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因一样,结果的交代也要十分简练。
有个孩子在《伴着希望出发》结尾这样总结:
演讲还算顺利。当我紧张时,好友会投与我一个鼓励的眼神;当我赢得众人的掌声时,她会为我喝彩;当我不是那么自信时,他会给我做手势,好像在对我说:“你伴着希望出发,一定没有问题的,自信点!”于是,我更加有信心了。
我在好友的帮助下,伴着希望出发。她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在我失意的时候给予我劝导。让我明白:小河在涌入汪洋大海时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可最后仍成功了。当我在出发后遇到困难时,不要彷徨,要勇往直前。
这段结尾点明中心,但不够简洁,结尾应该用叙述概括的语言做总结,点明和升华主题,让人有发人深省,意犹未尽之感。我们来看一些作者如果写结尾的:
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后面有句总括的语言: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间接明了,又概括了全文。
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最后一句进行呼吁也成了这部名篇的亮点:
“救救孩子……”
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周末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时间。同样的日子,有的人可以好好抓紧时间,在这个整个的时间中发挥最大效率去抢占学习先机,不断突破自己;有的人能够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好好休整自己,放松下来因为整个学习周而绷紧的神经,为下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复习养精蓄锐;有的人会转变方向,趁着没有人去督促学习的日子里,正好能够好好拾起丢下许久的兴趣,追求自己所爱……一样的时间,不同的人,能够演绎不同的精彩。
而于我而言则是欠缺考虑的。
第一个周末,我整整睡了两天,只是因为平日里的学习压力颇大,每天都是晚睡早起,稍有空闲时间也是在思考一两道题目,甚至午休时间也用来背单词,做英语考卷等等。好累,每一天的课都是折磨,睡眠不足,学习压力大,内容枯燥,学习任务重……一切的一切,我即便上课想要撑起精神好好学习,却很容易被错综复杂的公式晃花了眼,陷入混沌空间。早上早起,中午不睡,晚上熬夜,再加上白天不间断的 连续课程,我几乎崩溃,眼睛往往是酸痛通红的。
第二个周末,想到不能这样浪费时间,因为给我留的.复习时间一天天减少,而我需要认真复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能过早放松,因此,我只是比平时晚起一点点,之后自己在书桌前,坐了整个周末。等到了周一,在床上朦胧醒来的时候,心中哀叹一声,我的周末就这样过去了,就等于没有嘛!
第三个周末,痛定思痛,还是要有自己的时间,不能被其他事情捆绑,我要自由!于是我背起羽毛球拍,跟朋友去打了一整天的球,隔天又抱着篮球出门了。结果,今天一觉醒来,身体似乎无一处是我的,叹叹,即便是我的最爱,过度也会伤我于毫末。
思于此,不得不慎重考虑,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周末时间。时间是有限的,可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却是无限的,能够劳逸结合,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帮助。
描写人物时,可以把人物形象在牵引部分简单交代。
一个孩子这样描写老师的形象:
她有一双小小的眼睛,一个小嘴巴,也有乌黑的头发,还有一个小鼻子,她讲课的时候眼睛甚至让我们都看不见。她每天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我们总说她虽然讲得好,但让我们抄的笔记稍稍多了那么一点。
这里面虽然对老师的长相有描写,但多是小来形容,头发黑,没有典型的特征,没有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这个老师和其他老师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下经典中如何描写人物形象的。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里有对于林黛玉外貌的描写: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ズ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外貌神态和她的性格以及今后的命运紧密相关,因此这一段简单的人物介绍传神而紧要。
文章的前因,字数安排上要少,不要拖沓,简单交代清楚就好,便于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是设置前因的目的。
我们有位同学在《被爱的感觉》中这样做结尾:
月光依旧是那么皎洁,房间里的温度也和从前相差无几,只是这次,我没有睡着,愧疚快乐悲哀……无数的情绪从心底冒出,如同杂乱的毛线,纠缠着,我早已失去了分辨的能力,说不清这每一种情绪的来源。但我清楚的知道他们加杂在一起时的这种感觉,才是被爱。
这段结尾烘托的意境很好,但过于冗长,无非是要感叹这种亲情的感觉,但前文只写了过程,为对结果介绍相关的情况,这时候的抒情欠缺一定的共鸣,无法掷地有声。我们看下吴承恩是怎样描写的:
例如《西游记》结尾处如来分封唐僧、悟空、八戒等果位时运用语言描写来说明结果和相关情况: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这些相关情况和结尾构成紧密连接,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最后的结果,要想显得自然就需用到“过渡句”。
文章故事的背景可以作为前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方便阅读,有时也可制造悬念。
有一个孩子《成功在我身边》开篇这样写道:
成功之前必定要经历失败与挫折,但是只要努力,就能战胜它。
在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和弟弟周海涛去坐车玩,忽然,我发现他的书包里鼓鼓的“你的书包里装了什么东西?
这样写会让故事很突兀,没有交代故事背景,对后面故事做的铺垫不够。
我们来看看一些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交代背景的。
例如《狂人》简单介绍了这份日记的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着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在《红楼梦》中开头有巧设悬念引起下文的石头来历: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交代完背景就会有一些人物出场,那么就需要你交代人物形象的特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