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玛里亚纳群岛有一座天宁岛,它的东南端的自然喷洞,被列为世界五大奇景之一。
这神奇的喷洞是海浪不断拍打在礁石上而形成的溶洞,溶洞内的压力,迫使在溶洞内不断喷射,那喷洞水的声音咆哮如雷,犹如万马失磅、千军仆地、喷烟吐雾、细如珠帘、粗若冰柱、碎玉四溅、银珠轻扬,如蒙蒙细雨、点点飞雪。巨大的水柱形成的水滴,在太阳强烈照射下,水滴形成一道一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彩虹。
这里不仅喷洞很美,地面还有很特别凹凹凸凸、坑坑洼洼的岩石,有的岩石像狗的牙齿一样锋利,又像海浪一样没有规律,还有的岩石像一座一座山峰。
突然,一阵风吹来,直冲云霄的水柱,变成一片薄雾,水珠吹到我的脸上,就有一丝清凉扑面而来。
海浪不断拍打着礁石,大大小小的自然喷洞在喷出水花,好像在演奏交响曲。
这个假期,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美国的圣地亚哥看爸爸。
圣地亚哥是个美丽的旅游城市,它位于美国的最南端,那里每天都是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四季如春。那里有很多署名的景点有胜利之吻、巴博亚公园、克罗拉多岛、拉霍亚海滩……我最喜欢拉霍亚海滩,那里很美丽,岩石上有很多海豹,它们还可以跟你游泳。一天,我们一去拉霍亚海滩,爸爸把车停好了,然后我们沿着海岸线走,看见了一个海滩,在海滩上有人晒太阳,有人在海里游泳,有人在海滩上跑步。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都是礁石的岸边,那里的浪花很大把我们的衣服都弄湿了。我们继续往前走终于来到了有海豹的沙滩,海豹们懒惰的躺在沙滩上,我和它们合了几个影。然后在沙滩上走了过,就回到了美国的家。
今天已是2月18了。离我的美国游学之行已经有些日子了,但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仿佛发生在昨天,我对那儿发生的一切还是记忆犹新。
我就摘录一段到美国第一天的日记吧。经过九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于当地时间八点(北京时间凌晨零点)到了美国,那里阳光明媚。我们参观了当地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英特尔博物馆。下午,我们来到了当地的警察局和图书馆。虽然有点儿累,很想睡,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结束了当天的旅程。我们来到了友好学校。友好家庭的爸爸妈妈把我接回了家里。晚饭过后,友好家庭的爸爸妈妈还带我们去打篮球。
一切都是那么愉快!洗漱完后,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可能是时差没到过来,但我知道,我期盼明天和美国独立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虽然美国之行已经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收获会一直留在我心中,它令我受益匪浅。如果说要我把这次的旅程分为两部分的话,我会把第1,5,6,7天分为一部分,把第2,3,4分为另一部分。既然这次我们是去游学,前者就是所谓的“游”,后者就是所谓的“学”。这不,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了。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与一般美术史不同,《艺术发展史》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 ,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 “问题情境”。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 ,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大概就会真正明白他说这些话的意思了。
这本书一共二十八章。其中在奇特的起源一章中讲到的是前期和原始民族和古代美洲。有毛利人、非洲人、墨西哥人、秘鲁人、以
及阿拉斯加等地远古时候的手工制品等等。这些东西现在大都存放在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博物馆里。这一章主要讲述以下几点:1、对于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首先,原始人类对艺术的思考是模糊的,他们的思维和创作初衷是:实用。这个是首要的标准,对于绘画和雕塑往往也是这种态度,它们不是被当做纯粹的艺术品,而是会给出非常明确的用途。2、“原始人”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单纯(实际上他们的思考过程比我们还复杂),是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了当年起源的状态,他们吧那些超自然 的力量看成是和大自然一样实有其物,换句话说:绘画和雕塑是用来施行武术的。3、那时候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东西按照我们的标准看起来美不美,而是他们能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是为了满足他们施行巫术的需要。(艺术家来自本部落,加上世代传承,他们清楚的知道每一个形状和每一个颜色代表什么意思,所以只是去完成工作,而不是去改变什么。)4、那时候的艺术家与我们不一样的并不是他们艺术水平,而是他们的思想观念,整个艺术发展史并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史。5、很多的艺术品在当时的艺术家看来,并不需要正真细致的去刻画出常规的图案,只需要在他们看来足以表示特征和用途就已经足够了,有可能是一个符号,有可能是一个色彩,但是只要足够的用来表示他们概念中的事物。6、书画同源自有益处。时代、生活、习惯等非常客观的因素以及原始人对社会生活得理解程度决定那个时代的艺术特点。
在永恒的艺术一章中讲述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克里特。翻到这一章首先看到的就是埃及的金字塔——基萨大金字塔。约公元前2700年建立。在这一章中我知道了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的本意---“使人生存的人”。古埃及的那些金字塔及雕刻的肖像既朴素又庄重。这一章主要讲诉一下几点:1、埃及艺术:金字塔 - 历史上有钱有势的国王,他们强迫奴隶为他们建造金字塔,在埃及臣民眼里,国王是掌握权力统治人民的神人,他们认为高耸的金字塔能帮助他们升天,同样,埃及人也非常相信,灵魂在冥界中永存,所以同时制作木乃伊,金字塔是安放木乃伊的处所,刚开始只是国王之后有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也开始效仿。2、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结合,是埃及艺术的一大特点。当时埃及的浮雕和壁画,不是说究竟好不好看,而是完不完整,并且根据对事物辨认的程度来作画,树木会描绘成侧面看到的那个样子,池塘会描绘成从上面看上的那个样子等等。3、指导艺术家的并不仅仅是他丰富的知识,还有对于图案鉴赏的眼光。4、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点之一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个法则,理脉贯通,他们称之为风格(style),支配埃及艺术作品的规则使得每一个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的、质朴而和谐的。5、在其3000余年的历史中,埃及艺术几乎没有变化,金字塔时代认为美好的东西,千年之后,照样认为是超群出众,期间,有新的样式、新的题材,但是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6、在其期间,有试图去动摇埃及风格的人:阿克·纳顿:他完全摈除了其前法老所表现的那种神圣、刻板和尊严,相反的,他要艺术家画出他们全部人身缺陷,用埃及人的眼光,简直就是懒洋洋。7、埃及仅仅是持续了千年之久的近东伟大强国之一,巴勒斯坦(埃及和巴比伦、亚述帝国之间)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8、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纳拉姆辛王纪念碑、后来这种纪念碑发展为国王战争的完整编年史。
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伊斯兰教、基督教、希腊的多利安柱式神庙(帕提侬神殿,也有翻译为巴台农神庙或者巴特农神庙)等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在这本书里面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是一本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艺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般的对某个问题的解答。尽管贡布里希承认在艺术中的确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进步,但他绝不希望他的读者误以为进步就是价值。在《艺术发展史》中他一方面肯定艺术家超越前人的努力,另一方面竭力阐明艺术的发展变化总是有得有失。例如希腊化艺术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夸张效果在实际上导致了对埃及以来整齐、庄重的画面秩序的背离。但是他强调“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本书的某位读者可能喜欢拉斐尔,讨厌鲁本斯,或者正好相反。但是,如果本书的读者不能认识到这两位画家都是卓越的大师,那么本书就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如果从“问题情境” 的角度来看20世纪的中国艺术,不难发现那些在历史的沉淀中被保留下来的杰作正是由于“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使得艺术家的智慧与创造力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贡布里希在谈到建筑以及“原生态”的绘画与雕刻时曾用两个词来形容它们的标准—— 既“实用”又“合适”。尽管后来艺术日益成为奢侈品,不再那么实用了,但这个标准仍未完全失去价值,并且还会在一定的情境中显出复苏的力量。例如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新兴木刻便是一种既“实用”又“适用”的艺术。特殊的情景促使艺术家选择了黑白木刻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豪放朴实的黑白木刻作品,不仅显示了木刻艺术的刀法美,而且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适应了当时的情景对艺术作品的特定要求。人们现在回忆那段时期的艺术时常会用到“时代气息”、“战斗精神”等字眼。可见那时的艺术家在战斗的同时也切实地解决了具体的艺术问题,使作品尽可能地“实用”又“合适”。我们不会想象延安的木刻艺术家是为着创新而工作的,但他们的确创造了全新的艺术。他们的作品使得各阶层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20世纪的中国有着错综复杂的艺术局面,有太多的问题等着艺术家去解决。在西方文化艺术不断涌入中国的浪潮下,中国美术面临着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对待中西不同艺术:是中西结合还是拉开距离?正如贡布里希所说 ,任何风格都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解决问题”出发 ,我们便不会简单地以时代进退为褒贬艺术的依据,而要看到艺术创作背后所面临的“问题情景”。
其他的章节就不用多说了。贡布里希的讲述完美而亲切,平易近人的作品,艺术理论被以通俗的方式叙述出来,作为例子的艺术品的选用真的很合适。读者和作者也可以取得较好的互动。他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 ,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而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无论哪种社会 ,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