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去了美丽的旅游圣地---泰宁。
我们乘坐游船去游览大金湖。那里的水碧绿碧绿的,清澈见底,偶尔也能发现一些小鱼小虾在水中嬉戏。
我们乘着游船去了第一景点—野趣园。那里最好玩的就是荡秋千,我让妈妈把秋千荡的老高老高,真刺激!
随后去了《三国演义》里最著名的甘露寺。甘露寺是用一根柱子撑起来的\',那根柱子名叫如意柱,到达如意柱的台阶共有一百零一级。爸爸说:“上去的时候要抱抱如意柱。”我第一个冲上去,抱了如意柱,又飞快地登上甘露寺。
第三个景点是在陆地上斜着的一线天——陆地斜线天。那里又惊险又刺激,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的低着头、弯着身子、扶着岩石,艰难的走着。通过了陆地斜线天,又去了十里平湖。
愉快的金湖之旅结束了,我很开心,下次我还想去那里玩。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4月2日上午,“武夷书院讲坛”首场讲坛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启动,旨在弘扬普及朱子理学与福建书院文化。
本次武夷书院讲坛由朱子学会、中华朱子学会、清华大学国学院、厦门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福建省社科联主办。
据了解,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6讲,每讲为期1天,邀请2名海内外朱子高层次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首场讲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讲授主讲“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朱杰人主讲“《朱子家训》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家。他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从14岁起,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学在武夷山这里萌芽、成熟、传播。在数十年的治学传授历程中,朱熹始终坚持以书院作为重要基地大力弘扬儒学思想,推动修缮并亲自创建一批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与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知名书院。在朱熹影响下,历代理学家在闽北特别是武夷山建书院,设学堂,使得福建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的东南面,它四面环海,从高处往下看,就像一头巨大的公牛,随时准备撒开四蹄,冲向遥远的天边。
鼓浪屿的面积大约是一点八七平方公里,与厦门市区隔着一条七十米宽的鹭江。因此想要到鼓浪屿,必须坐船。所以,鼓浪屿又被人称作“水上花园”。奇特的“日光岩”与“鼓浪石”就分别位于这头“大公牛”的腹部与背部。
下了船,我们走上鼓浪屿的龙头山,只见一块巨石耸立在山顶。导游介绍说:“这块直径达40多米的石头就是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日光岩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的浪漫气息。日光岩原名‘晃岩’,由于误把‘晃’拆读为‘日光’,于是就被叫做日光岩。鼓浪屿上至今还有条路名字叫晃岩路。”
进入山门,山间小路曲径通幽,两旁的山岩上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在树林一侧,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操练的地方——“水操台”、“龙头寨”。登上山顶,从高处望下去,鼓浪屿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只见远处海面上雾气迷漫,隐隐约约可以见到几首船,近处则是青山碧山,配上金色的沙滩,好像是来到了人间仙境!
从龙头山下来,我们走向鼓浪石,远远地,就听见了 “哗 ——”“哗——”的水浪拍岸声,似有鼓声悠悠传来。躺在鼓浪石上,静听海浪阵阵,就好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乐池中,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真不知道鼓浪石是如何发出如此奇妙的声音的。
继续向南走,我们就看见了郑成功的塑像,威武傲然,一手轻按宝剑,好像随时准备着拔剑与敌人战斗,赶走来犯的敌人。遥想当年郑成功在这儿操练水军,最终夺回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鼓浪屿,记载着人类的历史,蕴含着大自然界无穷的力量。我爱鼓浪屿,有机会一定要再来重游。
“快看啊,那些圆柱形的楼房是干什么的啊?”在旅游大巴上的我们,透过窗户看见了一个个好似蘑菇的圆柱型建筑,乍一看又好像是天外飞碟!导游拍拍手,我们立刻朝他那边望去,他清清嗓子说:“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住下,等一下在我这里领房间的钥匙。”什么?!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住下?
到了目的地我就迫不及待的冲下巴士——一个个巨大的圆柱型建筑引入眼帘,像古代的瓦房,顶上盖了瓦砖,与那些古代建筑不同的是,它的四面八方都是被土围起来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客家民居?
走进侨福楼,一位老人坐在门旁,房梁上柱有鸟巢,老人告诉我们,他就是建这栋楼的楼主,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了银钩,好奇心使我问了他许多关于土楼的问题,他说,他已经有80岁了,当初他的爸爸妈妈生了四个孩子,他排行老三,老大、老二、老四,在外地赚足了钱准备盖房子。老三,就是他出力。
由于是在山区,为了防盗匪的***扰,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哦,原来是这样啊。由于我们是游客所以住在侨福楼,著名的承启楼在我们的旁边。
吃完了晚饭,我和妈妈去了承启楼,大门旁边的上写着“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我们走进大门,一圈都是居民,圆柱的里面还有圆柱,大土楼里面还有三圈小“土楼”,我们好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为了不迷路,我们只在外圈走,土楼里一共有4层楼,听里面的人家说:“土楼一共有400多间房,就是说你一年都住这里,一天一间房也住不完。”由此可以知道这里住着上千人,他们全部都姓梁,“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由于太晚了,我和妈妈就回到了侨福楼,我们住在第3层,侨福楼里面是一片空地,铺满了石头,还有一口井,我们从井里打了水在房间里睡了,房里没有空调但是也很凉快。
早晨,鸟巢里的小鸟围绕着圆形的屋顶转了一圈两圈,抬头向天空上望去,我们像在一口井里一样,天空也是圆的,颇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呢。
我们收拾好行李,与老人告别,我们走上巴士,我恋恋不舍的望望福建土楼,我真想一直呆在这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总归得向新的旅程出发了。
福建土楼真是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