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光棍节身影已然远去,现在来对光棍节盖棺论定一下,倒也是其乐无穷。每一个节日的创建总有它内在的生命力,也就是说有其存活的市场和土壤。那光棍节的内在生命力在哪里呢?
个人总结了一下,认为,其最主要的意义大概就在于两点:一为忆苦,一为思甜。
何所谓忆苦呢?对那些早已经摆脱光棍之身的人来说,光棍节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忆忆苦,以进一步稳固情侣间那动摇的或者弥补已经出现裂缝的爱情。
日子过久了总会趋于平淡,而平淡对于年轻人的爱情无疑是个灾难。于是乎,各种矛盾和摩擦日趋激化,以至于快要走到分道扬镳的地步。这个时候,恰好光棍节到来了。一个个的光棍像游魂野鬼荡游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个时候,那些处在感情崩溃边缘的人突然醒悟了。想当年,自己也是这样的落魄。现如今,其实某些感情的细节是那样的温馨。于是乎,他们觉着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对比着那些孤魂野鬼的处境,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顿然而生,而伴随这种情怀而来的还有他们对自己平淡感情的理性思考。对于这份平淡的感情,何去何从,这个时候他们大概也是了然于胸了。所谓一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的,诚然也!
所以,光棍节不自觉地把幸福感传递给了那些不是光棍的人。从这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一个不是光棍的光棍节。这一方的市场打开了,那无疑给了这种一厢情愿的节日一个备受理解的文化氛围和情感土壤。毕竟,少了些异样的眼光,对于那些孤魂野鬼算是最大的'安慰。要不当他们光天化日之下喊起我光棍我光荣的口号时,就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了。善哉,善哉……
那何所谓思甜呢?对比着上面,这个必然是说给光棍们的。也就是说光棍节可以给那些光棍们提供一个遐想的空间。在这个貌似最无聊的节日里,由于某些感情因素的渲染,光棍们难免要陷入对镜自怜的境地。而人在欲求与理想之间总会不自觉的运用想象来完成过渡。在这个节日里,光棍们便开始了对未来爱情的理想描绘,情到浓时,也便痴痴傻笑,一脸的幸福洋溢着思春的异味。时值深秋,阴冷的天气总会无端侵蚀那些光棍们,看着身边或牵手或相拥的情侣,也便触景生情,双手紧抱在胸前,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虽然,这个节日让光棍们感伤。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这个节日的宠爱。似乎光棍们也很看得开,总愿意把每一个光棍节当成一种失望的祭奠,也当成一种期待的开始。于是乎,值此佳节,光棍们每每三五成群,浪迹在城市的角落里,或饭店或酒吧或KTV,不论是哪都无所谓,只要别冷清就行。人多了就显的不那么寂寞,谁也不去考虑一个人的寂寞还是一群人的寂寞那样深奥的问题。唯一要计较的是杯子里的酒到底要不要干出来。或浅酌低唱或仰头痛饮,不一样的流程却有着同样的感伤。虽然,这个日子里,光棍们绝口不提单身的苦恼,但那一脸的落寞和强作欢颜的姿态总会让人莫名的心痛。酒饱饭足,一行人起身返程。或酩酊大醉或鬼哭狼嚎,似乎都在用一种宣泄表达出同样的一种情愫。平日里,谁也不会这样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为啥?因为平日里过于感情用事就显的可笑和幼稚了。但11月11号不一样,这一天谁也没有理由去斥责任何一个单身者的放纵。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一个叫人无奈心酸的标志。这个时候,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这一天,单身们要的或许只是无视,让整个世界在这一天无视自己。
由此观之,对于光棍们,这个节日是不可缺少的。纵使有那么一些悲情的因素在里面,但好歹也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坐标。似乎这个坐标有这样的含义:此刻,我在这里等待。下一步,我往哪里走去?这样思考总该是有益的,对于未来,或者只是对于未来的爱情。从这个层面来看,光棍们对这个光棍节必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大概也就是因着这种潜力的存在才让这个令人看起来啼笑皆非的节日显得这样温情脉脉而且生机勃勃吧。
开始我说光棍节有双重意义,其实,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光棍节还可以衍生出第三种意义。这种意义严格上来说是从属于忆苦和思甜之内的,但也与其有不小的差别。打个形象一点的比喻,忆苦是对于围城内的人来说的,思甜是对于围城外的人来说的,那我说的第三种意义就是对于骑在围城墙头上的人来说的。这种人进可攻退可守,洞明世事,一般都显得悠游闲适。对于他们,光棍节只是一种语言文字上的符号意义,而没有悲喜之说。也就说,这种人一般没有上面分析的两种人所遭遇的困境(一种是被幸福包围的困境,一种是被幸抛弃的困境。没有了困境也就没有了欲求,没有了欲求也就没有了悲喜。所以,对这个节日,或者说对于感情之事,他们早已清心寡欲,有的人对异性没有了当初的热情,而有的人又只是把爱情玩弄于鼓掌之间。在他们看来,光棍节无疑是可笑的,甚至,他们连笑都懒得去笑一声,只是冷冷地看着墙头下过往的凡夫俗子,耸耸肩,只是耸耸肩而已吧!
浅析到此结束,要想深入分析请先爬到墙头去抽袋烟,然后,蹲在上面使劲想吧,想不出来就憋口气使劲把肚子鼓起来,啥时候感觉了,你啥时候就明白光棍节是啥回事了。
自古至今,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汉代的《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说:"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说:这一天是新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新月份的开端。
可是,这只是我们传统历法所确定的一年的第一天。
现代普通中国人关于春节最大的困惑也在于此,因为现在我们同时使用两种历法:即所谓"阳历"和"阴历",也即所谓"公历"和"夏历"。于是就出现了两个新年,即阳历新年──元旦、阴历新年──春节。一年之中竟然存在两个开端,总是难免让人困惑。所以谈春节,首先要说明历法制度的问题。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我国开始实行基督教世界通行的所谓"公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阳历。它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365.24219天(即一个太阳年为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的一年的开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公历符合太阳运行的情况,但是它存在一个大缺点──与月亮的变化无关。公历中每个月的十五日不一定是月圆之日。我国传统历法,即通常所谓的"阴历",据说发明于夏代,所以称"夏历"。它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因为它的制订是兼顾太阳和太阴──月亮的运行情况。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夏历的制订就必然地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情况。它以月亮圆缺一次的周期为一个月,并把其中的朔日规定为初一,这样每到望日(即十五这一天,就一定是月圆之日。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平年十二个月,为354或355天。这样就比太阳年大约少了11天,所以每十一年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实际上就有十三个月,为383天或384天。通过平年与闰年的搭配,这样就最终与太阳年保持一致。夏历内部还专门设计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年完全保持一致,这一点只需要看一看其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可以理解,这几个节气分别是太阳直射线位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和南回归线的时刻。由于同时考虑太阳与月亮各自的运行情况,所以夏历的新年在单纯依据太阳的公历上的日期就不能固定。由此可知,春节日期在公历上的不固定,并不是由于我国传统历法不科学,而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哲学观念与西方人不同。西方哲学强调对立,所以基督教只能选择一神论,其历法就以太阳为唯一依据;中国哲学强调和谐,阴阳调和,才能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的历法对太阳与月亮并重。中西两种历法的不同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的不同,这是一个文化选择的问题,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而不存在哪一方更科学的问题。由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历法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使用,为了方便,我国政府在公务活动中采取公历,这是适当的。但是,公历根本无法反映我们的哲学观念,我们传统的节日也根本无法在公历中体现出来。所以,政府也同时颁布夏历,用以安排日常生活。不仅我国如此,东邻韩国也同时实行这两种历法。
现在某些人不了解传统历法制度,不理解夏历所体现的哲学意义,企图取消夏历,以元旦代替春节。殊不知这么一来,不但春节被取消,元宵节、中秋节等等与月亮有关的所有节日也都会被取消。因为我们总不能在公历元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这些月相不定的日子去"团圆"!历法既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不理解历法制度的哲学意义,是没有办法谈历法的,更说不清春节的`意义。
本意原是“避开恶灵”
在公元800年,基督教会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节日,这个 节日叫做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这一天叫做All Hallow's Day,而万圣节前夜(10月31日有庆典聚会,万圣节前夜就叫做Hallow's Eve。最终慢慢的缩写跟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译成了万圣节之夜。它如果分开成两个单词,便是“Hallow”和“e'en”。这个节日的来源本是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但是现在,万圣节已经成为大家举办化妆舞会、彼此恶作剧的大好时节。
在西方,万圣节前夕,人们戴上狰狞可怕的面具,并打扮成鬼怪模样一起走到街上巡游,营造喧哗吵闹的气氛。现实中也有更令人不安的现象:吓人的鬼屋,疯狂派对,恐怖酒吧, 如果你不是一个恐怖电影迷,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人们会吓自己?这种体验真的对健康有好处吗?
感受恐惧制造出能让你high的内啡肽为什么人们在万圣节喜欢吓自己?答案很简单,你知道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恐怖”的认知来自视觉皮质。视觉皮质位于大脑后部,它使我们将看到的图像结合个人、文化背景加以理解。如同其他大脑皮质层(比如听觉皮质、感觉皮质、运动皮质和大脑皮质一样,它会思考。当视觉皮质知觉到恐惧情境时,它会警告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再告诉你的扁桃腺和脑岛(大脑中处理情绪的部位,这真的很可怕。大脑皮质会产生神经传导物质谷氨酸盐、多巴胺和血清素,使你反应剧烈的避开危险,于是你逃走。
懂得控制恐惧的人对此反应较慢,给了大脑皮质吸收并处理更多信息的时间。如果大脑皮质发现视觉皮质传过来的恐惧情境是假的,它会告诉扁桃体和下丘脑这恐惧是不真实的,并产生出镇静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头脑和身体解除戒备,一切恢复正常。
但即便危害并非真实存在,恐惧信号也已经传到了与身体腺体系统相连的下丘脑。这种信号使肾上腺分泌出荷尔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促使内啡肽和类阿片物质的产生。身体在运动、做爱和娱乐的时候也会释放内啡肽,类阿片物质使人对痛苦反应迟钝(这在你被狮子追赶时可是非常有用的,也就是麻醉了你,并且制造出快感。
控制恐惧也许能帮你更好的把握现实
许多人享受控制恐惧的感觉,让心中充满恐惧再把它消除,那是一种和电影一样的虚构状态。每个人对这种高荷尔蒙的体验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愉悦感压制住了影像带来的恐惧。而那些不喜欢恐怖片的人,假设来说,他们要么是荷尔蒙反应较弱以致产生的愉悦感较少,而无法驱除影像带来的恐怖感;要么是对影像的反应更强烈以致感觉被推入了后一阶段,一个非常令人不舒服的阶段。
如果大脑皮质向大脑其它部位传递出“危险确实存在,需要采取措施”的信息,则恐惧反应继续发生,肾上腺亦开始分泌皮质醇。身体反映过激, 压抑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肌肉紧张,一切进入到一种高强度和更难受的状态。这样会抑制正常的新陈代谢,破坏身体的自我平衡状态。
看恐怖电影多了,会磨练你对恐惧的控制能力,实际上也可能会帮助你更好地把握现实。
“享受”恐惧如果身体健康胆够大,不仅减肥还减压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个单一的恐怖电影可以帮助你失去作为一个小巧克力一样多的卡路里。这意味着一个万圣节周末可以抵上您去一趟健身房。不过有报道,武汉一位23岁的女孩,为减肥狂看半个月恐怖片,结果被吓得出现“惊恐障碍”,夜夜失眠、精神恍惚,还大叫被“鬼上身”。
据在纽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某些方面,恐怖电影可以舒缓压力。虽然它最初给你带来的压力,但因为在情节的不确定性,它为您提供了一个途径来克服压力,可以帮助你忘掉那些焦虑和压力。另外,由于恐怖画面及音乐对人体的影响,还可导致人体内的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分泌增多,增加心电的不稳定性,容易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观看恐怖片时,对于身体健康者或许只有一时的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对于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
需要特别提醒,小孩由于心理不成熟,恐怖场景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不可估量的心理影响。
“恐惧与颤栗是人类的'至善”原来那些勇气与欢喜,很多都来自于我们的恐惧
歌德说:“恐惧与颤栗是人类的至善”——这种对于恐惧奇妙的感受也得到了历史学家的支持:密西根大学教授的中古史专家米勒出版的 “神秘的勇气”一书,从历史观点阐述畏惧心理。书中指出勇气其实是害怕的“幻影”,只不过被“荣耀化”了。米勒研究了好些英勇武士的背景,结论是:“刚猛”不是正面的特性,而是负面的特性,缺乏自省能力的人才具备这种特性。他说,“大部分人都不是刚猛之士,也就是不勇敢、心存畏惧的普通人,只愿面对少许的可怕状况,而不愿不顾一切地豁出去”。 他说:“面对的可怕状况不致造成生命危险的话,我们反而认为具有娱乐效果呢!大多数我们喜欢的娱乐,不就是有一点点危险吗?”
实际上,从科学角度来说,“恐惧感”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真正的威胁: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卡林说﹐养成凡事稍微害怕的心理﹐有个重要的作用:教我们明白四周环境里,有些东西必须十分注意、十分小心,这本领是可以训练的;这点从野生动物的例子也可看出——美国马里兰州贝色斯达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史渥米说,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猴子看到蛇,目不转睛的跟它相瞪眼,通常都活不长命;如果母猴教得好,凡事小心谨慎的小猴子,反而不容易早死。
不过,当“恐惧”加剧到某种程度,也有可能成为病态:渥太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布拉德温举例说——大多数人认为稀松平常的情况,你却认为极端恐怖,这就叫做“不健全的焦虑症”;恐怖片里面﹐剧中人连对邻居讲话都害怕的情况,即是如此。
所以,万圣节的时候,家人朋友们戴鬼面具吓一吓,照这些学界人士的说法,只要不太过分,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切记,装神弄鬼过节,不要玩得太过火,否则真的会把人吓出病来。
过了小年,春节就近了。很多人在做着过年的准备,网上一张相关的图片被疯传:一对年老的环卫工夫妇站在街头,手举心形卡片:“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这张图片击中很多人的痛点,一些大V发起春节感恩倡议,许多人都在微信和朋友圈里“体谅和感恩身边的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回家过年这件事上,中国人的情感高度一致。不论身在何方、职业如何、财富多寡,都想早点回家,过个好年。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遂其所愿,为了保证春运调度安全、节期安定祥和、公共服务供应充足,很多人在岗位上辛勤坚守,有的很晚才能回家过年,有的甚至整个春节都得值班,无法与家人团聚。对这些辛勤工作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的确该说一声“谢谢”!
我们常常任凭抱怨抑制感动和理解。匆忙的回家路上,我们习惯于抱怨车票紧张、人多拥挤、服务跟不上,却没有注意到列车员面容憔悴,检修工人日夜加班,问询处的姑娘声音都沙哑了……我们挤一挤就到家了,他们中很多人还得一直坚守到春运结束。我们难道不该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吗?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让对现实的不满遮蔽感恩的情愫,把对宏观问题的意见强加到具体的办事人员身上。高速入口的收费员、街头的城管执法队员等等,他们作为个体的辛勤值守,担得起我们的一声谢谢。更多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在理所当然中忽略身边人的付出。对那些兢兢业业的警察、电力工人、环卫工人、食品和卫生执法人员、的士司机、快递人员等坚守者,我们难道不该心怀感念吗?
春运及春节期间,我们真该毫不吝啬我们的理解和谢意。人们费尽周折回家过年,回到家的港湾,寻得心灵的停歇、情感的慰藉,让社会角色归零,卸掉压力,回归最放松的“孩提时代”,尽情欢笑,积蓄进取的力量。而其实,春节的意义又不仅在于团圆。从文化功能层面理解,春节乃是中华民族善良和美好的一种交流与约定,“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感恩节’”。
春节,是一个表达感恩的契机。既感恩土地的恩赐,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感恩祖国昌盛,祈愿新的一年家庭和美,国泰民安;更要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感谢“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谢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谢每一个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辛劳的背影。每个人既是表达感谢者,也是被感谢者,既是理解他人者,也是被他人理解者,这种相互间的理解和谢忱,不正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纾解社会矛盾,求得社会共识的基础吗?
一个人需要在理解和感恩中获得“灵魂上的健康”,一个社会需要在人们的相互理解中达到“兴储祥和,不复布戾悍”的预期。西方感恩节有这个用意,中国的春节也是这样一个机会。很快就要过年了,让我们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带着对他人的理解和体谅踏上回家的路,带着对身边人的尊敬与感恩步入新年,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对所有为自己付出辛劳的人,说一声:“过年了,谢谢您;新的一年,祝福您!”
我们今天所知的万圣节与罗马时代庆祝丰收的节日不无关系,但已经相去甚远——波摩纳节(the feast of Pomona,波摩纳,果树女神和祖灵节(the festival of Parentalia。前者庆祝丰收苹果,而后者是为了尊敬和抚慰祖先的魂灵。再来看看凯尔特地区,萨温节(the festival of Samhain,意指夏季末尾。萨温节庆祝丰收结束,庆祝一年之中“明亮”的日子即将结束,转而进入一年中“黑暗”的日子。庆祝活动与祖灵节和其他祭奠亡灵的节日相似,都会进行清洁仪式。有文章提及,凯尔特萨温节早在10世纪就出现在文献中了。
“Halloween”(万圣节这个名称诞生于16世纪初,是“All-Hallows-Even”的变体,意即万圣节前夜。类似其他情况,天主教有一个节日与异教徒的庆典吻合。但是,从天主教教义的角度来看,万圣节庆典是由教皇格列高利三世(在8世纪设定的,公元700年或701年就被谈及。到835年,在路易一世(译注:法兰克皇帝,814~840,查理大帝之子。的带领下,庆祝这个节日的活动开始流行起来,11月1日成为大家心中万圣节的日期;尽管有些学者认为,万圣节本来在4月,是教会为了让它与萨温节一致而更改了日期,以便争取凯尔特人信奉天主教。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zombie,女巫,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在各式各样的装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专卖万圣节用品的店铺也特别准备这类衣饰出售,以迎合大众所需;与此同时,生产商每年更会把当年大热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场,务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传统节日的热潮里,如在电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师造型,已是许多孩子必选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万圣节巡游﹝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员Mr Ralph Lee发起,据说最初他带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邻居处游行,后来渐渐演变成整个村的大型活动,而活动中当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时,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即使人们只是抱着想看热闹的心态,当你踏进村子里,很快便会被邀请参与巡行,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纽约市的万圣节巡游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纽约人和游客参加,而巡游会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举行,各队伍约在夜晚上七时从第六大道与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游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 23rdStreet﹞为止,全程大概多个小时。
南瓜糕饼
无论是来自亚洲,南美,非洲,欧洲,以至中东地区的参观者,都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亦可带备简单乐器,即时演奏本土的独特音乐,融合无疆界的风土文化。可能我以前从未参加过万圣节的活动,更莫说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别觉得有新鲜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顿市已开始“闹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见四处悬挂起万圣节的鬼怪装饰,很多百货公司也忙着把应节礼品及衣物堆放在橱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驻足观看,而超级市场及街市亦摆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卖,供市民买回家布置家园或制作南瓜灯之用,当然嘛,也有主妇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饼,完全依足节庆传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