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众多的冯仑虽然可以望着“江湖”淡淡地笑傲一下。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也要寻找自己的缝隙,密集地生长!野蛮生长的日子不仅仅是“冯仑们”独特的经历,虽然“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个人却始终认为:管理阶层的大老爷们或许也要经历着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过程。
今年夏天,我们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粒黄瓜种子,给我们一次种植植物的机会。
回到家我先把黄瓜种子放入土中,然后把土慢慢地盖上,浇上水,放入阳台就大功告成。
过了一个星期我的小瓜苗开始发芽了,只见泥土中探出了一个又小又绿的小脑袋,两片小叶子向左右缓缓的舒展开来,像一座小小的天枰。
一个月后,小黄瓜已经长得和我差不多高了,一根柔嫩而又坚实的茎上长出了许许多多巴掌大的叶子,叶子的边缘处有许多小锯齿,像一把小锯子,叶子中心有许许多多的小绒毛,摸上去松松的。
过了不久,小瓜苗多了很多那密密麻麻的小黄“点”我靠近一看,哟,原来是小瓜苗长出小花了,看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像一个个黄色的小喇叭,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出世的感受,又像一颗颗眨着小眼睛的小星星镶嵌在绿色的暮色中,睁大眼睛望着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世界。
几天后,小瓜苗藤上伸出了一条条绿色的“毛毛虫”我定睛一看,啊,小黄瓜出来了!我一看,乐了,不久就会有大黄瓜吃喽!我一数,有6根,每一根尾巴上都有一朵美丽的小黄花,就像一条条黄色的裙子,风一吹,小黄瓜左摇右摆,翩翩起舞。
不久后,小黄瓜长大了,原来翠绿的身体慢慢变成了墨绿色,原来那又尖又小的刺缩了回去,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小疙瘩,尾巴上的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渐渐地萎缩了。
今天,我们把我收获的结果——6根又粗又大的黄瓜做了一顿美味的炒黄瓜,我吃得特别香,因为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几天,读完了冯仑写的《野蛮生长》。
冯仑素有开发商里的思想家的美誉。也看过他的一些演讲和文章,确实很有思想。还看过他和张在东的一个演讲,其实是一场辩论,后者仅盖了一个小区,以欧式的恒湿恒温为卖点,竟敢自称建了全中国最好的房子,他像疯狗一样在那里自吠、狂吠,而冯仑像一个大度、温厚的长者,在那里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后者像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想***掉一个老大立刻成名,而前者像一个真正的老大,尽管不当大哥好多年,声音不大但有威严、有力度。现在除了专业搞房地产的,有谁还知道有个叫张在东的?知道有一个小区叫锋尚国际?我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说他在外地搞了一个类似的项目,才知道他还在干这一行,但更知道他那个小区在那个辩论会不久因为延期交房和其他原因,退了客户很多钱,看来好不好还真不是自吹出来的。
冯仑也在海南干过,几个人合伙,后来散伙,但都干出了一番事业,也算为我们这些去过海南的争了口气。其中最有名的是潘石屹,还有开发阳光100的易小迪,还有个叫刘军的,不知道是不是开发太阳园、太月园的老总,那个老总前段时间有点麻烦,据说同前不久被判刑的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有点瓜葛,后来又没事了,其他几个人不太熟。
在这部书里,冯仑介绍了万通的发展经历,探讨了民营企业的种种现象,也分析了同经营有关的投资、管理、金钱,以及关系、政商关系等问题,还谈及正反两个企业家——王石与牟其中,还探讨了与人性有关的伟大、幸福、女人以及死亡等问题,有一定观点和深度。但美中不足的是,文字比较粗糙,据说是口述后秘书整理出来的。我不太喜欢,我觉得语言就是语言,文字就应该是文字,语言要通俗、易懂,有逻辑、有观点、有层次,而文字就是书面语言,要干净、简洁、清新而华丽,又能说又能写的人很少,当官的都能说,但大部分不会写,总要秘书捉刀,而学者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几万字不成问题,但要语言表达,往往木纳、笨拙,啰里啰唆,词不达意,看来要做一个完人还真不容易。
书中举了王石的例子,譬如王石在登山时的自律,哪怕去国外不吃中餐,而团里其他成员都在吃,而王石却坚持不吃,不熟悉的领域坚决不做等,都折射出在中国这个环境中企业家难能可贵的品质——自我管理(自我评估,中国有太多的机会,也有太多的机会主义者,别的行业好赚钱,都一古脑儿钻进去,不去评估自己是否真的懂这个行业,结果造成中国做什么,什么市场就烂掉(没利润的局面。
我相信大家肯定都吃过黄瓜,看过黄瓜,但你们真的足够了解黄瓜么?就让我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黄瓜弯弯的,长长的,墨绿色的小西装上布满了疙疙瘩瘩的小刺,但这些小刺不用怕,摸起来一点儿也不伤手。削去黄瓜先生的皮,就会露出一层白里透绿的黄瓜肉水灵灵的,看上去像玉一般细腻通透,摸上去像婴儿的皮肤一样光滑。轻轻一掰,黄瓜应声而断,细细长长,白白嫩嫩的黄瓜籽就亮了出来它的样子和未成熟的西瓜籽差不多大小,嚼在口中还有一丝甘甜!
黄瓜浑身是法宝。黄瓜汁能降火气,排毒养颜。如果把黄瓜片敷在脸上几个小时,第二天你会发现皮肤又光又滑。生吃黄瓜不但能美容养颜,还可以减肥呢!这样一种能一饱口福的天然美容圣品当然是那些爱漂亮的女孩的最爱了!不仅如此,黄瓜中还含有葫芦素,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具有抗衰老,降低血糖……多种功能。因此,黄瓜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健康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黄瓜生吃的味道也特别棒,冰冰的,甜丝丝的。它还能做成一道经典的冷菜,那就是拍黄瓜!先将黄瓜切块,再用刀背拍平,放入盘中,然后放入葱、姜、蒜等配料,最后往盘子中放入少许的米醋腌制三分钟,洒上几滴香油。一道菜就做好了。
怎么样,经过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更爱黄瓜了呢!
国庆节放假前,公司老总发给中高层管理者各自一本书,冯仑的《野蛮生长》。
“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这句话是王石说的。做为HR的我很能理解和佩服。
开始谈的“原罪”是中国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或老板,而健康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百年老店却总有“从优秀到卓越”的一段过程,在当初的懵懂状态下闯出来的基业如果要保持着长青,必须是尽快抛除创业阶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法办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利于营运的机制,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形成众所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文化。
经历过“野蛮生长”,“冯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改头换面,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也相信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底线的“冯仑们”的期盼!而这些价值观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是比较矛盾的!
整本书中的秘闻较多,王石、牟其中等经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时,冯仑的真诚、坦白、不做作、不理论、口语化写书也是一个亮点。一个人说话时比较真诚,但出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谨慎。整本书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读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冯仑的思想。读完整本书后,受益不小,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和锻炼:
第一个钱包是你的现金和资产,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个钱包是你的信用,别人口袋的钱你能支配多少,在你急难的时候,你能借到这笔钱,这是信用的钱包。第三个钱包是心理的钱包,在你没钱的时候,一块钱可能会憋死你,如果人有一个亿,花100万也觉得没什么。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翻动这三个钱包。做一个好的企业,就是要放大你的第二个钱包,守住第一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调整心态。
不得不说自己是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读经营管理书籍。以往觉得这类书籍要等到自己积累些管理再读。这次纯粹是因为支持版主读书会才勉强拿来翻翻的。没想到,翻了几页后,我就被冯仑精辟麻辣的见解吸引了,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刚看完,就赶着写心得跟大家来交流分享了。
老实说吧,我是把冯仑对企业“原罪”,公司管理制度的思考见解,和王石牟其中成功失败的阐述当成了名人传奇来看的。没办法,我对“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兴趣缺缺。可能就是冯仑说的女性性格决定了吧。
不过我倒是对冯仑的金钱篇,关于金钱的解释和思考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外婆告诉我,钱是坏东西,不能老想着钱,容易做坏事。可是大了以后,特别是物价飞涨的现在,发现什么都离不开钱,没钱真是万万不行。钱,是好是坏,这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身边不乏做采购推销工作的朋友,常常看到他们在黑白之间摇摆不定。不由得庆幸自己只做纯技术的东西,钱的是非要少很多。冯仑在“第二个花钱的艺术”中说到的“学会管理***,管理你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的方向,以及***的构成”倒不失为处理“钱的是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控制了自己的***,那在道德的取舍上,“是”必定能战胜“非”。而花钱艺术的第一件事,寻找花钱与幸福之间的平衡,更能让天平在偏向“非”的时候控制住***。“花钱很多,并不一定会有幸福。”与其昧着良心,提心吊胆,不如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挣钱的最高境界,不是争,而是让”。这个论点让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纵有异曲同工之妙?吃亏就是占便宜,让冯仑使用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招还得看使的地方,在国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对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会拐弯的人来说,面子可不值钱。
“一生的三个钱包”中,我更看重第二个钱包,“信用”。钱没有了可以赚,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是否已经将信用记录联网了。但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准时付信用卡帐和按时还银行贷款。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信用问题,不光是钱方面,对待朋友也是如此。“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妈常说的“钱也很有眼力,总是跑去有钱人那里”。以前我听了不以为然,现在看了冯仑关于“人心”与“钱心”的见解,不由得赞同起来。“钱必须判断,我的永远是我的,才敢去。”看完这句话,本来就比较保守的我更没有勇气投资风险高的产品了。保本是理财的首要步骤。就象炒汇就要养成止损的习惯。“钱要翻身,要创造”,是啊,用钱挣钱才是王道。没见过哪个富豪是纯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银行,复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小小心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文笔比较烂,还请原谅。水瓶自小就怕写,所以才选了工科来学。
最后说一句,坚决支持大学的版主读书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