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都赋》是左思少年时代历时一年完成的处女作。左思的家乡临淄是古代齐国都城,曾是十分繁华的大城市。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当年苏秦这样描述齐国都城:“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左思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非常自豪,据说在《齐都赋》中描绘了齐都临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风光优美的景象,引人入胜。可惜,《齐都赋》全文已经散佚,未能流传于世,只有少数散文残章被收录在《水经注》与《太平御览》等古籍中。
乡村,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也有一幅别有洞天的美景。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小花接连开放。春姑娘悄无声息地来到田间,用她那充满魔力的手触摸大地,田间立马生机蛊然,蝴蝶和蜜蜂都像赶集似的飞了过来,在田间上偏偏起舞,充满了诗情画意。向日葵对着太阳公公张开了她黄色的花蕊,桃花也憋红了脸,开心地笑了。
夏天,烈日炎炎。田间后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毒辣的太阳热得知了一直在树上鸣叫。每到这时,小孩们就会脱光衣服,光溜溜地来到河边,“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游泳或嬉戏打闹;而老人们有的在下象棋、打牌,有的在打太极,还有的在椅子上睡觉。等孩子们玩累了,他们又在树荫下讲故事。我家后院有一个池塘,里面种满了荷花,我突然想起杨万里写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硕果累累。家家户户种的瓜藤上的瓜都熟透了,再来到田间,全是一片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郑弓着腰,埋头忙着收割稻谷,这让我想起了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小朋友们可千万不要浪费粮食呦!
冬天,寒风萧瑟。虽然没有下雪,但是,人们都变得臃肿起来。一个个都穿着五颜六色的大衣,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围巾和手套,在街上走着。而有的人则躲在家里,尽量少出门,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生病。
乡村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向往,我爱乡村美景!
一提起洛阳名吃,最最有名的就是浆面条了。洛阳浆面条,做法简单,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但配料很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水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面浆,所以做浆尤其重要。浆水做得如何,决定浆面条质量的好坏,也说明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制作洛阳浆面条的豆浆以绿豆浆为上品。洛阳城内有专门制作酸浆的作坊。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两天后,浆水发酵变酸,方可用来煮面条。
在做洛阳浆面条时,先把酸浆倒在锅里煮至开锅,期间,浆水表层会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筷子或勺子轻轻打浆,至浆沫消失、酸浆变得细腻光滑时再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调料。浆水煮沸时,把面条下锅,再放入盐、葱、姜、花生、芝麻、黄豆、芹菜等调料,然后将面条煮熟即可。
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搅拌,三是本地土产,韭花辣子酱,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最佳了。
浆面条在洛阳的发展历史年数久远,已无法考证。关于浆面条的来历,曾经有这种说法: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走投无路、饥寒交迫,见到一个浆房就进去想找点吃的。可房里没有人,也没有食物,只有几把干面条,缸子里还有绿豆磨的浆水,但是已经放酸了。他也顾不了许多,就舀了几瓢酸浆,把现有的干面条和菜叶、干豆统统都放到锅里煮。面条煮熟了,当他打开锅盖就闻到了泛着淡淡酸气的面条,于是他就狼吞虎咽的全部吃完了,以至于当了皇帝还总想着当年的浆面条,所以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流传至今。
不要小看浆面条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面条。其实,在他的身上既有中华儿女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有中华儿女在黑暗面前永不低头的勇敢精神!
假期里,我在外婆家小住。外婆家在农村,那里没有城市的热闹,却有山村幽林的寂静;没有城市的绚丽耀眼,有的只是朴素的乡土风情。我就是在这儿领略大自然别致、神奇以及多彩的美的。
早晨,太阳调皮地把阳光投到我的床上,即使我是个贪睡虫,也不得不起床了,因为那阳光亮得我无法再睡,只能睁开眼睛。太阳像一个定时闹钟,每天准时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那里的天空没有城市的污染,显得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
我独自一人走在田埂边,看着夕阳,蔚蓝的天空上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有的飞得远远的,有的停在电线上,远远望去,像极了一个个动听的音符。微风掠过金黄色的田野,卷起了一片片金黄色的忽大忽小的波浪,连绵起伏,这正是一幅真实的田园画,如果我是一位画家,一定会把它画下来,定格在画框中。
村里有一片月季花地,即使离那很远,在空气中也能嗅到它的芳香,倘若走近一看,仿佛进了一处桃源胜地,美极了!
一朵朵娇艳的月季花呈现在我眼前,有的像小姑娘般害羞,有的则像贵妇人般端庄,有的像老妪般宁静,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儿,袅袅娜娜。总之,形状各异,妖娆动人。
我多么想去摘一朵,可是我没有摘,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就让花儿在短暂的生命中尽情绽放生命的光彩。
很快,到了傍晚,我回到田埂里看了晚霞,有的是一片浓艳,有的五彩缤纷,有的略显几分淡雅;还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奔跑的骏马,有的像飞翔的鸟儿……广袤的天空就像一个魔术师,变换着无尽的精彩,令人流连忘返!
农村,一方世外净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一个忘却自我的乐园!是那么的动人而美丽!
“嘀,嘀嘀——”几声汽车的鸣笛声响起,打破了乡村的一片宁静,我们的欢呼声透过车窗,洒在了乡间小路上。
汽车从宽阔的马路驶入狭窄的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杨树一棵棵地挺立在眼前。
汽车行驶了一会儿,就在村口一棵大树荫下停下了。此时乡村春意已浓,绿树也绽开了新芽,小鸟在树上唱着歌。
同学们有序地从车上下来,朝农家走去。乡下的房屋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样式不同: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小二楼;还有的是小平房。其中,小二楼的构造更美观:红色的砖瓦,白色的墙壁,朱红色的大门上钉着几个金黄色的铆钉。原来乡村的生活也很富裕。
田地里松软的土壤铺了一层白色的塑料薄膜,我想在这土壤里会有很多种子,它们在春光的照耀下挺直了腰,一股劲地往上钻。在田野中间,粗壮的大水管往外流水,水流唱着哗哗哗的歌去浇灌田地。田埂上枯黄的小草也冒出了新绿,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古诗“草色遥看近却无”。
田野的旁边有一片小树林,一棵棵树苗立在那儿,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守卫着乡村。风婆婆来了,她张开她的风口袋,春风姑娘跑了出来,她跑过田野,一直来到了小树林,和小树们一起玩耍,给它们扇风。
我们欣喜地跑到农家饭店,刚进门,就看到了整齐的桌椅和香喷喷的饭菜。同学们有秩序地入座,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水足饭饱之后,同学们走出农家,涌上土堆。有的四处追赶;有的打土仗;还有的把土当作滑梯,将身心解放到了这个小土堆里。
“嘀,嘀嘀——”汽车又带着同学们驶出了村庄,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它幽静的小路,样式不同的房屋,松软的土壤,哗哗的流水却让我留恋。
走进小乡村,感受田园美景。
(一)山雨
山里下起了雨,隐隐约约的。天空的颜色很奇妙,灰色的乌云带着一缕光,让人舒服。在雨中,传来几声鸟叫,优美的旋律与雨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情持续高升。这场山雨,将乡村里的房屋洗净,将大树冲净,山雨有着一种淡雅之美。山雨,无声无息的离我们远去……
(二)雨后出彩虹
山雨停下来了。天空变了颜色,太阳爬上了山顶,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阳光洒在大地上,热热的。“哇塞!”我惊叫起来,好久不见的“七公主”出现在天边——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样样都有,样样都鲜明、美丽。使劲向上跳,似乎能抓住彩虹似的,彩虹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天边……
(三)小树林
乡村的小树林,是乡村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穿过小桥,踏一条石子铺的小路,到了树林。进到小树林深处,就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炎热的夏天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空调房。树隙间溜进来几个阳光的孩子,和我们玩游戏。风婆婆变得年轻了,跳起了舞。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转身,带来无限神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就是树叶儿的歌谣。它们轻轻地覆盖在地上,为土地铺上天然的地毯。
(四)乡村傍晚
时间一转眼过去,太阳也累了一天了。白云换了件新衣裳,火红火红的,鸟儿们也一群跟着一群归巢了。乡村的人民也满载而归,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现在是吃饭时间了,农家菜特别爽口,不油腻,营养也丰富。这是正宗的绿色蔬菜,并且是人们自己劳动的果实!
乡村,一些独特的风俗让人惊讶;乡村,一种独特的风气,让人向往;乡村,一派独特的风景、让城里人啧啧称赞!
要说我家乡——泉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历时六年建成。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安静的白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来。洛阳桥因建桥处水潮湍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先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形成了船形桥墩,不但颇具特色,而且利于分水。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州人才开始采用。
这还不够,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其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牢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才智。为了纪念洛阳桥——这一伟大的桥的建造者——蔡襄,桥上还刻有他的雕像云云。
说到蔡襄,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建这座桥的传说,请听我娓娓道来。传说从前,江底住着很多妖魔鬼怪。一日,有一巨船过此,江底的龟、蛇掀风起浪,眼看巨船就要翻了,船中旅客吓成一团。突然,空中传来人语:船上有蔡姓贵人,不可作怪。话音刚落,江上风浪骤停,平静如初。事后人们知道,船上果然蔡氏夫人,正有孕在身。这夫人感谢神灵,拜天许愿:儿如长大,必建桥江上,以利行旅。后来这小儿,便是赫赫有名的状元蔡襄。他从小就聪明,当母亲把这事告诉他时,他就默志不望,发誓若有显贵之日,必尝还母亲心愿。这一传说为洛阳桥增添神秘色彩。
啊!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缔造起来的特色洛阳桥被赞为状元,真是实至名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