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大众对雾霾的集体重新关注”不如换成“大众对柴静及其纪录片的赞誉或质疑”这种表述更为准确。几乎一夜之间,头天对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雾霾纪录片的惊叹关注,全部被淹没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质疑、诋毁、甚至人身攻击、个人喜好里。视频出来的当天晚上我完整地看了一遍,从新闻由头、事实呈现、追溯原因,到多方剖析、借鉴、行动建议,加上柴静条理清晰、思维连贯、语速得当、字字珠玑的演讲串联,这个纪录片的专业性可谓毋庸置疑。
我看完的当下就有冲动想写点什么。但当今天一早醒来,由于中英时差国内已经是骂声一片,负责任的还找找数据、事实表述漏洞;不负责任的纯粹人身攻击、讨厌柴静、low逼、资深烟民、高龄产妇等等私人八卦……当然积极的一面我们看到,因柴静的名人效应、公益行动带来了有关大气环境科普、环保意识觉醒、政府部门问责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公众合理质疑、多角度讨论,即使有不同的声音也是正常的、值得鼓励的,借两会召开之机,也能顺势倒逼政府部门拿出环保机制整改行动魄力。但国内舆论环境的一贯传承还没有形成能够包容理性争论的氛围气度,常常刹车失灵演变成非黑即白、谩骂攻击。在这种舆论口水战中,我习惯性地后退,多说也无益。
想起了八年多前我与柴静的一面之缘。当时其与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组到清华分享栏目背后的故事,我们新闻系的全班同学受邀聆听演讲。柴静当时已经成名,简单的T恤、牛仔裤。演讲完毕对她的印象是:口才了得、满腹诗书、随口引经据典、面部表情淡漠。当时还有同行的某省台随机找了我们其中几位同学进行采访,当时我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觉得新闻记者最重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记得我回答了三个词:热情、敏感、责任。
因为曾身处与柴静一样的职业背景,所以深知作为一名致力于追寻、记录、报道事实真相的记者,常常会遭遇关注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与改变不了现实的无力感之间的冲撞、碰击、斗争。记者的职责不是改变,而是督促改变。这种改变的`困难和阻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穹顶之下》号召环保体制的变革、政府部门的作为、你我行为习惯的改变,这种督促远未见效之前首先得到了大众对其行为动机、利益集团背景、私人八卦的阴谋论的诋毁,可想而知前方还有多少重重阻力。
我不是柴静的粉丝。她歪着头向对面的嘉宾咄咄逼人时,我担心她活得太沉重。这几年好了一些,脸上多了很多笑容——《穹顶之下》的演讲我们就可以看到。但无论如何,这个片子激发了我对雾霾的重新审视。
刚来英国留学时,我曾有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国。飞机落地北京首都机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雀跃极了。当我进了航站楼走向安检台的时候——我深深地记得那个画面——T3航站楼里可以用“尘土飞扬”来形容,空气里满满的黄土颜色和灰尘的味道,我下意识地捂住口鼻。这座我曾经非常熟悉的城市,因八个月的离开,带给我鼻子、呼吸道强烈的不适应感——也许因为在英国习惯了那里的蓝天白云。
英国是一个多雨的国家。我们都知道,在国内开车的人最害怕洗车后的第二天下雨——车白洗了,雨一淋全是花花的泥点子。在英国,尤其是住house的居民,习惯将车停在路边或露天院子里。当然这边很少暴雨,而平日里的淅沥小雨,是根本不用担心车子弄脏的。很多英国人在下小雨的时候,甚至选择不打伞从容在街上行走,而不必担心雨水脏了衣服。如果你住在伦敦市中心,比如金丝雀码头的某栋高楼里,平时天晴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远眺到15英里外的希思罗机场——据说曾经的北京,也能在后海银锭桥远眺到西山。
三个月前我因工作需要回国出差,一名曾在英国留学的男士,带着妻子和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宝宝过来咨询移民英国的事宜。他从英国毕业回来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发展相当不错,但他现在,执意重回英国。“尤其结婚生了孩子之后,很多时候想带宝宝出门遛个弯儿,但空气实在太差劲了,常常雾霾,就不敢带孩子出去了。”他对我说:“为了孩子的成长,看来我必须得带他们重回英国”。
柴静拍《穹顶之下》也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她在片子里并未将女儿未出世患肿瘤与雾霾之间证明为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关心女儿的健康问题而开始与雾霾死磕,从母亲的立场来看,是十分能够被理解的。食品安全、大气污染、成长环境等等这些在国内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对于我这个还没当妈的人来说,已经为将来的孩子考虑到了,更何况成千上万的母亲呢!必须承认,这也是我选择留在英国的原因之一。
伦敦也曾为“雾都”。柴静在片子里特意来到伦敦寻访治理雾都的经验。我们都知道1952年12月5号那场著名的伦敦大烟雾事件,冷空气横跨英吉利海峡,覆盖整个泰晤士河谷,把煤烟控制在云层之下,造成一万两千多人因此死亡。那时英国政府在二战之后大力发展煤炭工业、振兴经济,高品质的煤炭全部用于出口,普通英国老百姓使用的大多是劣质煤炭,再加上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工厂、烟囱林立,已经排了几十年的工业废气的积累,终于酿成了大烟雾事件。1953年英国政府终于决定成立“空气污染委员会”,之后通过《清洁空气议案》、修改为《清洁空气法案》。在1960年至1970年治理空气的十年间,英国的空气清洁状况有了质的改观,同时让人惊讶的是,由于清洁能源和新兴行业的替代,英国的GDP在这十年间同时也增长了一倍。
伦敦的巴特西电站,四根103米高的烟囱,曾经是英国工业革命巅峰时期的象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成后,曾每星期烧煤一万吨,维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供应。而自1982年“退役”以来,巴特西电站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演出时,也曾作为伦敦的六个建筑形象代表之一,出现在舞台。现在,围绕着四根烟囱,巴特西商住综合开发项目成为了伦敦市最大的开发项目——其代理机构仲量联行透露,当巴特西首期住宅项目推出时,一周内即售出75%,刷新英国卖房记录。目前新建的三期项目,在去年10月底甫一推出,也延续了疯狂抢购态势。英国人对于“空气污染”是心有余悸的,但在旧城改造时,这四根烟囱是明令禁止拆除的受保护对象——它们将一直矗立在泰晤士河畔,提醒着人们英国曾经的辉煌与经验教训。巴特西情结也已深深融入了英伦文化的血液里。
不是说英国现在的大气环境就多么多么好,居住在这里感受就多么多么优越。伦敦市长鲍里斯斥资改善伦敦空气质量污染的措施仍被诟病,伦敦的空气质量时至今日还被英国媒体各种监督吐槽——比如媒体指责伦敦尤其是牛津街,是全世界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但这也正是体现了英国媒体的言论自由与监督有力——有报告说,根据英国2013年全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伦敦达到“危险等级”的天数仅为8天,其他城市更少。这里蓝天白云的时间确实比国内多太多了。
今天我的朋友圈里一位在英国定居数年的前辈说:上周,舅舅在北京被确诊为咽喉癌,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雾霾。这是我第一次把雾霾和我亲人的健康联系在一起。每次短暂的回国,严重的雾霾尽管已感不适,我还是觉得与我无关。但这次我真的觉得雾霾已张开他的血盆大口在侵噬普通百姓的生命。今天凌晨我看了柴静的片子,同时也看到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无论怎样,柴静以她的影响力,从民间发出了对雾霾的挑战。
同样自费拍过食品安全纪录片的崔永元说:我认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作用。柴静的纪录片,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同为前电视人,我欣赏她仍坚持对于发现真相、深入调查、呼吁改变的追求;在名人效应的光环下,所幸能够一定程度上消抵变革难行的无力感,不管是鲜花还是鸡蛋,起码这么多人都看见了关注了;我更期待咱们国家的雾霾治理能够在十年内真的取得一些成效,重现多一些蓝天白云,那么我也能够在那时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说:看,这是我们的家。
那天,爸爸妈妈吃好中午饭后带着我一块去了闵行公园。刚进公园大门,一块块大理石铺成的路干净而又整洁。这的四周被绿树环绕着,碧绿的草坪中还有许多的艳丽花朵。越走进去越美,一路上有许多植物像有梅花、慈竹、还有一些见也没见过,叫也叫不出来的。公园中间有一个大草坪,上面有人在那儿野餐,又人在那儿嬉戏打闹,有人在那儿放风筝等,那些风筝各种各样,有燕子的,有蝴蝶的,很漂亮,还有家长陪着自家的.孩子踢足球的,等等。到了里面,终于看到游乐场了。我一蹦三尺高并迎兴奋地跑了过去。对爸爸妈妈说;“快点,快点儿!”我快速地跑到了玩卡丁车的地方,对爸爸说:“我要玩这个。”我给完了钱,就跳上了卡丁车,那个叔叔告诉我,要系好安全带,哪是刹车,哪是油门,说好后,我便飞快地开了起来,看我的“闪电漂移”我大叫着……玩好了以后,我就被猴山吸引。我箭一般地冲向了猴山,兴奋地跑上了楼梯,虽然这里非常的臭,不要过呢,这并不影响我想要看到猴子的***。上了楼梯,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猴子。有的猴子正在替另一只猴子抓虱子;有的正在和另一只猴子嬉戏打闹;有的正在和另一只猴子追闹,那只小猴子以自己灵敏的身躯窜上了假山,而另一只体型较大的猴子却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我扔了一只香蕉下去,却没有一只猴子去抢,只有一只猴子缓缓地走进了它,原来它是猴王啊!
这就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事。因为,我在想:爸爸妈妈带我来公园并不是为了要自己放松心情而过来的,而是因为要让我们长知识,让我开阔眼界才带我来这儿的。
自从他死后,我的脑海里时常呈现出一个熟悉的画面——远远的草屋屋檐下,拴着一头老牛,一位满身长瘤的花甲老人蹲在被牵牛花缠得满满的柱子下,用手爱抚地摸着老牛,他还时不时地用鼻子嗅嗅牵牛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当我想起这幅画面,心里就隐隐作痛,一些与他相关的往事也就涌向心头。
他,就是我儿时的忘年玩伴——刘(瘤)二伯伯。每次去外婆家,我都能看到他熟悉的背影和那张令人难以忘怀的慈爱的脸。可是现在,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想到这儿,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以前他是垛村专门负责耕田的,而老牛就是他最得意的助手,每年插秧季节就是他最忙碌又最快乐的日子。每天,他都会早早地起床,喂老牛后,就一边吃饼一边唱歌,赶牛下田劳作。他姓刘,身上长瘤,又排行老二,所以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瘤二伯伯。瘤二伯伯虽然身材不高,但结实,十分能干,每天都能耕几亩地。他这人很朴实,嗜好吸烟,每次人家付工资,他都会高兴地说﹕“又够抽好几天的烟了。”牵牛走了,还不忘回头打招呼﹕“有空到我家玩,啊……”
黄昏是我最喜欢的时刻,因为我敢肯定,瘤二伯伯在柱子下和牛一起。果然,每次都不出我料﹕草屋屋檐下,拴着一头老牛,一位满身长瘤的花甲老人蹲在被牵牛花缠得满满的柱子下,用手爱抚地摸着老牛,他还时不时地用鼻子嗅嗅牵牛花,皱纹纵横的脸上露着满意的笑容。
瘤二伯伯很爱牛。记得一个夏天的傍晚,天空蚊虫乱飞,伺机叮咬,我早早吃了晚饭,在巷中转悠,不知不觉竟跑到瘤二伯伯家,只见他拿着蒲扇正给牛赶蚊蝇,还生烟赶虫。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这样傻,这么没完没了赶下去,何时结束。他却不以为然地笑着说﹕“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还能下几回地,把老牛服侍好了,我也对得起咱村的村民了。”他的话我不能完全懂,只是陪他笑了一阵。
瘤二伯伯很爱我。每次我找他,都想骑牛,而他在放工的时候,都尽量满足我的要求。有一次,他对我说起他小时的事,说他家很穷,十三岁就替人家领一头牛了。我听了,拍着胸口说﹕“我也能,到十三岁,我也能自己骑在牛身上。”他听了哈哈大笑,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领一头牛不是你说的那样简单,既要白天放牛吃草,又要割草让牛夜里吃,还要用牛耕地!”我听了,伸出的舌头再也缩不回了。
后来,我上学了,再到外婆家时,他已经死了。虽隔了好久,但他的死仍使我的心灵受到重创一一除了他,我再也难找玩伴了﹔除了他,我村再也难找这么朴实的老人了!
瘤二伯伯,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和你的老牛永远活在我心中!
心若汪洋,在时间的引力下,泛起一阵又一阵的潮汐,就这样拍在记忆中,让沙滩的沙子浅了,却让嵌入沙滩里的石头更深了。
——题记
一晃就是十二岁的少年了,太婆去世已经六年了。每每想起她,我的内心深处就有一阵无法抑制的隐痛。
五岁的那一年,一天中午,我和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耍。也许大家都玩得很尽兴,用小石头开起仗来。我抓起一把小石头朝楼上住的小哥哥扔去,可能不小心用力过猛,把小哥哥的鼻头狠狠地砸了一下,他的鼻子一下子又红又肿,小哥哥哭了。这时,大家都围了过来,我80多岁的太婆也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我原以为她一定会帮我的忙,迅速平息这件风波。谁知她竟不顾情面,不管我的委屈,当着大家的面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大家一起玩,都是小朋友,谁都不是故意的,凭什么只批评我呀!我躲在墙角暗处用眼角的余光盯着她,不到1。5米的瘦小个头,布满皱纹刻满沧桑的老脸,暴出青筋的却似乎极有枯力的手和一双蹒跚走路的小脚,自己都快入土的人了,还这么不讲情面,我心里忿忿不已。
从那以后,我总觉得太婆不喜欢我,当她时而抚摸我的头时,我总是很不耐烦地把她的手挪开,当她平日里对我嘘寒问暖时,我老嫌弃她啰嗦,唠叨,惹人烦。
过了不久,太婆中风了。她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请人专门护理。她常常想我和姐姐进房间去看看她,陪她说说话,然而我总觉得她房间里有一股难受的气味,因此很少走进她的房间,更不要说陪她聊天了。不到半年,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太婆带着遗憾去世了。我记得电视新闻里说,那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冬季,2008年冰灾。妈妈告诉我再也看不到太婆了,太婆会永远地在地下安息了。那时年幼,还不明白具体的意思,只是懵懂地知道她死了,再也不会不顾情面,不管我的委屈,当着大家的面把我狠狠地批评一顿了。
白驹过隙,岁月有痕。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完全明白太婆当时之所以指责我安抚受伤小伙伴的初衷与深意;我已经深刻知晓了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我多么希望还有机会让太婆慈爱的双手抚摸我的头;我多么渴求可以让自己有更多地陪伴太婆的日子……然而,我知道,斯人已去,为时已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念太婆对我的种种好,回忆起她曾经给予我们重孙辈的点滴关爱。每当此时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歉疚,泛起一阵又一阵的潮汐,拍打着那些嵌入沙滩深处的石头。
儿时,家门前的菜园里不知何时飘来许多种子,纷纷落在那园子里。每一年,这个季节都会有络绎不绝的“访客”长成绒球般的——蒲公英。
那时,最爱的事就是将这些毛茸茸的小花吹散,每当看到它们散成一把把轻盈的小伞,在空中飞向各地,一股莫名的喜悦便涌上心头。
渐渐地,我长大了。怀着忐忑的心情外出,虽说每周还是能见到父母,可心中的不安却好似扎根了。每天晚上,总是泪湿枕襟,一半思人,一半思家,夜夜不能入眠。
这天,妈妈来接我了。我似乎在广袤无人的沙漠中,看见了一个熟人,紧紧抓着她的手。仿佛一松手,一切就会化为虚有。妈妈见我面容憔悴,不禁问道:“这几天睡得不好?”我低着头,不做声,并不想让妈妈知道我是那么依赖她,是个不独立的孩子。但妈妈似乎看了出来。坐在我的床边,安慰着我。
“月,你看看,你都多大了,怎么还是小孩子气呢?”语气中没有一丝责备,更多的是怜爱之情。
屋子里静了下来,舞得起劲的风扇似乎也没了声响。妈妈思考了片刻,回忆着说:“还记得小时候的蒲公英吗?你的一口气能将那些小伞吹向各自的天地。你不也是如此。长大了,妈妈放手了,你也该勇敢地舞动自己的人生,如果依赖了,那这一生一定不会精彩。你不去看看外面的天地,只呆在温馨舒适的怀抱里,你怎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那一夜,我睡得安稳,母亲的话真的开导了我。仿佛我的心中种着一株蒲公英,不再对妈妈依赖,飞向了自己的那片天地。蒲公英的爱在于放手,勇敢地飞。我的心豁然开朗了,脚步也变轻了!
原来,我的心灵深处一直有一株蒲公英……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没错啊!读书会让人陶醉其中,忘记忧愁与烦恼,印在心灵深处的只有快乐。
许多同学不爱读书,总觉得读书不如看电视有趣,不如玩电脑兴奋,不如睡觉舒服,不如旅游心旷神怡……但读书也很不错呀!书可以在我们无聊时陪伴着我们,可以在我们伤心无助时安慰我们,可以在我们骄傲自满时告诫我们要谦虚……
从小我就特别爱读书。从我记事起,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注音的《安徒生童话》,书中的第一篇故事就是“白雪公主”,至今我记忆犹新:故事内容反映了嫉妒心强的人会让仇恨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最后反而害人也害己;但是善良的人总能得到好报,总能化险为夷。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发誓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用自己善良的心去感染周围的人。
长大后,随着知识范围增广,我渐渐地迷上了古今中外的名著。
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果然名不虚传,里面的人物外貌、动作描写淋漓尽致,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这四个人物各有特点:唐僧——诚心向佛、品格端正;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立下了大功;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有时还吵着嚷着要分行李,但他性情憨直;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甘心当好后勤;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格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意志,慈悲善良。
想必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的人生感悟深深的触动了我。想想保尔的生活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甚至不幸,可保尔始终敢于面对,即使在生命的尾声也依然用坚强的意志来表达对生命的珍惜。相对而言,我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可和保尔比呢?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穆泰奈比也说过:“人们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自己意志力薄弱和愚蠢。
每一本书都有它让人取悦的地方,有它赏心悦目的内容,有它独一无二的结局。每一本好书都是独特而又美好的。
读书,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读书,让我们身心得到舒展;读书,让我们的视野得到开阔;读书,是我心灵深处的快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