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有幸能够来到世界著名的医学学府—卡洛琳斯卡大学进修学习。一到这里,即被这里浓郁、严谨、平等的学术气氛所吸引、所感染。在这里,没有学术权威和小辈之分,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权利与空间;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学生会与大教授争论不休,毫无畏惧权威之意。我所在的科室每周二都有组会,这是一个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好机会。每周由一个研究者主讲自己最近的科研进展,然后,就是最热烈的时刻,大家毫无保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当天的主讲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建议。我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也收获颇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文能力,而且也常常能捕捉到被我忽略的、而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使我在研究中茅塞顿开,更好地促进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在这里,研究人员一般都比较敬业,比如我们实验室有位老太太实验员因为要进行动物实验,每天早上很早就到单位开始工作,如果实验没有结束,她也不会因干满八小时而下班,从她这里改变了我原来对欧洲人的印象,即比较懒散。
在瑞典工作学习的日子,接触了不少博士生,了解了瑞典培养研究生的制度。在瑞典对博士生的要求很高,除了修满40-80学分外,博士论文还必须包含至少4篇在国际期刊和主要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章;此外,博士生还必须承担20%的助教任务。博士生的文章被SCI等等录用,导师一般会资助他们参加几次国际会议。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机制,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也值得我们国内借鉴。
来瑞典之前,听朋友说瑞典人傲里傲气,不容易接近,来到这里以后才明白这是瑞典人文化传统的反映,即沉默是金。
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坐小火车,却几乎没有碰到瑞典同事主动与我交谈。他们最多不过是点点头,问候一下罢了,然后就专心致志地看报纸了。我想他们之所以能保持沉默是金,就是文化传统的反映了。在去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小火车刚进入Flemmingsberg车站,喇叭便响起来了。我听不懂瑞典语,也就没在意。可过了一会儿,小火车仍然停在那里原地不动,我感到非常疑惑。邻座的瑞典人看到我一脸的迷茫,便用英语对我解释说前方铁路出故障了。我看到每位乘客都显得很镇定,没有人急躁。有些赶时间的乘客很有秩序地下车换乘公交车了,而留在车箱内的人都是那样的平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仍然专心读着报纸书籍等待火车再次启动。所有这一切都显得如此井然有序,我想这就源于他们的沉默是金。
在斯德哥尔摩,很多街道两旁都种植着大量的柿子树和苹果树等等,到了金色的秋天,每一棵果树上果实累累,非常诱人。但是,我看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没有人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市政管理人员,在果实熟透的时候去采摘。这件事不禁也引发我深深地思考……
回首这段留学的岁月,收获颇丰,我不仅领略了瑞典迷人的风光、感受了瑞典人特有的性格,我想更重要的是在科研和学术上的受益匪浅。同时,我想我能够顺利完成研修工作,与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有了家人尤其是母亲的关怀使我不再因离别而伤感、有了导师和同事的理解使我不再孤单、有了教育处老师的支持使我不再迷茫。我想难忘的瑞典留学岁月会给我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3月12日晚,为了等着看欧冠,胡乱调台来消磨时间,来回调时路过央二,看到《赢在中国》,每次停留几分钟看一小段。
这几小段刚好是最后一位选手的`介绍与各评委点该选手,以及评委最后给这位选手的总结建议。IDG的熊晓鸽先生说了几句话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投资给最后一位选手,让他觉得不舒服,这是投资人的良心使然。
补叙,36号选手的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他组织一个类似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及商业计划,而其公司为一管理团队,所有培训师或讲师,为高校的在职老师,企业向公司支付费用,公司付薪水给客座讲师(不知是否可以称作走穴)。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在利用社会资源来为自己牟利。
分析其牟利方式:
首先讲大学,大学是国家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平台,也是公民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平台(可能不确切,姑且这么理解)。大学的经费从何而来,国家补贴,教育经费,来自于国家的税收,在校学生所缴纳学费,等。经费支出,学校建设,科研经费,教师工资等。也就是说,国家与学生共同在聘请请我们可敬的大学老师来为学生上课,传授我们知识。
其次讲老师,关于老师精力分配,以及两方面收入所占比例,想来老师都是有责任心的,可能双方都尽职尽责,但我在想国家以及大学包括学生,给了老师一个平台,让他们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但这些却被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用来为自己牟利。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侵占国有资源。还有某些老师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利用在校学生作课题,做研究等等,科研的成果被作为商业用途,个人认为这也是侵占国有资源,我们希望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商品,但其回报以及获得的利润,个人认为不应该归属于某个人或某个机构,应该归为国家,或者全体公民。建议成立一个基金会,来管理,投资科研或者作为奖学金。
展开来说,这只是商业行为中的一种,而另外一种侵占国有资源的方式,我觉得值得大家去深思,每一个公民。关于体育明星,举例说明,某短跑名将,作很多种商品的代言人,赚取高额广告代言费用。国家投资建场馆,购买设备,发工资,发奖金,专门配营养师,厨师,等等,组建一个团队,当他在国际赛场争冠夺金,为国争光,我承认我也为中国有他自豪,但我不认同这种牟利方式。经费来自于税收,就等于国家,或者说全体公民,投入体育经费,造就一个体育明星,造就一个亿万富翁,我敢说没有这些投入,他的成绩将一塌糊涂。
在我国体育与教育不是纯商业行为,不像国外的运动员,一个人自己雇佣教练,陪练,租场地,拉广告赞助,是纯商业的行为,它本身就是商品,这种盈利行为,无可厚非。国外的私立大学,经费来自于社会捐助,科研成果的回报等等,每个老师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发团队,是商业行为,他们富起来,无可厚非。
想知道,在我国,有多少体育明星,通过利用国家的投入富了起来;想知道,在我国,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尤其站在科研一线,技术前沿的高校的讲师,教授,通过利用国家的投入富了起来。
我不是体育明星,不是高校讲师,教授,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但我佩服不为利益所趋,不唯利是图的投资人,我敬仰为人师表,兢兢业业的教育从业者。
看完这一期的《赢在中国》后,这一精彩的比赛,令我深受教育,倍受鼓舞,感触颇多。这一档节目,讲述的是两队竟争者的广告营销策略之争。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是这一节目的宗旨与坚守的原则。创业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也是很多人为之奋斗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目标。但是创业的艰辛是很多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而且创业者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除了自身要具有很高的商业眼光之外,还要有领导力、决策力、判断力,能够充分发现下属的优劣势,并且能够充分发挥下属的优势,自身也必须具有优异的独特的才能,具有***所该有的威信,使大家信服,能够很好的保证一个团队的有效运转!这期节目。选手们各有千秋,评委的点评如画龙点睛一般。他们精析的发言,不仅能够让自己见识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消除我们对大人物、大格局的神秘感,近距离的与他们有更深次的接触。
蓝天队与碧水队此次的对决,是在24小时内作出产品的策划与销售,销售时间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120分钟。刚开始的时候,碧水队比蓝天队更占优势,以高出100瓶的饮料场地费赢得了人流量高出一倍的场地,这为之后的对决埋下了有利的伏笔。蓝天队,以碧水蓝天的概念设计布置了精致的现场销售场景,并且在事前进行明确的分工,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补货的时候。蓝天队开始订货1500瓶,但是销售速度很快,不致于不久就面临补货的问题,每个队都只有一次的补货机会,并且总共每队最多只有6000瓶的货源。在这个关键时刻,队长发挥了果断的决策作用,个人根据精密的计算决定一次补全剩下的货。可是,碧水队却是通过集体的商议来裁决补货的数量,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力量。
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是,有一名选手不承认自己队的失败,仍然强词夺理时。评委说了一句话,“人最可悲的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个人的知识面或者思维方式等,是没有谁会是十全十美的。俗语说:“自知者明”。人贵在认识自己,无论缺点还是优点,扬长避短,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同时,发挥自己的长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好大喜功,最后只可能是英雄气短。
比赛的最后,以蓝天队的胜出而告终。前面提到的都是碧水队的实力与优势。可是,为什么最后胜出的却是蓝天队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碧水队在销售现场表现的稍微有点小差池。整体的布局格调不符。碧水队以“私家茶女郎”与“企业茶女郎”的营销理念进行销售,这个行销观念新颖独特,我认为比蓝天队略胜一筹。但是在整体的实施过程中却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制度化的调配,以致于他的销售现场过于混乱,没有蓝天队的井然有序。这种现象就像是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凝聚力。
观看完后,感触最多的就是团队凝聚力这一方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诸如创意的理念,人才的竞争等等方面。暂不细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