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事物(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的首要注意事项。阅读说明文自然也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于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有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那么在阅读说明文时怎样找出事物的特征呢?
(1)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文章的说明要点,而这个要点往往就是该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苏州园林》,文中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正是的核心。它就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有的文章还常常用下定义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定义就是事物的特征。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以简洁准确、概括性极强的语言,给“克隆”下了一个定义,揭示出克隆这一事物有别于有性繁殖的本质属性,使“克隆”的基本特征明晰地展现了出来:“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
(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文中如果没有明显交待事物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或提炼。为了弄清作者说明的事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进行介绍的,这就要求读者自己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我也一直忘不了对我产生过影响力的一些人。曾经在深圳出差时,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女人,她跟我聊起她旅行时住过的客栈,聊起在云南某地看到一个老人手上拿着一只饼,晒着太阳靠着墙脚睡过去,然后醒来接着吃饼……聊起自己在深大当客座教授时毫无章法,只讲自己旅途时遇到的经历,用经历去感染人,课堂座无虚席……她当时的言语和表情就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看到人生的另一种活法,从此我开始踏上了旅途,一路慢慢走,阅尽无数风景,想法也在慢慢改变,人生变得更开阔积极。
还有一位友人,对美食的描述出神入化,能够把一碗鸡汁面描述得淋漓尽致;能拎着一瓶酒、一个小菜去自己所在城市的酒店,坐在地毯上喝一下午的小酒,透过高层的落地玻璃看自己熟悉的城市,这只是为了变换一下被杂事占得太满的心情,换一种思路去考虑问题……她能把豆芽炖出骨汤味,真正是聪明清灵到极点。她对我的影响力很多年一直存在,我更加热爱生活,更懂得为自己的人生找出口,更懂得如何在烦躁的世事中不从众,不躲避,只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坚持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有一位友人,被我称作“氧气女友”。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着急,什么叫焦虑,从来都是够了,不需要那么多,她是人大的高才生,却选择了当全职太太。她很安心,从来不知道什么抓心就要抓胃之类的驯夫术,她很放松,心无旁骛,天又塌不下来,那么急干吗?一个女人,从来都不是你敢做什么,而是你敢不做什么吗?她是我见过的最敢放弃的人。一看到她,我就觉得的确没什么好焦虑的。她的签名档经常变化,非常灵动:有时是“孩子,月子,日子”;“贤妻,良母,远离江湖”;“出来混,总是要变胖的”……每次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真正大聪明的人,才知道如何放下。她被别人问到在哪儿工作时,相当坦然:家里蹲大学了。别人说什么,跟她何干?她不是为别人在生活。
当然,还有一个,虽然多年来一直很少见面,但是我一直默默关注的朋友。她真是把美好使用到了极致。某些时候,她给我带来了审美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她能把一件白衬衣穿得出神入化,能够把黑灰色的简洁空间演绎到丰富到位,她设计的简·爱系列衣服,有一款名为“干草小径”,是用骑士风格来纪念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邂逅,因为,在那一刻她将他的马惊吓到了……她懂得美,品位相当了得。女人的品位太重要,一个女人,懂得用最精简的方式来为自己加分,懂得经典持久是什么,某些时候,旁人也是为她的精彩鼓掌的。
现在,我常常想,我能产生什么影响力吗?是否正面?是否让朋友们受益?很多时候,你在影响别人时,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要接受无穷无尽的知识。无数名人的理论。可是只是这样无思考地接受吗?不,我们应该学会去怀疑它,去质疑他的真实性,它的正确性。
世界上大家公知的理论有没有错的呢?有,我们不能说某一个东西将永远正确,这是可能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等影响而改变的。过一段时间,对于一些理论些许人们会有新的想法,新的认识。混沌理论说得好:“某些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复制前一段时间的运动状态,但最后的变化将使人始料未及”。
就像“蝴蝶效应”。当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下了几场大雪。归根结底地研究出那竟然是另外某个地区蝴蝶扇动翅膀产生的波,形成的。这简直太奇妙了。这是正确的吗?不一定。大自然的很多现象我们还无法下定论,它太多变,它太庞大。但这并不代表要放弃,这应该代表的是动力,是我们学会自己在理想状态或实质状态去证明这个理论,去证实这种现象的动力。这才是“怀疑”真正要带给我们的东西。
有多少人因为怀疑得到了名流青史。
哥白尼的“日心说”如不是他怀疑流传了几百年的“地心说”他怎么会成功?有多少人观察到了“地心说”的事过境迁。但没有人敢推翻它,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加轨道,来掩饰它的千疮百孔。当然这也有宗教的影响。但他们本生恐怕也没有怀疑的精神吧!
汉武帝若不是怀疑黄老道家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会“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吗?会使当时的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吗?不会,这当然不会,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时过境迁了。
怀疑才会创造出新的学问,才能想象出新的发明。这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啊!
怀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崇尚的精神,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都有很多善于思考,常常怀疑的人才。所以让我们花点时间去怀疑,去主动性的思考世界。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