是压榨家庭尤其是女性的吸血鬼。
二牛爸爸的不顾现实被人嘲笑,但也有人会真心支持,周金芽所长说“我喜欢有梦想的人”。只是再宏伟的梦想也得有现实基础,假如全家衣食无虞,他去追逐梦想无可厚非,但罔顾妻儿生存,甚至还想偷走儿子的手机卖钱来支持自己的梦想,难免会被人鄙视了。
二牛面对爸爸,也非常矛盾,他支持爸爸的梦想,又心疼妈妈的辛苦。这个家庭吵了好,好了吵,二牛眼里的好气又好笑,是对现实生活最真实的解读。
二牛爸爸并不是个反面人物,因为他的梦想也是为了全家生活的更好,假如他偷钱是为了私利恶习,肯定遭人斥骂唾弃,只是他梦想的基础不够坚实,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个人的理论高度和动手能力。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怕的。不顾现实一味追逐梦想也是可怕的。
小说的最后,常让人哭笑不得的二牛爸爸回归了现实,这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梦想,更高级的高科技无人驾驶滑草板梦想又在他的脑海中萌芽,只是他决定先踏踏实实挣钱,尽心尽力帮助妈妈打理民宿,跑去县城拍了一堆装潢照片来参考,脚踏实地地为家里做贡献。
这个决定无疑会得到全家的支持,包括读者的支持。
毛姆曾经评论作家,说必须拿什么跟创作冲动结合起来,才能让一个作家写出有价值的作品,他觉得是个性。有的个性让人喜欢,有的个性令人不快,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凭借其性格上的特点,作家能够用一种独有的方式看问题,你可能不喜欢他所观察的世界,但他在展现这个世界时表现的力量,却让你无法不感动,那么这位作者便会博得你的喜爱。
在《奔跑的岱二牛》中,无论是岱二牛的个性,还是二牛爸爸的个性,都能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更喜欢黄蓓佳的作品,这无疑是对本书最大的肯定。
人们总是一味地高呼着:“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但这个时代的脚步的快伐是我们所能轻易触及,而又轻易去踏足的吗?我想“事与愿违”大概就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话”上的精辟遐思……
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从未有过,我并不持有反对,但没有实现梦想的“先知者”又何尝不占多数?深受其害的后者,我也是一份子。
金钱、名望、地位,就是这个社会评价人层阶级的迂腐手段,同时它们也占据了梦想的先前条件。没有了金钱,就没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没有名望,就失去实现梦想的推力;没有地位,就丢掉实现梦想的人力。三者就像是“天生三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想大家听了我一番说教也是切有体会,现在的中国确实已经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必会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引领世界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文明富裕。但,没有某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国家的小社会也是,太多的社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梦想者、才华者前进的轨道。好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智慧者,真正所谓的先知者。
现今社会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地埋没了千里马潜在的才能,扼***了社会的人才,就如高考的造假状元一样。如果金钱、名望、地位就能买到的物质层次,甚至是虚情假意的精神层次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存在价值、生存意义又有什么用?
我必须要强调声明,我并不是要批评什么,或者讽刺什么,我只是想用这些简陋平凡的词句,改变什么。想必也有什么人也受到了社会弊端的残害,而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告诉你,虽然现在你的梦想难以实现,但也不能怨恨什么,你必须要去改变,改变迂腐人们的思想,改变“它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什么的所买的到,名望、地位,不是我们所要生存重要的目标。
。什么样的努力,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社会需要公平,人人平等地竞争不要妄想着靠着所谓的人际关系或者金钱收买,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润。上天的神奇造化正是我们所感叹的,她总是巧妙地安排了每个人一生的机遇。从前有两个小生命在同一天降临在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境遇,一个孩子从小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一个孩子从小就扛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两种不同生活的人,成就了不同未来的人。后者最终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大老板,前者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普通职员。
梦想,现实,差距实在是甚远……但曾经有人在QQ问问上问到:“如果梦想没有了现实的寄托,那会怎么样?”我是这样回答他的:“我有时也会突然失去梦想。那段日子却是感觉心里很空虚,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想拥有一个梦想,就是我们人生的支柱与寄托,有了梦想,才有了灵魂。我们因有了梦想而去努力奋斗。梦想就是我们生存的最大目标。所以从小家长老师都要让我们树立个讲述个自己的梦想,就是要辅导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是啊,没了梦想,不就成了活死人?有了梦想,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不会有那么多的累。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天地的造化,一定不会辜负梦想之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不能,也要想着,哪怕努力还是无法成功,还需努力。总有一天,你会遇上欣赏你的“伯乐”,社会弊端也许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要改变,就要从自己的思想开始改变,从上下一代的思想开始改变,从……改变。公平地竞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脚踏实地地努力。
这样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会遥远吗?记得,我们还需努力,还需改变,还需“变革”……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内乱,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