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地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娟,曾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在复旦大学执教,正当她学业有成,羽翼丰满,刚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书中大量的文稿是于娟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坚持在她的博客里写的,所以被称作是于娟的生命日记。文中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对生命的珍视、对亲人深深的爱,虽然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就象是黑夜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无边的深渊,但她却还在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的无畏施,她对自己患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她的博文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警醒世人,她希望可以对他人有益,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好的。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她非同寻常的苦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孱弱的躯体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令人震憾,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在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她深深地爱着她的亲人,她的孩子。“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会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相对于书中前半部分的苦痛和沉重,后半部分要轻松得多了,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快乐、聪慧、幸福的于娟,她谈到了她的童年、她的故乡、她的爱人、她的朋友,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然而时光瞬失,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成美好的过往。童年时的瓜皮仗、朋友的婚恋故事、于娟对陈世美与秦香莲故事的新观点新看法,这些章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于娟在生命弥留之际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带给我这样几点启示:
一是我们要把名利看得淡些再淡些,不必为了所谓的名利而耗费心血,这些不过是过眼烟云。
二是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和孩子,不要因为忙于工作或是别的事而忽略了自己最亲的人。
三是一定要珍惜生命,无论何种原因都不要轻易放弃。
四是有病一定要早诊治,切莫贻误治病的最佳时机。书中说,于娟的病一查出就已是癌症晚期,并已造成骨转移,实在让人心痛,书中并未谈到于娟之前有何症状,不过我想,在她得病初期,应该会有一些不适的反应,可能她并未在意。
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许多人明白了生命的伟大。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悲伤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也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认识。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心你的人带来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浪费生命。想想看,连经受了无数化疗、放疗折磨的于娟都能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
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是啊,于娟还是留着许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于娟是海归,是博士,是名校复旦的教师——这是她已实现的人生追求,但这其实与他人无关;于娟生病,父老子幼,对人生充满渴望,这好像与他人也无关。所以,于娟本来是与我们没有关系的:她的功成名就,她的沉疴重病,其实离我们很远——任何时代、任何个人大概也都是沧海一粟。
但我们的媒体忽然大声地招呼我们去关注她,为什么?因为曾经感觉非常成功、现在却对成功开始否定,而对生命非常珍惜的于娟,在博客"活着就是王道"里真诚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认真地考虑什么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于娟的意义,也是媒体关注的所在。近日,湖南科技出版社在于娟4月份去世后很快将其文字整理成《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书,再次引发大家对"活着"的思考。
于娟是大学教师,她在艰辛的求学路上,目标明确,孜孜矻矻;在工作中,勤奋上进,不甘人后。她可能是诸多大学青年教师效仿的榜样,甚至是嫉妒的目标。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园青椒(青年教师一直都背负着这样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被体制、名利驱赶着,去穷心竭力地发论文、评职称、占岗位;一方面希望买房买车,争取更广博的物质基础。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病态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但它的形成由来已久,其消除更不会在一夜之间。因此,如何一方面适应这样的环境,一方面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就成为我们从于娟事件里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教师于娟是这样说的:"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不用说,于娟的追求何尝不是大多数校园青椒的追求?谁没有这样的"野心",谁就是不求上进,就将成为领导在会上批评的对象,也将被机制淘汰。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想当、不想早点当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所以,那时候蓬勃向上的于娟是令自己满足的,也是让别人艳羡的。
但大概上帝是将她作为一个标本来警示世人的,故而将厄运降临在这样一个奋进、开朗的女教师身上。所以,于娟说:"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于娟缘何"清醒"?上面文字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答案,一是"得了病我才知道",一是"世间的一切"。得了病反而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了,所以,不是咒人,大家都应该得场大病,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当然,不希望大家能说出"世间的一切"这样的话来:它暗含着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可更改。从这个方面来说,于娟为我们做出了牺牲。我们应该从她真诚的文字中,感谢她对我们人生追求的提醒。
于娟通过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告诫我们特别是年轻人不要任意挥霍健康,任意挥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她说"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她将"健康"与"生命"放在首位,认为健康是基础,"活着是王道"。许多时候,我们将习以为常的健康视为本该如此,并以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事业的成功";忙、累被挂在嘴上,却不愿停下歇一歇脚。正像于娟在书中所描述的:"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其实,停下舞蹈的旋转,我们可能活得更好;而没有你参与的舞蹈,更不会导致舞台的失彩。一句话,所有的名利都不是生活的本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才可能幸福。
于娟在书中道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她说,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她说:"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幸福在于娟这里,成为一种渴望,虽然这样的渴望看似寻常,甚至被正常的我们不屑一顾。但看待任何事物往往都应该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最基本的需要往往是最根本的渴求。在于娟这里,她非常珍惜亲情,认为这是幸福的源泉。她说,人生的不幸是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而如果自己去世,她的父母、丈夫、孩子就将面临这样的不幸。所以,她渴望出现奇迹,让自己能继续活下去;她渴望最基本的亲情能因为她的存在,而绵亘不息。但苍天不仁,不怜弱者。
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应该感谢于娟,感谢她以生命唤醒我们认清活着的意义。但红尘滚滚,醒者几何?大家不到"病了"甚至临别的那刻,怎能抵御那些热闹的诱惑!这样看来,于娟的真诚、执著,于娟给我们的意义,最后可能还会由于"与我们无关",而被淡淡忘却。毕竟,"感同身受"不能等同于"身受而感"。
悲剧自然还会重复,因为环境如此,名利诱惑如此。我们要说的`是,但愿这样的悲剧能在于娟美丽、真情的警戒话语前,有所减,有所免。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于娟的真诚。"此生未完成",希望我们在临了的那刻,能减些遗憾,少些留恋。
如此安慰,如此祈愿。愿生者珍惜生活,愿逝者静眠安息。
写景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使条理清楚,才能让读者欣赏中的优美景致。我们常用的顺序有以时间为序和以空间为序两种。
以时间为顺序,就是以时间的先后来描写景物。主要表现在描写同一景物时,突出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发生的变化。例如一天之内的早、中、晚,一年春,夏,秋,冬四季……
例如董铃同学《小路》一文中的描写:
在宽阔的大路旁,有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路。
温暖的春天,微风吹拂着,小路边小树上才发出一点点嫩绿小芽的树枝。乌黑发亮的小燕子,“叽”的一声,像离弦的箭飞过了小路。含苞未放的小野花快要开了,小草偷偷地冒出了地面,显得非常娇嫩,给小路增添了许多生趣。
夏天,野花开了,散发出一阵阵清香。远远望去路两边的小草郁郁葱葱,配上黄色的野花,好看极了。天气闷热,有些人在路边的大树下乘凉,享受着着甜蜜的快乐。暴雨无情地打在小路上,小草小花没有屈服,毅然挺立在风雨之中。小路一片泥泞,我踏着泥泞的小路向学校走去。
凉爽的秋天,金黄的谷穗沉甸甸地低下了头,高粱红了脸,小路上的小草变黄了。野葡萄野熟了,摘一个,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小路也变成金黄的了。
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树枝来回摇摆。我迎着刺骨的寒风走在小路上。天上飘下白莹莹的小雪花,小路变成了银白的路。小路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雪渐渐地盖住我的脚印。
这篇作文按照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描写了小路景色的变化。小作者观察细致,抓住了小路各季节的不同特征。这条小路是小作者非常熟悉的景物,所以小路在他的笔下充满生机,“活”了起来。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萌动的春天,小草“偷偷地冒出地面”;暴风雨的夏天,“小草小花没有屈服”;凉爽的秋天,“小路一片金黄”;寒冷的冬天,“小路变成了银白的路”。
写景还可按景物的空间顺序来写,如左,右,前,后,东,西等方位。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还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
例如苏雁同学《登青秀山塔》一文中的描写:
秋末冬初,天高气爽。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和哥哥来到青秀山公园参观游览。
刚一进门,我和哥哥便向那塔跑去。来到塔脚,举目仰望,才发现比在远处看见的更雄伟,更高大。塔是八角形的,共分九层,塔身直插苍天。塔的每层都有彩色的琉璃瓦檐角,角下垂挂着金色的风铃,这漂亮的小巧的风铃儿,在微风中时而发出美妙动听的铃声,吸引游人停住脚步欣赏一会儿。随后,我们便进入拱门的塔门,开始攀登了。
塔的梯子真奇特,是螺旋形的,像个巨大的螺丝钉。……从窗口往外望,每层的酱色都不一样。第二层看到的是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第五层可看到整个青秀山的面貌了,还可以望见江水由西向东奔流而去。……
越往上登,窗户越小,风声却越来越大,我的帽子差点被吹掉了。到了顶层往下看:江边的公路细得像根管子,马车、行人都小得像蚂蚁,旁边的房子成了火柴盒。
步出塔门,我们还依依不舍地瞧那风铃。……
小作者是按照从外到内、从低到高的顺序写了塔的特点,和登上塔顶向下俯视看到的情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表达了自己所看所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