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包饺子的习俗作文500字)

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包饺子的习俗作文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17 02:58:06
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包饺子的习俗作文500字)

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一】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节有意义的包饺子课,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也让我知道了劳动最光荣。因为我是第二次包饺子,所以包起来得心应手,可第二组的人看起来就比我们逊色多了。包饺子分为擀饺皮、包饺子、下饺子。当然还有吃饺子几个环节。

擀面皮:

郭雨梦的手可真快,她一手拿擀面杖,一手拿饺皮,用手飞快地在饺皮上点点面粉,擀面杖在她手里好像有魔法,前一下,后一下,做一下,右一下,一张又圆又大的面皮就擀好了。

包饺子:

由于黄晨没带擀面杖,包饺子的重任就交给了她,她这回可以大显身手了,她包饺子快,包的花样还多。我包了一朵花,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一张小朋友的脸出现了,“妈呀!谁捏了个大活头啊!”李晓宇尖声叫道。不用说,是出自黄字号的手,技不如人啊!

下饺子:

我是个勇敢者,拿着饺子就往锅里丢,手烫了也不管,饺子下锅后,立刻沸腾了,好像鱼儿在游泳一样。吃饺子时最开心,虽然饺子馅都漏了,但我们仍然觉得好吃,因为这是我们心情劳动的成果。

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二】

寒衣节,俗称“十月一”、又叫“腊冥阴节”、“烧衣节”等,这一天,是合葬、迁坟、烧纸等祭奠的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三大鬼节。寒衣节里,人们要为亡人烧寒衣,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试穿;男人们则在这一天整理火炉。寒衣节吃什么?人们吃饺子、面条等食物来度过寒衣节。

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兰州拉面最好的季节。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吃面条应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类食品。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红豆的表皮致密而坚实,需要提前浸泡处理一下,否则蒸出来会很硬。传统的红豆饭做法是将红豆事先泡水数小时,让其喝饱水后,有时候还需要提前煮一下红豆,然后再与大米一起蒸煮。现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红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压锅直接蒸煮,半个小时,软糯香甜的红豆饭就可以出锅了。

逆糍

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还有一些农户将菜叶包裹着逆糍来喂牛,祈求它身强体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久而久之,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之一。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三】

上星期二,班主任郭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下星期一我们班要举行一个有趣的活动。那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同学们很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大家都在竞相猜着,可是老师就是不告诉我们是什么活动。直到星期四,老师才告诉我们,这个活动就是包饺子。同学们一听说是包饺子,都高兴得跳起来,真想今天就是下星期一,让我们都来显显包饺子的本领。

第二天,老师让我们每个同学自己申报下星期一在包饺子活动中所要带的东西,大家申报都十分踊跃,毫不吝啬地提出了自己所带的东西。老师感到很满意。

终于盼到了星期一。第一节课上,大家想到包饺子这三个字,心就像要跳出来似的。到了第二节课,老师上了半节课,就开始组织包饺子的活动了。首先,老师让我们先把桌子六张一合,然后把预先准备好的绞皮、馅心和包饺子的工具放在这合起来的大桌子上。包饺子竞赛现在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用筷子快速地把肉馅放到绞皮上,然后将绞皮对折,再将边子小心翼翼地捏起来。大家捏的饺子虽然形状各异,姿态百出,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同学的心里都喜滋滋的。

同学们饺子包好了,老师在一边做着另一份事儿——烧开水煮饺子。水烧开以后,老师把我们包的饺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饺子煮好了,同学们看到快要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等到老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大碗里,个个都抢着吃,我也赶忙加入了争抢的行列。直到大家的肚子都吃得像一个个圆圆的大西瓜。

我想,包饺子真有趣。它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使我们体会到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

寒衣节包饺子作文500字【四】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又有人认为寒衣节是从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有些人说,这便是寒衣节的来历。其实,寒衣节的来历传说故事有许多种版本。 不过,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 ……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 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 教,感游衣于 汉纪,成献报 于礼文,宣 示 庶 僚 ,令 知 朕 意 。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皆服之以谢。 ……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 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 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 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 (←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 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 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