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三百,悠悠入画。三百风雅,传诵万载。 《诗经》,又名《诗三百》。第一次和她邂逅是在长满荇菜的水塘边。雎鸠和鸣,荇菜参差。她身着罗裳对我莞尔一笑,似有万千风情。那时,我只觉得诗境美好得像一幅悠悠的画,殊不知,诗有三百,每首都悠悠入画。
我展开这源远流长的画卷,览尽这画中人之悲喜。城邑之外,卫君为二妹送行。燕子舒展羽翼,欲前又却,上下翩飞徘徊不忍离去。她梨花带雨一步一泪,楚楚可怜直戳卫君心中柔软,所有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翻涌而出。燕儿哀鸣,远方渺茫,至亲分离,不知再见何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终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他泪湿衣衫,遥望宫车辘辘远去,久久复述着二妹的嘱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燕》的色彩黯淡了整幅画卷,可亦有《桃夭》的那一大片粉红明亮了一方天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阳春三月,桃花正盛,漫山遍野净是粉红。出嫁的女子乘轿姗姗而来,桃花灼灼映出她明眸皓齿。新郎怒马鲜衣,意气风发,撷一朵桃花别于女子髻前。两人相视而浅笑,刹那桃花雨下,岁月静好。 画中人亦有画中情,我徜徉其间,品尽这三百风雅。 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行役之苦或“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安居之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山盟海誓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心照不宣。“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深情赞美父母的呕心沥血。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即使爱妻先逝长眠,也生死厮守,不离不弃我在这三百风雅中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我可以听到古人的歌哭之声,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从“采采芣苢”走到“蒹葭苍苍”,从“青青子衿”来“雨雪霏霏”,我览尽这千年沧海桑田。“南有乔木”,我有《诗经》。
浩浩汤汤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遗留下这样一册画卷。历经千年风霜仍光芒璀璨,埋藏数载还沉吟至今,一字一句都扣人心弦。可当高楼大厦层层崛起,当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时;当我们远离战争,生活无虞,一部手机就可以同五洲四海通讯时;当物质名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人情冷暖支配我们的心灵时,当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时,还有没有人会记的那年荇菜水塘边,窈窕淑女婉转地一唱牵动了几度春秋几代人心呢?
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的成功;经典要流传,这是我们的使命。悠悠《诗三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名片!我愿化“燕燕于飞”,把你字字句句捎向人间;我愿做夭夭桃花,绽放你悠悠诗韵长存不朽;我愿为雎鸠关关,将你三百风雅传诵万载。有诗三百,如画悠悠,我吟《诗经》又一秋。
昨天是除夕,这是我们中国年里的最后一天。对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所有人都争取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共叙亲情、一起感慨时光的流逝、一起规划美好的未来……
我们家也不例外。这一天,远在中山工作的伯父伯母和妹妹都赶回来了。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谈心,说到今年取得的成绩时大家心情愉悦;说到爷爷奶奶的年纪和身体时大家深感担忧;说到明年的计划时大家雄心勃勃……我的心情也跟着起伏不定,既为自己的长大高兴,又为时间的飞速流逝感到恐惧。吃过饭后,妈妈提议说:“为了迎接美好的新年,我们今晚去逛花市吧!”大家都很赞成。于是我们立刻出门向设于市政广场的迎春花市走去。
虽然夜幕早已降临,但整个城市到处彩灯闪烁,再加上天空中绚丽的烟花此起彼伏,把这个世界点缀得如梦如幻,让我们的心情立刻畅快起来。
花市到了,虽然大家对热闹的花市早有心理准备,可是眼前热闹程度还是出乎我们的意外:广场上到处人山人海,找条缝儿都难。好不容易顺着人流挤了进去。在密集的人群里,真是寸步难行呀,这样一点一点地挪,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挤进了花店。虽然天气寒冷,可花店里一派春天的景像,各种花卉生机勃勃。有金黄的菊花、白里透红的百合、树干像辫子似的发财树……“看,这盆玫瑰多漂亮。”妈妈挤到一盆玫瑰跟前,一边看一边闻陶醉地说。爸爸却走到一盆大盘景边,边点头边说:“这一棵榆树树干粗壮,造型奇特,很有观赏价值。”我呢?则走到一棵猪笼草前,好奇地摸起那一个个奇特的小猪笼,研究起它的捕蚊原理来。
就这样一路赏花,一路看烟花。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晚上。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除夕晚上,我匆匆吃完饺子,拿着十几只礼花和一包百响电光炮对姐姐说:“走,咱们放花炮去。”来到屋外,只见天空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烟花撒满天空,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鲜花的世界。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呀!
我和姐姐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准备放花炮。我给了姐一个“金猴飞天”,姐姐撕开包装纸,用香去点燃捻子。瞪大眼睛,急忙往后退了两步,等着看奇妙的景色。“味”的一声,花炮向四周猛地喷出金光闪闪的花,先形成一个黄色圈,又从黄色圈中冲出一个“小猴子”。这个“小猴子”蹿上了半天空,身后只留下一条白光带。看到了这景色,我不禁想起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情景。——啊,我可大饱眼福了。“再放一个‘铁扇公主’吧!”姐姐兴奋地对我说。我顾不上回答,一边点头一边找火点“铁扇公主”的捻子。我那捻子刚一燃着,一个明晃晃的盒子就自动张开了,先是吐出一股“火舌”,随后出现了一个女子。啊,那便是铁扇公主了!只见她手持一把美丽的大扇子,转着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指着这美丽的火花,情不自禁地拍手叫着:“真美呀!”
后来,我和姐姐又放了许多烟花,有空中笛轮,有百花迎春……个个都绚丽多彩,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再有一分钟就十二点了!快挂好鞭炮!”姐姐催我了。我高兴得跳起来,忙去挂好了那串串鞭炮。还用颤抖的嗓音数着:“五十八秒,五十九秒,快点!”好,电光炮响起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迎来了新的一年!千家万家的烟花交错升起,像夜明珠一样,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了,它预示着来年的繁荣富强、幸福无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