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部好书,不仅仅讲述了中文翻译成英文中常见的错误,更揭示了英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此书的脉络。
这个唯一的中心就是“表意清晰”。本书提出的所有注意事项,所有窍门方法均以此中心为目的。英文十分重视文字能”正确“、”简单“、”唯一“地反映作者意图,绝不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表意清晰”的要求指的不仅是“understandable”,也不只是“easy to understand”,而是“must be understood”。句子,文章应尽量节省读者阅读的心力,不需要读者有意识地去分析句子结构,而在字面含义上不给读者留下任何被误读空间。
围绕这一个中心,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简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成分。任何多余的单词,句子成分都可能带来误解和歧义,都可能模糊句子的主干,都可能增加读者阅读的心力。由这个“能省则省”的原则出发,作者提出了几个要求:
1、应去掉句子不表实际含义的虚词,动词。
2、应去掉不必要的.修饰。
3、应去掉不必要的重复。这样在作者有意使用重复时,才能引起读者的重视。
另外一个原则是“关系”:必须尽可能体现出句子成分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化之。英文中依靠词语,短语之间的关系来表达逻辑含义,句子主干。读者理解了这个关系,剩下的无非是查字典的工作。
因为这个原则,作者反对用名词去修饰名词,因为名词是“静止”的。不能合理表达词与词的关系。使用动名词,形容词,介词能够方便让读者判断句子的语法结构。personnel and materials transfer center 绝对没有 center for the transfer of pesonnel and materials 好懂。
因为这个原则,作者强调代词应该靠近其所指代的对象。利用词与词之间的距离来表明词之间的关系,利用词的位置来表明句子强调的重点。要特别警惕“悬空”的修饰词,代词,修修饰语都必须有根,有读者非常容易找到,不会被误解的根。
因为这个原则,作者突出了对偶排比结构的重要性。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并不仅仅给读者带来音韵和视觉上的美感,更是通过这种形式上的“重复”突出了这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应该放在一起理解。
好的英文写作准则同好的设计准则是相同的。“惜词如金”的风格同时下大为流行的“极简主义”有暗合之处。而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亲近,对齐,对比,重点”这些设计准则。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摆布的是图案和颜色;在英文写作中,写作者摆布的则是单词和句子。目标都是力求创作者“想说的话”让向听众更容易“听懂”。
原则好记,写来短短几句,但是仅仅知道原则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和好的句子不能只根据原则按图索骥,也不可能下笔有神,一蹴而就,而需要在实践中不停的打磨和淬炼。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顿悟”法门,只有“渐悟”一途,与君共勉。
因为对于翻译这门手艺充满了憧憬,就买了一堆北外上外考研指定用书回家研究,中式英语之鉴就是其中一本,读完有些思考想跟大家唠唠。平卡姆老师在这本书中用的。英语不是很难,单词平均难度在专四和专八之间,过了专四或者六级的人看应该会比较有收获,在“学习区”内,所以推荐一下这本书。
作者写中式英语之鉴是为了纠正一些中国人运用英语时错误的不地道的表达,那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正宗的英语。
在这本书中所倡导的正宗的英语无疑指的是简明英语,特点是”direct, simple and clear”。下面是简明英语的起源(摘自百度)。
“简明英语是由查尔斯·凯·奥格登发明的只有少量单词的英语,他的书简明英语规则和语法的一般约定里对此有所描述。
奥格登说过:学习英语要七年,学习世界语要七个月,而学习简明英语只要七周。简明英语用于公司在国际上使用的书籍,短期内对学生进行基本英语教学。
奥格登不使用重复意义的单词,而且需要所有国家都适用这些单词。他利用大规模的测试和调整来得到这些词汇。在语法方面,他也做了简化,但是保留了英语通常的用法。”
在后面的发展中,简明英语在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上有了长足发展。简明英语无疑很适合用在商业上;而法律英语为了保证条款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一般冗长复杂,如一个含义要用两个甚至三个同义词来表示,在现在重视效率的社会渐渐向简明方向发展不足为奇。
但是这里我们要清楚一个语言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自然是有诸多不同,而且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同。在我看来简明英语的诸多规则只能算作是一种风格,一种在近代社会被提倡的风格。而我们在翻译或者写作时应依具体文本的需求和受众的需求适用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倡导每种文本都用一个风格。口语和书面语明显不同,书面语中,用途不同时风格也应做相应的改变。
比如文学和非文学就有很多区别,文学讲究陌生化,要得就是一种朦胧的,”transparent”的感觉,才能让自己的文字更引人遐想有更多解释空间,而非文学为了交流方便,自然不会太晦涩难懂。非文学中又可以分很多类,商务性文本、法律性文本、政治性文本。比如政治性文本,你的翻译是为了让英语国家的人明白,就要模仿英语国家中的政治性文本的写法。但翻译这种文本的一个困境是:译者害怕丢失一个词就丢失了一个意义,不敢随意添加修改,所以偏向直译。其实也是很无奈。
一个语言中什么说法能不能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是怎么说的,因为你的目的是让大多数受众明白。比如clinch现在虽然被认为是不符合语法,但有些时代中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当时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这种情况下,”non native speaker” 就很吃亏,因为没有大环境让你了解其他人都在怎么说。
我认为在这里,中式英语中最应该摒弃的无疑是you can you up这类说法。当然这个是有点太low了,相信有点英文素养的人都不会犯。接下来要摒弃的就是不常见说法,也就是本书中part one所强调要纠正的。然后对于part two中少用名词多用动词、少用被动多用主动这类型风格类的倾向,我认为就要依文本需求和受众需求来定了,如果一个文本十分正式,翻译的很直白自然也是不合适的。
从前,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松树直插云天、直挺挺的杨树、精神饱满的梧桐树和其他果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们:可爱的小白兔、老实的野牛、毛绒绒的白松鼠、狡猾的狐狸等动物,他们在森林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但是,好景不长。
一天,一只凶猛的老虎闯进了美丽的森林,抢食物、捕猎动物,甚至自称这片森林的虎大王,让每只小动物轮流每天中午过来给他当午饭。就这样,原来生活在天堂的无忧无虑的动物们,现在好像下了可怕的地狱。
一天中午,该小白兔去当老虎的午饭了,小兔子走在路上,想自己该怎样保住性命。突然,他看见了一口井,想了想说:“我有办法了!”
小兔子到了老虎的洞里,说:“大王,我刚才在路上到这里的途中,遇见一只凶恶的老虎,他问我干什么去,我回答的是去虎大王那儿给他当午饭,谁知他一听,愤怒地说,什么大王,我才是大王,有种的让那只小老虎过来,我要打败他!大王,这怎么办?
虎大王一听,说:“呸!快带我去那里!“小兔子带老虎来到那口井边说:“大王,那只老虎就在井中。”虎大王伸头一看,果然里面有一只老虎,虎大王愤怒地朝井中的老虎吼了几声,井中的老虎也学他的样子,对他吼。虎大王一见这状况,怒了,只听见“扑通”一声,虎大王跳进井中,不一会儿,就淹死了。
小兔子战胜了老虎,森林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春天树木抽出纸条,百花开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黄叶落了地上,好似地面上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冬天河面结上了冰,像一面巨大的`镜子,白色的雪给大地、花草树木盖上了白色棉被。
那只笨老虎,现在还不知道井中的老虎其实是自己的倒影。
小兔子问问还有一个名字,叫“聪明”,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事还得从上次的那一场大雨说起。
那一天,问问看天气那么好,便高高兴兴地去公园去玩,临走前,妈妈叫他把伞带上,说可能会下雨,可问问看天气那么晴朗,不可能下雨,问问对妈妈说不用了。可正当问问玩的起劲的时,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拿出来重重的敲着,小兔连忙跑到一棵大树下,他自言自语道:“唉,真是天公不作美呀!我玩得正起劲,为什么会下起这么大的雨呢?早知道这样,我就把妈妈递给我的伞带上!”小兔看了看四周,想找到和雨伞作用一样,可以挡雨的东西,他看到旁边有许许多多很大很大的蘑菇,心想:“咦,这些蘑菇长得好像雨伞呀!。我知道怎么在外面让自己有一把又能吃又能用的伞了,哈哈。”于是小兔拿了一个又能吃又能用的“伞”了!小兔挑了一个最大的“伞”,举过头顶,开心的回家了!小兔刚进家门,兔妈妈就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没有被雨淋湿?”小兔听了妈妈的话,幸福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妈妈听。兔妈妈直夸小兔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这,就是小兔子问问另一个名字的来历。
一天中午,兔妈妈和兔爸爸要外去办事,临走的时候,对小兔灵灵说:“我们有事出去了,你自己在家一定要小心哦!”说完,就出门了。灵灵回应了父母一声“好的”,便回到房间开始做作业。
写完作业后,感觉无聊的灵灵打开了电视机,碰巧正在播放她最喜欢的《小摩卡》。灵灵一边看电视,一边学样儿。她拿起扫把,从客厅跳到洗手间,又从洗手间跳到厨房,兴奋极了。突然,“哗啦”一声,灶台上的水壶被撞倒了,热水溅到了灵灵的腿上。灵灵又痛又急,哇哇大哭。可是,她转念一想,哭有什么用呢?又没有人会来帮她。于是,她忍着疼痛,用盆子灌满了冷水,把腿泡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灵灵躺到了沙发上,又用毛巾捂着冷敷。经过处理后,她感觉好多了。心里想:“太危险了,以后我再也不敢得意忘形了……”想着想着,灵灵进入了梦乡。
“灵灵,起来啦!灵灵。”听到呼唤声,灵灵揉了揉迷糊的眼睛,是妈妈回来了。“宝贝,是不是被开水烫到了?快让妈妈看看。”妈妈焦急地问。看着紧张的妈妈,灵灵笑着说:“放心吧,妈妈,我已经把它治好了!”兔妈妈将聪明、乖巧的孩子搂在怀里,欣慰的笑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是“融入”?融,原意是指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液体。融入,既可以是指有形物质的融合,也可以是指精神层面的接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价值观教育不仅涉及个体认知层面的“懂不懂”,还涉及行为层面的“会不会”,更涉及情感层面的“想不想”,不能仅靠简单说教。
认知上“懂”了,行为上未必“会”;行为上“会”了,情感上未必“想”。家庭教育必然而且只能是一种“融入”教育,在家庭这个人生第一个课堂里,教育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伴随着人的一生。更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教育过程是亲子双方自主发现、自觉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非正式”地发生的。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所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立家训、定家规、塑家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为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融入”什么?好的德行往往寄寓好的习惯之中。亚里士多德指出:“道德成自于习惯”,费尔巴哈说过:“习惯——德行的秘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要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以交往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教育必须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而养成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观教育。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诉求,将爱与责任作为最重要的融入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每个中国人对祖国应尽的爱与责任,是对中国梦的具体描绘,家庭教育要从小教孩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爱与责任,既指向自我,也指向他人。单一个体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须建立在他人乃至于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基础上。这归根到底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尊重,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每个人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爱与责任。爱国是每一个公民或者社会成员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诚信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怎么“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关键在落实,要顺应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的基本规律。
顺应养成教育的规律,要从儿童的具象性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的手段消减习惯认知的强制性;要重视以实践性、体验性活动促进情感的内化;要以持续的情景化、激励性评价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顺应家庭教育的规律。在家庭环境下的亲子交往过程中,通过亲子双方言语、行为方式相互影响、相互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好家长。要充分尊重家长的主体性,通过家长学校站点服务、网络服务、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等各种途径,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境界。
***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目标。
这书很好,光是北外高翻学院的考研指定用书就够吸引人眼球了,目前只看了二分之一,发别一下个人观点
1、和很多大牌翻译书类似,里面的句子政治性太强。当然了,毕竟跟作者的工作经历有关。如果例句的选择可以题材更加广泛就好了,因为可以有幸翻译政府文件的人太少太少了
2、作者的英文讲解很生动,很到位,但说实话,有些章节的核心内容其实很简单。那些语法是中国学生从高中就开始狠抓的,没有必要讲得太多。该明白的人,早都自己弄清楚了。如果有的基本语法还不懂的,看这本书就是浪费了。
3、中式英语,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词汇问题。如果这本书在vocabulary可以加大些比重个人觉得更好。
4、最后,个人在看书的过程中有点疑问,就是作者一直在强调concise,但其中有些方法和有些英文写作书的指导大相径庭,希望在本书看完后可以有更好的领悟。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个人认为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看此书可能收效不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