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摆脱一段感情重创,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这个理论在朋友A身上没有得到验证,她在3年前结束了一段感情,至今仍然沉浸在那段情事之中。她开了一个博客,每天上去抒发她的怀念、展示她的怨恨、宣布她的诅咒,出现在她生活里的新人一律不被她接受,因为她们总会在于旧人的对照中败下阵来。
②朋友B则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之中不能自拔,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下海南,见识过财富,却与财富擦肩而过。在南方的经济低潮中,他回到了家乡,从此成为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新加盟的公司,大到产品定位、运营方式,小到表格制作、待客咖啡的品牌,全都入不得他的法眼;朋友聚会畅谈理财,他也会抛出“没有一亿你还想炒股”这样的句子,让所有人面面相觑。
③朋友C咋走不出她旧日美貌所造成的怪圈。20年前,她确是一等一的大美女,但20年后,她仍然不能接受时间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外出旅游,她从来都拒绝与人合影,有人为她拍到了一张照片,她勃然大怒----美貌消逝之后,她拒绝影像为她留下消逝的证据,宁可当自己此后的生命不存在。
④他们全都不肯忘记,就像侯孝贤电影《童年往事》里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从广东去了台湾。他总以为那只是暂时偏安,总想着能回家去,所以从不置办价格略贵的木制家具,只买藤制的家具,只为离开时可以毫不惋惜的丢弃,直到他去世,他也没能丢掉那些家具;就像谢晋电影《最后的贵族》里的李彤,她的美丽和身世,是她无论如何也放不下的行李,也让她始终不肯“正正经经去嫁一个人”,直到最后自沉到水里。那些不能缓释的记忆,耿耿于怀的过去,一点好处也没带给她。
⑤人生却需要不断忘记----这急弦繁管的大时代里,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切恒定不变。朋友曾给我看过他在中俄边境上拍摄的若干小镇,这些小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后流落到中国的俄国贵族建立的,虽然不知道能在那里住多久,但那些人还是认真的建了房屋、教堂,认真地生活下去。我想,对那些想要开始新生活的人来说,建造房屋并不是最难的,难在忘记过去。忘记当年农庄里的奢侈生活,忘记舞会上的音乐和塔夫绸宁乡一中:喻敏良的沙沙作响,忘记俊美的军官前来邀舞,能忘多快就忘多快,偶然提起,也是当做讲给儿孙的炉边故事。在往日的一切都已遭毁灭的情况下,忘记,是废墟里最先探头的那簇雏菊,是最好的工程师。
⑥时光不能倒退,往日荣华不可能重来,塔夫绸的裙子不可能像画面倒放,再次穿到被冰冷的洗碗水弄脏了双手的主人公身上。在什么都不能逆转的情况下,忘记可能是一剂良药。尽管,在记忆的机制里,记忆是主动的,遗忘是被动的,“人能够主动选择记住某件事情,而不能选择去忘记某件事情”,但我们必须用不断的练习,促成这种忘记,至少也得使得那些横亘在心上的记忆慢慢变淡减弱。
⑦唯有忘记,才能承认情已逝、美貌不再,才能建起石头的房子,置办木头的家具,嫁人、生娃,铁了心在新生活里生根,余下的时光,才不至被浪掷。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过程:
1.概括每段内容;
2.找出中心论点,明确文章论证方法,画出以下图示;
①感情
(虚)②荣光
(一)(反)不能忘记③美貌
(实)④家具
⑥⑦唯有忘记(虚)美丽身世
(二)(正能忘记⑤奢华生活
3.找出以上思路背后的思维拓展顺序。
①②③④⑤到⑥⑦是原因到结果的思维转换,因为有前面正反现象对比,所以有“唯有忘记”这一结论;①②③④到⑤是由反及正的思维转换也是由中及外的思维转换,前面是不能忘记的结果,后面是能忘记的结果,前面的事例选自国内,后面的例子选自国外;①②③到④是由实而虚的思维转换,由现实向电影的转换,而④段内又形成了由实而虚的转换,即由家具之实(当然其实质是对故乡的无法割舍,所以也可看成虚)转换到美丽、身世之虚。有了这样的思维转换,思路自然得到拓展,文章观点深刻,层次清晰。所以我们应学会在思维转换过程中拓展思维。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
对学生采用师评、互评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主要在课堂提问反馈、课堂讨论总结、听说训练展示等环节加以补充评价,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很有名气的老教授,一天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茶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杯子掉在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之声,教授指着杯子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惋惜也无法使杯子再恢复原型,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情,请记住这只破碎的杯子。”这是一堂很成功的教育课,学生们通过破碎的杯子,懂得了: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忘记它。请以“学会忘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练习要求:请同学们进行构思,写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近年来的高考更加关注作文立意的新颖性和富有启发性,论证的层次感、立体感;然而我们的作文写作现状往往是文思枯竭,从而逻辑紊乱,层次单一。为改善这一现状,为“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引来思维的活水,尝试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自然可以使作文观点深刻,层次清晰。
时间、空间;物质、精神;横向、纵向;点、面;主体、客体;正、反(失败、成功,悲伤、高兴,得、失);中、外;过去、现在、将来;自然物、个人、集体、国家;文学、音乐、美术
训练学生的作文源于实际生活。实际生活是训练作文的源泉,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学会学生观察生活中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前些天,我们便组织学生去飞达浏览,在游览的过程中并适当加以指导,孩子们用眼看、耳听、手摸、脚踩、鼻嗅等多种感官来感知身边的景物,他们像画家一样,把自己的耳闻目睹记在了观察记录表上,为完成好这一次习作积累了真实可信的素材。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渲染气氛,激发兴趣。上课开始,我力求用声情并茂的启发谈话,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习作氛围,随即又问他们愿不愿写一篇作文,把飞达介绍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这样便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录像引诱,再现情境。为了帮学生再次回顾这一处优美的景色,我充分发挥录像的再现的功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因素,从而牵动学生的情思,诱发其写作情趣。
吸取课文养料,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课文思想内容丰富,语言文字生动,写作方法恰到佳境,在这一节作文指导课中,我充分运用《鸟的天堂》、《草原》这两篇文质兼美的范文,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依据单元的习作训练重点通过重温课文写作方法,继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虽然要训练的东西很多很多,但这一节课我只想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具体地写出景物静态、动态的特点,我们认为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一课一得。当然,在教学过程 中也就不免顾此失彼了,比如说板书,我未曾在此大做文章,我想只要它能为教学服务就行了。
拓宽思路,活跃思维。目前,像我这样的作文指导课大多应属于作文训练课。为了避免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我在指导学生选材、安排顺序等方面力求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动性,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同中求异。这样既照顾了中下等学生,又对优等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我想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齐放。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他人的选材,评他人的提纲,评他人说的一个片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创造机会,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以求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