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选择
我凝视着周围发生的一切,每当下雨之际,我的时间都跟着放慢了似的。遥望四周,是空旷的,是寂静的。踏上干枯并终将腐朽的落叶,四分五裂,“咔嚓、咔嚓……”雨滴像飞蛾扑火似的砸在我的伞面上,破碎开来,“滴答、滴答……”
看着那半黄半绿的叶子在空中飘零不定,我只觉得世间万物都是由出现到繁盛,再到衰老,最后停息了它有限的生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周而复始,无法被打破。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落花虽是失去了绽放的生命,它还是用仅存的自身去守护着新的生命的绽放,不曾有什么怨言。
有一片调皮的'落叶悠悠地向我飞来,我轻易地就伸出手抓住了它,它的纹理清晰,颜色也是绚丽的红色,这是一片好看的树叶,我又禁不住把玩起来……
落叶固然渺小,而人不也一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宇宙的边界尚还没有个尽头,倘若身处外太空,朝着地球望去,是否我们也不过是触手可及、任意评价的东西?可万千树叶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可复制的。树叶有美丽与否,人有三六九等。我们是否能让相比起来显得短暂的人生更绚丽多姿,更有意义?
如后记所言,本书的书名取自其中所收录的评述前辈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篇名即是《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很少有人会如此突出强调一篇书评文章,而通读此书,即会发现原来这一做法标示了陈先生与他所评述的这部著作的一个共同关切,此关切便是理学研究乃至儒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尤其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此书的前10篇文章是关于先秦魏晋玄学,而后10篇文章则全部关涉宋明儒学。这后10篇中《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儒教研究的方法》《宋明儒学研究的'回顾》这三篇文章都主要是谈论儒学研究尤其是以宋明理学为例的方法论问题。之后的一破千古之惑一一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显系受《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关于皇极论的政治解读之启发而作。而《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一一重回哲学史淦释的一个例子》也并不例外地涉及对儒学的思想史研究和哲学史研究两种方法的反省。据此可见作者愈来愈强的方法论的自觉。
思想史研究是目前学术界非常热门的方法,但也是最难加以界定的方法,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科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以思想史为历史上某个重要思想家个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重在思想家个体;而有的则强调一般性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和演变,而非个别思想家。就后者而言,概括说来,这一自西祖东的研究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英语中的the history of idea(s,即观念的历史;一是intellectual history,即精神的历史或智识史,这个精神相当于黑格尔所说的的客观精神。前者不仅重视历史上重要的某些思想家,而且重视体现在制度习俗文化当中的那些观念,要对众多的小传统做抽象的研究,显然这种研究强调了观念与时间,思想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联。后者则显得更为抽象,并不重视思想观念与时代政治社会的相关性,而重在突出思想观念本身的独立性和超然性。其实即使是强调思想与时代之间关联的思想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比如是为了还原思想历史的真实,还是为了以史为鉴而映照当下,这其中亦有相当差距。陈来先生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他对思想史研究的理解和运用,与他早在2003年出版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一脉相承,我们可以将其概略为两点:一是思想史研究要思想与社会政治的关联,但不能将思想和学术化约为政治,比如认为明代后期的心学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体现。
因此,就不能以社会史研究、政治史研究或地域研究取消对学术与思想系统本身的探求和辨明。这一点,他在书中多次谈到。二是思想史研究要注意思想与哲学理论的普遍性内涵,不能以特殊性、地域性代替和消解普遍性,思想有着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研究前人的思想和理论,才有着回应我们当下面对的现实挑战之价值。由此,在全球化的中西交通时代就不能缺少中西比较的视域,此书开首的两篇文章对于儒家教育理念和儒家伦理观的揭示便是如此。
如果说《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补充了以往对理学的哲学化研究范式的不足,是将研究的视野从思想世界回转到历史世界,那么我们还要注意研究思想世界本身的超越性及其对于当下生活世界的鉴照与意义。陈来先生在书中强调儒学并非仅仅是一种哲学,而更是一般性的思想。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庄子天下篇》中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感慨,经者,常道也,如何更好地研究儒学,或许在思想史研究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对经典世界的开掘和阐发。
运用情景再现法,将司马迁遭遇厄运的情景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运用心理刻画法,将司马迁为正义而替李陵辩护的心理通过作者的窥视刻画暴露出来;运用联想法,将司马迁当时想到的一些具有相同命运的历史人物屈原和伯夷、叔齐的遭遇展现出来;让读者明晰司马迁何去何从的思想动态。综合运用多种素材组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丰满。
在一个微温的夜晚
轻轻地走来
叩响我寂寥的门
假如你走来
不说一句话 将你战栗的`肩膀
依靠在白色的墙
我将从沉思的坐椅中
静静地立起
在书页里寻来
一朵萎去的花插在你的衣襟上
我也将给你一个注视
一个最深凝望
而当你又踽踽地走去
我将哭泣
是因为幸福
而不是悲伤
叶子,一片片落下,铺满了这窄窄的林间小路。
怀着考试失利后的落寞心绪,我踏上了这条小路。
落叶飘零,万物肃***,大概没有几个人喜欢这萧瑟的秋天吧。我却更赞同刘禹锡的“秋日胜春朝”。 漫步在自己所钟爱的季节里,看那春夏时节争盛一时的绿叶而今变成衰老的黄叶在风中飘摇。似乎世间万物大抵如此,都必然会经历由产生到发展至鼎盛转而衰老最终死亡的过程。
四周静悄悄的,仿佛已经与世界万物隔绝开来。我,便也与世隔绝了,踏上落叶时的那种轻柔的感觉在身心处静静地蔓延。
又一片叶子落下了。
我弯腰拾起它,拿在手里抚弄。它的一生不就像人的一生吗?人生是短暂的,却又是严肃的。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里一个匆匆过客,但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就像这叶子,毕竟曾经扮绿过大树,装点过世界,甚至死后还将滋润大地。我们人呢?是不是也该留下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踏足于人世间的坚实脚印?
叶子落下了一片又一片……
起风了,叶子在风的包围下旋转起舞。拾起它,审视它,就能品味生活,体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生活本来就是绚丽多姿的,丰富的生活中又欢乐,又痛苦,又挫折和不幸…… 但只要勇于拼搏,向生活挑战,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幸福、满足……
我,从林间走过,拾起片片黄叶,同时也更坚定脚下所走的路。或许这条路有些遥远,有些缥缈,但我会有所获!
几千年的历史岁月,如今浓缩于城市一隅,保存在玻璃柜中,每天默然倾听着世人的嗟叹,迎接着游客好奇的目光,伴随着脚步遥想那些属于历史的天空。
在青岛时,曾与舍友一起去博物馆。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因近代战争而兴起,而又因战争给了她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青岛博物馆里描绘近现代历史的部分居多。其中以三维皮影方式所播放的描写清末市井生活的纪录片段印象深刻。想到在火车站旁圣爱弥尔大教堂背后,有一老建筑群落,民国时期的小楼房,窄小的`街道,熙攘的人流,叫卖的小贩,卖报的老翁,皆自得其乐,生活如是,因为青岛人懂得知足。在青岛逗留之际,去爬崂山,半山腰处偶遇一对老驴友夫妇,他们已经是近二十年的老驴友了,每周都要来爬山,并且在冬天之时还会去海里冬泳。虽已年近古稀,看上去却依然身强体健。
之后迁于苏州,有幸去参观建筑大师贝聿铭老先生为苏州设计的博物新馆,说这是老先生的封笔之作,算是垂暮之年给家乡的礼物吧。大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以江苏水乡人家的传统建筑风格移于现代概念之上,白墙灰瓦,亭池回廊,与市中心小楼格调相衬,且与忠王李秀成故居巧妙结合为一体。有人问此馆到底有何新意,我想新馆背后,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提问题的所在。
来到上海,闲暇之余,信步于人民广场见远处人头攒动,过去一望,原来是来参观博物馆的,于是我也随着人流进去观赏了一番。历史文化长河皆列于眼前,取贝成币,刻甲骨以为文,篆玉成章,绘画书法以抒意趣,聚千载文化积淀,于今日世界博览,历史迈着无声脚步,轻轻与你擦肩而过,观历史淘尽沙后的纹理,思我们当下之人,当前之事,随着历史脚步也终将成为过去,沉淀成细细尘土。徜徉在历史之间,感慨当代的我们应懂得享受当下。
身旁众人胸挂相机,四处留影,而我则不以为然,江山之景,四时之色,皆在心中,人生久不过百年,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百年过后,画相早已零落成泥,惟有一杆竹笔所雕刻的文字,可为后人诵读,永不漫患。
步入博物馆,而后从历史中走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