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个令人奇妙的季节,历代文人都不爱去歌颂夏,但我,却偏偏对这夏天情有独钟。
夏日,骄阳似火与阴雨绵绵交织交融,使我不禁感悟到了别的。烈日的曝晒,太阳的烘烤,始终没能阻止万物生长;夏雨的绵绵,清新的空气,使万物再次复苏。夏天,亦如一位严父,在给万物以锻炼,可他又似一位慈母,在雨中默默给予教诲。
曾记得一次雨后漫步,走在小区的林荫道上。一阵阵混着清新泥土的芳香在身边游荡,这时夏天,也在我的指尖停留。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一种淡雅而朴实的气息涌入肺中,那是你吐出的芬芳啊。看着青青绿草上那一滴雨露,品着那花瓣上的一片清新,心底就荡漾起一片涟漪,在不经意之间,我才发现,原来夏天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
夏天啊,我无法用奢华的语言来赞美,他不像一样春日矫揉造作,又不如秋天一般硕果累累,更不似冬天一片银装素裹。它默默承载着春秋两季,春日的种子要经过它的批准,才可长大成人。它就如一个过渡段,给春天的\'人们以希望,给秋天的人们以期望。它悄悄播撒着爱,在果实成熟的一刹那,却又悄然离去。
走进夏天,我才知道为什么果实会成熟,为什么落叶会枯黄。夏日是默默无闻的,也是伟大的,夏日使我们的心灵更为充实。它短暂又孤独,从未有人感谢它,诗词中总是瞧不见他的影子,夏天啊,你竟能承载这傲人的寂寞!我都不知你有何等毅力和精神!如风一般来,又如风一般去,不留痕迹,人们只是将你抛在脑后,去收获你培养的果实!夏天,你是怎样忍受那种孤独!
夏天从未回答过我,它好像只是宽容地一笑,又转身去培育万物。它的一笑,就如母亲脸上的沧桑,父亲脸上的劳累,却从不抱怨。我望着夏天那背影,忽然感到惋惜。
夏天啊夏天,当我们走入你的心扉,为你打抱不平时,你却轻描淡写地笑了。夏天啊夏天,你为什么这样无怨地劳作呢?
落红还没完全化作春泥,石榴已有了笑意。接踵而来的是销声匿迹已久的第一声蝉鸣。夏天,就这样来了。夏天像一个青年人,灼热的阳光是他灿烂的笑脸,迸发的热量是他蓬勃的气息,葱茏的草木是他厚密的头发,水涨潮急的山洪是他的力量,速来忽去的骤雨是他的脾气。
夏日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映入眼里的或墨绿,或清绿,都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它是这般的葱茏和葳蕤着,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它充满激情地吸纳着烈烈的阳光,悠悠的呼吐出纯纯的气息,让你在这样绿的庇护中,神清气爽,尽享清凉。可是那天也有不测风云,带了阴和阳电的云朵在午后热吻,闪电是不经意露出的含情脉脉的目光,雷声是他们快乐的笑语,而雨后七色的彩虹呢是他们爱的结晶。蓝的天,白的云,绚丽的彩虹,交织盛夏日最美的风景。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沉静的是湖蓝,纯洁的是乳白,高贵的是米黄,热烈的是大红,典雅的是银灰,庄重的是墨黑……缤纷的色彩把温煦的夏日画满了。清雅的雏菊、馥郁的郁金香、娇艳的山茶花、妖娆的牡丹……芬芳的香气把幽幽的庭院溢满了。脆亮的蛙鼓、知了的聒噪、蚊蚋的低吟、婉转的鸟叫……丰富的声响把轻飘的空气充满了,这就是夏的神韵。让冬苏醒,让春灿烂,让夏多姿,让秋辉煌,让生活多彩。有了天地间的滋润,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有了彼此的关爱,才有了春华秋实。
走过了春的旎旖,迎来了夏的蓬勃,是这般的缤纷着绚丽,灿烂着热烈。这夏天很美丽啊,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了抖擞激荡着夏的精神。
《受戒》篇幅不长,却写得十分有画面感。我读着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故事性很强。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场面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仅是白描的笔触却也写得生动。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饱满,是完整的人。比如写明子受戒时,有一个山东和尚受戒烧戒疤太疼,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烧了!”简直就是村野俗夫!这和尚的反应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直爽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虽写的是和尚,却不是超脱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斋念佛,不食人间烟火。和尚也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潇洒,能够自给自足,靠着自我的本事获得吃穿,那里的和尚能够偶尔吃肉,甚至能够娶妻。还有小英子家房子独村独落,有田没有全拿来种粮食,而是有半亩种了小英子喜欢的荸荠。这种有些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应是有些超凡的。
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的感情纯纯的。从开始到结尾,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些微妙。开头埋了伏笔,将两人从空间上拉近,到之后两人之间不断的交集。似乎只是孩子间,玩伴间的情谊,没有明确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一向简简单单,似水长流,一点一点渗透到故事中,一种朦胧的感情,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高潮。最后,文章用一个省略号结尾,
今天下午,伴着和煦的阳光,我校艺体节的拔河比赛即将开始啦!
比赛开始的前几分钟,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希望能够为班级争光。最后,我们选出了15名人高马大的.男生和15名身强力壮的女生。他们个个生龙活虎,跃跃欲试,希望比赛马上开始,好早点分出胜负。
这时,广播里传来了“请四年级入场”的声音。一说完,我们就立刻整理好东西,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操场。一到操场,那一阵比一阵高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我们的心也都悬在半空中,生怕输了被别的班级嘲笑。
比赛终于开始了,参加拔河的同学们立刻站好队形,拿起又粗又长的麻绳,脚靠着脚,重心下沉,身体朝后仰。紧接着,我们啦啦队入场了,我们为他们鼓励、加油,老师也在一旁作指导,希望他能取得好成绩。过了一会儿,裁判员举起双手:“预备——开始”。一声令下过后,双方同时用力,使劲往后拉。一声加油声过后,我们大获全胜,我高兴得都快要跳起来。第二局开始了,双方交换场地可是由于对方改变战术,所以我方惨败。
双方再次交换场地,随着响亮的哨声,第三局开始了,此时,大家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如果这局输了,我们就彻底输了。队员们也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拼搏,使出浑身的力气往后拉,有的同学咬紧牙关,有的同学的脸涨得通红。虽然粗粗的麻绳把同学细嫩的手磨得非常疼,但同学们还是坚持不懈地奋力往后拉,绳子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我们的心情又是激动又是紧张。可最后对方猛地一拉,把麻绳拉过了线。顿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们怎么输了?此时,不光是我一个人难过,我们班所有人都很难过,有的放声大哭,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坐在一旁一声不吭。
虽然我们输了,但我们收获了顽强的毅力和宝贵的。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布封说过:“风格即人”。
能够留下伟大作品的人是幸运的,即便风云变化、沧海桑田,有那一份作品为自己正身,验证一段充实丰盈的岁月,抑或是一场别样凝重的征途。
断断续续读完了《汪曾祺散文》,感觉真实纯粹、简单自然。书中有对家乡美食美景的无限眷恋,有对母校西南联大的光辉追忆,有对父亲家人的温情感念,更有对风俗文化的悉心寻探。
我最喜欢的篇章还是作者对大学生活的一段描述,可能每个人骨子里都对逝去的青春年华深深怀念,难怪这几年盛行“致青春”。青春里的自己都是快乐而无羁的,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满腔热血、壮志凌云,如果能掺杂一点爱情的甜蜜那就更完美了。《新校舍》《泡茶馆》《跑警报》让我对西南联大有了更多的了解。“西南联大”可真是一个不朽的历史名词。
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著名学府联合而成。具体背景应该为: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西南联大与祖国的命运相关,在特殊的时期孕育了一群卓越的师生。当时的著名教师有:陈寅恪,吴有训,梁思成,金岳霖,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吴大猷,
华罗庚,朱光潜,林徽因,吴晗,吴宓,卞之琳,张伯苓。难道有一个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答案是:自由、时事。
兵荒马乱,前方抗战,云南联大的学子们却是清净活跃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泡茶馆》中的茶馆林林总总、规模各异、名目繁多,为学生们提供了休闲读书的好去处。有同学从早到晚泡在茶馆,甚至牙刷都寄存在茶馆,深夜才回宿舍。绍兴的老板惜才爱士,会资助学生奢侈的去南屏电影院看一场电影。《跑警报》中,虽然警报声声刺耳,而学子们更多地在警报声中寻出了乐趣。一位姓马的同学在每次跑警报时,不忘带上一壶水,一点吃的,还要夹上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才慢悠悠地向后山走去。哲学系的研究生在跑警报时推理出了自己的哲学。“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掉金子,有人掉金子,必有人会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故此,每次解除警报时,他都会细心查看路面,还真有两次捡到了金子,由此实践了自己哲学的合理性。更有一位罗同学,在别人都去后山躲警报时,自己一人逍遥自在地在宿舍楼里洗头洗衣,因为此时,没有人和她争抢。形形色色的学子,诙谐幽默的生活。
《湘行二记》令我了神思,我也想去一趟湖南桃花县,去看一眼现实版的桃花源,虽然世人都说不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慰藉一下多年的畅想也是可以的。还有岳阳楼,“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那么多岳阳楼的诗句,那么多洞庭湖的篇章,影响最深远的还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范仲淹恰恰从没有去过岳阳楼,从没有看见洞庭水,却写的如此千回百转、荡气回肠,难得,难得啊!
《林肯的鼻子》一文中写到,林肯的墓前有林肯铜人雕塑,游客们为了借染好运,都要摸一摸林肯的大鼻子,日复一日,林肯的鼻子部位铜漆凋落,格外显眼。作者似乎不太认同这样旅游习俗,而回顾我们周围,不是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吗?我倒觉得摸摸也无妨,游客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总得亲手碰触一下历史,这样才不留遗憾吧。
我是喜欢吃葡萄的,正应了一句广告“酸酸甜甜真好吃”。而看完《葡萄月令》,才让我对葡萄艰难神奇的生命有了切实了解。从来不知道葡萄的根在冬天是要下埋的,积雪覆盖。来年开春再挖出来,搭架、上棚。从不知道,葡萄的枝叶是一脉水管,将根部的\'水分尽情吸饮,这是多了多么神奇的植物啊。
《汪曾祺散文》值得翻阅,倘若喜欢,细致咀嚼,不合君意,那就大致浏览。开卷有益,更何况是大家名作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