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以论语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以论语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4-07 21:23:09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以论语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的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老幼皆知,其意思也不用特别解释了。可南怀瑾先生却是这样解释的:做学问,要随时注意“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当你有进步时,能不愉悦吗?你的学问没有人能够理解时,有个难得的知己来看你了,能不高兴吗?做学问的人,也可能一辈子没人能了解你,那也不生气,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这样的解释,比起常人的理解,不知要高出多少层。

南怀瑾先生这样解释的原因是,原句第一个字“学”不能仅仅当作狭义的“书本学问”理解,而是要从人生修养上讲起才行。也就是说,“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那么,把“学”字的意义理解的这么宽泛,符合孔子的原意吗?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而现在,一条一条分开印,是宋儒们把它圈断的。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又是一整篇大文章。

这倒又是一种新鲜的解读方式。谁都知道,《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既然是语录体,就很让人习惯于把那一条条论述分开来独立理解。这本来也不算错,却容易造成断章取义。把“学”字理解成狭义的“书本学问”,就是断章取义造成的。所以,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中所说的“学”,不是仅仅文章写得好,也不仅仅是知识渊博,它还包括“做人好做事对”,哪怕一个人是文盲,但只要是会做人做事,就是有“学问”。这是南怀瑾把整部《论语》研究完后,用“整体观”看待《论语》得出的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把“学”字理解成“人生修养”的“学问”的正确性,南怀瑾先生还列举了《论语》中子夏的话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看到好的人就尊敬他,在家能竭尽全力爱家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放弃私心,对朋友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读过书,也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句话足以证明“学”不仅仅指“书本学问”。

正因为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与众不同,他解读《论语》的著作才命名为《论语别裁》。

他这个“别裁”不仅仅与现代人对《论语》的一般理解不一样,而且特别与宋代以来朱熹学派的儒家学者对《论语》的注解不一样。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儒士们因为是以对“语录体”的理解方式来理解《论语》,结果断章取义,让后人造成了对孔子思想的极大误解。比如宋儒们理解上述子夏的那段话时就出现了偏差。他们把“贤贤易色”理解成“看到好人马上跟他学习,连女色都不能亲近了”。把“色”字的“态度、形色”之意理解成了“女色”,以至于近现代人攻击孔子“违反人性”。他们还把“事君能致其身”的“君”理解成“皇帝”,又让近现代人攻击孔子是“专制思想”,因为《论语》要人为皇帝全力服务嘛。孰不知,“君”在此应泛指为“你尊敬的人”,也即是“朋友同事”或“你答应给人办事的人”。像这样对孔子思想断章取义的理解,还有很多处。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是店员们搞错的,这要特别修正的。”现在,是到了真正复原孔子的“仁义”思想的本色的时候了。南怀瑾先生独特的“经史相参”、“整体看待”式解读能帮我们吹尽黄沙,淘出真金。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之手的流传千古的一本著作—《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这本书是家喻户晓的,还被尊称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这本书中的道理被后人延用至今。孔子的学说也流传出中国,传播到国外。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三】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修养好像花儿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结实。

因为司令部在集合开会时,他总会第一个到,然后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敌人应在什么地方出现,我军现在在哪?如何挡住敌人的去路,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在那似乎总是在自言自语,到会的人都说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自言自语一定是发疯了。

华西列夫斯基听到大家的非议后并没有生气,依旧在那里想着大事……开会时让他发言,他一会说这儿,一会说那儿,云里雾里,在坐开会的人都听得稀里糊涂,斯大林来回踱着步子慢条斯理地说道:“坐下吧,我亲爱的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说了,还是让我来说吧!”斯大林把战争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四】

虽然《论语》在古今中外都一直流传甚远。但说来惭愧,由于自己是体育特长生的缘故,从小到大读过的书少之又少。对我来说直到本学期才算是对《论语》的第一次接触。类似的古典文献自己一直都是敬而远之,总觉得自己看不懂,也没什么用。再加上本该读初高中的时光,我都是在运动队里度过的,而自己从中学开始就没有再进行文化学习,所以更不会去读,也没有信心去学习这些生涩难懂的经典。从这学期开始,先是专业课老师讲了几则论语,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论语产生了兴趣。虽说论语的语言和文字对我来说解读起来还是非常困难,但其中的道理和真谛却没有像文字那样复杂难懂,这点让我感触深刻。所以我选择了《论语》的智慧这门选修课,并通过选修课,让我在不同的角度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在为政、为人、为学的三条主线中,老师讲的为人方面的内容是我感受最多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修身一节所讲的理想人格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修养,二是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泰而安”这种中庸人格的具体化,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一种人格。同时也是我之前从事体育竞技方面所一直缺少的一种品格,通过我自身的感受发现,其实在论语中很多的道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以下我想以一名运动员的视角,去解析一下论语对体育竞技的触动和影响。

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遗憾,是《论语》的精华之一。在竞争残酷的体育竞技中,胜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在双方运动员技术水平旗鼓相当的关键场次,哪一方的意志更坚定,出手更果决,会直接左右比赛的走势和结果。其实《论语》中有很多观点可以运用到体育竞技中。运动员面对胜负的态度,如何在比赛中卸下压力。正确看待遗憾,如何正视接受遗憾。但这些思想上的“软实力”往往是平时技术训练中触及不到的,而《论语》中看待胜负、直面遗憾的态度恰恰可以弥补一些运动员思想上的短板。

说到遗憾,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或许每个人遗憾的点和方式都各不相同,但当遗憾发生的时候,心中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对于运动员而言可以说每输掉一场比赛都是一次遗憾,尤其在重要的大赛中失利,比赛中的细节会在脑海中不停地重复,一遍一遍的折磨着自己。有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很难正视胜负,太看重结果,导致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在失利后,就像进入了一个旋窝,在懊恼、愤怒、自我否定中不停地循环,导致自己的负面情绪无法排泄,不能自拔。心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运动成绩。如果每次失利后都要经历如此漫长并痛苦的调整才能重新振作起来,那么失利对于运动员的打击就不只是输掉比赛那么简单了,甚至会改变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轨迹。如何正视胜负,面对失败,一直是伴随运动员一生的问题,在运动生涯中,每一次比赛,就可能面临一次遗憾。而这些遗憾即使再优秀的运动员都是不能避免,从一个小白,一步步成长为高手,其中的道路必然是艰难曲折的。

运动员在某些重要比赛中,身上背负的压力不仅仅是关乎于个人的成败利益,不仅要面对团队、领导下达任务造成的主观压力,同时还要承受观众、亲友造成的间接压力,所以太多的比赛不是用简单的胜负就可以诠释的。怎样才能将这些外在的压力转变成动力,排除这些干扰呢?《论语》中有一个观点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孔子日“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勇敢,来自心灵的勇敢。当有了一颗勇敢的心,自然就会从容、笃定的去面对胜负。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质都是拥有一颗“大心脏”。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总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一次次战胜自己。所以,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定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看清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则名言中也有所启示。在《论语》中,太看重得失利益的人,往往被称之为“鄙夫”。孔子认为,鄙夫的意义近乎等同于小人,这些太过看重利益的人往往患得患失,他们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在得到后又害怕失去,害怕失去,就会不择手段的维护利益。没有开阔的心胸、坦然的心境,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对于运动员来讲,胜负就是他们全部的利益。那么靠什么放下输赢,看轻利益呢?那就是孔夫子所讲的勇气,那是来自心底的勇气。

但对于一名优秀运动员来说,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只是完成了一半,就像手机一样,强大的软件系统如果没有相匹配硬件去运行,这部手机还是无法运行。运动员的硬件就是扎实的技术功底,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重复、实践,精益求精的磨练自己的技艺,将这些早以掌握的技术重复机械化的加以锤炼。看似枯燥的时间堆积其实磨练的并不光是技术,而是在关键比赛时,自己那份从容笃定的心态。扎实的基本功,会给运动员带来无比坚定的信心。其实真正的高手,不是高在掌握了别人没有掌握的高难度的技术,而是他会在别人不敢用某一项技术的时候从容不迫的用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而这种超乎常人的自信,恰恰就来自于他平日里的积累。所以,精湛的技术,和一颗勇敢的心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和心态,好比手机的软件和硬件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同面对胜负相比,对于运动员来说还有一种更难以面对的伤痛,那就是所有运动员的天敌——伤病。很多天赋异禀的运动员都是被伤病无情的剥夺了宝贵的青春,报怨和消极充斥着他们每天的生活,残酷的伤病渐渐地磨掉了他们的锐气与理想,他们变得怨天尤人,生命中的一切仿佛都失去了意义,对未来的一切充满迷茫。那么在《论语》中对待缺憾和不如意又有怎样的见解呢?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学会接受,是论语给出的答案。如果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很大,那么它很可能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阴影,甚至影响到他的生命质量。长期困扰于人生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有所损害的。其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有他的意义,既然无法改变结果,那就去接受他,适应它,体会它。论语告诉我们学会接受遗憾、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看清生活中的得与失,保持心态,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在时代更迭的今天,2500多年前的《论语》依然可以震撼我们的内心、产生共鸣,为我们徐徐道来他平实又温暖的真理。《论语》中的道理不仅可以运用到体育竞争中,当古圣先贤的思想,真的在我们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我相信在不同的领域,我们都能得到共同的启迪。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五】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着—《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知。”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六】

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专访在笑声中结束,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困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孔子?换言之,孔子及《论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在于作为诱惑出现。眼睛作为对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似乎更易被现实所乱,从而蒙蔽内心。色彩是斑斓无常的,正如每一种诱惑与***,而能够抵之御之的唯一办法即是强大、坚定自己的内心。

而温度,正是内心的良药。

《论语》教与人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为先,其意很是明确:一个人可以闭世隐居(而这点确实由许多人难以揣测的社会因素造成),但他必须活在世上——意味必须先学会与自然相处,儒家所讲的类似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体现。而第二要务即为心灵之道,我觉得这足以体现孔子这个圣贤对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灵足够强壮,那么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依然神定气平;同样,是要给心灵找到正确的归途,那么仁、义、礼、智、信自然成为其准则,黑白清浊也就自然分明。国外的情诗中总说:WE 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 LOVE。虽然情感亦属错综复杂,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个“足够强壮”也与孔夫子所倡的心灵之道不谋而合。

明白这两点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问题。“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的路径已确定,自然就难堕迷途。我们确实能从《论语》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拥有一个常人应有的率性,也拥有一个圣哲的豁朗与通彻;也会对天发誓,也会“知天命”而慨叹。——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严格要求心灵,放松生活状态。

在现代社会纷杂之中,人生需要一个自己心灵的乐土,而《论语》的意义在于“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照耀下踏上归途。”

有关论语作文500字【七】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