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书信的构成可分为8个部分:
信头(Heading
日期(Date
收信人姓名及地址(Inside Name and Address
称呼(Salutation
信文(Body of the letter
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
署名(Signature
附言(P. S.
(1信头(Heading
信头是指发信人的单位名称或地址。一般情况下发信人只需把自己的地址写(打字,手写均可在信的右上角,离开信纸的顶头约1英寸,占二三行或四行均可,格式如下: ①齐头式
②缩进式
注意:写地址的次序与中文不同,应先写门牌号码街道,然后城市和国名。写地址时采用齐头或缩进式,以及每行后要不要加标点符号,都没有固定的规定。如写给经常往来的亲友,这项地址也可以省略。
(2日期(Date
写日期注意下列各点:
①年份应写全,例如不能用“99”来代替“1999”;
②月份应写英文名称,除May, July外,可用缩写,如:Sep., Oct.。但不要用数字来代替,如7/4/99 或7, 4, 99,因为在英国此日期代表 7th April,1999,而美国则代表4th July,1999。
③日期可用1,2,3,4…11,12…21,22…31等,也可用lst,2nd,3rd,4th…11th,21th…22nd…31st等。
日期的几种写法:
a.July 7,1998
b.1st October, 1998
c.30 Nov., 1997
d.Sep. 3rd, 1999
④特别注意英文书信日期应紧接着写信人地址下一行,不能像写中文书信那样写在书信签名之后,这是很多学生的常见错误。
精选范文
①
②
(3收信人姓名及地址(Inside Name and Address
写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写好以后,接着就要写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一般的事务信件或给较生疏的.朋友的信件要写,而在给极熟的朋友的信中则可省去。这一项写在日期下一行的左上角。收信人姓名写一行,收信人地址可分两行或三行写,和写信人的地址一样,上下可取齐,也可以向右缩进。在姓名前一般要加上称号,称号因人而异。
①对普通男子用Mr;
②对未婚女子用Miss;
③对已婚女子用Mrs,对婚姻状况不明确的通常用Ms(后跟本人姓;
④对男子用Master;
⑤对教授或博士(医生用Prof.或Dr.
精选范文
(4称呼(Salutation
称呼指的是信文开头的那种称呼,如Dear , Mr, Uncle,各种称呼因人而异。在称呼后面一般是用逗号,但也有用冒号的。现归纳如下:
①对父母、兄弟、姐妹等;
a.Father,
b.My dear Mother,
c. Dear Sister,
d. Dear Tom,
②对亲戚:
a.My dear Auntie,
b.Dear Cousin,
c.My dear Cousin,
③对朋友、同学
a.My dear friend,
b.Dear Mr Jackson,
c.My dear Mr Jackson,
d.Dear Sir,
④对未婚女子:
a.Dear Miss Luce,
b.My dear Miss Luce,
⑤对一般女子,不论是否结婚:
a.Madame,
b.Dear Madame,
⑥对已婚女子:
a.Dear Mrs Helen Jackson,
b.My dear Mrs Helen Jackson,
⑦对公司、工厂、学校等:
a.Dear Sirs,
b.Sirs,
c.Gentlemen,
(5信文(Body of the letter
信文是信件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信的内容。正文应在称呼下两行开始。信的开头第一个字母通常和称呼开头第一个词平齐。也有往后退四个或八个字母的。下面介绍一些开头语和结尾语。
开头语
①相当于中文的“敬君者”。
a.I beg to inform you that…
b.I beg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form you that …
c.I have the honor to address you that…
d. I write in a hurry to inform you that…
e.I have the pleasure to tell you that…
f. I\'m very much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②相当于中文的“接读某月某日来信,一切知悉”。
a.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of May 20th …
b.Your letter of May 20th has been received with thanks.
c.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receive your kind of May 20th.
d.In answer to your kind letter of May 20th, I deeply regret that …
e.I have received your kind letter of May 20th.
f.Words can\'t express my delight on finding your favor of yesterday on my desk this morning.
g.Your letter dated May 20th has been received.
结尾语
采用三种方法:
①采用分词短语:句末用逗号,不用句号。例如:
a.Waiting for your good news,
b.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c.Hoping to hear from you soon,
d.Hoping you are enjoying good he
alth,
cerely,
Barbara
④感谢信
Dear Sir,
With feelings of deep gratitude I address y
参考词语
senior grade three
appreciate
spare
⑤下面是某中外合资企业刊登在China Daily上的一则招聘广告。 Office secretary, with experience in book-keeping, Type-writing Public relations, op
一、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例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二、指出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⑤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的××特点。
⑧下定义: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⑨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⑩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三、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四、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作用: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五、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六、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一词的意思是……,在文中的意思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3)换成××词后就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
(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八、××词语能否删去?
答:(1)不能删去。
(2)该词的意思是……
(3)若删去,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九、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十、分析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⑴点明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⑵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⑶从修辞入手。一般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作用是生动形象。
⑷吸引读者。
十一、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十二、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优点∕危害等?/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十三、文章的第×段到第×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一种:(注意顺序)答:不能,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是按照××顺序说明的,调换顺序之后就打乱了,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第二种:(注意前后照应)答:不能,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照应第几段的……,调换顺序后就不照应了,所以不能调换。
十四、选择题:请选择出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或意思相符的一项。
答题注意,还原到相关段落或句子认真阅读,仔细找出细微差距,注意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如“一般、个别、很难、大约”等。
十五、引用古籍或的目的
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十六、“这样”的指代义:
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十七、判断对错。
要认真读原题,然后还原到文章中找到相关句子,看有无差异,这样的题一定要注意关键的词。比如:肯定或否定词,表范围的词(一部分或全部),表程度的词。
十八、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1)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十九、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二十、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十一、××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证明“不轻易放弃”的观点,这个事理引申就很好:
我总是想学着去坚强,可是坚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坚强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子坚强,它并不是两个字,它并不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觉得它好难。我曾经尝试着去做,可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放弃了。虽然事情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事情总是以放弃而结束,但是我并没有很轻易的说出不。虽然不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轻易放弃的孩子。我的放弃总是在挣扎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例如:
年青的军官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与死神赛跑抢救幸存者的动力;泥泞的山路上,他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安全的港湾停靠。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在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丽的警察”,这是人们给她的最好的评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后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分析就简洁而恰当。下面这段文字,也用了名言,并进行了分析: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而是从反而讲。“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
袁隆平的事迹也许经常会写入你的作文中。一般的同学都只是正面来写,往往写他是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获得了什么奖。这样写不形象,不深入,不细致。学一学“如果”吧:
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反证法,论证更有力量。例如:
如果梭罗没有挣脱嘈杂城市的束缚,瓦尔登湖的涟漪也不会在他的心中荡漾;如果梭罗没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阳光里,那么恬静的清明也不会属于他;如果梭罗倾向于那些为金钱而束缚的人们,他也不会拥有属于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罗没有走进大自然他就不会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罗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会感受到置身田园的欣慰;如果梭罗没有在烈日当空晒下辛勤地劳作,猛烈的暴风雨将不会是最好的.伴侣,使他充实,他的耳朵就听不到美好的音乐。
如果贝利没有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他不会成为备受世人注目的球王;如果没有在球场上时刻保持着清醒,他也不会多次捧起“大力神”杯;如果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贝利不是每分钟都时刻保持着清醒,那么他的后代就会真的忘记了如何在困难中奋起,在贫困中胜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