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儿园介绍了这本《幸福了吗?》与大家分享时,我心中一阵欢喜,因为家中书架上的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我,正想抽空品读。书的封面是作者白岩松的一张照片,难得的笑脸加上休闲白衬衫,使得这位一贯严肃的央视名主持显得亲切可爱。白岩松是我很欣赏的一名主持人,他正直、儒雅、敏锐,有直言不讳的勇气,还有一个亲切的绰号“小白”。
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他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央视、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以此点出种种幸福。白岩松很幸福,因为他总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对待工作认真踏实,充满爱心和责任心,总能看到希望和进步,而不是抱怨。
但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么?谁来回答?
前几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中国人,远没有这样差”。其实这句话挺让我震撼的,试问今时今日,能如此客观的评论中国的中国人,还剩几个了?
就拿娱乐方面来说。当我问到朋友喜欢看什么动漫时,大多数都会回答“只要不是国产的,什么都行。”我不禁惊惧,国产动画真的有这么差么?最客观的回答是:没那么差,但也挺差的。嗯,无可厚非。但从艺术角度讲。应该没有太多中国人会说中国画比不上西洋画。这并非是自信或自负,而是很理性的的回答。
既然都是客观和理性的回答,为什么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
谈起诺贝尔文学奖,相信每个中国文人都要摇头苦笑了。可是获奖,很重要吗?再权威的机构也会有误区,况且我们不是还有很多被提名的吗?呵,这么说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纵观我们中国文坛,青年才俊不知出了多少,多少还没发育完全的'小孩子们写出了一本本厚重的畅销书?是啊,写书的比看书的都多,一点不过分。能说我们不是天才吗?谁敢说我们中国文化底蕴薄弱?
可为什么大多所谓的畅销书都是些低级趣味,甚至都是同出一辙的故事,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那里?
如果说创新意识正在以狂猛的速度逐渐泯灭,物欲横流成了社会主流,那倒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我们历代中国人有多少笑傲王侯,藐视金钱、权贵,不胜枚举。当然没有骨气的文人也许更多。都不能代表大多数。
所以对于中国人是否失掉自信心这种问题,谁也不能作出精准回答,那就请大家扪心自问:“我失掉自信心了么?”
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正在对自己的文化一点一点地丧失了自信力。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能如此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定有它的价值和优越性,可为什么中国人却开始怀疑它的价值了呢?“崇洋媚外”已成了追逐时尚的主流,而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尤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感叹,为之心痛。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好像是外国的,或是受到过外国人褒扬的,就是好的。甚至于国外的中低档东西到了中国,也比本土产的高档货好,说出去脸上有光。前一段时间,新闻中曾曝光过一些“披着洋皮”的国产品牌。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洋品牌”服装,要价很高,只是因为挂了个洋名。而实际上,这些品牌的商标全是在国内注册的,所谓的原产国,意大利、法国等根本就没有这些品牌。以及前不久新闻上曝光的达芬奇家具专卖店出售的所谓“意大利原装进口”的家具,一件要几十万的天价,在顾客购买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再经查证,这个品牌确实是意大利的,而它在当地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更何况家具店的`这些家具,都是该公司委托给中国家具厂生产的,原料也是中国原产,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这些国产货也并非是劣质产品,只是在中国人看来,国产货比不过进口货。而商家们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从而行骗,从中牟取不正当的暴利。中国人对自身的不自信,也让自己吃尽了苦头。
我们确实应该清醒了。中国文化的优劣性不是靠洋人的简短评价就能确定的。这也许是受了过去一百年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影响,让中国人认为自己仍然被洋人牵着鼻子走。那么是时候走出这个阴影了。我们要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雄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语文已经成了让学生们感到厌倦的一门课程,这样的事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
教育的悲哀。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很难指望学生之中出多少天才和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想有天才出现,先得出现能产生天才的土壤。如果这样的土壤并不存在,那么天才的出现也就只能是梦想。
看看语文教育的现状,教学模式僵化不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翻开语文的题目,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成为了语文考试的重要考点;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更是抹***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国教育报》曾经专门开辟版面,征集各种偏题怪题,结果不仅难倒了广大学生,就是许多专家、学者也难以解答。语文考试如果一直沿着求偏求怪的道路走下去,那么语文教育将会彻底的沦为“鸡肋”。
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文章小说,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我们教育孩子们学习语文,并不只是限于局部而琐碎的常识教育,而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感受,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兴趣。语文侧重的不应该是记忆和背诵,而是理解和感悟,是通过心灵来谛听呐喊,感受震撼。
语文教育不应该被学生们厌倦,因为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我们赖以生存、壮大的土壤,才是中华民族自身延续的命脉所在。对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再犹豫、等待,而是要拿出果断的勇气。改革的方向无疑是要重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把“理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到“感性”的途径上来,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时得到美的启示,受到艺术的熏陶!
守望藏人索南达杰几乎品一己之力在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直至被***害。
农民张正祥守护滇池几十年,家财散尽,妻离子散。这样的人我们的身边不常见,可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阅读和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之后,觉得索南达杰、张正祥们活得很单纯,很理想,很浪漫。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麦田”?回答只能是:信仰!一般认为: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现在,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的信仰,只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家痴狂地崇拜者某个人,应该说那是一个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如今社会的多元,各种主张,各种价值观和我们这个城市的小汽车一样多,并且各自存在,稍有碰擦,妥协的不多,争论的不少。见解如此多样,且能并存,岂不正是自由的理想国?讽刺的是,几乎人人都在抱怨束缚太多,没有自由。于是大家开始探讨幸福在哪里。白岩松,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在《幸福了吗》一书中讲述了不少真实的事件,表达了不少真切的感受,与其说他在书中和读者一起探讨着幸福的根源,不如说是在扪心自问:我幸福了吗?在他的陈述和自问中也坦白了一个媒体人理所应该的担当,一个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9.11”的沉默在白岩松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新闻评论部充满自由空气的年会是情感的沟通,是激情和压抑的释放;放弃《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中国周刊》制片人这样的官职,重回一个单纯的主持人角色,这是他在权利面前可贵的平静和坦荡;总理参加的座谈会,直言不讳地评议国务院部委,可鉴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担当;四川地震赈灾晚会现场临时放弃对蒋敏的提问,地震救援直播中讲述笑话,表达了他对于爱的主张;“7.13”申奥成功之夜演播室里的尖叫是热情的张扬;耶鲁大学《美国梦,中国梦》的演讲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开放……书中很多这样的细节都是作者在和读者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幸福时光。这幸福不一定是快乐,有时也是热泪盈眶的,不一定兴奋和激动,有时也会黯然神伤。
突然想到白岩松的另一本书《痛并快乐着》,稍改一改,痛并幸福着。正如他自己所写到的:“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能痛并快乐,因为心中是真实的,灵魂是真实的。白岩松在书中引用了梁漱溟先生的见解,梁老认为,人类面临又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人和物之间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任何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明天,开始信仰。”也许这就是白岩松给我们的答案。有信仰是幸福的,守望自己的麦田时幸福的,所以索南达杰、张正祥们是幸福的。甚至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考尔菲德也是幸福的,尽管他迷茫、彷徨、困惑,但心灵深处仍有自己的守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也要寻找,属于我们的守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