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我国语文课程体系倡导大视野,一方面要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教育从业者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封闭、气氛呆板的现象,构建一个开放又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 根植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开放的师生互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良性沟通和互动,教师不唯为准,不唯标准答案为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踊跃发言,对于学生认知上的误区给予指正。实践出真知,来源于生活本真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印象最深刻的知识。作为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就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而言,由于现在学生生活空间窄小,对于文章中所描写的“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没有亲身体验,以致由此带来的感悟就理解不透。春回大地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郊野踏青,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意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之美;让学生在郊外尽情追逐,嬉戏,享受阳光,享受快乐。教师可以把这幅美好、快乐的画面拍下来,在课堂上相互传阅。这样,学生对文章所涉及的词句,以及含义深刻的意境才能读懂,读透,真正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的道理。
二、 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开放的课堂和预设的教学计划并不冲突,有时恰到好处的“离题”甚至能为课堂增色不少。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拘泥于课本,写好教案然后“满堂灌”,而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堂气氛,进行灵活教学,适当穿插古今中外的历史人文知识,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即兴表达。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寓言故事,对于寓言故事的解读,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就《狐狸和乌鸦》一文而言,有些学生可能会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机灵,它通过夸赞乌鸦有美丽的歌喉来让乌鸦开口唱歌,从而获得了乌鸦嘴里的肉。有些学生可能会讨厌狐狸,认为狐狸花言巧语,只会使小聪明,认为它不劳而获的行为不可取。类似的还有《狐假虎威》一文,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各抒己见,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农夫与蛇、郑人买履、乌鸦喝水等故事都在建构学生的价值观上影响深远,教师在学生的认知不与“真善美”偏离的前提下,理应鼓励学生多方面解读,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表达。
省编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这次进行班级特色活动中,我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生日蛋糕》,为什么说它奇特呢?因为这个蛋糕不仅体现了小朋友的心意,更重要的是代表每个孩子的天真烂漫的想法。大家采用线描画的手法表达对王书文小朋友生日的祝福,而且,孩子们的线描画技能越来越棒了!
大家在忙着自己的杰作时,发生这样一件事:顽皮的刘俊禹将“生日蛋糕”用记号笔全部涂成黑色,旁边的杜佳骏“见义勇为”地说:“你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王书文会生气的,他不会给你蛋糕吃的。”说完,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了,接着,只听哇的一声,一向坚强的刘俊禹竟大哭起来,跑过来向我求救,“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我错了,不对起……他呀,总把“对不起”说成“不对起”,哈哈,这不又这样说了,活动室里一片笑声。这时刘俊禹撅着小嘴说,老师,我重新画一张吧,我再不那样了,我也想吃蛋糕呀!接着,我递给他一张画纸,大家又开始继续活动了。当我再次走到俊禹身边,终于发现他的“艺术天分”了,俊禹运用不同的线条装饰蛋糕,这次再没出现黑色的现象了,看来每个孩子都有可挖掘的'地方,需要老师引导与启发,这样孩子们才能不断提高对线描画的创想,通过今天的活动,王书文收到意外的生日礼物,大家与他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的香甜。
孩子们线描画的水平越来越高,大家有不同的构思与创意,每个作品有不同的故事,同时我与孩子们也学会很多,针对今天的小案例,我也进行了反思,首先蛋糕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家通过观察、想、画的过程,对线描画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会有意外的收获。再者,针对个别幼儿的表现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运用好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突破难点,逐渐树立自信心,对线描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今天在法律频道看了一个法制节目,内容是法制教育的讲座,详细的说明了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警官讲的其中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个男孩逃课是家常便饭,屡劝不改,后来索性辍学了。又结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混混,整日游手好闲,从家里拿钱消费。其母只好托亲戚给他找了份工作,可他不领情,仍旧宅在家里,并从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兔子回来,整天窝在家里,想宝贝似的照顾它,母亲没有给他好脸色看。有天他回家,看见笼里的兔子死了,他泪流不止而且以为是他母亲蓄意***害的。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决定为兔子报仇。那晚他母亲下夜班回来,他残忍的将她***害,并抛尸山野。
为什么会将自己的亲生母亲***害这是天地不容,大逆不道的,根本就失去了人性,可是他又为什么会为一只兔子的死而哭泣呢?又有谁替他想过?家长有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过吗?别光看我们青少年个头不小,可是心理还是幼稚的很,有很多的困惑。不成熟的心理往往对青少年造成很大危害。所以说心理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家庭教育也脱离不了干系。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从家里熏陶到的。然而现在的家长忙于事业,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没有尽到为人家长应尽的责任,这也是让人感到悲哀的。社会生活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如果他没和街头混混搞在一起,而是结交一些良
师益友,或许结局就不会这样了。青少年不仅仅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也需要社会保护。只有在这样一个有机整体的保护下青少年才能健康的成长。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怎能忍心,让青少年的犯罪率像温室效应一样逐年增长呢,让祖国的花朵受到摧残呢?最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呼吁每个人来保护,关注青少年,也要学着自我保护,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要再让世人看扁我们,做一个真正的21世纪的接班人。
一﹑掌握孩子的弱点
带过孩子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孩子的精力特别充沛。这多半是指孩子的体能。一个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新陈代谢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以强大的运动量来消耗掉其新产生的能量,以利于新陈代谢的周而复始。但是多数家长却忽视了一点:孩子学习的潜能也像其体力一样,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比如,成年人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学习一门外语,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一个初生的孩子在一岁以内就能听懂大人所说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话,两岁就可以地表达他的意思。与学习语言一样,如果我们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就注重对其学习潜能的开发,那么可以说:“小天才”就出在你的手里。
有句老话,是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若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已经知道的东西,用圆周来表示不知道的东西,那么,当我们的知识增加时,圆的面积增大了,而圆的周长也随之增大了。与新陈代谢的速度一样,孩子越小,这个圆的半径越小,但其向外扩张的要求和能力越强,因而其学习潜力也越大。
要顺应这种要求,家长就应为其创设发挥的环境。井底之蛙永远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世界,而奔跑的骏马则能领略大地的辽阔,高飞的雄鹰则能感受到天空的广袤。在印度森林中发现的被狼养大的小孩,因所处环境的影响,其习性只能与狼相同,并且又错过了最佳发展的成长时期,因此当他到十四岁时,即使经专家培训也只相当于两岁孩子的知识水准。同样是在在人类社会中从小长大,环境与教育的不同,也会使孩子的发展完全两样。美国学者布卢姆经过细致的研究,认为智力的潜能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受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的极大影响。
儿童的发展虽然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但由于遗传、环境等影响,会出现个别差异。在注重按照普遍规律培养的同时,注意孩子的个别差异也很重要。
1 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能力
众所周知,孩子越小,模仿能力越强。对于孩子的这种能力,家长千万不可忽视。发挥得好,孩子就会走上正道;发挥不好,孩子可能一事无成,甚至走向犯罪。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道理,一则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佳话流传了两千多年。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三迁其居”虽非易事,但给孩子创造一些积极向上的模仿环境,避免消极的模仿环境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1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英雄人物小时候的故事,使孩子从小就有丰富的学习楷模。孩子的行为方式、观念、兴趣都会逐渐地有所指向,良好的行为品质与学习潜能的发挥是成正相关的。如在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后,孩子很快就会仿效,知道尊长;讲了瓦特的故事,孩子也会想看看烧水时壶盖跳动的情形等。但这些工作需要长期巩固暗示,以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2选保姆学问多。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一般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难免要为孩子雇用一个保姆,这样,除了父母外,保姆就算是一位早期的老师了。保姆的言行在孩子身上很快就会像镜子一样照出来,而且以后也不容易改掉。举几个例子:王小林,两岁时父母雇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平时做家务很勤快,但在她洗衣服、收拾家里时,会让孩子收拾鞋架上的鞋,不到一个月,孩子便养成了玩鞋的习惯,蹲在地上,能把鞋摆来摆去玩上一两个小时也不烦,保姆走后,父母为纠正这一癖好不知费了多少力气,可惜收效甚微;阳阳,两岁时父母雇了一农村姑娘照顾他,阳阳到楼下玩时,常从垃圾堆里捡些东西回家玩,这个保姆不懂得及时纠正,弄到最后,孩子一到楼下,就老想到垃圾堆或路上捡些东西,遇到一些较脏的东西也要拿来玩玩,此习惯两年多还未能纠正过来。
因此,现在的保姆市场也讲究水准,这是自然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想给孩子创造好的模仿环境,选择保姆也有原则,需要多加琢磨。
3为孩子找一些行为端正、聪明且稍大的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经常处于与同龄朋友的相互合作、交流的状态中,是大有益处的。家长要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朋友的状况,把受“朋友”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2 胆大胆小,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胆量太小,畏首畏尾,缺乏自信;而有的孩子则不计后果,闯劲有余,谨慎不足。两者都可视为性格弱点,要因材施教。要想做得好,只需记住孔子因人而异的教法,时刻仿效即可。
孔子有两大弟子,子路和冉有。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听懂了一个道理之后,马上就去做吗?就言行合一去实践吗?”孔子告诉子路说:“你还有父母兄长在,责任未了,处事要谨慎小心,怎么可以听了就去做呢?”另外一个学生冉有也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听了您讲的这些道理,我要立刻去实行吗?”孔子说:“当然!你听了就要做到,就要实践。”因为孔子答复这两个学生的话完全不同,公西华听到以后觉得奇怪,就跑来问孔子说:“老师,他们两人问同样的问题,您的答复却完全不同,我越听越不懂了。请您原谅我,告诉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两种答复?”孔子说:“冉有的个性,什么都退缩,不敢急进,所以我告诉他,懂了的学问,就要去实践、去力行。子路则不同,他勇敢,他的精力、气魄超过了一般人,太勇猛、太前进,所以把他拉后一点,谦退一点。”
因此,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也要掌握好分寸。充分把握孩子的个性,是进是退,灵活掌握,必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3 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心理
孩子在1岁半~3岁之间一般会出现叛逆心理的表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是不好的,就担心、忧虑,甚至采用高压的办法,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论调。其实,叛逆心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从本质上看,叛逆心理是由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发的。种种研究和我们的长期观察表明,这标志着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和发展高峰期的来临。家长和老师要顺应这种要求,提供丰富的文化刺激来满足孩子这种旺盛的求知欲,以达到充分发挥孩子学习潜能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叛逆心理会呈周期性地出现,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都会出现一次高峰期,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促成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反之,如果采用高压或棍棒政策,就会压抑孩子所萌发出来的正常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严重的,有少数孩子因与家长闹情绪,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或与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结兄拜弟,染上恶习,以致沦为社会的罪人或干脆以生命为代价以示抵抗。这就不是家长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
4 防患未然
众多的新技术、现代传媒离孩子越来越近,网络也已经相当普及。因为孩子们好奇心强、意志薄弱,对一些不好诱惑的抵抗能力弱,所以应当注意网络的两面性,用网络这一工具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而避免其消极影响,防患于未然。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美国的情况。在美国,校园枪击案一再发生,色情、毒品和不良文化已困扰美国家长几十年。现在,由于有了网际网络和电脑游戏光碟,家长们更加忧心忡忡。虽然大部分青少年的'网上活动是有益的,但上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色情、暴力和毒品方面的内容,时间一长,便会情不自禁地浏览一下,有的孩子便从此难以自拔。
麦克是纽约市郊区的一个十三岁男孩,他经常独自上网浏览网页。几年前,他父亲曾在窗外对他进行监视,但现在麦克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他说:“上网之后,可以下载许多东西,包括《无政府主义手册》之类的材料。”《无政府主义手册》是一本指导读者如何制造炸弹的书。麦克说他的朋友就从在网上下载的这本书上学会了如何制造炸弹。
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唐·安德森警告家长说:“容易被影视或光碟游戏上的暴力画面感染的孩子的确不多,但他们却有可能成为危险人物。如果从小对暴力司空见惯,他们会寻找一些臭味相投的朋友,组成远离社会和家庭的帮派或团体。”
家长们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防患于未然,专家有以下建议﹕
1充实孩子的生活,消除孤独感。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斯莱德对七千个十几岁的孩子进行了五年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平均每天有三小时是独自一个人在家。孤独感会带来感情真空。只要有效地消除这些感情真空,就可以避免他们做出糟糕的事情来。
2家中电脑连上互联网后,将电脑安置在大人和小孩能共同讨论网上内容的房间里。
3每一个网络浏览器都应将上网者访问过的网址记录下来。
4家长需掌握有关电脑的基本知识来监督孩子们的上网情况。
5采用网络过滤程序限制上网者访问某些网站。
6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并给予引导。
二、多鼓励,不贬抑
如果把一个鸡蛋放到冰天雪地里,或将其置于开水中,又希望它能孵出一只小鸡来,那你一定会失望;若把鹅卵石塞到母鸡的肚皮下,你也休想得到一只小鸡。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孩子天生都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显然内因具备了,而家长和老师要创造的是适合这种潜能充分发挥的外因。这其中是大有学问的,一个重要的诀窍就是:多鼓励,不贬抑。
1 精神因素是关键
在教育、心理学界风行这样一个名词:“情绪智商(EQ”,它甚至超过以往人们对“智商”的关注。也就是说,人们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已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是人类在战胜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古人已经认识到,一件事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我们必须总识到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2 给孩子树立信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法西斯集中营的犹太人策划越狱,当他选中时机准备逃狱时,狱中的一位老者将一块层层包装的“面包”送给他,说:“不到万不得已,你只能摸摸它,不要吃它,除非万不得已,再享用。”他谢完老者,便越狱逃跑了。一路上千难万险,饥寒交迫,他几次都想吃掉这块“面包”,但一想起老者的话,他便想,还能撑得住,吃草根也行,不要把这最后的希望吃掉。当躲过德军的搜捕,脱离危险时,他打开了这块“面包”,这才发现它不是面包,而是一块砖头。他感叹道,这块“砖头”救了他的命,几次感到失望的时候,是这块“砖头”给了他希望,让他坚持下来。这是精神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上述事例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信心,使其积极向上,开拓进取。
3 帮助孩子找回自信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心则更强烈。这种自尊心的实现在于其自信心的确立。要激发孩子的学习中潜能,就要在孩子的学习中发现其优异之处,及时予以鼓励,使孩子在学习上树立自信心,这对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学校里,有成千上万的例子表明,教师适当的鼓励可以使原本表现不好的学生树立信心,快速转变。但许多教师往往只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贬斥他们“脑袋装满了浆糊”“比猪还笨”,这些词语只会使他们更自暴自弃,丧失信心。适当鼓励的例子有:高宠,从小因家庭因素,不受老师重视,因而学习平平。上了初中二年级,他的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是老师经常贬斥的目标。但转机也在此时出现,数学老师在一次提问中称赞了他,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因而拿起课本,从头学起,并越学越受数学老师的关注,老师越鼓励他,他兴趣越大,不过半年,他的数学成绩便一举成为全班第一。在数学成绩的带动下,他的自信心非常高涨,其他学科也有了很大进步,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能力较差,作为家长,你应采用什么对策呢?不用说,也是两个字:鼓励!但不少家长都“恨铁不成钢”,采用高压政策,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孩子的发展高峰期早晚不一,要在鼓励的同时等待其进步。有个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却很乐观,常说我们孩子可以做到,把孩子送入高中后,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最后高中毕业时,这孩子不负父母之望,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4 换一种表达方法
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做得不好或有某些欠缺时,没的家长或老师可能会批评孩子“你太差劲了,重做一次”、“重做二十次”、“你看人家做得多好,看你!好好看看,重做!”“人家像你这么大时就如何如何了”。这样的评价或指责会使孩子失去信心,或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整堂课上没有一句贬斥孩子的话,是不是因为她的学生都表现突出呢?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看看她的表达:“唉,小明的画画得很好,要是再涂点颜色就会更漂亮”,“阿任真勇敢,他这次表演一定会比上次更好”,“千千进步真多,同学们都看见了吧”。于是小朋友们个个积极参与,主动活泼,效果很明显。在这一点上,我们家长不妨也学习一下,换一种表达方式,即先承认孩子的成功之处,再提出改进的意见,用“如果……,就更好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5 无声胜有声
鼓励有时并不意味着要大声喊叫,无声的欣赏或倾向性的一个动作、眼神往往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玲玲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庆祝晚会,玲玲有一个节目。她在台上演出时,突然注意到爸爸妈妈投来的赞许的目光和满意的微笑,这在她的情绪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她的表演更自如,发挥得更出色,从而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这对父母的表现对孩子是一个无声的鼓励,因此孩子的自信心立刻增强,使演出超常发挥,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家长,应当对孩子的表现报以极大的关注。对孩子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应有所反应,在这一方面家长应当有特殊的敏感度。事情可能很小,反应也可以很简单,其效果却格外明显。在学校也一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曹飞,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天来了一位新数学老师,性情谦和,同学们对她都很有好感。有一次下课后,老师在回答了曹飞的问题以后,拍了拍曹飞的肩膀,点了点头,意思是:很好!就这么一个动作,彻底改变了曹飞的学习意愿。
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其行为比家长更有效果。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对其加以关注,便会有很好的效果。
6 用不同的方式鼓励
对于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如何鼓励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或老师要认真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甚至对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情况或不同时期对其进行鼓励的方式也应不同。
平平在初中二年级时表现较差,但老师发现了他的潜力,就在教学中对他保持密切关注,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大加表扬、鼓励,平平很快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当他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这位老师却改变了方式,对他错误的解题方式提出质疑、批评。平平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认为老师是以另一种方式在鼓励自己,因此不断努力,并保持清醒的头脑,每次都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成绩保持领先。
这位老师变换了鼓励的方式,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家长借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鼓励与说好听的赞美话画上等号。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他自己的能力,战胜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但是要注意,过度鼓励孩子也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对孩子做的好事大肆宣扬,他暂时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充满自信,但同时会认为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应当得到别人的夸奖和注意,否则就会对自己没有把握。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人会时时刻刻站在那里表扬你的。有时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却没人表扬。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他可能会认为生活不公平:我做那么多,谁也没看见,于是最终便放弃了努力。再者,过度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很小时就为自己设置不实际的目标。他们常按理想去生活,当这一遥远目标实现不了时,孩子可能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心。第三,过多的赞扬可能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不利于学习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7 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
我们常在朋友家看到全家人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是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剥夺,也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当孩子失去独立实践的机会时,他们便会丧失自信和勇气。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父母不要怕孩子会把饭洒出来或动作慢,要多一分耐心,并辅以示范、指导。可以使用下面的语言:“宝宝已经长大了,完全能自己来了。”“你肯定能自己穿上,妈妈闭上眼睛数十下,看看你能不能穿上。”“咱们俩比赛:你自己穿衣服,我叠被子,看看谁快。”如果孩子还不自己穿,你也坚决不要代劳,当他觉得自己不穿也没人同情他时,可能会改变主意,从此走上独立解决问题的道路。
因此,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对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既是机会又是途径。这实在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笔可观的财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