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太平凡了,几乎人人都见过。可现在科技发达了,时代进步了,人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你不见,每天早上,人们的时间都很紧张,人人都在赶时间,迈大步。有一次,我亲眼见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候“嗖”的一声飞驰而过,到边的行人都看呆了,真是争分夺秒啊!规则不在!
还有一个行人在走路时戴耳机听音乐,无视红绿灯的存在,以致被一辆疾速行驶的大卡车给撞上了高空,摔成了残疾,可惜了她花样的年华!
人们在白天过街时,绝大多数人对交通规则还算是比较老实地遵守,可很多人一到了晚上就变得无法无天,只管乱闯,以为夜色能掩盖一切,那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还有监控录像呢。
要说规则意识,德国人可算是最认真的,我们简直是没法子比,和人家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有一次,一个在德国的`中国人想去理发,却走进了车站的理发店,理发的人却坚持有车票才能理。中国人赶紧去买来一张站台票,理发师看了之后说,如果你是为了理发才买的票,我也不会给你理发,中国人哑口无言,对德国人的遵守规则佩服至极!
还有几个在德国留学的人,为德国人制造一次考验。他们在本属于男士的电话亭写上了“女士”二字,而德国人则在男士电话亭前排起了长龙,任由“女士”电话亭空闲着。
规则就是规则,你遵守了它,把它放在眼里,那么它也会回报给你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
一天,阿姨带我和妹妹一起去吃麦当劳。吃完之后,就去了新华书店。上到三楼的时候,妹妹就说:"我要买水彩笔。"给妹妹买了水彩笔后,我们三人就去看书,忽然我发现了一本书《探索发现大百科》,立刻拿来看,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我。小姨见我看得如此入神,问我想不想买,我马上点头要。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就拿来看,里面有好多内容,如自然探索,秘境追踪,环球风情,科技奥秘,文明寻奇,等等,包罗万象,不仅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还给我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的眼界开阔了。
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垃圾、不能闯红灯……可在那一次,我却低下了头。
时间定格在三年级的一次语文,我清晰的记得:那时我们都在埋头苦干—考试,而我的“哥们”正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好似一只猛虎拦住了他的“去路”,而我却在“埋头苦干”,我抬起头来,突然看见我的“哥们”,好像想了一个妙招,把这个“猛虎”挪开—作弊。突然我洁白的卷子上出现了一张显眼的小纸条。我奇怪地打开一看,原来有人想抄我的答案,我向四周望去,我明白了我的“哥们”想抄袭我答案。想起老师对我说的话,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然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把纸条“还”给了他……
我回到家中,给妈妈说:我今天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妈妈欣喜地问:“什么事?”“我今天……”我高兴地答道。妈妈对我耐心地讲道:“你做的‘助人为乐’和真正的‘助人为乐’意义完全相反……”。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呀!”……
作弊和帮人作弊都是不对的。这也是一条规则,生活中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规则,正是因为人们都遵守了这些规则,所以我们的生活才能这么有序,这么和谐,这么美好!在规则面前,我低下了头。在以后,面对规则时,我一定会选择遵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小时候家长教育过我们,玩火是不对的;小学时政治书告诉我们,玩火易自焚;中学时学校强调过,冬季要防火防盗……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年龄段中都会听到类似于“勿玩火,要防火”的警告,可是,你的发展并不是像家长老师所想的那样,年龄越大越懂事,而是越大越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越制约不住自己的行为。尽管那时的地理课上老师没有在讲题,但让我们自己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你,AAA,一个智商很高的学生,却在这个时候糊涂一时,拿起火机烧书本。当一股焦味顺着空气的流动传到全班同学的鼻子里时,大家首先是好奇,然后发现是你弄的之后,憎恨之中更多的是惋惜,憎恨因为你大家丧失了一部分学习时间,惋惜你没有认真听见,离前十名又会远一点。也许,这一次在课上放火,下一次就会在社会上放“火”,而且可能放的还不是一般的“火”。所以,请你改正吧,端正自己的'心态吧,因为玩火,焚烧的是你的大好青春!
小时候写,夸赞别人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勤劳;小学时开班会,老师总是说勤劳最重要;中学时,我们总说勤劳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类似于“勤劳是美德”我们不知听到了多少遍了,也不知认可了多少遍了。可BBB,你的想法似乎与我们完全不同,你认为玩才是王道,什么都不及玩好。尽管万老师对你的作文进行了表扬,对你抱着满怀的信心,可终究懒人就是懒人,你就是你,不管老师何以期待,懒人作出的就只有辜负老师的期望。那篇作文我想写得一定很好,特别是在你修改之后,虽然与郭菡相比会稍逊三分,但是比起一部分优生确实是绰绰有余。这么好的文章就是这样被埋没了,我们都会同意你感到惋惜。想起前几次你不交作文和总结,对你感到愤怒之余还有惋惜。也许你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能为建设更好的班级提出一些建议,可这些都被埋没了,真是可惜。所以,请你改正吧,端正自己的心态,因为懒散,堕落的是你的灿烂人生!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由必修变选修”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一时间,诸如“不重视母语教育”之类的质疑声四起。
这几年,类似热议并不鲜见,个中缘由也不难理解。语文教育,承载的不仅是听说读写这类基本技能,更是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语文变选修”所引发的争议,更多源自公众对母语水平下降的担忧,特别是在全球化日趋紧密,西方文明强势影响的背景下,语文的“弱势地位”难免会引发出于文化自觉的本能对抗。
尽管如此,人大所做的改革也并无不妥之处。我们通常理解的'语文教育,更多应该是指中小学的教育,高等教育理应承担更深入和专业的学术训练。正如人大所回应的那样,大学语文不应简单地变成“高四语文”,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事实上,很多大学开设语文课,在于学生语文能力存在短板。有媒体报道,湖北一高校的现代汉语课,讲解内容竟是拼音字母、声调符号之类,写“点”“撇”“捺”,这虽属极端个案,但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时常提笔忘字?是不是写篇小文却发现不知从何说起?当下国民整体语文能力下降,应为不争的事实,造成这样的原因,显然不应是大学,而是中小学教育和互联网文化的兴起。
前者不难理解,受制于教学大纲和高考指挥棒的约束,中小学语文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功能,有了“标准答案”的语文教育,难免会丧失其丰富的教育意义。然而出于录取的公平起见,这种沿袭多年的教学方式,也有其可取之处。事实上,语言文字一旦被套上考试的框框,其灵活性和创造力都会受到影响,古代的八股取士,如今的ABCD,莫不如是。
相比而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产生的影响虽不直接,但更深远。当下,习惯了电脑输入法的键盘族、拇指族,除了签名之外,哪里会用到笔;电影、动漫等娱乐文化的兴旺,压缩了太多阅读的时间;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让文字越来越短,静心读篇散文已成奢侈。而母语能力下降的现象,并非中国大陆独有,香港、台湾等汉语圈莫不如是。
从这点其实也不难发现,语文教育的问题,并不在语文自身,而在于如何能够从各种束缚和影响中松绑,这恐怕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