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闲来无事,看到电视里重播《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将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原本以为会是一部正面的说教历史题材,却意外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至少是一部有精神内核的电视剧。
也许这部片子的拍摄有很多的政治因素,也有拍摄的政策使命,但是这部片子还是很好的揭示了人物脱离不了历史脱离不去时代的束缚的`规律。有的时候,人就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前行,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对于历史,究竟哪一种观点比较正确,其实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更重要的事情在于,历史是否是回归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中国传统的历史观是有其缺陷的。比如说,把马克思划分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生搬硬套在历史发展进程截然不同的中国,认为凡是农民起义都是进步的,推动历史进程的。这样的历史观显然是出于我国目前政治局势的需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意识形态标准。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历史事件简单地划分为非此即彼的两个概念——正确的错误的,进步的保守的,革命的反革命的,这种为了政治而学术的理论,有其内在缺陷实在是理所应当。我们国家的当权者总有一种家长的观念,西方各国讲民主就说要统一全民的观点,作为各项决策的依据,我们偏偏要加上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的家长总是害怕我们学坏,只告诉我们一个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如果一辈子只听说这么一种论断那也就罢了,但万一不慎听说了一种“歪门邪说”,那又如何是好呢?所以遮着掩着总不是个办法。如果我们的历史观始终是多元的,始终是允许所有人各抒己见的,那么听的人也会自觉地产生一种免疫功能,也会逐渐形成自己判定的标准。如果可以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多一点客观地陈述,少一些主观的判断,以逼真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为己任,而把一切评价的工作留给每一个读者,也许是于读者也于这个国家最有利的一种历史写作方法。
这部片子的亮点之处就在于考虑到人性,看到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每段历史的见证者。因为时代的感召,杨家三兄妹离家前往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广州,大哥立仁选择追随蒋介石,二姐立华选择了三民主义,弟弟立青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骨肉同胞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信仰,迈上了不同的道路。作者没有直接评判出三兄妹的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塑造以往革命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而是更多的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大哥立仁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早年思想激进,刺***三省巡阅使失败后,投奔广州革命,后虽然思想上追随蒋氏,在反革命政变中满手沾满鲜血,但在妹妹立华收养瞿恩的烈士遗孤时,还是网开一面,在民族危亡关头,还是投身抗战。他追随蒋氏也是因为自己的信仰,认为三民主义才是救国之道,但在举起屠刀屠戮异己时,选择了服从。在他身上既有长兄对弟弟的关心,又有因主义的差异造成的兄弟人伦的扭曲。
在这部片子中,没有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是十恶不赦,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所有人的思想都有着变化的轨迹,即便是那个“死硬分子”汤慕禹一开始也是一腔报国热血投身黄埔军校,也许正是瞿恩说的阶级立场决定你的态度,汤慕禹最后追随蒋氏,但是在杨立青营救老师瞿恩的时候,还是毅然参加行动。范希亮,早年已是军阀旅长,后舍弃官职,投身黄埔,从学兵干起,参加东征惠州,立下战功。在瞿恩家里的那次讨论他提出的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问题,可见他是一个思考问题很有深度的人,他在思考这场运动对于国家的意义,也是一个具有家国忧患意识的人,可是最终因为党派之争以及所谓的军人服从性迫使他亲手***死自己曾经的导师瞿恩,他的子弹使瞿恩的肉体消失了,可是他的精神却从此背负上十字架,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让他无法面对瞿恩的妻儿,家宴上他涕如雨下,最终在中条山抗战战场上他以战死结局。
有人认为历史并不是教科书的约定,而是造就历史的千万人的无意识的真情记录,是一串完整的链条,记录着当事人的真实情感。我个人很反感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观,在这种历史观之下人的形象可以说是扭曲而不真实的,党派之争主义有别,很难说谁对谁错,也很难说那条道路就一定通往光明,只有在观点碰撞,主义对抗之后才能达到某种平衡,正如剧中当三期六班的同学齐聚瞿恩家中,不分党派的大声争论自己的观点时,带给人的不是针锋相对的剑拔弩张,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温暖,一种感动。可是一旦这种力量的平衡被打破,当一方对最初的公开公平的争论感到不满,而采取用手中的枪杆去换取话语权的时候,变成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单方定义,那么屠戮也就随之而来。
个人觉得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让人无惧死亡,在人心中犹如一盏明灯,让人在看似已无路可走的境地下,愿意生活下去,带给人希望和勇气。信仰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政治信念。剧中的瞿恩就是一个具有信仰的人,因为信仰在强攻惠州城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因为信仰在惨遭囚禁时依然镇定自若,因为信仰他面对威逼利诱慨然就义,撇开党派之论不谈,在人格上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即便是他的敌人同样对他满怀敬意,即使在肉体上可以将他抹灭,但在精神上有信仰的人是不会被打败的。
回归到人性的角度,才使得这部电视剧有了可看性,引起看客若干思考,只是很久没有写东西,觉得笔下晦涩,很多感触很难表达出来。
一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道尽数十年的尘封厚重,诉说着那段充满激情热血,定格思想,血腥残酷,追求真理,探寻革命道路的岁月。围绕杨,瞿两个普通的家庭?涎萘饲浊椋?侨夥直穑话?榫鞅穑?质痔旄饕环剑恍值芊茨浚??味钥梗煌?案值断嗉??阄艺匠。
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细腻,有血有肉。杨家兄妹三人抱着共同的理想,投奔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劳苦大众的国民革命信仰;开始各自追求真理,实现真理的道路。
当历史的抉择出现拐点,真理的探寻遭到挫折;当原先的思想产生蜕变,没有沿着有序的历程接受洗礼;当前进的道路改变当初的既定路标,走开了岔路。这一切的发生与改变虽然是政治上的大地动,但同时也是每一个追求者在原先的思想信仰与改变之后产生的思想信仰之间的选择。
这种选择几乎是苛刻无情的,也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信仰产生改变,必然将产生对抗;不管是何种思想信仰,一旦选择,就意味着将与另一种信仰的斗争,不管是任何人,即使是亲人朋友信仰不同,也会走到对立的一边,甚至为了思想信仰血腥***戮,战争决绝。杨家兄弟就是这样,信仰的改变,让他们重新选择了各自的信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兄弟之间,亲情在政治信仰上被抹***,反目成仇,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同学之间,昔日的黄埔同窗之谊,在黄埔精神的宣洒下,钢刀归钢刀相见战场;师生之间,自己学生时期的老师戴着沉重锈迹斑斑的铁索,在上刑场前含笑地接受着对方曾是自己学生的最后敬礼,面色从容的\'死在昔日的学生枪下,血腥与***戮,仇恨与泪水交织着。
当民族的利益受到外在的损害,民族面临灭亡的境地时,双方的利益会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兄弟摒弃阋于墙而同抵御外辱。抗日战争的爆发,兄弟俩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又毅然的结合。民族利益大于意识形态,双方抛弃原先的对抗,共同投入到抵御侵略这个大的目标上来,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旦完成,就会重新产生对立,意识形态所体现的思想信仰会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依旧会再次操刀挥向对方。解放战争中杨家兄弟再次成为敌对双方,兄弟,同学再次反目,最终以一方的失败而结束。一个是站在离开大陆远行的军舰甲板上,海浪拍打船身;一个是挺立在和平解放的古城门前,接受着受降的仪式。两个不同的境遇,带来的是无限的沉思。对前者来说这是残酷的,是难以割舍,难以接受的!对后者来说,则是难以抑制兴奋,激动的!信仰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让一切追求的人为之牺牲的,原本的亲兄弟和黄埔同窗相见的距离越来越远。
没有政治信仰上的介入,转为普通的家庭之中,杨家兄弟却没有仇恨***戮,过多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睦,一起相互评头论足,亲情的流入;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叙旧同窗战友加兄弟的战场感慨。每个一人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彼此涉及着对方。
家庭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是国家,国家之山是苍天。无论任何政治力量殊死对抗,但是都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都是有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根本。追求者他们个人之间是没有任何的仇恨,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原先的血腥纷争,决战战场都是为了各自所追求的信仰,所代表的利益。只要把自己融入信仰,追求自己既定的信仰之路,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决定中国多种命运的时刻,每一个追求者都有选择信仰的权利,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为实现各自信仰,追求各自信仰采取的要求和各种方法手段,不管信仰导致的结果对与错,这对信仰追求者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只要不违背信仰的既定目标,不违背历史大势之趋,顺应历史发展人心所向,就是人间发展的正道!
沧桑的岁月,渐渐远去,客观的脚步却始终没有走远!最后一句话说的好,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读英雄中国有感
每次抬头望见空中飘扬的红旗,心中总是一番说不上的滋味,几年如一日,无论风霜雨雪,她总是默默的,坚毅地接受着一切,那是何等的沧桑又质朴啊,这是母亲的坚强和慈爱,中国人继承了她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有血有肉的身躯,停立在她的肩臂上,俯视这片神州大地。
在洪荒时代,天地混沌之际,是她用身躯为中国的未来开辟了一片天地,她以肥沃的土壤和萌发的智慧来赠于自己的肉骨。望着她瘦弱的背影,微弱的喘息,仿佛连心都停止了跳动――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伟大的母亲。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1894年,那是一场血和小的洗礼。台湾,那亲爱的孩子沦为了殖民之地,您那种埋在人们心中的种子苏醒了,为鲜血浇灌,枝叶是刚强和坚定。是风云变色,雷电交加,您只能木然地跪坐在地上,嘶心力竭的呼唤,期望子女们的归来。那一刻,中华民族的心也碎裂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那更猛烈的斗志。
30年过来了,那沉睡多年的雄师又再一次苏醒了过来,同往年那样勇猛健壮。它回踏的以前在苍茫大地上的足印,高昂着头,俯瞰地平线内外的一切。您又再一次焕发了当年的活力,以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您好的子民。
改革开放三十年,昔日的东亚病夫已不复存在,伴随中国教育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精英人才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您那坚强的,五千年磨炼的意志力,映照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他们手挽手,肩并肩,众志成城,将一个个难以克服的磨难踩在了历史的脚下。
母亲,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的征程上,心室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是啊,这是我们心中坚信着的将至的未来。
岁月如歌,沧桑如梦,心中澎湃的波涛如同心灵之约不期如昨。
失败是我一生挚友,亲密的对手。失败并未使我过多地气馁,我并没有向失败倾诉:当初是我由于准备不足;当初是由于我太紧张等等。因为我明了,失败是我一生形影不离的对手。因为我无需向他诉说,纵使我得到他人的默许点头,那又能够赚得几把辛酸泪呢?挣得几回闻呢?因为我相信时间岁月的脚步将会辗走沧桑的轨迹;因为我相信纵然失落也潇洒。
如镌如刻的岁月老人,挡不住爱神的降临,只得冠冕堂皇地解读圣经里所谓神圣的律条:“爱神的降临,及其携带的忧伤,是唐轴宋卷的.厚重深邃,是秦砖汉瓦的沧桑,是冬天里闪烁的传说永恒的话题,是悬崖峭壁上寒梅的铜针铁杆。”多难的我再次遭遇对手——忧劳无情的打击。
想象的紫云可高可低,现实的距离又遥又远,当时我甚至构思春天的巨树下,诗意的相逢。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无情的,残酷的现实告诉我:“飘泊是梦,渴望难成真,注定今生所有的失落圆不了一个欣慰的梦。”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何对宿命表现得如此虔诚与膜拜,以至让无情的忧伤永远啃噬着一颗没有归宿的灵魂;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何不能吻去苍茫冥色中那颗伤痕累累而又记忆犹痛。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痛定思痛,我将不再潇洒地挥霍我的青春,执迷独属我的方向,以至让潜在的对手,无情的忧伤在冰冷的季节里被肢解,被剥离,凡俗两难。因为我深信忧伤是一种情怀,是理想的情怀,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情怀。
忧伤的对手,也带给我生活新的点缀:出发。
我喜欢出发,没见过大海的浩瀚,是残缺的;没见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没听见过清脆的驼铃声是失落的;没从大海中学会勇敢,从森林中学习到沉着,从大漠中学到勇敢是悲凉的;没有从出发中寻找到人生挑战刺激的对手是不完美,因此,我喜欢出发,喜欢出发所带来的心的感悟,情的升华。
豪饮沧桑,在沧桑岁月中,我尝到了对手的无常,但别说我与对手无缘见面,此时我正在方格纸上日夜兼程。
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精心编造的作品起码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