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送了我一本当红主持人孟非的`作品《随遇而安》。碰巧我那天在书店也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当时就恰好被孟非书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有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原则: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期待,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当时就有买书的冲动了。现在还蛮幸运的,朋友送的就是这本。如今读完,还可以吧。就像作者序言说的一样,书本确实没有什么很生动的组织语言和特别深厚的写作功底,但确实是给人很真实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孟非本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书本内容中间没有什么特别励志的故事情节安排,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孟非在离异的家庭中长大、读书、工作一直到至今成名的写照,这反而让人觉得比较贴近实际。毕竟现在在我们看来,梦想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孟非的成功和所有人的成功一样,都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有一点作者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所有的成功都要自己努力的付出和不断的坚持和积累。
我认为,孟非的成功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幽默开朗的性格和对职业的坚守付出是密不可分的。我非常同意孟非对成功的理解:“这个世界上,成功对一个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他们在乎我们的感受,与我们是否成功无关。”好像这表达的就是我们心中最想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强大的组织能力罢了。想想确实如此,是的,作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心底永远都是希望我们健康平安!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一生的爱,与我们是否成功真的没有太多联系。
谢谢我的那位朋友送了我这么一本书,我会慢慢去体会和理解的。这段时间开始就很喜欢看书了,对知识的渴望远远比以前强烈了许多。特别是从小就对汽车情有独钟,所以近期对汽车文化知识的学习尤为投入。虽然自己只是刚刚起步,但我想对汽车的热爱与年龄无关吧。虽然不敢想能像孟非那般大器晚成,但对自己的定位渐渐清晰明确了很多。这段时间和一些同龄人或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人一同交流如今的就业环境和前景,总之还是有些收获的。
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是我们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如果没有现在辛勤的行动,再华丽和信誓旦旦,梦想都只会显示得那么的空洞无力。如果你还在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忧郁或又在担忧些什么的话,那你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而有限的精力,还不如把今天过得再充实一些,把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男人的肩膀应该肩负起一切的。有些人在和别人说自己梦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可笑,而有些人,我们会很敬佩。因为做我们在说的事情永远要比说我们想做的事情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成长的环境和孟非那时已经不一样了。如今除了高考,还有什么不需要关系背景来为自己撑腰的呢?除非你是生活在真空里。这反而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公平的事,至少会让你在百忙中强迫自己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嘛!至少巴神在踢球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你认为呢?如果这样你还活着,为什么不活得更精彩一些呢?对得起自己,我想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了。
当你很闲的时候不妨到医院的护理病房转转,你会明白你是多么幸福的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现在你最能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你就把它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活在自己所认为那种面子里的人,反而我觉得是非常悲哀的,还不如趁早回家种田隐居吧!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却不知有无数个人在羡慕着你,你说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首先对不起你的父母了。我们如今年少的时候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有意义的事,我认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至少多一些责任感。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梦想,就算它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但我们都不会放弃,因为那是生活的希望。如果你理解我说的这句话,我想我也会理解你。如果某一天你觉得这很可笑,那么请你主动离开我,因为我想我们已经不再是在同一个世界了。随遇而安,我理解的是对生活随和而感恩的积极心态,对自己梦想坚定的追求!与那些所谓名利的成功真的无关。谢谢!
孟非的时评,往往心怀悲悯,他对社会底层人民有种近乎执着地偏爱,在《孟非读报》中,他不止一次谈到房价、农民工、社会留守儿童等各种社会问题。很多媒体人都是知识分子出生,对这些人缺乏了解,所以当他们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往往带着种自以为是的清高和隔阂。而孟非,却总是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真实地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他面对社会不公时候的愤怒和惋惜,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时评《孟非读报》再次成了节目的收视率最高点。
看了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孟非的深入是出于了解,而非想当然。高考落榜后的他,跟着朋友闯过深圳,做过各种体力活,回到南京之后,招考进了报社印刷厂,又做了一年多的印刷工。每天同其他工人们挤在一起,睡臭烘烘的行军床,值夜班,浑身黑漆漆脏乎乎,打饭洗澡的时候都被人嫌弃。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工伤,又受到了领导的不公正待遇,孟非也许会一辈子在印刷厂,会实现他成为一个组长或者车间主任的美好愿望,远大理想。
离开印刷厂之后的孟非,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电视台,成为了一名临时工。记得当年,初次听到孟非这一段经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大多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意思是:孟非能够进电视台,还不是因为他爸妈都是台里的领导,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爸妈也是台领导,那么我也可能……
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父母的职位和关系固然可以为子女提供一个较好的机遇和平台,但是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得靠自己。
我想,孟非的性格里,是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果敢和无畏,他不偏激不执迷不轻易妥协,而是顺应本心,尽力去完成他需要做的他想做的每一件事。
临近年底,工作任务繁忙,读书的口味也别有不同,喜欢看点轻松愉悦的东西,有一本书恰逢其时的撞入我的视野,这就是红遍中国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着述的《随遇而安》。
说到孟非就不得不说他主持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偶尔看过几期,美女帅哥一波波来又一波波走,如过眼云烟,在本人心中没留下多少印记,或者说压根就没想留下印记,唯独主持人孟非风趣幽默,灵活多变的主持风格,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或许是"孟爷爷"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原因,所以很想通过他的着作了解这位老兄,有哪些人生感悟和成长轨迹,我并不想读一本作者关于成功学的自传,好在这是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书,文如其人,孟非即使要说教也是含蓄的。
《随遇而安》这本书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孟非在自序中写道"这本书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忆,并不怎么精彩,但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我这个人或许有点儿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之前有些媒体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当苦逼和励志,这让我一直感到相当难堪。于是产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与其让别人去"创作",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算是"以正视听"。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作的愿望和写作的能力完全是两件事情。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各种愿望和能力都会一并下降。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撺掇我写点儿关于自己的东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由此也可见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说服,随遇而安。"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描写了他和小资本家的爷爷洗澡那一段,"那会儿在澡堂泡澡,总会碰到有人唱戏。在那个空间低矮、灯光昏暗、蒸汽弥漫像水牢一样的地方,每天都有几个老先生唱着他们拿手的京剧段子,雾气深处传来的唱段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我喜欢京剧很大程度上是受爷爷和外公的影响。我外公也是戏迷。
那种老澡堂,越往里边走越闷,肺活量不大的小孩儿都靠外边洗,那些老先生却在最里边唱,而且声如洪钟。虽然我在那里洗了几年澡,却从来没见过是谁在唱。我只知道,被浓浓雾气包裹着的老先生每唱完一段,都会有人大声叫好:"好!再来一个!"老先生们在喝彩声的激励下,会像演员一样返场又来一个。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唱下去。
我在健康池洗澡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五六年,之后澡堂涨价了,三毛五变五毛,很快涨到了五块,再后来就记不清了。最后,健康池也拆了,那些雾气深处的业余京剧演员们想必也早已过世。
健康池是**老澡堂的一个缩影,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很多老人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的回忆都定格在那里。我想,爷爷要是还在的话,看到那个池子被拆掉,他一定会老泪纵横。"
看到这里,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我这个年纪的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我不由得感叹岁月沧桑,人生如梦。书中此类描述不胜枚举,这也是我愿意把本书读下去的原因。
还有这本书中有篇文章不得不说,是作者的同行-----电视节目主持人胡紫薇写的一篇充满文采的好文章,"好的新闻人,都是很会总结和概括的人,忘了哪一期了,反正看到一对小年轻最终牵手成功令我感动到不行大肆飙泪时,镜头目送两人缓缓从前景走入后台,明显是为了缓释当时现场的情绪,这时的孟非即兴独白大约一分多钟的时间,一段长长的贯口,几乎一字未错,象背过的一般流畅,内容亦当得情真意切四字。当时确实有点惊着了,心里有了口里就到了,几乎没有时间打腹稿,这种千钧一发之际的张口就来,作为主持人,我得承认我做不到,而且我估计视野里的主持人能做到的,两个巴掌数过来了。所以孟非说他语文高考120分,我真信。"
我对娱乐圈人士写的东西一向不怎么感冒,但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看,尤其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纷纷扰扰的季节。
阅读文字“一目十行”固然是减少了时间,但也容易忽略细节,甚至读完一篇文章后可能都不知道作者究竟在说什么,倘若如此,还算什么阅读呢?阅读需要慢行,生活更需要脚踏实地,否则也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罢了。
曾见有人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以此来练习所谓三心二意,而然最终却是方不像方圆不是圆。同样的道理,若想要在同一时间内做两件并不相关的事,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虽然想的是要节省时间,但最终也只能是两样都耽误,恐怕是电视上演的什么也没看进去,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所以,一心一意才是做好一件事的决定性因素。
当你走到一个岔路口,你会选择两条路都走吗?这显然是不实际的,一样的道理,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大脑一刀劈成两半来同时做两件事。就算是拥有着超乎常人智商的爱因斯坦,不也是一生只致力于高深的物理这一门专业吗?更何况是普通人的我们,所以,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力量,选好方向再前进吧。
自文艺复兴以来,一幅《蒙娜丽莎》惊艳了古今多少人的心神,也是达芬奇耗时三年多才完成的一幅作品,如果速度真的有那么重要,这位天才又怎会甘心将自己宝贵的三年光阴都献给这一幅作品?显然不是这样的,比起画的`时间,达芬奇更看重的是画的质量,因此,《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才得以在历史的洗礼下闪耀光芒。
似乎每一位成功的画家都会有这样的态度。阿道夫·冯·门采尔曾对问他“为什么我用一天画出来的画却需要用一年才能卖出去”的青年画者说:“你可以试着用一年去画一幅画,我相信你可以只用一天就把它卖出去。”画的时间并不能代表画的质量,但这却可以反映一种对待画的态度,认真对待它,一心一意地去做,才能真正做好,做成功!否则,做了也白做。
为了一时多用把多件事堆到一起做,然后又把剩余的时间再“一时多用”,可三心二意往往是顾此失彼,那么节省了时间又能怎样呢?况且,原本能把事情很好地解决,实际上为了所谓的高效却把事情搞砸,这样的“高效”还能叫做高效吗?速度也许上去了,但质量却大打折扣,这时,效率就会向着负无穷发展了!试问,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在当今时代,一切都向着信息化、高速化趋势发展,但发展的基础是要保证质量只高不低,所以,别让看电视影响了你阅读名著的质量,别让网上冲浪影响了你欣赏音乐的质量,别走的太快,等等你的灵魂。
最近读了孟非老师写的《随遇而安》。正如孟非老师所说的,在书中确实找不到太多的亮点,甚至有点写到哪算哪的感觉。但是,这也正映衬了书的题目“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并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得过且过。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是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所以说,书中讲述的就是孟非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一次次改变的一个个故事。
虽然去读书所花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书中有好几个片段确实让我颇有感触,甚至从中找到了不少相似之处。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一,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孟非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的陪伴下成长的,书中提到,在他重庆的童年岁月中他是完全生活在母系氏族里。我也是这样的。我出生之后,就是由外婆来带。外婆在家中是很强势的,她全程包办我的起居生活,甚至不容其他人插足。外公外婆对我的教导是从平日中进行的。他们的学历都不高,他们的言谈举止却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懂得的道理,都是从社会中摸爬滚打得来。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从小就要求自己要很懂事,这使我的性格变得谦恭,可同时也为我日后不主动、不自信的性格埋下了祸根。随着自己不断长大,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自己的家庭有了许多的思考。然而,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外婆的爱,因为自从我出生以来,她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我的身上。我知道,这是母系氏族对我影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