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招是煎鸡蛋饼,爸爸妈妈们都很爱吃,可是我煎鸡蛋的面浆里常常会有许多小疙瘩,用筷子一挤,一看,里面全是面粉,我只能用勺子把它们压破,可是还是会有一些还没有被压破的小疙瘩在面浆里,烙出来很难看,我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面浆里不起小疙瘩呢?
经过几次实验,我找到了一个小窍门:我原来烙鸡蛋饼时,先打鸡蛋后放面粉,这回我先把面粉放进去,再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多加水搅拌成面浆,接着加上鸡 蛋和盐,搅拌均匀,(这回一个疙瘩也没有了。我对着妈妈高兴地说:“妈妈,看,这回一个疙瘩也没有了吧!”妈妈高兴地说:“不错,不错。这个办法的确很 有效呀!”我把做好的面浆倒进锅中,盖上盖子,一两分钟后,金黄金黄的鸡蛋饼出锅了,闻起来,香喷喷的,吃一口,有一种淡淡的咸味,我咂了咂嘴,调皮的 说:“要是再沾些甜面酱味道会更佳。”
怎么样,这样一道金黄色的,做法又很容易,又好吃的鸡蛋饼 ,你也来做一做吧。
今天是星期天,我有点儿想吃饺子,就把这事告诉妈妈,妈妈同意。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和妈妈把爸爸叫来一起包饺子。我们先分工。爸爸力气大,就和面,妈妈心灵手巧,就擀皮和切菜切肉。我嘛,就看一看,做评委吧!分好工,大家各自工作起来。大家干得很起劲,非常热闹,好像今天过年似的。
我先走到妈妈跟前,享受一下妈妈用聪明智慧做出来的小饺子。妈妈擀得十分快,甚至几秒钟就擀好一个皮。我也想擀。我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擀一遍吗?太简单,关系的。这时我吹起牛来:“我擀皮包的饺子谁吃一口,保证会吃第二口!”妈妈笑笑说:“我来做个示范。”只见妈妈拿来一个面团,用手按扁,然后拿出面杖,一边转一边擀,我发现妈妈中间擀的厚些,四周薄些。妈妈说:“应该这样做才行。”示范完后,妈妈递给我面杖,笑呵呵地说:“该你露一手啦!”我拿出一块面块,用手一按,可是一点儿也不圆,成三角形。算,过会儿再整整。我又用面杖擀,可转得一点都不顺利,咯吱直响。我想:难道面杖还认人吗?我随便地整一下,就来包饺子。我从菜盆里夹许多菜,想:“多点才好吃呢!”可是偏偏我做的不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菜太多,饺子合不上,我使劲一捏,合上。放在桌子上,可它象一位***的妇女,躺在那里。我失望地走,又去看爸爸,爸爸的饺子都可以站起来!
我又开始包第二个。这次放陷的时候,我放的比第一次少得多,轻而易举地包好。我把它放在桌上,也站不起来,就象只没吃饭的蛤蟆。
我决心做第三个。这次一定小心。夹才菜的时候多减去一点,少加一点,再对齐轻轻一捏,这次弄得可真有点象样。
今天,我不光学会包饺子,还懂得做什么事都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世上有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呢?答案肯定是没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所以对于熟悉的人,即便是双胞胎,我们也能区分开。写人其实就是写“特点”,也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无论外貌、表情、性格,一定都有他(她比较突出的特征。
比如说长相,大眼睛小嘴巴的人很多,所以类似“黑漆漆的大眼睛,红润的小嘴巴”这种描述在别人脑海里会显得空洞,可是加上一些独特的表情,像“笑起来会皱鼻子”,“常常不自觉地眨眼睛”,“嘴巴有点噘,好像总在生气”,“鼻头大大的,似乎占了脸上一半的位置”......人物就会显得比较生动,怎样写好作文《怎样写好写人的作文》。可以试着让孩子去描述不同的京剧脸谱,看家长能不能猜出来是谁,也可以念念《西游记》《水浒》等经典名著里对每个人的不同描写,让孩子画出来......只要养成抓特点的习惯,外貌描写就不会千篇一律了。写到这儿,我想起很多名人被抽象的漫画,虽然严重失真,可是我们还能一眼就认出是谁,那就是抓特点的典范了。
至于人的性格,孩子们往往喜欢写得很完美,这世间哪有完美的人呢?想想好吃懒做又重情重义的猪八戒;极度怕老婆,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灰太狼;不爱学习又善良天真的樱桃小丸子......他们都满身缺点,却一样招人喜爱。真正让人感动的并非是一贯高尚的人做了一件乐于助人的事情,而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显示出本质的善良和热心,甚至一鸣惊人,这点美国大片里有很多实例。一个人物写得好不好不在于你把他(她写得是否高尚,是否完美,而在于有血有肉,性格鲜明,读者虽然没见过他们,眼前却能浮现出他们的举止模样,这才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找到人物的特点,然后去想在他身上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能体现出他的这个特点,让这个人在你的笔下活灵活现起来,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建议从一段话练起,细细描写动作、表情,刻画心理活动。慢慢地,就发现自己“下笔如有神”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