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一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人/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或名人逸事、奇闻趣事),证明…的观点,使论…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微文化”,包括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集合起来的微力量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然来临,将网络和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更好地连结了起来。微文化的创始人麦子说,从哲学角度来谈论微文化,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正是这样温暖的诗意的阐述和对生命的关爱,才书写出微文化的本质。
1.通读上面四则材料,写出题目中“微”的不同含义。(3分)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再小的力量通过微博也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B.微文化的本质是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
C.微时代、微力量,享受着微生活,能使亲友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
D.微博新媒体渠道对知识的传播“功不可没”,科学在小小的发布框中变得平易近人。
3.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微文化”产生的原因。(3分)
4.因参加“微论坛”讨论“‘微文化’到底让人们离得更近还是更远?”话题,请你简要理出几条理由。(3分)
南昆山泉
南昆山的泉名非虚传。
从山脚下驱车直上,便有一条长长的小溪。说是小溪,还不如说是条湍急的小江。它从高高的山顶奔腾而下,弯弯曲曲,还时不时回流一下,掉个头,再继续飞跃一块块巨石、一根根横木、一个个绝壁,活像一条巨龙,闪着银光的活力四射的巨龙。
山不高,可是非常陡。可能是路直上直下,也可能是恰逢暴雨,一路上越野车铆足了劲却还是气喘吁吁。这么高的.山,这么松的土,哪儿来的水呢?爬到山顶,豁然发现处处都是泉,名曰“云顶温泉”。水,洁净、透明,从密布的石间小缝中钻出来,欢快地唱着歌儿,再顺着蜿蜒的石道流下小坡,汇聚在一个个冒着蒸汽的小池子里。池,不大,顶多容进四五个人,池,也不深,恰好覆住肩膀。
泉热乎乎的,山凉飕飕的。一入黄昏,气温便像老鼠跑路一样蹭蹭蹭地下降。泉水遇着冷,便凝成一个个小小的雾珠,点湿周边的一切花草树木,模糊了人们的视野。轻轻地躺进小泉池,把自己缩在这缥缈的雾气里,整个人顿时放松下来,在这朦胧迷离中,我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愁。
泉,给这里的一切抹上了丝丝神秘的色彩。本地人说,仙林与泉仅此一观。旅行家说,不享半山温泉便不叫来过南昆山。泉,的确是如此浪漫温情。可是我不得不补一句:没能漂流下山,也不算来过南昆山。
南昆山峡
泡温泉固然清闲,可终究有个尽头。是时候玩点刺激的了。
也许是以前爆发过大山洪或者经历过地震,身材魁梧的“壮汉”被劈出了一道道裂缝,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条条峡谷。
最著名的峡谷无疑是川龙峡了。它是群峡中最险、最急、落差最大的峡,单个激流落差能有十余米,总落差达两百来米。
坐上双人皮筏艇,我们满怀期待地出发了。
前半段的水不深,伸手就能触到水底的砂石。水流也很慢,小艇慢慢悠悠地顺流下漂,大约也就是步行的速度。随着这小艇悠悠晃晃,我们的心也慢下来了,开始欣赏起这山中美景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满眼望去,一片片绿绿的山,幽静的山谷中偶尔传来几声婉转的鸟鸣,美得人心都醉了。
惬意地漂流了约半个小时,便来到了“勇士”段了。其实并没有汇入多少水,只是水宽变成了原来的三四分之一。
巨石多了,水流快了,白白的浪花在空中翻腾飞舞。这一段完全用不上桨了,湍急的水流挟裹着我们一路向下。浪花涌进小艇,又从小艇下的小洞里钻出去。一会儿全身就都湿漉漉的了,我们紧紧地抓着艇沿,任由激流带着我们冲下一个又一个弯道,冲过一块又一块巨石。
水中翻滚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酣畅淋漓的痛快!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淅淅沥沥的小雨开始飘飘落落。雨滴打在水面上,星星点点,仿佛夏日的川龙峡皱了皱眉,不舍我们离去。
南昆山林
古人云,青山绿水好福地。这不正是说的南昆山么?这儿水好,山也不逊色。
川龙峡往上几公里就有一条徒步径。沿着小径,走入深山,足踏黄叶,耳闻蝉鸣,嗅万木之福气。偶遇一条清澈的小溪,我们便兴高采烈地掏出空水壶,喜见一只可爱的小昆虫,我们不慌不忙地掏出相机。
山回路转,碎石成丘,苔痕绿道,树影绿溪。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南昆山顶。来时的小路已隐匿在茫茫绿海中,极目望去,一条白色的巨龙若隐若现。
1.开头讲故事 ( 传说 : ①以…故事 ( 或的奇闻趣事 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 ②引出(证明 论点或论题;③增强文章趣味性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开头引用格言警句 ( 诗词名句 : ①…这句格言 ( 警句 引出了论证的话题 ; ②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或论题 ; ③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 ;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开头引用诗词名句 : ①引出论点或论题 ;②以名句中包含的哲理作道理论据 ; ③增添了文学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
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先 ( 从正反两方面 举出事例 ,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 ( 或证明什么观点 。
②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 接着用事例 ( 从正反两方面 进行论证 , 最后得出的结论 ( 或说明了的道理 。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